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解读18世纪意大利歌剧咏叹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解读18世纪意大利歌剧咏叹调](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3275757.jpg)
- 张继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9796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西洋歌剧-咏叹调-音乐欣赏-意大利-18世纪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解读18世纪意大利歌剧咏叹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1.现代歌剧观念中的正歌剧1
2.历史意识下的正歌剧2
3.本书的目的和意义3
上篇 观念9
第一章 作为咏叹调载体的正歌剧9
第一节 正歌剧兴盛的原因9
一、政治的需要10
二、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11
1.社会文化的中心11
2.歌剧院的作用12
3.剧院生活13
4.精美的舞美设计14
三、丰富的人才储备15
1.那不勒斯的音乐学院15
2.音乐学院与人才储备的关系16
3.音乐学院的衰落17
四、梅塔斯塔西奥的作用18
1.历史地位和创作经历18
2.对正歌剧的影响19
第二节 正歌剧的特征21
一、严肃的情节21
二、“高贵的”历史题材22
1.遵照古希腊悲剧的理想22
2.采用历史题材的原因23
三、严谨的结构模式24
四、真正的悲剧25
1.悲剧情节25
2.大团圆的结局26
五、以咏叹调为中心的音乐26
第三节 正歌剧的音乐风格27
一、1690年代~1710年代27
二、1720年代~1740年代28
三、亨德尔31
1.概说31
2.脚本和戏剧功能31
3.音乐风格32
四、1750年代以后33
小结35
第二章 咏叹调在正歌剧中的功能36
第一节 咏叹调的布局36
一、咏叹调的分配36
1.咏叹调的数量36
2.咏叹调的分配37
二、咏叹调在正歌剧中的布局38
1.正歌剧的场次结构38
2.角色布局39
3.宣叙调与咏叹调的位置40
三、咏叹调的分类40
1.历史上的分类法41
2.分类法的意义41
第二节 进场咏叹调的功能42
一、开放型抒情——咏叙调42
1.界定42
2.戏剧功能43
3.音乐特征47
二、封闭型抒情——小咏叹调50
第三节 退场咏叹调的功能54
一、戏剧性的体现54
二、用音乐表达情感55
三、摹仿自然56
1.摹仿自然的美学观56
2.情感类型化与修辞56
3.音乐语言的类型化57
小结58
下篇 风格63
第三章 作为音乐主宰的人声63
第一节 歌唱的地位63
一、歌唱家64
1.歌唱家的地位64
2.最具影响力的歌唱家65
二、Bel canto风格69
1.界定69
2.特征69
第二节 咏叹调中人声与乐队的关系71
一、对等关系72
1.人声与乐器竞奏72
2.器乐与人声结合77
二、人声支配地位79
1.人声支配伴奏79
2.用旋律表达内容和情感85
第三节 人声旋律的特征91
一、均衡的句法91
二、平衡匀称的旋法95
三、附点节奏100
小结103
第四章 与旋律平等的装饰105
第一节 装饰的时代105
一、洛可可艺术106
1.巴罗克与洛可可106
2.洛可可美术108
二、意大利音乐装饰110
1.长于装饰的意大利人110
2.音乐装饰的艺术理想111
三、咏叹调装饰的技术支持113
第二节 即兴装饰113
一、基本音型114
1.装饰材料的基本类型114
2.装饰材料与旋律的关系116
二、减值装饰在作品中的应用117
1.器乐曲117
2.声乐作品119
第三节 创作装饰122
一、简单装饰123
二、复杂装饰126
三、暴风雨咏叹调132
小结135
第五章 实现情感升华的返始结构137
第一节 结构来源137
一、音乐137
二、诗歌138
第二节 返始结构的观念139
一、结构的特征——均衡139
二、结构的逻辑144
1.与奏鸣曲式逻辑的异同144
2.与协奏曲逻辑的异同147
三、心理的满足147
第三节 返始结构的发展148
1.完美的平衡时期148
2.扩张时期156
3.衰落159
小结160
结论:18世纪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艺术价值161
1.咏叹调:悲剧精神的集中体现162
2.摹仿自然和类型化162
3.悲剧精神的瓦解与正歌剧的衰落163
附录一:正歌剧主要作曲家及其歌剧作品165
弗朗西斯科·普罗文查莱(Francesco Provenzale, 1626~1704)165
阿里山德罗·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165
弗朗西斯科·加斯帕里尼(Francesco Gasparini, 1668~1727)168
安东尼奥·罗蒂(Antonio Lotti, 1667~1740)170
乔凡尼·博农契尼(Giovanni Bonocini, 1670~1747)171
东尼奥·博农契尼(Antonio, 1677~1726)174
安东尼奥·维瓦尔迪(Antonio Vivaldi, 1678~1741)174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177
尼古拉·波尔波拉(Nicola Porpora, 1686~1768)178
雷奥纳多·雷奥(Leonardo Leo, 1694~1744)180
雷纳尔多·芬奇(Leonardo Vinci, 1690~1730)182
约翰·阿道夫·哈塞(Johann Adolf Hasse, 1699~1783)183
卡尔·海恩里希·格劳恩(Carl Heinrich Graun, 1703~1759)185
乔瓦尼·巴蒂斯塔·佩尔格莱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 1710~1736)187
尼科洛·约梅利(Nicolo Jommelli, 1714~1774)188
克里斯托夫·威里巴尔德·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1714~1787)191
托玛索·特拉埃塔(Tommaso Traetta, 1727~1779)193
附录二:参考文献195
一、英文文献(按出版年代升序排列)195
二、中文文献(按出版年代升序排列)197
三、乐谱资料(按作者生卒年代升序排列)198
四、音像资料(按作者生卒年代升序排列)200
附录三:图例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