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庆文化艺术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重庆文化艺术志
  • 王洪华,郭汝魁主编;重庆市文化局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12481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709页
  • 主题词:文化事业(学科: 概况 地点: 重庆市) 文化事业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重庆文化艺术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包叙定 1

概述1

大事记要11

第一篇 文化行政45

第一章 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文化行政机构46

第一节 清末文化行政机构46

重庆府教授署、训导署46

东川道尹公署46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文化行政机构47

一、隶属政府部门的文化机构47

重庆市教育局47

重庆市社会局47

国民政府社会部48

国民政府教育部48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49

文化工作委员会49

二、各类文化统筹协调机构50

重庆市取缔戏剧电影歌曲不良出版物委员会50

重庆市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处50

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50

重庆市戏剧审查委员会52

重庆市文化事业委员会52

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52

重庆市文化运动委员会52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文化行政机构52

第一节 西南区文化行政机构52

西南文教部、文化局52

西南文教委员会53

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54

西南区电影审查委员会54

川东人民行政公署文教厅54

第二节 重庆市文化行政机构55

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委员会55

重庆市人民政府电影戏剧审查委员会55

重庆市文化工作委员会55

重庆市戏剧审查委员会56

重庆市文物管理委员会56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56

重庆市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56

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重庆分会57

第三章 重庆市文化局57

第一节 组织机构57

局领导成员57

科(处)室机构60

第二节 局属事业单位及代管单位60

局属事业单位60

局代管单位61

第三节 永川地区文化局61

第四节 重庆市区、县文化局62

市中区文化局62

江北区文化局62

沙坪坝区文化局62

南岸区文化局62

九龙坡区文化局62

北碚区文化局62

南桐矿区文化局63

大渡口区文教局63

双桥区文卫组63

巴县文化局63

长寿县文化局63

綦江县文化局63

江北县文化局63

永川县文化局63

江津县文化局63

璧山县文化局63

合川县文化局63

铜梁县文化局63

大足县文化局63

荣昌县文化局63

潼南县文教局63

第五节 文化事业的建设和管理63

一、改造旧有文化设施,组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单位63

二、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各个时期的文艺方针政策和发展目标,不断完善文化管理法规,推动全市文化工作健康发展64

三、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组织精神产品生产,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64

四、开展文艺科研,兴办艺术教育65

五、开展对外文化交流66

六、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艺术建设的新发展66

第六节 文化艺术队伍建设68

一、从重庆解放到1978年的队伍状况68

二、新时期文化艺术队伍的建设68

第七节 文化事业经费概况69

一、文化事业经费69

二、文化事业基建投资69

第二篇 图书馆 博物馆70

第一章 图书馆70

第一节 公共图书馆72

一、中央、西南区图书馆72

国立中央图书馆72

国立罗斯福图书馆72

西南图书馆72

二、市级图书馆74

重庆市立图书馆74

重庆市人民图书馆74

三、区、县图书馆75

巴县重庆图书馆75

北碚图书馆75

江津县图书馆76

巴县图书馆77

市中区图书馆77

第二节 重庆市图书馆77

第三节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81

第四节 学校图书馆82

一、大专院校图书馆82

重庆大学图书馆82

中央大学图书馆83

复旦大学图书馆83

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83

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83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84

西南政法学院图书馆84

重庆师范学院图书馆84

二、中等专科学校图书馆85

川东师范典夔图书馆85

重庆师范学校图书馆85

重庆煤炭工业学校图书馆85

三、中学图书馆85

聚奎中学图书馆85

求精中学(市六中)图书馆86

兼善中学(市十三中)图书馆86

巴蜀中学(市四十一中)图书馆86

南开中学(市三中)图书馆86

清华中学(市九中)图书馆87

育才中学(市二十中)图书馆87

第五节 科技、工会、机关团体图书馆88

一、科技图书馆8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文献馆88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图书情报室88

