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养生宝典 白话插图本 275位文化大师谈养生长寿之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养生宝典 白话插图本 275位文化大师谈养生长寿之道
  • (唐)孙思邈等著;倪泰一编译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6900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养生(中医)-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养生宝典 白话插图本 275位文化大师谈养生长寿之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总论1

天地万物人最贵1

四大1

五福六极1

名·身·货1

平为福2

贵生2

审为3

养德养生可同得3

养生不妨事业3

人生有四大变化4

人有三死,乃其自取4

生命全靠自己5

人寿可以力移也5

张廷玉谨身节欲之效5

自爱之道6

摄养可延年6

效法自然6

养生必须收敛固藏7

养慎8

救疗在后不如摄养在先8

养寿为先,却病为急8

不损乃延年之术,有补乃卫生之经9

保养9

摄养应以守中实内为要10

处其厚不处其薄11

制命在己11

惜未危之命,治未病之病11

养生十要12

三叟12

青牛道士谈养性12

持身上品13

慎于忌讳,勤于服食13

养生诸忌13

二十八禁13

摄生二十八条14

摄养14

摄养法14

起居饮食箴14

孙真人枕上诀14

真西山先生卫生歌15

医身八法16

养生六慎16

养生五事16

保三全16

贵人十反16

过养损身17

祭祀神灵,不如反躬自养17

防微杜渐17

珍三宝17

曾国藩养生术18

养而失适反为害18

奉亲有术19

第二卷 养性20

养性·养气·养形20

治气养心20

养性四要21

久生之道22

养性十三字诀22

除习气23

百病与百药23

十四难25

名利害人,胜于戈矛26

利蔽才情26

刻薄之尤26

不忮不求26

崔子玉座右铭27

淑身懿训27

洗心说28

清心寡欲28

养心在于寡欲29

欲可尽,虑当节29

勿以性养物30

适足则止31

养内与养外32

自警32

嗜欲增,神明减32

节嗜欲,定心气32

除六害32

清心为良药32

虽有营求,而无得失33

止息贪求之法33

可欲不欲,才见功夫33

养性在于静心34

正心34

诚意34

慎独34

存厚34

循天理,去胜心35

仁爱之心35

心欲小,志欲大35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35

致寿四道36

百行周备自长寿37

心静通神明37

心能静,道自定37

知与恬交相养38

静因之术38

求清福与享清福38

夙兴夜寐箴39

静坐39

沉静40

第三卷 情志41

百病起于情41

无故之乐,无故之忧41

九气致病42

七情之伤42

心火焚和43

喜与怒44

喜乐与悲哀44

解颐44

喜气致病44

喜病根源45

怒45

怒气致病45

恼怒如蝮蛇45

制怒45

万事忍为上46

耐46

忧46

忧气致病46

惊忧致病46

止忧法46

无思百忧47

思气致病47

不要自我煎熬47

悲哀心动,五脏六腑皆摇47

悲气致病48

悲病源流48

恐气致病48

惊气致病48

养生大忌49

治心疗病法49

行十二少,除十二多50

天若有情天亦老50

怒的妙用50

恐胜喜51

喜伤心,恐胜喜解51

喜胜怒51

喜胜忧51

思伤脾,怒胜思解52

喜胜思52

忧伤肺,喜胜忧解52

惊的妙用53

治惊妙法53

怒伤肝,悲胜怒解53

怒胜郁54

恐伤肾,思胜恐解54

第四卷 形体与劳逸55

养身如治国55

人体生理与保养55

形体与寿夭56

从面色观察健康56

观色大略57

六宜57

六余之养57

内外吟58

胖瘦不同,养亦有异58

修昆仑58

发宜多梳58

升观养发术59

面相59

脸要常洗59

修天庭59

搓涂美颜术60

心静养须60

聪耳之法60

营治城郭60

击探天鼓61

引导耳窍之气以防耳聋61

眼61

黑色养目61

明耳目诀61

按内眼角62

目忌62

久视损目62

养目六方62

养目法63

治近视导引法63

白开水除目疾64

盐精除目疾64

鼻64

健鼻除患法64

口腔咽喉65

养口齿妙法65

口干导引法65

治口疮法66

坚齿之法66

漱齿66

叩齿坚牙术66

舌66

惜唾67

平明咽津术67

咽津助眠法67

和六液67

脏腑论67

五脏安和则七窍通利68

心68

用心三忌68

养心68

心不离田69

心息相依69

静在心,不在境69

肺70

养肺70

脾70

补脾71

养脾71

养脾以养气71

胃72

养胃72

脾胃论72

肝73

养肝73

养肝切须戒忿74

胆74

肾74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74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75

