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藏佛教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藏佛教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3287514.jpg)
- 克珠群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80254197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99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830页
- 主题词:喇嘛教-佛教史-研究-西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藏佛教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佛教在吐蕃的早期传播1
第一节 佛教传入前吐蕃周边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1
一、公元5世纪及稍后时期的印度佛教1
二、公元5世纪到6世纪的汉地佛教3
三、公元5世纪到6世纪我国西域地区的佛教8
第二节 松赞干布时期佛教传入吐蕃及其发展9
一、松赞干布时代吐蕃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概况9
二、松赞干布时代的吐蕃佛教10
第三节 芒松芒赞到赤德祖赞时期的吐蕃佛教32
一、芒松芒赞与都松芒波杰时期吐蕃佛教的相对沉寂32
二、赤德祖赞时期吐蕃佛教的复苏35
第二章 吐蕃佛教的鼎盛与繁荣43
第一节 赤松德赞时期吐蕃佛教的曲折发展43
一、佛教与苯教的首次公开冲突43
二、秉承先祖倡佛政策,迎请外僧入蕃弘法47
三、佛教与苯教的第二次冲突51
四、桑耶寺的建立及其艺术风格53
五、“七觉士”与吐蕃僧伽组织的出现57
六、赤松德赞颁布兴佛诏书及佛教在吐蕃的广泛传播60
七、禅宗传入吐蕃与顿渐之争63
第二节 牟尼赞普的倡佛措施69
一、围绕赤松德赞的超荐仪式而展开的佛苯斗争69
二、三藏法会的建立与三均贫富72
第三节 赤德松赞时期的吐蕃佛教74
一、娘·定艾增鼎力护政74
二、甲德噶琼寺的建立与噶琼祖拉康碑76
三、赤德松赞时期的吐蕃译经79
四、赤德松赞优抚僧人、提倡佛教的政策80
第三章 吐蕃佛教发展的登峰造极与迅疾衰落82
第一节 赤热巴巾时期吐蕃佛教登峰造极的发展82
一、请僧践发与僧人执政82
二、广建寺院与完善僧伽组织84
三、韦·达纳坚反佛势力的再度崛起85
第二节 朗达玛时期的灭佛运动及其影响87
一、反佛势力的得势与朗达玛时期的灭佛原因87
二、朗达玛时期的吐蕃灭佛运动88
三、佛教势力对灭佛运动的抵抗与朗达玛被弑90
四、灭佛运动对吐蕃社会与宗教的影响91
第四章 噶当派的创立及其历史沿革94
第一节 阿底峡进藏前后的西藏佛教94
一、社会转型与后弘期佛教94
二、卫藏地区的佛教96
三、西部阿里的佛教97
四、其他地区的佛教99
第二节 阿底峡对西藏佛教复兴的贡献100
一、阿底峡在印度的活动100
二、阿底峡进藏经过101
三、阿底峡对西藏佛教的贡献103
四、阿底峡的主要弟子104
第三节 噶当派的创立及传承107
一、仲敦巴与热振寺传承107
二、普穷哇与教诫派传承109
三、博多哇与教典派传承109
四、京俄巴与教授派传承112
五、其他传承114
第五章 噶当派的思想特点及主要寺院119
第一节 噶当派的思想特点119
一、教典派的思想特点119
二、教授派的思想特点121
三、教诫派的思想特点122
第二节 噶当派对西藏佛教其他教派的影响124
一、噶当派与地方政府的关系124
二、噶当派对噶举派的影响125
三、噶当派对萨迦派的影响127
四、噶当派对格鲁派的影响127
第三节 噶当派的主要寺院129
一、托林寺129
二、热振寺132
三、其他寺院137
第六章 宁玛派的创立及大圆满法的译传146
第一节 宁玛派的创立及早期发展146
一、“三素尔”和宁玛派的正式创立146
二、宁玛派的早期发展149
第二节 绒·曲桑和隆庆饶绛巴对宁玛派的特殊贡献156
一、绒·曲桑和大圆满绒派156
二、隆庆饶绛巴·智美欧色157
第三节 大圆满法的兴起和译传159
一、大圆满法的兴起159
二、大圆满法的译传161
三、大圆满法的内容和修持168
第四节 伏藏的形成与传播176
一、伏藏形成的时间和原因176
二、著名掘藏师及其所掘伏藏177
第七章 宁玛派的佛学思想及寺院组织187
第一节 宁玛派的佛学思想187
一、三根九乘的判教理论187
二、大圆满空性说193
第二节 宁玛派的寺院和宗教活动194
一、主要寺院的历史沿革194
二、学经特点及教学内容199
三、宗教礼仪和神200
第八章 萨迦派的创立及发展205
第一节 萨迦派的创立和兴旺205
