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权臣斗 中国古代权臣秘谋追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权臣斗 中国古代权臣秘谋追记](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3410872.jpg)
- 孔鲱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文出版社
- ISBN:978711906960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古代史-通俗读物;政治家-生平事迹-中国-古代-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权臣斗 中国古代权臣秘谋追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李斯与赵高3
政治同盟3
1.秦始皇巡行3
2.“敏于事”的宠臣4
3.沙丘之谋5
关系破裂6
1.赵高的阴谋6
2.诬陷李斯8
赵高之死10
1.指鹿为马10
2.杰出的书法大家11
李斯的功过12
1.毁誉参半12
2.整理小篆13
第二章 霍光与上官桀17
原来是亲家17
1.霍光辅政17
2.成为一家人18
上官桀的算计19
1.依附盖长公主19
2.勾结桑弘羊20
勾结藩王21
1.野心家燕王21
2.清君侧22
霍光的反击23
1.聪明善断的昭帝24
2.先发制人25
第三章 窦宪与袁安29
窦宪专权29
1.兄因妹贵29
2.专权引祸30
出击匈奴31
1.在出兵问题上的争执31
2.击败敌军,鸡犬升天33
北匈奴请降34
1.金微山之战34
2.袁安的先见之明35
功高震主36
1.权震朝廷36
2.不同的结局37
第四章 梁冀与李固41
针砭时弊41
1.踏入仕途41
2.“固执”的反对派42
梁冀掌权43
1.“天下第一”廉吏43
2.举荐贤良44
扶立幼帝45
1.帝位之争45
2.一句话惹的祸46
诬陷贤良46
1.桓帝继位47
2.被诬身死47
第五章 董卓与王允51
朝廷乱局51
1.何进的昏招51
2.董卓的用人策略52
汉室忠良53
1.文武皆能的才子53
2.隐忍不发54
秘密准备55
1.扶持正义之士55
2.筹备反董力量56
铲除董卓57
1.找个好内应57
2.未央杀贼58
第六章 司马懿与曹爽61
受诏托孤61
1.无权的太傅61
2.打败仗的大将军62
专权弄政64
1.兄弟掌兵64
2.韬光养晦64
绝地反击65
1.高平陵政变65
2.大权旁落67
澄清真相68
1.曹爽这个纨绔子弟68
2.“冢虎”司马懿的智慧69
第七章 谢安与桓温73
世家大族73
1.流连山水的名士73
2.谢安的“普通话”74
风流人物75
1.谢安有远志75
2.北伐中原的权臣76
与权臣周旋77
1.废立君主77
2.巧斗权臣78
力挽狂澜79
1.简文帝的糊涂诏书79
2.镇定应权臣80
第八章 司马道子与桓玄83
皇权衰落83
1.要命的玩笑话83
2.王国宝的“消失”84
王恭兵败85
1.再当一回盟主85
2.兵败身陨85
胜者为王87
1.桓玄一家独大87
2.子夺父权88
强强相碰89
1.讨伐桓玄89
2.“踏板”刘牢之89
第九章 姚崇与张说93
两名忠臣93
1.救时宰相93
2.燕许大手笔94
官场博弈95
1.姚崇的脚病95
2.张说的自救96
生死较量97
1.挽救姚氏一族97
2.算计张说98
两大将军人物99
1.技高人胆大99
2.好一个兵部尚书100
第十章 李林甫与杨国忠105
走夫人路线105
1.诌附武惠妃105
2.裙带关系106
与太子的争斗107
1.推选继承人107
2.诬陷太子108
3.不依不饶110
矛盾爆发110
1.王鉷的冤死111
2.李献忠叛唐事件111
不同人的结局112
1.老奸巨猾的权臣112
2.命丧马嵬驿114
第十一章 牛僧儒与李德裕114
党争的缘由117
1.一纸策文得罪宰相117
2.进士考试舞弊案118
朋党之争119
1.意气用事的牛僧儒119
2.第三方的崛起120
一朝天子一朝臣121
1.独掌朝政的李德裕121
2.牛党又回来了122