养肾切须戒色75

腰为肾之腑76

擦肾脑穴76

肾病导引术76

暖外肾76

命门76

丹田77

性根命蒂78

至气于关78

却疾秘诀78

凝抱丹田术78

养脐强身术79

阴阳79

调摄阴阳80

水火既济80

气81

元气81

元气论81

元气与谷气82

宗气82

营气82

卫气82

营与卫83

调气83

养气83

气乱作火84

安强得于气之和84

血84

血难成而易亏85

血气论85

形体强健,则元神不离86

保养形体以颐养心神87

闭四关,藏神明87

清神87

宁神88

惜精神88

养神88

啬神88

顺气·顺情·顺时89

积精89

虚实89

人身三宝89

三宝归身要诀89

登真之路90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90

事不可过91

六久之害92

五劳所伤92

五劳六极七伤92

用心过度损寿93

动静节制,思虑费心93

息力以生气93

火不动则水能养94

谈笑须惜精气94

治虚劳妙法94

形要小劳94

散步95

散步须闲暇自如95

动静说95

第五卷 饮食·起居96

饮食,活人之本96

饮食男女96

饮食之患,超过声色97

饮食要言97

调治饮食98

膳食之宜98

五味养五气98

五味之宜98

五味所伤99

孔子论饮食100

美饮食100

肉必新鲜100

菜须洗净100

美食最重火候101

鲜味在于及时101

饭101

粥品102

吃面法102

吃鱼法103

家味肥,野味香103

吃饭不可无汤103

三化104

饮食识小录104

饮食当知所损论106

细嚼慢咽107

暖饮食107

饥饱适度107

五福五苦患107

少食少睡107

早饭可饱,午后宜少108

晚饭只吃二三分108

太饥勿饱108

怒时哀时不吃108

倦时闷时不吃108

五味勿相扰108

吃淡论109

淡食补身110

斋戒旨在调中110

蔬食110

饮食宜忌111

厌食之物不宜食113

饮食禁忌113

禽兽鱼虫禁忌116

菜谷果实禁忌118

酒120

论好酒120

酒能益人,也能损人120

饮酒宜忌121

酒不可杂122

饭后散步122

食后静坐122

鼓呵消积术123

善养生者养内123

茶123

茶叶储存法123

采茶124

择水124

候汤124

自制花茶124

茶效125

饮茶宜忌125

安处125

日常起居摄养126

宋太宗起居有常127

坐要端正127

坐应适时适地127

立128

行要庄重128

行戒胃险128

站立行走应有所忌128

行止不要骤起骤落128

笑128

衣着128

五适129

食要称意,衣要适体129

若要安乐,频脱频着129

若要安乐,不脱不着129

湿衣汗衣,不可久着129

衣要勤洗,身要洁静130

热浴去风寒130

鞋要宽紧适当130

沐浴宜忌130

梳头洗脚长生事131

头发梳百度131

睡眠与养生131

安寝——人生乐事131

美睡须适时132

美睡须择境133

美睡须心闲133

体稳则睡美133

偃勿如伏,仰勿如尸133

睡不厌蜷,醒不厌舒133

病龙眠,寒猿眠,龟鹤眠134

少睡少吃134

失眠134

速睡法134

操纵二法134

睡觉诸宜诸忌135

枕应高低适宜136

制枕的要点136

菊枕、柳絮枕136

藤枕137

药枕137

被褥卧席应常晒137

不忍不努137

大便不宜强忍138

慎汗138

起居忌宜138

五可五不可139

第六卷 房事140

早婚不宜140

结婚不宜过早过晚140

不可绝欲141

男女交合应有法度141

戒色延年十效141

舜谈接阴治气之道142

房中节度142

孙思邈论房中节度142

八益七损143

欲不可强143

房中之术勿滥用144

情欲之毒,甚于剑芒144

纵欲损身144

司马相如之死145

不可纵欲145

绝欲保精146

长生之道警惕房中急146

绝欲戒虑146

先贤勇绝淫欲146

独睡丸147

服药不如独卧147

不见不乱147

行房禁忌148

年少年老都应节欲149

节快乐过情之欲150

饥寒醉饱应节欲150

忧患伤情时应节欲151

劳累之后应节欲151

欲有所避151

隆冬盛暑应节欲151

黄帝杂禁忌法152

素女说忌152

先贤绝欲之勇决152

顺应自然规律以固守153

精频用则真元疲153

石韫玉以山辉,水含珠而川媚153

寡欲153

导引治遗精法155

养精三术156

房中药物的危害156

汉成帝之死157

经期卫生158

忍欲158

房室158

第七卷 生育159

婚育者人伦之本159

婚育的年龄159

阴阳交畅160

心在一,不在广161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161

男须聚精养气161

老年育子不寿162

他怎样使子孙身材高大162

不孕诸因162

男病164

君子慎始164

养胎164

万全养胎论165

胎教166

周后胎教166

温养胎气166

孕妇慎酒166

难产七因167

妊娠宜寡欲168

避免堕胎168

临产陪护168

产后谨防虚损168

无患歌169

乳哺169

婴幼论170

治未病170

乳儿法170

猪乳法171

乳无定性171

乳母饮酒婴儿醉171

乳儿诸忌172

小儿饮食宜忌173

初生婴儿之调理173

初生护持174

保护法174

婴儿日常护理175

养子日用法175

养子十法176

治小儿病当察其生长环境177

小孩不宜妄针灸177

教养小孩177

教养小孩须顺自然之理178

第八卷 天人179

天·地·人179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180

天地以气生人180

得天地之气有长短181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181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181

