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5](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3447458.jpg)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13127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689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705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24-86)1
第一章 总则7
第二章 室外计算参数8
第三章 建筑热工设计要求10
第一节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要求10
第二节 冬季保温设计要求11
第三节 夏季防热设计要求12
第四节 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12
第四章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14
第一节 围护结构最小总热阻的确定14
第二节围护结构保温措施16
第三节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处理17
第四节 窗户层数、面积及气密性的规定20
第五节 采暖建筑地面热工要求22
第五章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23
第一节 隔热设计标准23
第二节 围护结构隔热措施23
第六章 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25
第一节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验算25
第二节 围护结构防潮措施27
附录一 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29
附录二 室外计算参数44
附录三 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67
附录四 窗墙面积比与外墙允许最小总热阻的对应关系78
附录五 名词解释81
附录六 单位换算84
附录七 本规程用词说明85
附加说明86
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1
第一章 总则7
第二章 采暖期度日数及室内计算温度8
第三章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及采暖能耗的估算9
第四章 建筑热工设计12
第一节 一般规定12
第二节围护结构设计12
第三节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的限值13
第五章 采暖设计16
第一节 一般规定16
第二节 采暖供热系统16
第三节 管道保温20
第六章 经济评价22
附录一 全国主要城镇采暖期度日数24
附录二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i值29
附录三 满足图2平均传热系数要求的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建议值 Kt [W/(m2·k)]30
附录四 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32
附录五 关于经济计算33
附录六 名词解释35
附录七 单位换算38
附录八 本标准用词说明39
附加说明40
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1
第一章 总则8
第二章 室内外计算参数10
第一节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10
第二节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2
第三节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15
第三章 采暖17
第一节 一般规定17
第二节 热负荷23
第三节 散热器采暖26
第四节 辐射采暖28
第五节 热风采暖与热风幕32
第六节 采暖管道34
第七节 蒸汽喷射器39
第四章 通风40
第一节 一般规定40
第二节 自然通风42
第三节 隔热降温44
第四节 机械通风46
第五节 除尘与净化50
第六节 防火与防爆52
第七节 设备、风管及其他58
第五章 空气调节62
第一节 一般规定62
第二节 负荷计算65
第三节 系统设计70
第四节 气流组织73
第五节 空气处理76
第六章 制冷79
第一节 一般规定79
第二节 压缩式制冷81
第三节 热力制冷83
第四节 机房设计、设备布置及其他83
第七章 自动控制86
第一节 一般规定86
第二节 检测、联锁与信号显示87
第三节 自动调节与控制89
第四节 制冷装置的自动保护与控制91
第八章 消声与隔振93
第一节 一般规定93
第二节 消声与隔声94
第三节 隔振95
附录一 名词解释97
附录二 室外气象参数100
附录三 室外计算温度的简化统计方法190
附录四 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192
附录五 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220
附录六 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262
附录七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264
附录八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值267
附录九 自然通风的计算272
附录十 系统式局部送风的计算276
附录十一 除尘风管的最小风速278
附录十二 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法279
附录十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280
附加说明281
四、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1
第一章 总则4
第二章 总平面防噪设计6
第三章 住宅建筑8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8
第二节 隔声标准8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9
第四章 学校建筑11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11
第二节 隔声标准11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12
第五章 医院建筑15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15
第二节 隔声标准15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16
第六章 旅馆建筑18
第一节 允许噪声级18
第二节 隔声标准18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19