重庆市卫生局医药图书馆88

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图书馆89

二、工会图书馆89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图书馆89

重庆钢铁公司工会俱乐部图书馆89

天府矿务局工会俱乐部图书馆90

重庆特殊钢厂工会俱乐部图书馆90

重庆第四棉纺织厂工会图书馆90

望江机器厂工会图书馆90

三、机关、团体图书馆91

青年会蟾秋图书馆91

美国新闻处图书馆91

东方图书馆91

第六节 私立图书馆及私家藏书91

一、私立图书馆91

万国藏书楼91

“七七”图书馆91

北泉图书馆92

竹兰图书馆92

二、寺庙藏书92

华岩寺藏书92

缙云寺藏书92

宝胜寺藏书92

三、私家藏书92

刘继陶藏书92

赖以庄藏书92

戴正诚藏书93

文伯鲁藏书93

张从吾藏书93

康心如藏书93

李文衡藏书93

第七节 图书馆教育与研究94

一、图书馆教育94

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94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馆博物馆学系94

西南师范学院图博科暨图书情报学系94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重庆函授站94

重庆电视大学图书馆专业94

短期培训班95

二、学术团体95

中华图书馆协会95

重庆市图书馆协会96

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重庆办事处96

重庆市图书馆学会96

第八节 图书馆书刊96

图书月刊96

图书季刊96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97

图书馆学报97

图书馆重要法规97

图书馆97

中国目录学年表97

图书馆97

图书馆与民众教育97

图书馆重要法令97

类书流别97

古书读校法97

新目录学的一角落97

读书指导97

读书指导97

现代读书之技术97

读书方法论97

作家笔名索引97

首笔号码索引法97

中国七大典籍纂修考97

校雠学98

中国图书编目法98

普通图书馆设备举要98

怎样管理农业生产合作社图书室98

图书馆参考工作98

中国现代作家笔名索引98

第二章 博物馆100

第一节 西南区博物馆102

中国西部博物馆102

西南人民科学馆102

西南博物院103

第二节 重庆市博物馆 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105

第三节 红岩革命纪念馆110

第四节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113

第五节 重庆文物商店116

第六节 区、县文物保管所及博物馆116

大足县文物保管所117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117

潼南县文物保管所117

合川县文物保管所117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117

铜梁县文物保管所118

第七节 文物保护单位118

一、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18

巴蔓子墓118

东汉无名(铭)阙118

大足北山、宝顶山摩崖石刻造像118

潼南县大佛寺摩崖造像119

合川涞滩摩崖造像119

市中区罗汉寺佛崖石刻造像119

江北县塔坪寺119

合川钓鱼城遗址119

明玉珍墓119

二、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19

张培爵烈士纪念碑119

邹容烈士纪念碑119

四川革命先烈纪念碑119

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旧址119

綦江县石壕区红军烈士纪念碑119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120

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120

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120

第八节 文博书刊121

博物馆121

民俗艺术考古论集121

大足石刻图征121

重庆市博物馆藏汉画砖选录121

西南少数民族的织绣图案121

四川汉代雕塑艺术122

杀人魔窟“中美合作所,122

毛主席赴重庆谈判122