去害181

制天命而用之182

容成养生术182

四时八正183

四季摄生大要183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184

四时宜忌184

春三月摄生法184

夏三月摄生法185

秋三月摄生法185

冬三月摄生法185

二六功课186

昏闭明启187

旦慧,昼安,夕加,夜重187

百病始生187

风寒伤形188

祛风寒法188

伤风简易治法188

外湿与内湿188

地理、气候、夭寿189

择居处189

多阴多阳勿居189

宅有五虚五实190

房舍之宜190

房舍方向190

居室宜高朗干燥190

居室须通彻阳光191

择坐处191

坐向191

书几之设191

庭院191

庭院种树有益健康191

日光191

冷而流动的空气有益健康192

第九卷 乐观与达观193

悦其志意193

自乐其身193

人生三福193

数种快乐194

人生三乐194

肉体之乐与精神之乐194

安乐的关键195

乐者昌强195

乐观的人长寿195

莫做薄福人195

莫坠活地狱195

郁结生百病196

心情愉悦可消除疾病196

顺境快乐,逆境也快乐196

穷也乐,通达也乐196

有物乐,无物也乐197

清闲安静,意常欣欣197

内有自得,外有所适197

中心融融,自有真乐197

顺自然之性,法自然之理197

寻找快乐的妙法198

寻乐三法198

随时即景就事行乐198

笑一笑,少一少199

十乐199

一生只是欢喜,从不知忧恼199

快活歌200

天伦之乐200

让老人常快乐200

兄弟情融200

宴集的乐趣200

谈论的快乐201

欢乐不要过度201

至乐无乐201

生计何多202

勿以有涯随无涯202

外物不可恃202

勿怨尤202

遇而应迹,不遇不愠202

心平气和202

真心安和203

即境修行203

不适人所共适203

逍遥说203

知进退203

笑迎疑忌之来204

难得糊涂204

至贵204

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204

去累205

平物我,合内外205

制命在内205

第十卷 雅兴206

美使人解脱206

心动就快乐206

情有所寄207

美育陶养性灵207

艺术能陶养情感208

美是人类生活的要素209

情趣难得209

趣味的源泉209

齐斋十乐210

六爱四爱210

书室修行法210

声音动耳,诗歌感心211

看花解闷,听曲消愁211

水声养耳,草色养目211

琴医心,泉医肺211

书卷是养心第一妙物211

读书可以陶冶性情212

读书看诗导闲适之怀212

读书养气212

读书改变气质212

诗文之趣212

读书之乐213

读书是福事213

诗歌养寿213

吟诗宣畅精神213

读诗法214

读词法214

元曲佳处在自然214

舒郁解愠填词之乐214

小说是娱乐工具215

艺术使人超出利害215

笔墨之道,本乎性情215

写字作画可长寿215

书法之道216

学书法得静中至乐216

书法可陶情调性216

快乐身心,不受外物拖累216

画和山水216

观画方法217

学画有天然之趣217

画的缺憾218

画有十二忌218

精神统一,恪勤周到218

高濂论藏画218

人生不能无音乐219

音乐的力量220

声音动人心,移人情220

音乐:合生气,导五常220

音乐:培养礼义的工具221

音乐:天地阴阳的产物221

音乐:调性情,和民风221

乐有性情221

礼乐治心221

乐以适心222

以乐和性223

乐致无忧223

五弦琴定群生223

