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
  • 项福库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34205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172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民族地区-革命纪念地-旅游资源-调查研究-重庆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和建置沿革1

第一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1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2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及境内革命老区的界定4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界定4

渝东南境内革命老区的界定5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建置沿革7

一、涪陵区8

二、武隆县10

三、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1

四、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3

五、黔江区15

六、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7

七、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

第二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总论22

第一节 红色文化资源概述22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及特性22

红色文化的概念22

红色文化的特性24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定义、特征及分类26

红色文化资源的定义26

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28

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29

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29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其分布32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概念的界定32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34

分布广泛34

相对集中34

种类丰富多样34

伴生资源丰富,民俗、民间性较浓35

三、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分类举要36

渝东南民族地区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分类举要36

渝东南民族地区非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分类举要45

四、渝东南民族地区主要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调查汇总表52

第三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产生与发展的历程58

第一节 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萌发59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渝东南民族地区的传播59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61

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61

渝东南民族地区党组织的创建及党团组织的发展壮大62

三、党的活动向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并组建农民武装64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68

一、党领导渝东南地区各族人民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68

“八七”会议精神在渝东南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69

渝东南民族地区党组织的恢复和建立69

“八七”会议后武装暴动席卷渝东南71

贯彻中共六大精神发动武装起义73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地配合红三军的武装斗争76

涪陵土地坡农民暴动76

黔江红军游击大队77

酉阳红军游击队78

秀山红军游击队78

三、红三军转战渝东南,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80

湘鄂西分局大村会议80

红三军转战渝东南81

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立与十字路会议82

枫香溪会议与黔东特区根据地的建立82

南腰界区革命委员会的建立与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84

四、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配合中央红军长征85

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85

东征湘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86

五、红二、六军团撤离后渝东南民族地区人民的不屈斗争87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91

一、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渝东南民族地区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91

抗日战争爆发前渝东南民族地区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92

全面抗战爆发后渝东南民族地区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94

二、在抗日救亡高潮中恢复建立渝东南民族地区党组织98

涪陵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建立98

石柱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建立100

中共丰(都)石(柱)中心县委的建立100

中共涪陵五县工委的建立101

三、日机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狂轰滥炸101

四、党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动和领导103

维护国共合作与团结抗日大局103

发动和组织抗日救亡群众团体104

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05

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分裂倒退活动的斗争106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组织106

与国民党投降派、顽固派的投降及分裂活动进行斗争108

六、渝东南民族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贡献110

输送兵源,出征参战110

拥抗优属,激励抗战111

帮助难胞,重建家园112

兴办油厂,增加油源113

修建机场,有备无患115

捐献钱物,支援前线115

搬运川盐,支援抗战117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118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党组织的恢复与建立119

石柱119

秀山120

中共在黔江潘文华部建立的组织120

涪陵121

武隆121

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争民主的学生运动122

彭水、涪陵县师生“反饥饿、争温饱”的斗争122

涪陵、秀山县师生“反迫害、争民主”的斗争123

省立龙潭中学学生“争取人身安全权”的斗争124

酉阳县立中学学生“反贪污、求学权”的斗争124

三、以抗丁、抗粮、抗捐为主的农民“三抗”斗争125

开展抗丁斗争125

进行抗粮抗租斗争126

组织抗捐税斗争128

四、做好统战工作,瓦解敌人,壮大自己129

采取“打进去拉出来”之办法掌控基层政权130

对开明人士及国民党军政人员开展统战工作131

五、开展游击活动,配合解放战争133

党领导下的小型武装遍布渝东南各地133

川鄂边区的武装游击斗争135

六、迎接解放,配合接管137

突破“大西南防线”,解放渝东南137

迎接解放,配合接管140

接管建政,清除匪患142

第四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区县、分期、分类调查146

第一节 涪陵区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148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148

革命遗址遗迹类红色文化资源148

革命遗物类红色文化资源150

革命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151

历史文献、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152

革命歌曲、诗词、革命烈士临刑遗言类红色文化资源157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159

革命遗址、故居、烈士墓类红色文化资源159

革命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163

革命遗书、遗言、诗作类红色文化资源164

革命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170

三、抗日战争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170

抗战条幅、对联类红色文化资源170

抗战文化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171

抗日救亡报社、报刊、抗日剧、救亡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173

抗日救亡歌曲、诗词类红色文化资源176

四、解放战争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177

进步文化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177

革命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177

革命歌曲、歌谣、诗词类红色文化资源178

革命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179

第二节 武隆县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181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县内红色文化资源181

贺龙在江口除暴安良的故事181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182

革命遗址遗迹类红色文化资源182

革命遗物类红色文化资源184

革命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184

革命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187

革命歌曲、歌谣类红色文化资源187

革命先烈故事类资源188

革命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188

三、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189

抗日标语类红色文化资源189

革命先烈事迹类资源189

四、解放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190

革命遗址遗迹类红色文化资源190

革命遗物类红色文化资源191

革命组织类红色文化资源191

革命文献、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192

革命歌曲类红色文化资源196

革命纪念场所类红色文化资源196

第三节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00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00

