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抗震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筑抗震概论
  • 贾凡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1997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抗震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震3

1.1 板块的地质构造3

1.2 地震地质学5

1.3 地震的分类6

1.3.1 人为地震7

1.3.2 自然地震7

1.4 地震波8

1.5 地震的记录10

1.6 地震强度的衡量12

1.6.1 地震的能量:震级12

1.6.2 地震的影响:烈度等级14

第二章 地震引起的效应14

2.1 地震对天然场地的影响18

2.2 地震对海洋及水体的影响21

2.3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23

2.3.1 地震作用的特点23

2.3.2 水平振动24

2.3.3 竖向振动25

2.3.4 扭转振动26

2.3.5 结构抗震承载力原理27

2.3.6 未考虑抗震措施建筑物的典型破坏形式29

2.4 地震对人的影响31

第三章 地震灾害的预防31

3.1 地震灾害及建筑的易损性32

3.2 地震的全民预防32

3.3 国土地震频度的监测与研究32

3.4 地震地质分析34

3.5 地震危险性评价35

3.5.1 地震危险性宏观区划35

3.5.2 地震危险性微观区划36

3.6 地震预报37

3.7 公众的地震教育40

3.8 减少地震灾害的行动41

3.8.1 城市规划41

3.8.2 新建建筑42

3.8.3 已有建筑的抗震加固43

3.9 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预测43

3.9.1 加速度图43

3.9.2 反应谱44

第四章 建筑抗震机制44

4.1 动态平衡49

4.2 如何减小地震作用51

4.3 建筑的储能能力56

4.4 建筑的耗能能力61

4.5 原则的局限性66

第五章 场地与地基的选择66

5.1 场地察看67

5.2 场地的效应67

5.3 受地震次生灾害影响的区域69

第六章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69

6.1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71

6.2 建筑的形态72

6.3 建筑构件83

6.3.1 建筑构件的形式83

6.3.2 内部空间83

6.3.3 楼梯84

6.3.4 立面85

6.3.5 建筑角部设计87

6.4 结构形式的选择88

6.5 抗侧力构件的选择96

6.5.1 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稳定性96

6.5.2 水平抗侧力体系97

6.5.2.1 刚性楼板和弹性楼板的概念97

6.5.2.2 楼板的组成99

6.5.2.3 平板100

6.5.2.4 由抗风梁支撑的楼板和屋面板108

6.5.2.5 由对角拉杆支撑的楼板和屋面板109

6.5.2.6 刚性网格楼板和屋面板109

6.5.3 竖向抗侧力构件109

6.5.3.1 竖向抗侧力构件的组成110

6.5.3.2 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数量和布置111

6.5.3.3 抗侧力构件的竖向分布113

6.6 结构材料的选择114

第七章 地基与基础114

7.1 工程的场地选择116

7.2 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118

7.3 基础119

7.3.1 总体布置119

7.3.2 浅基础121

7.3.2.1 独立基础与条形基础122

7.3.2.2 整体筏板基础123

7.3.3 深基础123

7.3.3.1 原理123

7.3.3.2 桩基础124

7.3.3.3 沉井基础126

7.3.3.4 板桩基础127

7.3.4 换填土层或地基处理层上的基础127

7.4 隔震128

7.4.1 原理128

7.4.2 变形支座130

7.4.3 滑动支座133

7.4.4 变形滑动支座135

7.4.5 滚动支座136

7.4.6 结论136

7.5 抗震阻尼器137

7.5.1 滞后阻尼器137

7.5.2 黏性阻尼器139

7.5.3 摩擦阻尼器140

第八章 上部结构140

8.1 砌体结构143

8.1.1 总体特征143

8.1.2 建筑设计143

8.1.2.1 墙143

8.1.2.2 楼板和屋面板145

8.1.3 结构布置146

8.1.3.1 圈梁构造柱146

8.1.3.2 门窗洞口边框148

8.1.3.3 楼板148

8.1.3.4 楼梯149

8.1.3.5 空心砌块砌体结构149

8.1.3.6 双层墙149

8.1.3.7 内隔墙150

8.1.3.8 竖向悬臂构件150

8.1.3.9 砌体烟道151

8.1.3.10 配筋砌体151

8.1.3.11 砌体结构的施工153

8.1.4 生土砌体建筑:补充措施154

8.1.5 石材砌体建筑:补充措施157

8.2 木结构158

8.2.1 总体设计158

8.2.2 木承重墙体系161

8.2.3 普通跨度梁柱木骨架165

8.2.4 大跨木屋架167

8.2.5 曲面罩面板170

8.3 钢筋混凝土结构172

8.3.1 总体特征172

8.3.2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173

8.3.2.1 总体布置173

8.3.2.2 节点174

8.3.2.3 柱子175

8.3.2.4 框架梁178

8.3.2.5 钢筋的搭接和锚固179

8.3.2.6 填充墙180

8.3.3 现浇剪力墙结构183

8.3.4 框架-剪力墙体系186

8.3.5 板柱体系187

8.3.6 筒体结构188

8.3.7 抗震结构中预应力的使用189

8.3.8 轻质钢筋混凝土的使用191

8.3.9 装配式框架结构192

8.3.10 装配式大板结构193

8.3.11 壳体197

8.4 钢结构198

8.4.1 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特性198

8.4.2 总体布置199

8.4.3 自稳定框架201

8.4.4 支撑框架203

8.4.5 筒体结构206

8.5 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210

8.6 铝合金结构210

8.7 张拉膜结构213

8.7.1 总体特征213

8.7.2 充气膜结构213

8.7.3 张拉膜结构214

8.8 索屋面结构214

第九章 非结构构件214

9.1 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216

9.2 外墙面217

9.2.1 总体措施217

9.2.2 特殊措施217

9.3 玻璃门窗219

9.4 隔墙220

9.5 墙面保护层223

9.6 悬挂天花板223

9.7 设备基座224

9.8 屋面226

第十章 建筑设备与管线226

10.1 总体措施227

10.2 电梯228

10.3 其他设备228

10.4 电气设备230

10.5 管道系统231

10.6 通风和空调管道233

10.7 桌面设备234

10.8 机柜234

10.9 滚动设备235

10.10 搁板或格架上的物件236

10.11 墙上固定的灭火器236

第十一章 抗震规范236

11.1 抗震规范的思想237

11.2 抗震规范的内容237

11.3 PS 92规范(P 06-013标准)238

11.4 AFPS 90推荐性技术措施242

11.5 PS-MI 89规范92修订版(P 06-014标准)242

11.6 欧洲规范8 1993年版243

11.7 阿尔及利亚抗震规范RPA 88245

11.8 日本抗震规范1981版247

11.9 美国UBC规范(统一建筑规范)1994年版248

11.10 为房屋抗震规范编制服务的试验性规定ATC 3-06250

11.11 法国抗震规范PS 69及其82补充(P 06-003标准)251

专业用语汇编253

附录259

参考文献264

译后记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