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桂梁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7188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137MB
- 文件页数:560页
- 主题词:构造盆地-研究-华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中国大陆的动力演化和能源盆地1
第一节地球系统的形成演化和大陆构造及其动力学1
一、地球复杂系统的形成和演变1
二、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相互作用3
三、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5
第二节中国大陆非稳态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7
一、中国大陆的特异性和复杂性7
二、中国构造体系域与构造区带的关联组合8
三、中国大陆非稳态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12
第三节中国北部能源盆地的叠加、复合和盆—山耦合14
一、中国北部能源盆地的叠置演变14
二、中国北部能源盆地的复合展布17
三、中国北部能源盆地的盆—山耦合作用18
参考文献22
第二章东北区域盆地构造演化和化石能源分布25
第一节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格局25
一、大地构造背景25
二、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28
三、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33
四、岩浆活动和热流分布38
五、构造演化和盆地展布45
第二节漠河—海拉尔—二连盆地群变形区47
一、海拉尔盆地群变形区47
二、二连盆地群变形区61
三、漠河一根河盆地群变形区69
第三节孙吴一松辽盆地群变形区71
一、松辽盆地变形区71
二、逊克一孙吴一大杨树盆地群变形区98
第四节三江穆棱一延吉盆地群变形区100
一、三江一穆棱盆地群变形区100
二、虎林一兴凯盆地群变形区110
三、辽源延吉盆地群变形区113
四、伊佳一抚密古近纪盆地群变形区116
第五节化石能源赋存的构造控制117
一、盆地区域构造对化石能源赋存的控制作用118
二、盆地构造演化对化石能源赋存的控制作用120
参考文献122
第三章华北区域含煤盆地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127
第一节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格局128
一、大地构造格局128
二、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深部构造135
三、含煤盆地构造变形基本规律143
第二节外环强挤压变形构造赋煤带组合150
一、北亚带—华北北缘挤压变形带151
二、西亚带—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褶皱逆冲带158
三、南亚带—陕豫皖逆冲推覆构造带165
第三节中环弱挤压变形构造赋煤带组合175
一、北亚带176
二、南亚带186
第四节含煤盆地内部变形分区200
一、东部伸展型变形亚区201
二、中部过渡型变形亚区211
三、西部稳定弱变形亚区221
第五节含煤盆地形成与演化226
一、华北板块形成阶段(AR—Pt3)227
二、华北板块演化阶段(Pz—T)227
三、燕山旋回—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J(J—K)230
四、喜马拉雅旋回—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K2—Q)234
参考文献238
第四章华北区域含油气盆地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244
第一节渤海湾含油气盆地变形区245
一、区域和深部构造246
二、盆地形成和演化250
三、盆地构造格架253
四、生、储、盖组合和构造热演化262
五、盆地构造对油气聚集和赋存的控制作用268
第二节沁水含煤层气盆地变形区274
一、区域构造和基底构造275
二、盆地构造演化282
三、构造格局和构造特征283
四、盆地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287
第三节鄂尔多斯含油气盆地变形区288
一、区域和基底构造288
二、盆地形成和演化297
三、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特征305
四、盆地构造对油气赋存的控制作用315
第四节南华北含油气盆地群变形区332
一、区域和基底构造333
二、盆地群形成和演化333
三、盆地群结构及其类型337
四、盆地群形成机制340
五、盆地群改造作用341
六、盆地群构造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342
参考文献356
第五章西北区域盆地构造演化和化石能源分布365
第一节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格局365
一、大地构造背景365
二、地球物理场特征367
三、区域构造格局369
四、西北区域盆地构造变形总体特征372
第二节准噶尔、吐哈盆地变形区376
一、概述376
二、区域构造特征377
三、准噶尔盆地变形特征378
四、吐哈盆地变形特征386
五、盆地演化和盆山耦合389
第三节塔里木盆地变形区390
一、盆地内构造变形特征391
二、盆地周缘山前构造变形特征399
三、盆地演化和盆山耦合408
第四节北山、阿拉善和祁连构造变形区409
一、北山一阿拉善盆地群变形特征410
二、河西走廊盆地群构造变形特征416
三、中祁连盆地群构造变形特征421
四、盆地演化和盆山耦合425
第五节柴达木盆地变形区427
一、柴达木盆地变形特征428
二、柴达木叠合盆地沉积和构造演化433
第六节化石能源聚集和赋存的构造控制437
一、煤层聚集和赋存的构造控制437
二、油气聚集和分布的构造控制441
参考文献447
第六章煤层气成藏的构造控制454
第一节大地构造背景与煤层气富集454
一、板内基底型含煤盆地454
二、褶皱带基底型含煤盆地456
三、中间地块基底型含煤盆地457
四、板块与褶皱带过渡区含煤盆地458
第二节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划459
一、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原则和区划方案459
二、东北聚气区464
三、华北聚气区464
四、西北聚气区465
五、其他聚气区465
第三节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因素466
一、煤级展布与煤层气富集466
二、生烃演化与煤层气富集469
三、构造样式与煤层气富集478
第四节煤储层渗透率的构造控制488
一、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渗透性的控制作用488
二、煤储层闭合压力与渗透性的关系493
三、构造样式与煤储层渗透性的关系495
四、构造曲率与煤层裂隙发育区预测496
参考文献500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503
第一节中国北部能源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演化504
一、东北区域504
二、华北区域507
三、西北区域513
第二节能源盆地形成和演化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深部机制517
一、东北区域517
二、华北区域519
三、西北区域521
第三节盆地构造对化石能源赋存的控制作用523
一、东北区域523
二、华北区域526
三、西北区域529
四、煤层气藏的构造控制531
参考文献534
摘要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