杨?公日记122

历史文物图集122

大足石刻122

大足石刻122

英烈颂(一、二)122

江竹筠传122

巴史新考122

陈然烈士传略122

挺进报纪事122

刘国誌122

罗世文传122

黑牢诗话122

囚歌122

巴蜀史迹探索122

四川侏罗纪恐龙122

重庆谈判纪实122

大足石窟123

剑龙123

狱中斗争纪实123

四川植物志123

中国大足右窟123

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123

第三篇 戏曲124

第一章 川剧124

第一节 川剧班社、戏院126

燕春班126

新民社126

又新大戏院126

伶女科社127

成渝川剧促进社127

一德川剧社128

大新明戏院128

新兴三益公129

得胜大舞台129

重庆大戏院129

第二节 西南区及专区川剧院、团132

西南川剧院132

永川地区川剧团132

第三节 重庆市川剧院133

第四节 区、县川剧团140

江津川剧团140

潼南县川剧团140

铜梁县川剧团141

合川县川剧团141

璧山县川剧团142

长寿县川剧团142

四川省大足县剧团143

重庆市綦江川剧团143

荣昌县川剧团144

重庆市南桐矿区川剧团144

巴县川剧团144

江北县川剧团145

重庆市沙坪坝区川剧团145

永川县川剧团145

北碚区川剧团146

重庆市江北区川剧团147

重庆市市中区川剧团147

重庆市九龙坡区川剧团147

第五节 川剧艺术教育148

一、川剧科社148

怀宁科社148

同乐科社148

三益科社148

群乐科社149

裕民科社149

翠华科社149

普益科社150

化雨社150

进德科社150

清文艺术剧部150

又新科班151

二、川剧学校、训练班151

重庆市川剧帮腔人员训练班151

西南川剧院实验川剧学校151

江津专区川剧演员训练班152

重庆市川剧院附设戏曲训练班152

重庆市川剧青年演员进修班152

四川省川剧学校重庆班153

第六节 群众业余川剧活动153

大同俱乐部156

邮工俱乐部156

同仁俱乐部157

余乐同心社157

戏剧研究社157

巴县高级农业学校学生自治会康乐部川剧股157

大足县庆云中学康乐部川剧队158

重庆市蜀声票社158

重庆钢铁公司工会俱乐部业余川剧队158

长江航运管理局重庆港海员业余川剧队158

巴县白市驿青年业余川剧团159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职工业余川剧团159

第七节 川剧书刊、影片159

音注目连金本全传159

川剧大观160

川剧序论160

观众报160

白毛女160

戏曲资料160

川剧160

川剧浅谈160

川剧《情探》的表演艺术160

川剧丛刊160

煮海记160

望娘滩160

我怎样演《刁窗》161

夏完淳161

谭记儿161

官星高照161

孔雀胆161

渡蓝关161

好逑传161

焚香记161

情探161

川剧艺术研究161

议剑献剑161

赵氏孤儿161

乔老爷奇遇161

川剧胡琴曲牌161

川剧弹戏曲牌162

川剧选集162

周慕莲舞台艺术162

川剧演出剧本选162

川剧艺诀释义162

别洞观景162

川剧高腔乐府162

张德成表演艺术论文集162

吵闹162

金震雷舞台艺术162

井尸案162

人与人不同162

周慕莲谈艺录163

川剧艺闻录163

川剧百丑图谱163

川剧集锦163

渡蓝关163

杜十娘163

蓓蕾初开163

川梅吐艳163

第二章 京剧163

第一节 京剧班、社165

李凤鸣京班165

彭家班165

刘家班166

厉家班166

大风国剧社167

胜利平剧社168

百老汇剧社168

春雷剧社168

第二节 西南区京剧院、团168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168

西南铁路工程局文工团京剧队169

第三节 重庆市京剧团169

第四节 京剧艺术教育175

国立实验剧院175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附设实验剧校176

重庆市京剧团学生训练班176

重庆市京剧团学员队177

第五节 群众业余京剧活动177

新生票社179

青年国剧社179

恒社重庆分社179

南友剧社平剧组180

沙坪坝业余俱乐部180

重庆曲社180

雅歌平剧社181

中央青年平剧社181

电力公司票社181

重庆钢铁公司职工俱乐部京剧队182

重庆市人民文化馆业余京剧团182

沙坪坝业余京剧队182

长江航运管理局重庆港海员业余京剧队183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职工业余京剧队183

