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 高宁远,蔡罕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7924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新闻采访-高等学校-教材;新闻写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1

第一章 “一切重大而激动人心的事件的目击者”——新闻记者概说1

第一节 漫说记者1

一、社会重大事件的目击者和记录者1

二、社会变革进程的参与者和推动者2

三、良莠不齐的记者群体3

第二节 记者小史4

一、记者的前身4

二、近代职业新闻记者的诞生6

三、现代职业新闻记者的发展与演变7

第三节 记者的社会角色与类型8

一、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8

二、现代记者的类型11

第四节 记者的职责与社会使命15

一、记者的职责15

二、记者的社会使命17

第二章 “精神反应有如电光火石”——记者的职业素质准备22

第一节 记者特殊的思维能力22

一、点石成金的手指——记者思维22

二、记者几种特殊的思维能力25

第二节 记者采访心理和体能的准备30

一、记者采访的心理准备31

二、记者采访的体能准备33

第三节 记者作风的准备34

一、记者要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34

二、记者的工作作风修养37

第四节 记者文化知识方面的准备38

一、博学多才,力争成为多栖记者39

二、博而能专,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41

第三章 脑能想 脚能走 耳能听 手能写——新闻采访论43

第一节 采访概说:采访即调查事实43

第二节 新闻采访的地位44

一、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44

二、采访是保证新闻特点的基本手段45

三、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46

第三节 新闻采访的一般特点47

一、采访是为传播而进行的调查研究47

二、采访是为了解事实真相而进行的社会交往48

三、采访是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的艰苦工作48

第四节 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49

一、材料的准确度49

二、材料的深刻性50

三、材料的全面性50

四、材料的细致程度51

第五节 新闻采访的形式51

一、新闻采访的一般形式51

二、特殊采访形式55

第六节 新闻采访的原则57

一、运用联系的观点57

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59

三、上下结合,吃透两头60

第四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发现与判别新闻63

第一节 新闻敏感63

一、新闻敏感的涵义63

二、新闻敏感的作用64

三、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66

四、防止新闻敏感钝化69

第二节 新闻价值70

一、新闻价值的内涵70

二、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71

第三节 宣传价值和新闻政策73

一、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73

二、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75

第五章 从线索到成品——新闻采访的一般过程78

第一节 酝酿与准备:采访的第一阶段78

一、明确报道思想78

二、寻找新闻线索79

三、做好采访准备83

第二节 实施与深入:采访的第二阶段87

一、创造访问条件87

二、进行采集访问92

三、采访中的记录92

第三节 提炼与核实:采访的第三阶段95

一、迅速整理笔记95

二、仔细验证材料97

三、反复提炼主题98

四、积累多余资料99

第六章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采访技艺(1)101

第一节 提问与对话101

一、问答型对话101

二、交谈型对话103

三、说服型对话104

四、论辩型对话106

第二节 观察109

一、观察在采访中的作用109

二、记者观察的技巧110

第三节 倾听111

一、倾听在采访中的意义111

二、倾听的技巧112

第七章 让心理学进入采访过程——采访技艺(2)115

第一节 记者心理特征115

一、采访动机115

二、采访中的知觉偏差118

三、采访中的情绪119

四、采访中的意志品质120

五、采访者的性格与气质121

第二节 采访对象心理124

一、采访对象的群体心理124

二、采访对象的个体心理126

第三节 记者心理调控能力127

一、从心理上尽可能地接近对方127

二、表情态度因人而异128

三、多给采访对象一些心理支持129

四、对采访对象的控制要有针对性130

第八章 “对真实内幕急切而绝望的探索”——特殊的采访手段134

第一节 隐性采访134

一、隐性采访的涵义及其类型134

二、隐性采访的利与弊135

三、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事项138

第二节 蹲点采访141

一、蹲点采访的涵义及特点141

二、蹲点采访的要求142

第三节 事后采访144

一、事后采访的涵义145

二、事后采访应注意的问题145

第四节 迂回采访146

一、迂回采访的适用情境146

二、迂回采访的要求147

第五节 电话、书信、网络采访148

一、电话采访148

二、书信采访151

三、网络采访152

第九章 职业规范须双重“防火墙”——新闻记者的自律与他律157

第一节 新闻记者的自律157

一、西方记者自律的起源及其方式157

二、我国记者的自律状况和新闻职业道德问题162

三、我国部分记者缺乏自律的原因169

四、我国记者如何进行自律170

第二节 新闻记者的他律172

一、我国有关新闻传播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记者的制约172

二、公众的舆论监督和压力行动对记者的制约174

下篇177

第十章 “给他们光,人们就能找到出路”——新闻传播论177

第一节 新闻作品基本特征的认识177

一、新闻作品是有别于其它信息传播载体的产品177

二、新闻作品是几组矛盾辩证运动的产物179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要求182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182

