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范敬宜文集 总编辑手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范敬宜文集 总编辑手记
  • 范敬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1444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报纸-新闻工作-中国-文集;报纸-编辑工作-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范敬宜文集 总编辑手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提高把握大局能力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2

分析丑恶现象要从实际出发3

紧密结合经济建设这个中心4

地方记者要有全局观念5

不要把不良现象笼统归因于市场经济6

广告也要从政治着眼7

文学作品要从政治上严格把关8

时时不忘考虑大局9

“预则立,不预则废”10

抓住带全局性的问题大做文章11

加强与领导部门的联系13

文艺部的眼光要超越副刊15

加强正面报道力度16

多一些切中时弊的文章17

为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大声疾呼18

把有利因素说透 把不利因素说够19

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报道是党报的宣传重点20

要研究“重磅炸弹”21

胸中没有大局就做不出大文章23

抓好带全局性的重大报道24

把握发稿的时机25

认真研究一下新华社的两篇述评26

多一些短兵相接的文章28

应该经常研究各条战线的重大问题29

一个撰写述评的好办法30

抓住了关系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31

高屋建瓴 先声夺人32

香港回归宣传报道臻于上乘33

编辑的大局意识十分重要35

会议消息大有写头36

集中版面,为十五大创造舆论氛围38

站在全局高度的好文章39

以最快速度传达中央最新精神41

树立精品意识46

树立“精品意识”46

业务民主是出精品的一种保证47

抓精品首先要抓住“新”48

“在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50

“精品年”活动开始显露成效52

精益求精的佳作54

以思想深度取胜58

在研究问题上下工夫58

在反映矛盾的同时给人以光明、希望和办法59

积极回答热点难点问题60

只要找准基调 再难的题目也能做出好文章61

正面报道热点问题62

一篇有深度的报道63

以高度的责任感搞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报道64

着重反映精神 不报道具体灾情65

报道吴天祥的独家新闻66

要浓缩 不要风干67

多一点哲学思考68

经济报道要把重点放在两头69

报道了希望所在、出路所在71

写出了运动健儿的精神风格73

新闻报道要有“意蕴”74

一篇特别感人的好通讯75

增强报纸的科学性76

一篇值得细读的好文章77

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优势78

“小将们向我们挑战了”79

有思想深度 有辩证色彩80

抓住热点问题提高人民日报的权威性81

高层不觉其浅 基层不嫌其深82

有深度的经济评论83

加强批评报道的“建设意识”84

以独特视角取胜86

着眼于静悄悄发生的变化86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和现实紧密结合87

记者要有主动精神88

一个好点子89

把埋在饭碗里的肉挑出来90

着重写气象风貌的变化91

会议是十分丰富的新闻源93

多写身边发生的变化94

截取最有特色的角度95

选取新闻性最强的部分96

寻找最带有共性的话题 最能引起共鸣的角度最能动情的切入口97

抓住社会治安报道新角度98

大主题 小切口 深开掘99

从微观入手反映宏观问题100

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版101

抓住传神的细节103

以快速反应取胜106

要有“抢制高点”的观念106

多写当天采访的鲜亮新闻108

压力出积极性出高效率109

记者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110

做新闻工作要有“抢”的意识111

好稿是压不住的113

分秒必争抢新闻114

“高出一筹”还要“先走一步”115

新闻工作要有点“压、逼、榨”116

再谈“快速反应”118

提高应变能力120