编舞宣导筋骨223

情不同歌相异224

琴诀224

临水弹琴224

操琴养心224

琴声能和心中不平225

听琴观棋225

观剧的快乐225

鉴赏的快乐225

书斋摆设贵在变226

弈棋忘怒226

围棋十诀226

不要迷恋玩物226

垂钓之乐227

看花听鸟227

观鱼的快乐228

养鱼可养童心228

菊花228

花木要四时不绝228

室中盆花可供赏玩228

种果的乐趣229

庭多花卉享真乐229

植赏花木229

赏花也分时间地点229

草木各有所长230

第十一卷 游览231

游历之道231

高子说游231

平生三愿232

看山乐232

韩持国游西湖233

卧游233

壶丘子论游233

春时幽赏234

夏时幽赏236

秋时幽赏238

冬时幽赏241

听泉244

观瀑244

春探梅,秋访菊245

郊野之观,养神胜地245

第十二卷 按摩导引246

按摩是养生之一法246

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246

导引乃养生大律247

导其血脉,强其筋骨248

内壮248

导引所宜249

老子按摩法四十九势250

天竺国按摩法十八势259

孙思邈按摩法263

延年九转法263

导引保真法265

干浴265

闭摩通滞术266

养五脏坐功法266

常摩鼻边266

常摩面目267

吕洞宾兜肾功267

金丹秘诀268

兜囊去疾术268

擦涌泉穴269

按摩去痛法269

真人起居法269

一日颐养法270

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271

按摩导引宜忌273

华佗五禽戏273

婆罗门导引十二法274

玄鉴导引法275

搬运捷法278

治万病坐功诀278

钟离八段锦281

十六段锦284

开关法285

起脾法285

开郁法285

四时摄养阴阳法286

卧功·立功·坐功286

寿世外功292

分行外功诀292

合行外功诀295

易筋经十二势298

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图势304

第十三卷 吐纳304

吐纳导引312

六气312

六气疗五脏疾病313

六字诀313

胡愔六字诀314

六气歌诀315

调理津液歌诀316

六字诀四季却病歌317

打坐317

打坐要领317

王子闲静坐318

自养之道319

长生之方319

内视腑脏法320

内守三田法320

守三一法320

存白气法320

服三气法320

守五神,从四正321

拘魂制魄法321

守玄白法321

存日在心法321

存思日月法322

服日月光芒法322

服日气法322

服月精法322

服雾法322

涓子内想法323

华阳子内观法323

三昧323

气者神之命324

人命在呼吸之间324

呼吸在心肾之间324

呼吸是人身的机枢325

气机顺畅则百病不生325

呼吸深深则能固精325

养气须先调息326

蒋氏调气法326

和气调息327

调息三要327

调气法328

调息法328

胎息329

胎息铭329

李真人长生十六字妙诀329

茅山贤者服内气诀330

服元气法331

玄素真人服气诀332

内炼三宝诀333

自周天334

小周天334

子午运火术334

京黑先生睡功行气法335

意为媒335

六根不漏335

虚心实腹335

谨慎元阳335

治气勿过335

无疑无畏336

房室宜忌336

饮食宜忌336

练功先治病336

一阳来复336

四象和合337

服气疗病337

漱津除疴术337