二、如何把新闻写短185

三、如何将新闻写活186

第三节 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187

一、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187

二、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189

第四节 受众心理与宣传价值实现的条件192

一、根据慕名效应,选择宣传主体192

二、根据睡眠效应,确定宣传内容和形式193

三、激活受众心境,架起沟通桥梁194

第十一章 “有意味的形式”——新闻体裁论197

第一节 基本的新闻体裁197

一、报道性体裁197

二、评论性体裁205

第二节 边缘性、交叉性新闻体裁207

一、新闻报道与文学等相结合而产生的体裁207

二、广播、电视中的新闻体裁210

第十二章 “辞约而旨达”——新闻表现论212

第一节 新闻语言212

一、新闻语言的涵义212

二、新闻语言的的基本特征213

三、新闻语言的误用219

第二节 新闻表达方式与审美价值221

一、新闻的语言美221

二、新闻的结构美222

三、新闻的情感美223

四、新闻的细节美224

第三节 新闻笔法225

一、新闻跳笔225

二、散文笔法228

三、史家笔法230

第十三章 “剪裁妙处非刀尺”——新闻消息的“零部件”与组装方式236

第一节 新闻标题236

一、新闻标题的作用236

二、新闻标题的种类与结构237

三、新闻标题写作的基本要求239

第二节 新闻导语239

一、导语的产生及发展240

二、导语的作用及分类242

三、导语的写作技巧244

四、导语写作评析245

第三节 新闻主体247

一、消息头247

二、新闻主体写作248

三、新闻背景写作252

第十四章 “主角”的千姿百态——各类新闻的采写256

第一节 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256

一、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的界定256

二、事件性新闻的采写258

三、非事件性新闻的采写262

第二节 连续报道与典型报道268

一、连续报道268

二、典型报道273

第三节 服务性新闻与白色新闻278

一、服务性新闻278

二、白色新闻282

第十五章 从通信到通讯——新闻通讯概说286

第一节 通讯的历史沿革286

一、通讯文体溯源286

二、近代通讯文体的产生与发展287

三、现代新闻通讯的发展289

四、新中国成立以后新闻通讯的蓬勃发展290

第二节 通讯的特点291

一、通讯的基本特点291

二、通讯的显著特点292

三、与消息的具体差异295

第三节 通讯的结构296

一、纵式结构296

二、横式结构297

三、纵横交叉式结构298

四、布设悬念式结构299

五、对比式结构301

六、“蒙太奇”式结构303

第十六章 长长短短总关情——各类通讯的采写306

第一节 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采写306

一、人物通讯的采写306

二、事件通讯的采写311

第二节 工作通讯与风貌通讯的采写315

一、工作通讯的采写315

二、风貌通讯的采写317

第三节 专访与个人经历式报道的采写320

一、专访的采写320

二、个人经历式报道323

第十七章 真实典型的艺术再现——新闻文学概说328

第一节 报告文学发展的历史328

第二节 报告文学的采访与写作330

一、报告文学的采访330

二、报告文学的写作332

第三节 新新闻学与“冰点”新闻报道334

一、新新闻学概说334

二、“冰点”新闻报道341

第十八章 “社会学想象力”——让新闻报道插上社会学的翅膀346

第一节 解释性报道346

一、解释性报道的产生及其发展346

二、解释性报道与客观报道348

三、解释性报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49

第二节 调查性报道351

一、调查性报道在新闻学中的意义351

二、调查性报道的基本原则353

三、调查路径设计:调查性报道采写的核心354

四、美国调查性报道的理念与操作357

第三节 精确新闻360

一、精确新闻报道的内涵360

二、精确新闻报道的发端361

三、精确新闻报道的样式361

第四节 预测性新闻363

一、预测性新闻的选题方向364

二、预测性新闻的采访364

三、预测性新闻写作366

第十九章 “稍知花改岸,始信鸟随舟”——新闻报道的革新370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370

一、新闻报道方式创新的表现370

二、新闻报道方式变革的原因378

第二节 传播技术的发展对新闻报道的影响380

一、科技进步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变革380

二、新闻报道的网络化生存382

三、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前景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