沙坪坝区文化馆业余京剧团183

第六节 京剧书刊187

平剧旬刊187

平剧寻声187

平剧大全187

平剧歌谱精选187

平剧指南187

陆文龙187

郑成功187

修订平剧选187

大破东平府187

红娘子187

第三章 越剧188

第一节 越剧社、团188

越声剧社188

华东越剧团188

光明越剧团189

第二节 重庆市越剧团190

第四章 汉剧等其它传入剧种193

第一节 汉剧193

汉调泰和班193

大汉戏班193

太和汉剧社194

友谊汉剧社194

汉剧流动抗敌宣传队第一队194

汉剧流动抗敌宣传队第五队194

汉剧流动抗敌宣传队第六队195

汉剧流动抗敌宣传队附设汉剧训练班195

五一汉剧团195

第二节 楚剧196

湖北楚剧班196

楚剧抗敌宣传第二队196

光华楚剧社197

第三节 评剧、豫剧、扬剧197

洪盛评剧团197

豫声剧团198

扬剧198

第五章 四川曲剧及民间小戏198

第一节 四川曲剧198

合川县曲剧团199

荣昌县剧团曲剧队200

大足县剧团曲剧队200

重庆市市中区曲艺剧团200

第二节 木偶剧201

重庆市市中区木偶剧团202

沙坪坝区小龙坎文化馆业余木偶剧团203

第三节 皮影戏、端公戏203

皮影戏203

端公戏203

第六章 研究、创作、学校204

重庆市川剧研究所204

江津专区川剧剧目工作组205

重庆市文化局创作室205

重庆艺术学校205

第七章 戏曲行会、协会206

重庆市川剧业演员协会206

重庆市戏剧电影协会206

中华全国戏曲曲艺改进协会重庆分会207

重庆市戏曲工会207

重庆市戏曲工作委员会207

重庆市文化工会208

第八章 戏曲改革208

第一节 建国以前的戏曲改良与艺术流变208

第二节 建国以后的戏曲改革与发展创新210

第四篇 曲艺 杂技219

第一章 曲艺219

第一节 曲艺种类222

一、地方曲种222

清音222

盘子222

琵琶弹唱223

扬琴223

车灯223

金钱板224

荷叶224

花鼓225

竹琴225

评书225

圣谕226

连厢226

莲花落226

对口词226

三句半226

锣鼓快板227

谐剧227

方言朗诵227

故事227

二、流入曲种228

相声228

鼓书228

坠子229

单弦229

三弦书229

时调229

双簧229

独脚戏229

第二节 曲艺演唱团体229

一、曲艺班(棚)230

陈家班230

刘家班230

廖家班230

文家班230

罗家班230

温家班231

田家班231

傅家班231

孙家班231

二、书社、书场231

重新扬琴社231

昇平鼓书场231

小广寒书社232

璇宫(又名月宫)书场232

大广寒书社232

清音阁233

蜀雅琴剧社233

山城曲艺场233

怡园233

三、曲艺联营社(组)234

四、曲艺团(队)234

合川市技艺团234

重庆曲艺队235

巴县曲艺队236

大足县曲艺队236

沙坪坝区曲艺队236

市中区曲艺队236

九龙坡区曲艺队237

长寿县曲艺队237

江北区曲艺队237

第三节 重庆市曲艺团238

第四节 群众业余曲艺活动242

第五节 曲艺行会、协会244

清音歌曲改进会244

重庆竹琴会244

重庆评书改进社244

书词改进社244

重庆市说书改进协会245

重庆市民间艺术改进协会245

中华全国戏曲曲艺改进协会重庆分会245

重庆市曲艺工作者协会245

重庆曲艺家协会246

第六节 曲艺书刊246

救满州246

民众文库丛书246

汉奸自叹(河南坠子)246

重庆掌故(评书)246

通俗文艺五讲246

抗战金钱板词(1~4集)246

四川金钱板研究246

从军乐(鼓词)246

谐剧246

四川竹琴246

曲艺的写作与演唱246

螟虫落难记(唱词)246

十五贯(金钱板)246

别家出寨(扬琴)246

张松献图(竹琴)247

四川清音247

清音曲词选247

鸿雁捎书(河南坠子集)247

贾行家(单口相声)247

关公战秦琼(对口相声)247

飞笔点太原(对口相声)247

相声垫话选247

江竹筠(清音)247

一条红旗街(曲艺选)247

夺印(评书)247

百万富翁凌汤元247

从脚说起(评书集)247

山城的传说(掌故)247

钢姑娘(清音)247

心心咖啡店247

怪病怪治(传统相声集)247

歪教书(传统相声集)247

第二章 杂技247

第一节 杂技社、团249

环球幻术学社249

中国必胜技术团249

万国魔术抗战剧团250

新中国魔术团250

中国魔术团250

军训部魔术团251

大中华马戏团251

大中国技术团251

华侨国术马戏团251

凯旋飞车歌舞团252

归侨义侠精武团252

周连春科学技术团253

少武飞车团253

江津杂技团254

第二节 重庆杂技艺术团254

第五篇 话剧 歌剧263

第一章 话剧263

第一节 剧社、剧团265

群益新剧社265

春化社265

革新剧社265

海比游艺团265

一九剧社266

华西爱美剧社266

西南话剧社266

上海影人剧团266

上海业余剧人协会267

上海戏剧工作社268

中央电影摄影场剧团268

孩子剧团268

中央青年剧社269

中国万岁剧团270

中央实验剧团270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附属剧团271

中华剧艺社271

新中国剧社272

中国艺术剧社272

中国胜利剧社273

重庆凯旋剧社273

演剧十二队274

西南剧艺社274

重庆艺联通俗话剧团274

第二节 文工团(队)275

西南人民文工团275

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文工团275

