图书介绍
血液与肿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血液与肿瘤](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3459645.jpg)
- 苏敏,陈建斌主编;马春蕾,金捷萍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1246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血液病-诊疗-医学院校-教材;肿瘤-诊疗-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液与肿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血液1
第一章 血细胞发生和调节2
第一节 血液组成2
一、血细胞2
二、血浆3
第二节 造血器官和功能3
一、不同发育时期的造血器官和功能3
二、造血干细胞4
三、骨髓血细胞的发生、发育6
第三节 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的发生、发育和成熟8
一、胸腺8
二、脾脏10
三、淋巴结12
第四节 造血调控14
一、骨髓造血微环境14
二、造血调节因子15
本章小结18
思考题19
参考文献19
第二章 血液功能20
第一节 血浆和血细胞的生理20
一、血浆20
二、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22
第二节 生理性止血30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30
二、血液凝固31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37
一、纤溶酶原的激活37
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38
三、纤溶过程的抑制38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38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38
二、红细胞血型39
三、血量和输血原则42
本章小结44
思考题44
参考文献44
第三章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46
第一节 血液检查46
一、血细胞检查46
二、血液生化53
第二节 骨髓检查58
一、骨髓穿刺目的58
二、骨髓标本的采集58
三、血细胞发育过程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和形态特点58
四、骨髓细胞学检查59
五、骨髓细胞免疫表型62
第三节 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62
一、染色体检测63
二、分子生物学64
本章小结65
思考题66
参考文献66
第四章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67
第一节 抗凝血药67
一、凝血酶间接抑制药67
二、凝血酶直接抑制药68
三、维生素K拮抗药69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69
一、纤维蛋白溶解药69
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70
第三节 抗血小板聚集药70
一、血小板代谢酶抑制剂70
二、阻碍腺苷二磷酸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70
三、凝血酶抑制剂71
四、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71
第四节 促凝血药71
一、维生素K(vitamin K)71
二、鱼精蛋白(protamine)71
三、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72
第五节 治疗贫血药72
一、铁剂(iron)72
二、叶酸(folic acid)72
三、维生素B12(vitamin B12)73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73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73
右旋糖酐 (dextran)73
第七节 升白细胞药73
一、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74
二、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74
本章小结75
思考题75
参考文献75
第二篇 病理学概论77
第五章 疾病的概念78
第一节 病理学发展简史78
一、对疾病认识的历史78
二、疾病的分类80
三、病因80
四、诱因81
五、疾病的经过与结局81
第二节 病理学的概念、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82
一、病理学的概念82
二、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83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83
四、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89
本章小结90
思考题90
参考文献90
第六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死亡92
第一节 适应92
一、肥大92
二、增生93
三、萎缩95
四、化生96
第二节 组织、细胞损伤及死亡99
一、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99
二、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100
三、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101
第三节 细胞老化116
本章小结117
思考题117
参考文献118
第七章 损伤的修复119
第一节 再生119
一、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120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121
三、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123
四、组织的再生和肿瘤性增生的不同125
五、干细胞在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中的作用125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128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128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129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130
第三节 创伤愈合131
一、皮肤创伤愈合132
二、骨折愈合133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134
本章小结135
思考题135
参考文献136
第八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37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137
一、动脉性充血137
二、静脉性充血(淤血)138
第二节 出血140
一、出血的类型140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141
三、后果141
第三节 血栓形成141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141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形态145
三、血栓的结局147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147
第四节 栓塞与栓子148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148
二、栓塞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149
第五节 梗死151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151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152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154
第六节 水肿154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155
二、水肿的病理变化156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156
本章小结157
思考题157
参考文献158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159
第一节 正常凝血与抗凝血平衡159
一、机体的凝血功能159
二、机体的抗凝血功能161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功能162
四、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中的作用163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述163
第三节 DIC的发病机制164
一、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启动凝血过程164
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平衡失调164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激活165
四、促凝物质进入血液165
第四节 影响DIC发生和发展的因素166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166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166
三、血液高凝状态166
四、微循环障碍167
五、纤溶系统功能受抑制167
第五节 DIC的分型及DIC的机体变化167
一、DIC的分型167
二、DIC的机体变化167
第六节 DIC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69
一、DIC的诊断及实验室检查169
二、DIC的防治原则171
本章小结171
思考题172
参考文献172
第十章 休克173