一、贡却杰波与萨迦派的创立205
二、萨迦五祖与萨迦派的兴旺207
第二节 萨迦派的全盛和家族分裂214
一、萨迦派的鼎盛214
二、四大拉章217
第三节 萨迦派宗教活动的恢复和萨迦派与中央政府的关系223
一、宗教活动的恢复223
二、萨迦派与中央政府的关系231
第九章 萨迦派的佛学思想和寺院组织233
第一节 道果教法的传承233
一、道果及道果九道233
二、毗哇巴和道果教授传承236
三、道果教法的流派238
第二节 卓弥·释迦益希及其所传道果教授240
一、卓弥·释迦益希生平240
二、卓弥·释迦益希的译籍241
三、卓弥·释迦益希所传的道果教授242
四、卓弥·释迦益希的门徒244
第三节 《金刚偈》与萨迦派的佛学思想245
一、《金刚偈》及其思想245
二、萨迦派的哲学思想247
第四节 萨迦派的寺院组成和宗教礼仪249
一、萨迦寺及其组织机构249
二、寺院分布及宗教礼仪254
三、萨迦派的寺院经济260
第十章 塔波噶举派的创立与发展262
第一节 塔波噶举派的渊源262
一、四大语旨教授付法传262
二、谛洛巴和那若巴266
第二节 塔波噶举派在西藏的早期传播及其特点269
一、玛尔巴与塔波噶举派在西藏的早期传播269
二、米拉日巴及其宗教实践271
三、塔波噶举派早期的特点273
第三节 塔波噶举派的创立和发展275
一、塔波噶举派的创立275
二、塔波噶举派的发展278
第十一章 塔波噶举派的四大派系282
第一节 噶玛噶举派282
一、黑帽系282
二、红帽系298
三、其他活佛系统302
第二节 蔡巴噶举派305
一、蔡巴噶举派的创建305
二、蔡巴噶举派的发展306
三、蔡巴噶举派衰落的原因307
第三节 拔绒噶举派308
一、达玛旺久与拔绒噶举派的创立308
二、拔绒噶举派的主寺309
第四节 帕珠噶举派310
一、多吉杰布与帕珠噶举派的创建310
二、朗氏家族与帕珠噶举派的发展312
三、仁蚌家族的兴起与帕珠派的衰落314
第十二章 帕珠噶举派的八小派系317
第一节 直贡噶举派317
一、直贡派的创立与发展317
二、直贡派的几度兴衰321
三、直贡派的衰落326
第二节 达隆噶举派329
一、达隆噶举派的兴建329
二、达隆噶举派的发展330
三、噶斯家族的迁徙与达隆政教实体333
四、达隆寺的内讧与达隆派的衰落335
五、达隆“玛塘”寺系统337
第三节 主巴噶举派338
一、中主巴338
二、上主巴339
三、下主巴340
第四节 绰浦噶举派341
一、绰浦噶举派的创建341
二、绰浦噶举派的发展342
第五节 雅桑、修赛、叶巴、玛仓噶举派342
一、雅桑噶举派342
二、修赛、叶巴、玛仓噶举派343
三、塔波噶举派的晚期特点343
第十三章 香巴噶举派和珀东派345
第一节 香巴噶举派345
一、香巴噶举派的创建和发展345
二、唐东杰布事略347
第二节 珀东派348
一、珀东·乔来朗杰与珀东派348
二、桑定多吉帕母女活佛系统352
第十四章 噶举派的教义教法及主要寺院357
第一节 《解脱道庄严论》及其思想特点357
一、《解脱道庄严论》概述357
二、《解脱道庄严论》的主要内容358
第二节 大手印362
一、大手印传承362
二、显教大手印363
三、密教大手印364
四、大手印四瑜伽365
五、大手印典籍368
第三节 那若六法368
一、藏密脉、风、明点简介368
二、那若六法的基本情况371
三、那若六法的具体内容372
第四节 噶举派寺院378
一、噶举派寺院分布及寺院组织378
二、噶举派的主要寺院379
第十五章 觉囊派及其教理特点386
第一节 觉囊派的创立及其历史沿革386
一、觉囊派创立之前的情形386
二、觉囊派的创立及早期发展389
第二节 觉囊派在西藏的后期发展399
一、觉囊派中衰的原因399
二、多罗那他与觉囊派的再兴401
三、觉囊派在西藏的消亡404
第三节 觉囊派的教理特点与宗教活动405
一、《时轮》和六支瑜伽405
二、中观“他空”见409
三、寺院组织和宗教活动412
第十六章 息结、觉域和夏鲁派415
第一节 息结派415
一、当巴桑结与息结派的创立415
二、息结派的传承关系417
三、息结派的特点426
第二节 觉域派427
一、觉域派的起源427
二、觉域派的传承428
三、觉域派的教法特点432
第三节 夏鲁派433
一、夏鲁寺的建立433
二、布顿与夏鲁派的形成435
第十七章 格鲁派的创立与早期发展439
第一节 格鲁派的创立与西藏各地的传播439
一、宗喀巴与格鲁派的创立439
二、格鲁派在西藏各地的传播446
三、根敦嘉措与格鲁派活佛转世制度452
第二节 格鲁派在蒙古等地区的传播453
一、索朗嘉措与俺答汗建立联系453
二、达赖喇嘛活佛系统的建立455
三、格鲁派在甘青康地区和蒙古地区的传播456
四、班禅活佛系统的建立458
五、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460
第十八章 格鲁派的兴盛时期463
第一节 五世达赖喇嘛的认定与甘丹颇章政权的建立463
一、五世达赖喇嘛的认定463
二、甘丹颇章政权的建立465