革命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200

革命歌曲、遗作、遗言类红色文化资源200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02

革命遗址、墓地类红色文化资源202

革命标语、口号、顺口溜类红色文化资源205

革命歌曲、歌谣、对联类红色文化资源208

革命先烈事迹类资源217

三、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18

革命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218

进步文化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219

抗日报刊、歌剧、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221

抗日歌曲、朗诵词、顺口溜、诀别信类红色文化资源225

四、解放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35

革命遗址、烈士墓、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235

革命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236

革命歌曲、歌谣、先烈遗诗、斗争对联类红色文化资源240

第四节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53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53

革命纪念地类红色文化资源253

革命领袖事迹类资源254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55

革命遗址、烈士陵墓类红色文化资源255

革命刊物、布告、传单、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257

革命歌谣、留言条类红色文化资源261

三、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64

革命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264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类红色文化资源264

抗日社团、文化组织类红色文化资源264

抗日报刊、戏剧、漫画、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267

抗日救亡歌曲类红色文化资源272

四、解放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73

烈士陵园、陵墓类红色文化资源273

第五节 黔江区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74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74

歌谣、诗词类红色文化资源274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75

烈士故居、革命遗址、纪念地、烈士墓类红色文化资源275

革命遗物、纪念碑、纪念亭类红色文化资源278

革命文献、布告、宣传品、标语类红色文化资源280

革命歌谣、民谣、诗词类红色文化资源284

革命先烈事迹类资源288

三、抗日战争时期区内红色文化资源291

抗日爱国诗篇类红色文化资源291

四、解放战争时期区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93

革命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293

革命诗篇类红色文化资源293

烈士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295

第六节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95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95

革命纪念物类红色文化资源295

安民布告类红色文化资源297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297

革命遗址、纪念地、烈士墓类红色文化资源297

红三军遗物、纪念碑类红色文化资源302

苏维埃政权类红色文化资源30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秀山境内进步报刊、革命文献、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307

革命歌谣、山歌类红色文化资源312

三、抗日战争时期秀山县各类红色文化资源319

抗战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319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类红色文化资源319

抗战社团文艺宣传类红色文化资源320

抗日进步刊物、救亡标语类红色文化资源321

四、解放战争时期秀山县各类红色文化资源322

革命遗址、烈士墓、烈士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322

地方人民政权类红色文化资源325

县人民政府布告、宣传品类红色文化资源326

革命文艺类红色文化资源327

第七节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各时期各类红色文化资源328

一、党的创建至大革命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328

故居、遗址类红色文化资源328

革命先烈诗作类红色文化资源330

革命先烈事迹类红色文化资源330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331

革命遗址、遗迹、烈士墓类红色文化资源331

革命遗物类红色文化资源341

革命文献、布告、传单、电报、报刊、宣传画、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342

革命歌曲、歌谣、小调、曲艺类红色文化资源365

革命先烈故事类资源378

革命纪念亭类红色文化资源380

三、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382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类红色文化资源382

抗战文化组织、社团类红色文化资源382

抗日报刊、戏剧、标语、口号类红色文化资源383

抗日歌曲、诗歌类红色文化资源386

四、解放战争时期县内各类红色文化资源388

烈士墓、陵园类红色文化资源388

第五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390

第一节 对渝东南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发利用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390

一、对涪陵区中、小学开发利用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390

涪陵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390

涪陵区中、小学对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之现状394

涪陵区中、小学在对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97

涪陵区中、小学开发利用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应采取的对策398

二、对武隆县中小学开发利用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状况的调研400

武隆县中小学对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之现状400

武隆县中小学对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03

武隆县中小学开发利用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应采取的对策404

三、对酉阳县中小学开发利用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现状的调研407

酉阳县有着丰富的乡土红色文化资源407

酉阳县中小学开发利用境内红色文化资源之现状408

对酉阳县中小学进一步开发利用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411

第二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的调查、开发与利用研究413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现状414

四川二路红军遗址414

红三军遗址415

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大会遗址417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18

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重视的程度不够418

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投入的资金不足419

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力度不够419

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开发利用的效度不够420

三、对进一步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的对策建议420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红军遗址资源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育人功能420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对红军遗址资源保护意识,构建全社会多元化投资开发新体系421

加大开发整合力度,对渝东南各地红军遗址资源坚持整合化、系统化的开发原则421

加大开发利用效度,对红军遗址资源确立立体化、动态化的展陈开发新思路422

第三节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422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之意义422

理论意义422

实践意义424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之现状426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已取得初步成效426

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427

三、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对策及有效途径431

构建全社会多元化投资开发新体系431

坚持整合化、系统化的开发原则432

确立立体化、动态化的展陈新思路433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突出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434

精心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系列产品434

四、重庆市大、中、小学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之路径435

利用于大、中、小学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之中435

利用于大、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435

利用于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之中435

利用于大、中、小学学生实践活动之中436

五、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437

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437

开发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尚存在的问题439

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与地方应采取的对策441

参考文献及资料444

后记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