西南青年文工团276

西南军区文工团276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276

江津专区文工队276

永川地区文工团277

合川县文工团278

第三节 重庆市话剧团278

第四节 业余话剧活动284

微阳社286

重庆艺术专科学校剧团286

文救会演剧队286

怒吼剧社287

复旦剧社288

嘉陵剧社288

叱咤剧社289

邮工剧团289

民生剧社289

第十兵工厂(现江陵机器厂)业余剧社289

清华中学乐群剧社289

重庆大学业余文工团话剧队290

重庆钢铁公司工会俱乐部职工业余话剧队290

第五节 话剧艺术教育与戏剧学会、协会290

一、话剧教育机构291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291

军委会政治部教导剧团训练班292

育才学校戏剧组292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专修科戏剧组293

重庆市青年会戏剧讲习班293

军中文化研究班戏剧系293

中华戏剧专科学校293

西南人民艺术学院戏剧系294

二、戏剧学会、协会294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294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295

重庆市抗敌后援会文化界支会296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重庆分会297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重庆分会297

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98

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重庆分会298

重庆戏剧家协会299

第六节 期刊与著述299

戏299

新华300

戏剧新闻300

戏剧岗位300

青年戏剧通讯300

新演剧300

今日戏剧300

戏剧评论300

戏剧研究300

演剧生活300

戏剧与电影300

戏剧月报300

戏剧时代301

演剧艺术301

重庆剧讯301

救亡儿童剧集301

第七号人头301

魔窟301

血债301

后方301

侵略的毒焰301

一年间301

凤凰城301

为自由和平而战301

古城烽火301

大青山302

黑暗的笑声302

包得行302

寄生草302

新型街头剧集302

抗战剧本批评集302

战时戏剧讲座302

戏剧创作讲话302

狐群狗党302

黑字二十八302

从军乐302

红缨枪302

残雾302

幸福之家302

抗战独幕喜剧选303

汪精卫现形记303

卫生针303

游击队的母亲303

三民主义青年团实验戏剧集303

代用品303

鞭303

国家至上303

活捉日本鬼303

张自忠303

秦良玉303

女杰303

洪炉303

我们的游击队303

等太太回来的时候303

走304

浪淘沙304

正式结婚304

国贼汪精卫304

世界公敌304

大地龙蛇304

北京人304

后方小喜剧304

屈原304

如此北平304

结婚进行曲304

野玫瑰304

正气歌304

佛西抗战剧集304

健吾戏剧集304

棠棣之花305

新女性305

战斗的女性305

水乡吟305

虎符305

鸟国305

海啸305

家305

黄白丹青305

重庆24小时305

艺术研究资料305

自由港305

谁先到了重庆305

归去来兮305

繁菌305

我的艺术生活305

蓝蝴蝶305

万古千秋306

复活306

健吾戏剧集306

之子于归306

演员自我修养306

美国总统号306

荣誉军人306

柳暗花明306

江南之春306

戏剧导演初步知识306

西红柿与小锄头306

清宫外史306

还乡记306

飞花曲306

戏剧春秋306

杏花春雨江南306

姐妹行306

两面人306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307

孔雀胆307

活307

董小宛307

抗战独幕剧选307

此恨绵绵307

残梦307

金玉满堂307

南冠草307

疏散喜剧307

处女的心307

草木皆兵307

郁雷307

黄金万两307

法西斯细菌307

雷峰塔308

民族正气308

吴越春秋308

春天的喜剧308

重庆屋檐下308

风雪夜归人308

桃花扇308

小城故事308

离离草308

春寒308

槿花之歌308

岁寒图308

野马308

乱世佳人308

女人女人308

冷月葬诗魂308

少年游308

小人物狂想曲308

黄金潮308

幸福夫妻309

壮志凌云309

密支那风云309

芳草天涯309

清明前后309

碧血丹心309

草莽英雄309

升官图309

钢盔309

夜祭309

黄金梦309

钟楼怪人309

戏剧选辑309

四十年的愿望309

比翼高飞309

第二章 歌剧318

第一节 歌剧社、团319

中国实验歌剧团319

凯歌剧社320

重庆大同剧社320

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实验剧团321

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剧团321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实验歌剧团321