第二节 格鲁派寺院集团与清朝中央政权的联系468
一、清朝政府册封五世达赖喇嘛468
二、格鲁派的发展措施470
三、真假六世达赖喇嘛476
第三节 七世达赖喇嘛总理西藏政教事务485
一、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早年活动485
二、七世达赖喇嘛总理政教事务492
三、摄政制度的建立497
第四节 六世班禅与八世达赖喇嘛的生平事迹499
一、六世班禅巴丹益希的政教业绩499
二、八世达赖喇嘛强白嘉措的政教活动505
三、金瓶掣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507
第五节 九至十二世达赖喇嘛509
一、九世达赖喇嘛隆朵嘉措509
二、十世达赖喇嘛崔臣嘉措510
三、十一世达赖喇嘛克珠嘉措513
四、十二世达赖喇嘛赤烈嘉措514
第十九章 格鲁派的稳步发展时期516
第一节 十三世达赖喇嘛516
一、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认定、坐床和宗教活动516
二、外寇入侵及西藏僧俗民众的抗敌斗争520
三、十三世达赖喇嘛东行525
第二节 辛亥革命前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主要活动和影响530
一、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印度及其原因530
二、以达赖喇嘛为首的噶厦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534
三、十三世达赖喇嘛整顿格鲁派540
四、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寻访、认定、坐床542
第三节 九世班禅出走内地544
一、九世班禅的早期活动544
二、班禅出走内地及其活动546
三、班禅返藏551
第四节 其他活佛系统及甘丹赤巴553
一、其他活佛系统553
二、甘丹赤巴556
第五节 格鲁派的主要寺院564
一、甘丹寺564
二、哲蚌寺568
三、色拉寺571
四、扎什伦布寺574
五、昌都寺577
六、上、下密院579
七、布达拉宫581
第六节 格鲁派的佛学思想585
一、“缘起性空”的宇宙认识论585
二、“止观双运”的实践方法589
第二十章 西藏佛教的各种制度593
第一节 寺院组织制度和学经制度593
一、寺院组织制度593
二、学经制度596
第二节 政教合一制度600
一、政教合一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雏形600
二、政教合一制度的确立与发展603
三、政教合一制度的完善与衰亡607
第三节 活佛转世制度615
一、活佛转世制度产生的原因615
二、活佛转世制度的发展622
三、确认转世灵童的传统做法624
四、金瓶掣签制及其意义628
第二十一章 西藏佛教文化632
第一节 西藏佛教与西藏医药学632
一、藏医药学体系的形成632
二、藏医药学的中期发展636
三、格鲁派时期的藏医药学639
四、藏医药学的特点642
第二节 藏传因明643
一、因明论著的译传643
二、藏传因明的形成和发展645
三、藏传因明的特点648
第三节 西藏佛教与天文历算649
一、吐蕃时期的天文历算649
二、佛教与藏族天文历算的密切关系651
第四节 西藏佛教史籍654
一、前弘期时期的佛教史籍654
二、后弘期时期的王统、宗教史籍657
第五节 西藏佛教文学670
一、作家诗670
二、传记文学674
三、藏文佛经文学677
四、佛教对藏族文学的影响679
第六节 西藏佛教艺术684
一、建筑艺术684
二、绘画艺术687
三、雕塑艺术692
四、舞蹈艺术694
第七节 大藏经697
一、大藏经概况697
二、大藏经版本698
第二十二章 当代西藏佛教概述702
第一节 西藏佛教发展的基本情况702
第二节 党的宗教政策在西藏的贯彻执行706
一、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的宗教政策706
二、民主改革后的宗教政策708
三、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宗教政策的贯彻实施710
第三节 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和寺庙爱国主义教育714
一、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714
二、寺庙爱国主义教育717
附录一 《菩提道炬论》720
附录二 《缘起赞》723
附录三 西藏佛教大事年表726
附录四 主要名词汉藏对照750
附录五 主要参考书目788
后记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