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学
  • 庞辉,李庆杨,步建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06040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经济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经济制度一、经济学的含义1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6

三、经济制度7

第二节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一、经济学的理论体系9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5

第三节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1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21

二、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21

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22

四、新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23

五、现代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25

六、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32

第二章 供求理论33

第一节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33

一、需求33

二、供给40

三、均衡价格的决定、变动及应用44

第二节 弹性理论50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50

二、弹性的种类50

三、弹性理论的应用61

第三节 蛛网模型66

一、蛛网模型的含义66

二、蛛网模型的前提条件66

三、蛛网模型的形态67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70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70

一、欲望、效用与基数效用70

二、总效用、平均效用与边际效用71

三、消费者均衡75

四、基数效用论与需求定理77

五、消费者剩余78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80

一、序数效用及其消费者偏好假设80

二、序数效用论的分析工具81

三、消费者均衡87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93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98

第一节 生产理论98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98

二、生产函数99

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103

四、两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110

五、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分析119

第二节 成本理论123

一、成本、收益与利润123

二、短期成本分析128

三、长期成本分析135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143

第一节 市场和厂商的类型143

一、市场定义143

二、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点143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均衡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144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45

三、厂商的短期均衡及供给曲线146

四、厂商的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149

五、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155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均衡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与条件156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57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160

四、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162

五、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差别163

六、对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167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168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69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171

四、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172

五、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173

六、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174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一、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及条件174

二、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175

三、寡头垄断市场的寡头模型178

四、对寡头垄断市场的评价182

第六章 分配理论183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83

一、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的特点183

二、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184

三、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188

第二节 工资理论189

一、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189

二、均衡价格工资理论190

第三节 利息理论197

一、边际生产力利息理论197

二、均衡价格利息理论197

第四节 地租理论201

一、土地的供给曲线201

二、土地的需求曲线202

三、地租的决定202

四、地租的变动203

五、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203

第五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205

一、洛伦兹曲线205

二、基尼系数206

第七章 一般均衡理论208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概述208

一、局部均衡及其假设条件208

二、一般均衡及其假设条件209

三、一般均衡模型210

第二节 经济效率与帕累托最优标准一、经济效率的判断标准213

二、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214

三、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214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222

第一节 市场失灵222

一、“看不见的手”原理222

二、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223

三、政府的作用224

第二节 垄断224

一、垄断与低效率224

二、寻租理论225

三、针对垄断的微观经济政策227

第三节 外部性229

一、外部性的含义与分类229

二、外部性产生的原因230

三、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230

四、针对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231

第四节 公共物品233

一、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233

二、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234

三、针对公共物品的微观经济政策234

第五节 信息不对称237

一、信息不对称的含义237

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238

三、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238

四、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效率损失240

五、针对信息不对称的微观经济政策241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243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总量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243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指标247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249

一、支出法249

二、收入法252

三、增值法253

第三节 国民经济活动的循环过程254

一、两部门模型:厂商和家庭254

二、三部门模型:政府税收和政府开支256

三、四部门模型:对外贸易部门出口净额257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一、简单经济模型的几点假设260

二、国民收入均衡公式261

三、总需求决定原理262

第二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263

一、消费函数263

二、储蓄函数266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267

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69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269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272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274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变动及乘数原理一、国民收入的变动277

二、乘数原理278

第十一章 货币的需求和供给287

第一节 货币和货币需求287

一、货币及其职能287

二、货币的需求287

第二节 银行体系和货币的供给291

一、银行体系291

二、货币的供给293

三、货币的创造294

第三节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299

一、货币市场均衡299

二、均衡利率的变动300

三、利率与投资需求302

四、利率与国民收入303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一节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一、IS曲线306

二、IS曲线的斜率309

三、IS曲线的移动310

四、产品市场失衡312

第二节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313

一、LM曲线313

二、LM曲线的斜率317

三、LM曲线的移动319

四、货币市场的失衡320

第三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IS-LM模型一、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321

二、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失衡及其调整323

三、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325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329

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331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333

一、总供给曲线333

二、新古典总供给曲线334

三、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339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42

一、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342

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344

第十四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347

第一节 失业347

一、失业的含义及分类347

二、自然失业和充分就业348

三、失业的经济损失352

第二节 通货膨胀353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衡量353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354

三、通货膨胀理论模型355

四、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362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365

一、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365

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366

三、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367

四、短期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368

第十五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 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含义370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370

三、经济周期的类型372

四、乘数—加速原理373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377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377

二、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377

三、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378

四、经济增长的源泉379

五、经济增长因素分析380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383

第一节 财政政策383

一、财政政策及其工具383

二、自动稳定器384

三、挤出效应与整体效应385

四、财政政策的限制388

第二节 货币政策389

一、货币政策及其工具389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392

三、货币政策的效果393

四、货币政策的限制394

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一、政策选择和需求结构395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395

附录 《经济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399

参考文献411

后记4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