存想去疾术337

除病四法338

合气治病真诀338

第十四卷 药补339

服饵339

药饵扶护,以培后天340

五味补养五脏340

却病的关键是补虚340

温中341

气血阴阳虚证的治法342

滋补的利与害342

对症下补345

补虚重在扶胃气345

补剂不可滥用346

极亏不宜峻补347

人参347

黄芪348

黄精348

服黄精法349

五味子汤349

服白术法349

服菟丝法349

服天门冬法349

石菖蒲350

服蒺藜法350

服茯苓法350

服槐实法351

服黄连法351

麻子351

服麋角法351

容颜不老方351

延生药351

不怕冷的药方352

神仙不老丸352

何首乌丸352

菟丝子丸352

人参固本丸353

延年益寿不老丹353

益气固精丸354

回春乌龙丸354

加味安神丸354

斑龙丸354

漆叶青黏散355

萃仙丸355

北平太守八味散355

党参膏355

琼玉膏355

延年益寿膏356

加味枇杷膏356

八仙糕356

遐龄万寿丹357

四圣不老丹357

延龄固本丹358

长春至宝丹358

不老丹358

补阳固蒂长生延寿丹359

却老乌须健阳丹359

接命丹360

长春益寿丹360

五芝地仙金髓丹360

辟暑丹360

辟寒丹361

须问汤361

水芝汤361

麦门冬煎361

苏合香酒361

固本酒361

松苓酒362

百岁酒362

千口一杯酒363

饵药能得益亦能致误363

不需药补者勿服补药363

人参误服害人363

第十五卷 食补食疗365

至补莫过馔食365

食药之性须知365

粳米366

面粉366

大麦366

花生367

绿豆367

黑大豆367

服大豆法367

赤小豆368

米醋368

葱368

蒜368

藕368

笋369

萝卜369

韭菜369

菠菜369

苋菜369

豇豆369

芫荽369

山药370

服山药法370

生姜370

服生姜法370

鸡370

猪肉371

牛肉371

牛乳膏372

牛骨髓膏372

狗肉372

鲫鱼372

鳗鱼373

黄鳝373

泥鳅373

虾373

蟹373

龟373

鳖373

服人乳致高年373

饮人乳去痼疾374

饮乳汁法374

牛奶374

蜂蜜374

葡萄375

龙眼375

荔枝376

批杷376

大枣376

山楂377

槟榔377

槟榔之害378

柑橘贮藏法378

服芝麻法378

核桃378

服核桃法379

栗379

冬瓜子379

服松子法380

莲子380

食芡法380

青脆梅汤380

黄梅汤380

橘汤381

杏汤381

茴香汤381

梅苏汤381

黄芪汤381

食粥益人381

晨起食粥382

五更粥382

病中宜淡粥382

补肾鹿角粥382

莲薏粥382

慈山粥谱382

所嗜之物可节不可绝393

莫为科条所拘393

虚赢393

脾胃弱乏393

脾虚不化393

肉食不消393

噎食倒食394

饱胀欲卧394

腹中痞积394

痢疾初起394

治肝胆病394

烦渴394

猝然烦热394

风热攻心394

感冒394

咳嗽395

多年久咳395

生姜丸395

凤髓汤396

治喘方396

咳喘396

痰喘396

便秘396

失眠396

风狂积郁396

心志错乱397

惊怖死397

疟疾397

寒热疟397

伤寒397

伤寒狂躁398

伤寒头痛398

妊娠伤寒398

水肿398

产后虚赢398

生乳398

小肠疝气399

失血症399

鼻血不止399

牙齿肿痛399

腮肿399

癫风399

肿毒初起399