注意抓住会议上鲜活的东西121

敏感 静气 激情——读温红彦同志通讯有感122

菜篮里一定要有鲜菜活鱼124

先声夺人 宁粗勿迟125

部主任应是好“主妇”126

没有“鲜菜活鱼”不给付印128

新闻工作要有抢和拼的意识129

要善于借“题”发挥130

新闻记者要有主动的工作精神131

争分夺秒写评论133

未闻风先动,好!134

以出奇制胜取胜136

对重大报道要“相机造势”“出奇制胜”136

用谈心的方式宣传政策138

把会议新闻写活140

创造一些自己的特色141

新事·新话·新意·新面目142

新闻要会“抢”也要会“压”143

人物报道天地非常广阔144

关注空白点 扩大报道面145

善于发现默默无闻的领域146

精心筹划报道是部门领导最主要的业务筹划报道是部门领导最主要的业务148

让更多的“孺子牛”见报149

拓宽报道领域 丰富报道内容150

一次成功的集体创作151

关键在于精心组织152

到深水里去捉大鱼153

组织好孔繁森报道的后续反应155

加强报道计划 做到忙而不乱156

学习国际部组织报道的经验157

做好总体设计158

这组系列报道设计得好159

把“体验三百六十行”坚持下去160

这个栏目开得好161

宣传报道还需加强筹划162

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164

坚持“三贴近”的办报思想164

党报应该贴近群众166

从距离群众最近的角度来报道经济工作167

高科技报道也能写得深入浅出169

一个贴近群众的好点子170

找到最贴近群众的那个“点”171

心中时刻想着读者172

多反映在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的人们173

新闻要“以实动人”175

增加可读性是群众观点问题177

深入浅出地介绍科技理论178

抓住群众关注的问题179

经济宣传可以做到有声有色180

多从群众角度写建设成就181

“高”与“低”的辩证法182

一分深入 一分收获184

有一分深入便有一分收获184

提倡“顺手牵羊”186

天涯何处无芳草188

陌生地方新闻多189

到记者罕至、读者罕知又有特色的地方去190

提倡独家采访191

眼中时时有新闻192

“浅入”一下,也有收获193

一个深入采访的好办法194

学习冯骥才的提问方式195

深入采访的精彩报道196

以飘逸潇洒之笔 论经文纬武之事198

以飘逸潇洒之笔 论经文纬武之事198

谁是新闻主体?199

多写有生活气息的短通讯200

多写“活蹦乱跳的新闻”201

头脑要冷静 行文宜平实202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203

切不可忘了新闻主体204

鼓励记者形成自己的风格205

宁可说得不足 不要说得太满206

“通”然后才能“俗”207

新闻应该具体208

“闲笔”不闲210

《为国旗卫士壮行》写得好211

惜墨如金的上乘之作212

久违了,这样的短新闻213

虚与实要结合好214

这篇通讯也写得“分外亲”215

宣传先进人物要合情合理216

要有一两处传神之笔217

提倡用消息的形式来报道经验219

系统地介绍科技知识220

建议试试白描手法221

少写“全景”多写“细部”222

《省区市的“得意之笔”》应该是记者的“得意之作”223

写好建设成就的报道224

把工作经验作为“暗场”来处理225

思想要严谨 文笔要灵动226

集中精力写好单篇报道227

以实实在在的事迹感动读者229

千万不要重复套话230

编辑工作大有可为232

抓精品编辑工作大有可为232

夜班不是单纯的组装233

编辑工作大有学问234

安排稿件注意前后左右呼应235

巧串散珠 形成气候236

党报编辑就是要认真负责237

换个思路选头条238

硬软搭配 长短结合239

向编辑同志致敬!240

好编辑手下无废稿242

注意报道的连贯性243

“配菜师”与“大师傅”不能脱节244

偶然与必然245

这篇文章编得好247

画龙点睛提高报纸的“精、气、神”250

把“精、气、神”提高一个档次250

鼓励培养知名评论员251

令人扬眉吐气的好文章252

画龙点睛的“编者的话”253

“人民论坛”大有看头254

文章得失自有公论255

提高评论的针对性256

由小见大 由浅入深 含而不露 意蕴无穷257

短评应该点出读者没有想到的意思258

“人民论坛”的选题、立意、风格260

“今日谈”最好谈“今日”事262

评论一要短二要有新鲜见解263

“拆坟还耕”的系列评论不错264

文章要有一点“亮色”265

有新意有风格的好言论266

解放思想 开阔视野 发现评论人才268

重要社论也完全可以写得很短269

把“应景”文章做成“应需”文章270

餐桌上得来的评论题目271

坚持改进评论的好势头273

加强评论的针对性274

言之有物的评论275

评论三要素:思想·激情·文采276

多讲公道话277

把“题眼”拎出来280

把“题眼”拎出来280