附录一 室内允许噪声级与噪声测量值的修正以及相应的评价曲线的换算21
附录二 允许噪声级与隔声测量方法25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27
附加说明28
五、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J121-88)1
第一章 总则4
第二章 空气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5
第三章 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8
附录一 倍频带测量结果的单值评价量11
附录二 楼板面层计权撞击声改善量评价法12
附录三 本标准用词说明14
附加说明15
六、建筑隔声测量规范(GBJ75-84)1
第一章 总则6
第二章 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7
第一节 一般规定7
第二节 测试量和计算量7
第三节 实验室和试件9
第四节 实验方法和计算11
第五节 结果表达13
第三章 建筑物内两室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15
第一节 一般规定15
第二节 测试量和计算量15
第三节 实验安排16
第四节 实验方法和计算16
第五节 结果表达18
第四章 外墙面构件和外墙面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19
第一节 一般规定19
第二节交通噪声测量隔声19
第三节 扬声器噪声测量隔声23
第五章 楼板撞击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27
第一节 一般规定27
第二节 测试量和计算量27
第三节 实验室和试件28
第四节 实验方法和计算32
第五节 结果表达35
第六章 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37
第一节 一般规定37
第二节 测试量和计算量37
第三节 实验安排38
第四节 实验方法和计算38
第五节 结果表达38
附录一 名词解释40
附录二 测量结果的精密度和精密度要求43
附录三 空气声侧向传声的测量47
附录四 撞击声测向传声的测量49
附录五 用“开—关”方法在现场测量外墙构件的空气声隔声51
附录六 测量外墙空气声隔声时扬声器的位置53
附录七 本规范用词说明55
七、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1
第一章 总则4
第二章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5
第三章 工业企业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7
第二节 一般规定7
第二节 厂址选择7
第三节 总平面设计8
第四节 工艺、管线设计与设备选择9
第五节 车间布置10
第四章 隔声设计11
第一节 一般规定11
第二节 隔声设计程序和方法12
第三节隔声结构的选择与设计14
第五章 消声设计18
第一节 一般规定18
第二节 消声设计程序和方法19
第三节 消声器的选择与设计20
第六章 吸声设计25
第一节 一般规定25
第二节 吸声设计程序和方法25
第三节 吸声构件的选择与设计28
第七章 隔振设计30
第一节 一般规定30
第二节 隔振设计程序和方法30
第三节 隔振元件的选择与设计33
附录一 本规范名词解释35
附录二 倍频带允许声压级查算表和室内吸声降噪量估算表37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39
附加说明40
八、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122-88)1
第一章 总则3
第二章 噪声测量条件4
第一节 测量仪器4
第二节 测量的量4
第三节 读取测量值的方法4
第四节 环境条件5
第三章 生产环境的噪声测量6
第一节 设备运行状况6
第二节 测点位置6
第三节 噪声测量记录6
第四章 非生产场所的噪声测量8
第一节 非生产场所的室外噪声测量8
第二节 非生产场所的室内噪声测量8
第三节 厂界的噪声测量8
第四节 噪声测量的记录9
附录一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记录表10
附录二 等效A声级测量方法12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16
附加说明17
九、混晌室法吸声系数测量规范(GBJ47-83)1
第一章 总则4
第二章 测量装置5
第一节 混响室5
第二节 声源设备6
第三节 接收设备7
第四节 被测试件7
第三章 测量方法8
第一节 混响时间的测量8
第二节 吸声系数和吸声量的计算10
第四章 结果表达11
附录一 名词解释13
附录二 悬挂扩散体数量的确定14
附录三 重复性r的定义及计算方法15
附录四 本规范用词说明16
十、驻波管法吸声系数与声阻抗率测量规范(GBJ88-85)1
第一章 总则4
第二章 测量基本设备5
第一节 测量装置5
第二节 驻波管5
第三节 声源系统6
第四节 探测器7
第五节 输出指示装置8
第三章 测量方法9
第一节 一般要求9
第二节 吸声系数的测量10
第三节 法向声阻抗率的测量11
第四章 测量范围12
第一节 吸声系数测量范围12
第二节 测量频率范围12
第五章 测量要求14
第一节 试件的制备与安装14
第二节 测量程序14
第三节 测量误差16
第四节 测量结果的表达17
附录一 试件典型装置18
附录二 探测器声学中心的相对位置19
附录三 驻波比(s)与其倒数(n)、声压级差(L)和吸声系数(a)间的关系表21
附录四 测量频率下限的扩展26
附录五 管道衰减引起极小值的变化28
附录六 计算法向声阻抗率图线30
附录七 本规范用词说明34
附加说明35
十一、厅堂混晌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1
第一章 总则4
第二章 测量系统5
第一节 一般规定5
第二节 声源设备5
第三节 接收设备6
第三章 测量方法、7
第一节 测量频率7
第二节 测点选择7
第三节 记录数目与选值8
第四章 结果表达9
第一节 混响时间的表达形式9
第二节 测量报告内容9
附录一 名词解释11
附录二 混响时间测量报告12
附录三 本规范用词说明14
十二、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TJ33-79)1
第一章 总则6
第二章 采光标准6
附录一 生产车间和工作场所的采光等级举例11
附录二 采光计算图表14
附录三 采光计算系数19
附录四 采光实测要点24
附录五 名词解释27
附录六 本标准用词说明27
十三、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TJ34-79)1
第一章 总则4
第二章 光源4
第三章 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5
第四章 照度标准6
第五章 眩光限制和照度均匀度10
第六章 灯具和附属装置12
第七章 照明供电12
附录一 荧光高压汞灯与白炽灯(或卤钨灯)的混光光通量比15
附录二 一般生产车间和工作场所工作面上的最低照度值16
附录三 名词解释19
附录四 本标准用词说明20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索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