党争结束122
1.死在了贬所123
2.文坛的名上123
第十二章 寇准与王钦若127
同为宰相127
1.刚直足智的宰相127
2.瘿相王钦若128
刚烈难防奸佞128
1.道不同不相为谋128
2.真宗亲征129
受馋贬斥131
1.暗中进谗言131
2.策划祥瑞闹剧132
3.重新入朝133
不一样的仕途133
1.溜须133
2.王钦若的功劳134
第十三章 范仲淹与吕夷简137
两次贬官137
1.闭门不出的学子137
2.越职言事137
3.再贬出京138
第二次交手140
1.调任开封府尹140
2.无形的政治派别141
举荐政敌141
1.西夏犯边142
2.吕夷简举荐之功142
二人的政治作为143
1.庆历新政143
2.吕夷简的功与过144
第十四章 王安石与司马光147
官宦之后147
1.王安石的“矫世变俗”之志147
2.不走寻常路的司马光148
改革运动149
1.危机下的变革149
2.理财更重要150
新、旧之争150
1.推行新法151
2.削弱守旧势力151
旧党上台152
1.罢去相位153
2.新法废除154
第十五章 韩侂胄与赵汝愚157
定策安邦157
1.不孝的皇帝157
2.联合韩侂胄158
渐生嫌隙159
1.侂胄要官159
2.经筵侍讲160
排斥贤良161
1.罢退朱熹161
2.削弱政敌的势力162
一夕暴死163
1.诬陷赵汝愚163
2.病死永州164
第十六章 刘基与李善长169
封侯拜相169
1.诚意伯169
2.百官之首170
两大集团171
1.第一次交锋171
2.中都选址172
扶持代理人173
1.使淮西集团暂时失宠的关键人物173
2.走上台前的胡惟庸173
最终的对决174
1.浙东集团的落败174
2.六公之首的结局175
第十七章 刘瑾与杨一清179
权诈谋权位179
1.“立皇帝”179
2.排斥异己180
等待时机181
1.安化王反叛181
2.平息事变182
借机谋事183
1.宦官张永183
2.游说张永184
诛除权阉185
1.揭发罪行185
2.凌迟处死186
第十八章 严嵩与徐阶191
写青词的辅臣191
1.专擅国政的权臣191
2.王守仁的传人192
韬光养晦193
1.曲意逢迎193
2.迎合帝意193
密谋反击194
1.切中要害的奏章194
2.抓住时机195
徐、严轶事196
1.徐阶认错196
2.严嵩与至公堂197
第十九章 张居正与高拱201
王府的讲官201
1.出身微寒的张居正201
2.三朝元老高拱202
对宦官的态度203
1.弹劾高拱203
2.暗结宦官204
明争暗斗205
1.抑制宦官205
2.将计就计206
谁是谁非207
1.与宦官结盟207
2.高拱的成就207
第二十章 魏忠贤与东林党211
拥立熹宗211
1.东林党人211
2.熹宗继位212
和平相处213
1.依附客氏213
2.互不相扰214
专权乱政215
1.阉党的势力膨胀215
2.拿汪文言开刀216
最终摊牌217
1.弹劾阉党217
2.尽黜东林218
3.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终结219
第二十一章 明珠与索额图223
皇帝的侍卫223
1.宫廷长官223
2.皇亲国戚224
同朝为官225
1.三藩叛乱225
2.魏象枢的作用226
两大集团的形成226
1.太子党与长子党226
2.明争暗斗228
3.弹劾自己229
不同的结局229
1.善始善终230
2.幽闭处死230
第二十二章 和珅与刘墉235
两次交锋235
1.不同的官路235
2.国泰贪污案236
3.智斗苏凌阿237
周旋巧斗238
1.刘墉的书法239
2.观风听月239
智赚和珅240
1.仅穿朝服斗和珅240
2.雪泥戏和珅242
历史真相242
1.和珅的重情和外交才能243
2.查抄和珅243
第二十三章 翁同龢与李鸿章247
一纸弹劾惹的祸247
1.失守城池的翁同龢247
2.父死兄徙248
是战是和249
1.一战一和249
2.“清流”领袖250
排挤非难251
1.克扣军费251
2.“替罪羊”李鸿章252
支持维新252
1.李鸿章遗憾离世252
2.翁同龢在落魄忧伤中故去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