好标题可以反副为主281

几个形象生动鲜明的好标题282

“高出一筹”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之中283

人物典型报道力争在标题上出名字285

标题要有一些不常见的词汇286

抓精品从标题抓起287

让标题“跳”出来!288

三个好标题290

一个好标题可以代表一张报纸291

版面编排要敢于创新294

版面编排要敢于创新294

一块夺目可使整版生辉295

坚持下去不断进步296

“不可变”与“不可不变”297

组织版面要体现“两手抓”的思想298

规格风格与求新求变299

版面安排也有“文武之道”300

版面的视觉效果值得研究301

对重点报道要不惜篇幅302

注意版面的细节处理303

版面的“常格”与“破格”304

从政治从大局出发想问题305

好报道要敢于上一版头条306

写一本《版面编排100个怎么办?》307

善妆者只在一点小小的变化308

版面可以有不同的个性309

办报就是要有创造性311

学会把“别格”的东西放头条312

集中版面以少胜多314

让每条新闻都能跳入眼帘315

脂粉一定要擦在脸上316

想方设法保留一点“绿地”317

版面编辑要有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318

保持处理重大新闻的传统特色319

政治上妥当 版面上得体320

头条为何不突出321

版面要有现代意识322

制定新的版面规范324

包装本身也是一种质量325

版面:多就是少326

要敢于“破格”327

贵在探索 不断求新328

用好一点 全盘皆活329

好文章要敢于突出处理330

版面本身也是一种质量332

好编辑能够化平淡为神奇333

既照顾全局又非常妥帖334

图文并重 两翼齐飞336

把照片放到与文字并重的地位336

记者要有图片意识337

重大建设成就的新闻要尽可能配图片338

文字记者要学会摄影340

力争让好新闻摄影上头条342

时刻处于采访状态之中343

摄影记者要随机应变344

图片质量亟待提高345

解放思想 再接再厉 大胆而坚定地走下去346

“千年文书好合药”348

推陈出新 化陈为新350

好照片要不惜版面351

增强新闻性 扩大报道面 加浓生活气352

多利用新闻图片报道成就353

重视运用图像说话354

新闻工作应该勇于创新356

新闻照片要注意时效性357

转变观念选来稿 满腔热情编来稿358

含蓄的语言比直露的口号更有力量360

这张图片用得好!361

增强国际意识364

增强国际意识364

把精力用在独家新闻上365

国际报道要抓群众关注的问题366

养成业务上的进取精神367

多利用外国人的言论368

重大国际新闻要力争上一版369

有“轻骑兵”又有“大兵团”370

还应增强国际意识371

国际漫画要有新手法372

请注意采访拉贝墓碑373

副刊应该成为团结作家的阵地376

副刊应该成为团结作家的阵地376

尽量减少一般化的作品377

副刊应该经常有名家的作品378

多登弘扬主旋律的好诗379

刊登书画作品要有一定之规380

十分珍惜群众来信来稿382

群众来稿来信中有许多珠玑382

更多地利用群众来信383

把心交给读者384

群众中蕴藏着大批诸葛亮385

要十分珍惜基层读者作者感情386

读者来信上一版头条,很好!387

沙里淘金选来稿388

争取每个月有一篇读者来信上一版头条389

应该更多地发现这样的作者390

十分珍惜群众来稿391

把用好群众来稿和组织专业人员写稿结合起来392

加强知识和语言文字修养396

不要以贬为褒396

用语要准确397

语言要“活”不要“油”398

注意语病399

学一点古诗词常识401

编辑要有科学知识402

怎样理解“著书只为稻粱谋”403

涉及民族风俗要特别注意404

引文必须认真核对405

“红杏出墙”不可随便使用406

“不耻”与“不齿”407

这首《满江红》出了笑话408

注意常识性差错409

先秦没有“得意忘形”之说410

“漫道”并非“险道”411

记者编辑一定要有数字概念412

防止常识性错误413

“长歌当哭”用法不妥414

“澂波”不能简化为“征波”415

“老辣纷披”应为“老笔纷披”416

“异地”与“易地”有别417

“谈笑”如何闻“风声”418

其他420

《人民日报》要集各家之长420

注意内外有别421

人民日报的同志们潜力很大422

要有大家风范423

对张爱玲的评价要恰如其分424

编辑部与记者要加强交流425

要有“一版意识”426

记者的“戏路子”要宽427

用新华社的好稿要有气度428

研究海外读者的“认同因素”430

别用“文革”时期用过的口号431

谨防“工程”泛滥432

《华南新闻》势头不错433

华南版有三个特点:权威性、新闻性、形象性434

重视“家门口”的经验435

西方的“新闻自由”是“残酷的自由”4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