第一节 微循环的结构和调节173
一、微循环的组成173
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175
三、微循环的调节175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176
一、病因176
二、分类177
第三节 常见休克的特点178
一、失血性休克178
二、感染性休克179
三、过敏性休克180
四、心源性休克180
五、神经源性休克180
第四节 休克的分期和发生机制180
一、微循环机制180
二、细胞分子机制186
第五节 休克对机体的影响187
一、物质代谢紊乱187
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88
三、器官功能障碍188
第六节 休克的临床诊断及防治原则190
一、休克的临床诊断190
二、休克的防治原则190
本章小结192
思考题192
参考文献192
第十一章 炎症194
第一节 概述194
一、炎症的概念194
二、炎症的原因194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195
一、变质195
二、充血与渗出195
三、增生(proliferation)200
第三节 炎性介质200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与各型病变特点203
一、按病程分类203
二、按局部病变分类204
第五节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212
一、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212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212
第六节 炎症的结局与意义212
一、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212
二、炎症的结局213
三、炎症的意义213
本章小结215
思考题215
参考文献215
第三篇 肿瘤学概论217
第十二章 肿瘤学绪论218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221
第二节 肿瘤学简史221
第三节 肿瘤学范畴224
一、肿瘤流行病学224
二、肿瘤的基础研究224
三、肿瘤的临床研究225
本章小结226
思考题226
参考文献226
第十三章 肿瘤流行病学227
第一节 概述227
一、产生与发展227
二、基本概念228
三、常用指标228
第二节 肿瘤的流行特征228
一、地区分布228
二、时间分布230
三、人群分布232
第三节 肿瘤的危险因素233
一、行为生活方式234
二、环境与职业因素235
三、感染因素237
四、生殖因素237
五、社会心理因素237
六、遗传因素237
第四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38
一、传统流行病学研究238
二、生物标志物及肿瘤分子流行病学239
第五节 肿瘤的预防策略和措施241
一、肿瘤的预防策略241
二、肿瘤的预防措施242
三、肿瘤流行病学展望245
本章小结246
思考题246
参考文献246
第十四章 肿瘤病理学248
第一节 肿瘤性增生和肿瘤的形态结构248
一、肿瘤性增生248
二、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248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与分化249
一、异型性249
二、分化251
第三节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251
一、核酸代谢251
二、蛋白质代谢251
三、酶系统代谢252
四、糖代谢252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原则253
一、命名原则253
二、肿瘤的分类原则254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255
一、肿瘤生长的生物学255
二、肿瘤的生长256
三、肿瘤的扩散256
四、肿瘤的复发259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259
一、分级259
二、分期259
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260
一、良性肿瘤260
二、恶性肿瘤260
第八节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癌与肉瘤的区别261
一、良性肿瘤同恶性肿瘤的区别261
二、癌与肉瘤的区别262
第九节 常见肿瘤病理特点263
一、上皮性肿瘤263
二、间叶组织肿瘤266
三、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271
四、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272
第十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273
一、癌前病变273
二、上皮内瘤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273
本章小结274
思考题275
参考文献275
第十五章 淋巴造血系统病理277
第一节 淋巴结的良性增生277
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77
二、淋巴结的特殊感染278
三、淋巴结病279
第二节 淋巴组织肿瘤281
一、概述281
二、霍奇金淋巴瘤283
三、非霍奇金淋巴瘤286
第三节 髓系肿瘤292
一、概述292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292
三、骨髓增殖性肿瘤293
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94
第四节 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295
一、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95
二、滤泡树突细胞肉瘤296
三、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296
本章小结296
思考题297
参考文献297
第十六章 肿瘤诊断技术300
第一节 肿瘤的诊断依据300
一、临床资料依据300
二、影像学与血清学检查依据300
三、手术所见依据300
四、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依据300
五、组织病理学(histopathology)诊断301
第二节 肿瘤病理学诊断301
一、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301
二、肿瘤细胞学诊断305
三、肿瘤病理学诊断的特殊技术307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316
一、肿瘤标志物的概念317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与常见肿瘤标志物317
三、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举例322
第四节 肿瘤影像诊断322
一、X线323
二、CT324
三、MRI328
四、超声334
五、SPECT334
六、PET-CT334
七、比较影像学335
本章小结338
思考题339
参考文献339
第十七章 肿瘤病因学341
第一节 化学、放射致癌341
一、化学致癌341
二、放射致癌344
第二节 病毒与肿瘤346
一、人类致瘤病毒346
二、致瘤病毒的类型347
三、致瘤病毒的致病机制349
第三节 遗传与肿瘤351
一、单基因遗传的肿瘤351
二、遗传性肿瘤综合征352
三、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与恶性肿瘤353
四、多基因遗传性肿瘤353
本章小结354
思考题354
参考文献355
第十八章 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356
第一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356
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356
二、肿瘤发生相关基因358
第二节 细胞信号通路与肿瘤365
一、信号转导通路的基本组成365
二、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通路366
三、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369
第三节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生长370
一、肿瘤干细胞370
二、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生长371
第四节 肿瘤血管的生成与抗血管生成治疗373
一、肿瘤血管的生成、结构特点及机制373
二、基于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肿瘤治疗375
第五节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376
一、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基本过程及器官选择性377
二、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377
三、基于肿瘤侵袭与转移的治疗策略379
第六节 肿瘤与免疫381
一、肿瘤免疫监视学说与肿瘤免疫编辑学说381
二、肿瘤抗原及其临床意义382
三、机体抗肿瘤的免疫作用及机制382
四、肿瘤免疫逃逸及机制384
本章小结385
思考题386
参考文献386
第十九章 抗恶性肿瘤药387
第一节 抗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387
一、抗肿瘤药物的分类387
二、抗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389
三、抗肿瘤药的耐药机制389
第二节 常用抗肿瘤药390
一、细胞毒药物390
二、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396
三、其他类397
四、抗肿瘤辅助用药399
第三节 抗肿瘤药联合应用和毒性反应399
一、抗肿瘤药的联合应用原则399
二、抗肿瘤药的毒性反应400
第四节 抗肿瘤药展望401
一、反义药物401
二、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401
三、抗信号转导药物401
四、诱导分化及促凋亡药402
五、其他新药402
本章小结402
思考题403
参考文献40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