无名肿毒399

痈疽399

中风399

失音不语400

风瘫重症400

刀棍伤400

扑打损伤400

脚转筋400

误吞铜铁之物400

蒜解蟹毒401

藕解蟹毒401

葱白解金银毒401

冬瓜解鱼毒401

豆浆解卤毒401

麻油解河豚砒毒401

香油解一切饮食毒401

甘草解一切毒402

解一切药毒402

蜂蜜人药五功用402

酒驱寒湿402

鹅血治噎402

第十六卷 美容403

体肤识小录403

令发易长方403

令发不落方403

香发散404

髭发黑美须养气血404

生眉乌须404

眉发再生405

乌须明目方406

乌须方406

乌须核桃油407

乌头麝香油407

金主绿云油407

生秃乌云油407

秘传乌发方407

外染乌云膏408

乌发408

黄发变黑409

黑发乌须方409

乌须黑发返老还童八方409

脂桃膏410

去雀斑411

去雀斑、粉刺方411

去粉刺妙方411

治面疮、粉刺方411

治女人面部黑斑412

美容十九妙方412

桃花白雪洗面414

狐臭414

根除狐臭414

秘传奇方415

十香丸415

五香丸415

狐臭食忌416

治白屑风416

减肥416

遍体作痒416

第十七卷 慎疾417

慎疾慎医417

病可治,人不可治418

致病有天人之分418

疾病之由418

嗜欲太多则疾生418

与其病后勤服药,莫若病前善自防419

相有病于未病,治已病于无病419

病皆自取419

虚证六因419

重视疾病,可以防病421

病已至而退之421

病必自先体察421

治病须坚心定志421

却病要在和心422

却病十法422

药取和平之品422

有疾须疗423

慎隐微之忧423

轻病不必深治424

病家十要424

慎择医药424

妄速效治病425

服药除病425

医有八要425

处方贵简426

用药法426

用药如用刑426

用药如用兵426

治水先治气427

治疾须护胃气428

谨守禁忌428

服饵宜忌429

服药忌例429

药食反430

疾病识小录430

切莫以身试方430

五味不可太过430

药勿轻服、多服431

服药不宜频换431

养病宜宽心定性431

病后须调养431

第十八卷 养老432

论养老432

养老之宜434

养老之道435

老人日常养生435

养老的方法436

养老大要436

老人犹当节欲437

人生心理历程437

老人心理438

老人饮食438

老人十反438

老人六戒438

愈老愈知生有涯439

逸我以老439

高年疾患不可攻治太紧439

百年寿限440

少寐乃老年大患440

睡卧的方向440

就寝即熄灯441

手脚缩展有时441

饭后睡卧法441

老人尤其应该午睡441

夏天晨起,两餐润肺442

冬日晨起先养胃气442

漱口442

晨起晒背壮阳气442

手脸常保温热442

洗浴注意护真气443

香水洗浴伤元气443

粥尤宜老人444

煮饭444

煮粥应该用新米444

喝茶太多耗津液444

老人四季饮食445

烟草445

散步,意在养神445

午睡打盹亦有益446

老人与少壮的睡眠差异446

静养精气446

老年常服精力不衰方447

夜坐447

夜话447

省心447

出门447

防疾448

冬季暖手448

夏季开门窗448

眼镜449

戴帽子449

耳枕449

膝枕449

只用滚水拭席449

便器449

留心大小便450

房事要量力而为450

养寿不靠药物450

王真长寿法450

古今医学常用度量衡对照表4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