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的结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的结构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3346166.jpg)
- 汪和建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的结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与方法论1
第一章 交易秩序转型3
致谢4
一、计划的交易秩序4
计划经济有其社会交易的基础吗?4
“社会契约”过程6
交易失败9
“传统社会”的性质和特征13
二、传统的交易秩序13
人格化交易的局限15
三、迈向市场导向的交易秩序16
一种可充分利用“知识”的交易秩序16
一种不断扩展的合作秩序18
第二章 交易秩序:概念和结构的设计24
一、交易秩序的概念24
“交易秩序”的一般化24
前辈的理解和争论29
交易秩序的层次性:进一步的理解36
有知论与完全设计41
二、交易秩序的有限设计41
无知论与非设计43
渐进知识论与有限设计45
以哈耶克为借镜47
三、交易秩序的结构50
结构图式的设计50
本书的研究与安排53
第三章 迈向行动-结构互动理论:方法论的综合57
一、困境中的方法论问题58
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困境58
集体主义方法论的局限64
二、选择的两难处境67
经济学中的叛逆和回归67
社会学中的矫枉过正的选择69
三、迈向行动-结构互动理论72
方法论综合的传统72
建立行动-结构互动理论74
通向新经济社会学之路78
第二部分 互动中的秩序结构85
新古典动机理论批判87
一、双重动机结构的形成87
第四章 动机与交易87
利已动机的客观性91
价值动机的存在和作用95
价值内化过程100
对双重动机假设的评论104
二、目标、偏好与行动方式选择107
偏好的形成108
目标偏好的选择与作用109
三、从动机中寻求交易的动力114
原初的利己动机的限制115
谋求持续性动力117
双重动机的激励相容122
第五章 规范与交易之一:规范的起源127
一、个人的先在权利128
个人拥有先在权利的预设128
争取个人权利的基本理由130
二、权利重新界定:有效规范的形成137
规范:对个人先在权利的再界定137
权利行使的外部性138
权利重新界定的方式:合意与合意-强制140
三、权利规范与交易秩序145
有界限的个人权利145
权利规范与激励147
自由选择与约束152
第六章 规范与交易之二:规范的实施与设计157
一、规范的结构:一个概述157
结构形态及其内在关系158
有效的规范伦理159
规范实施的机制161
二、坐享其成问题162
三、外在监督机制164
行为主义的预设164
正式与非正式外在监督165
正式外在监督的限制168
四、内在监督机制170
概念与意义170
双重动机预设177
价值内化:影响与选择过程179
内在监督的优势与限制188
合理设计的标准193
五、规范结构的设计193
有效规范伦理的建构197
规范安排战略:监督机制的选择与配置199
第七章 建立社会的交易秩序目标206
一、设计社会的交易秩序目标的重要性207
个别的交易秩序并不总是导致社会的交易秩序207
审查个别交易的累积结果209
扩展个人理性的秩序目标设计211
帕累托效率原则214
二、效率目标214
个人理性的限度218
集体理性的加强221
三、公正目标224
公正对效率的约束224
公正目标的设计228
机会均等:来源与意义229
从形式公正扩展到实质公正233
交易公正与分配公正237
一个辩护241
四、目标次序和实现方式242
公正目标优先论243
实现方式的选择245
第三部分 信任与交易秩序扩展249
第八章 市场的交易秩序251
一、市场与信任252
市场的概念252
市场的演进254
市场为什么会存在?261
信任:市场扩展的基本动力263
二、规范、信任与非人格化交易266
对权利规范的需求267
权利法律化与信任273
非人格化交易的限度276
三、普遍主义的经济伦理280
两难中的选择280
对相互权利的尊重282
契约的责任伦理287
第九章 企业的起源与转化298
一、引论:企业的起源和性质299
家庭:功能与结构303
二、家族企业的产生303
转化的基本条件306
家族企业扩张:动力与限制312
三、过渡型企业:合伙制的进步与限制317
资本—管理合作的扩展317
难以克服的限制319
四、向股份制企业转化320
转化的条件320
超越亲属和财产原则的资本—管理合作323
代理人问题329
第十章 企业内部的交易秩序332
一、企业:不对称的权力结构333
二、委托-代理秩序337
管理控制权授予:代理关系的形成337
不对称信息与选择—监督失效339
监督机制的设计与利用341
三、权威—服从秩序348
劳动控制权的转让:权威关系的形成348
合作与冲突352
权力平衡与责任激励相容360
第十一章 通向社会契约的国家370
一、来自国家的服务371
个人权利界定与保护372
公正目标的维持373
增进集体理性和效率383
二、国家变迁的基本趋向:一个模型分析388
国家作为与国家变迁模型388
专制国家:何以服务失败?392
通向可提供有效服务的契约国家400
一、转化的基本力量:相互关系与作用413
第十二章 国家转化与国家内部的交易秩序413
二、个人权利观念417
西方的历史417
中国传统的限制425
三、民主与法治436
重申民主与法治的目的436
民主:一把双刃剑438
以法治制约民主447
四、运用基本力量:实践的路径453
结语464
本书引述文献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