重庆市文工团歌舞队322

重庆市歌舞剧团322

第二节 重庆市歌剧团323

第三节 业余歌剧活动327

第四节 歌剧艺术教育329

国立歌剧学校329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乐剧科329

第五节 歌剧研究与著述330

一、歌剧研究330

二、歌剧著述330

嘉陵歌剧集330

紫歌剧集330

流亡三部曲330

夏完淳331

秋子331

苏武331

苗家月331

秧歌剧初集331

木兰从军331

四季331

铁树开花牛打滚331

人民的儿子331

双喜临门331

嘉陵江英雄歌331

喜鹊闹梅331

活的向秀丽——王自容331

火把节331

红云崖332

过年那一天332

歌剧创作谈332

第六篇 音乐 舞蹈334

第一章 音乐334

第一节 音乐团队335

一、声乐团队335

中西德育社音乐部335

青年民众歌咏会336

南渝合唱团336

嘉陵歌咏团336

战区教师四川服务团歌咏队336

教育部实验巡回歌咏团336

新中国合唱团337

中国电影制片厂合唱团337

重庆五大学联合歌咏团337

山城合唱团337

重庆市巡回歌咏戏剧队338

星海合唱团 民主合唱团338

乡建合唱团338

海风歌咏团338

重庆艺术馆新歌合唱团339

少年宫百灵鸟合唱团339

重庆工人业余艺术团合唱队339

教师合唱团339

二、器乐团、队340

大溪沟孤儿院管乐队340

中央广播电台国乐组340

重庆市政府军乐队340

青年口琴社340

国立实验剧院管弦乐团341

励志社管弦乐队341

中央广播电台管弦乐队341

国立音乐院实验管弦乐团341

中华交响乐团342

国立中央大学白雪国乐社342

兼善中学南风国乐社342

长江航运管理局海员俱乐部海员乐队343

重庆市歌舞剧团管弦乐队343

晚晴民乐社343

民间吹打乐班343

第二节 音乐创作344

早期创作344

抗战时期创作345

解放后创作246

第三节 各类音乐会348

音乐节演唱演奏会348

三大交响乐团联合演奏会348

九大军乐队演奏会348

大型国乐演奏会349

千人、万人大合唱349

独唱、独奏音乐会350

聂耳、冼星海逝世纪念音乐会350

“红五月”群众歌咏会351

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音乐会351

第四节 音乐教育352

私立西南美术专门学校音乐科352

音乐专修社352

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352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353

育才学校音乐组353

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353

国立音乐院354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354

军乐学校354

西南人民艺术学院音乐系354

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354

重庆业余音乐学校355

北碚业余音乐学校355

第五节 音乐协会、学会355

重庆音乐研究会355

音乐研究社355

重庆大同乐会355

七弦琴会356

重庆市救亡歌咏协会356

青年歌咏研究社356

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敌协会356

新音乐社357

重庆市普及民众歌咏运动委员会357

中国音乐学会357

音乐教育社358

山歌社358

中国音乐社358

中国诗歌音乐工作者协会358

重庆市音乐协会358

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重庆分会358

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西南分会359

四川省群众歌咏运动委员会重庆分会359

中国音乐家协会重庆分会359

重庆琵琶学会360

重庆民族管乐学会360

重庆歌词研究会360

重庆手风琴学会360

第六节 音乐书刊361

一、期刊361

战歌361

新音乐361

乐风361

歌曲创作月刊361

音乐月刊361

青年音乐361

音乐导报361

音乐艺术362

重庆音运362

西南音乐362

二、歌集362

新歌初集362

反攻362

苏联音乐362

民众乐库齐唱曲集362

黄自教授遗作选集362

新歌手册362

抗战歌曲选362

晨光歌选362

新音乐教程363

五月之歌363

拿去给咱毛主席363

鸭绿江之歌363

中苏友好歌集363

婚姻法歌曲集363

青年侦察兵363

创作歌选363

抗战时期音乐资料汇集·重庆新华日报专辑363

第二章 舞蹈363

第一节 舞蹈团队364

梅花少女歌舞团364

霞影歌舞团364

巴渝音乐歌舞社365

中国舞蹈艺术社365

西南师范大学文工团365

重庆钢铁厂业余艺术团365

建设机床厂文工团365

望江机器厂峡江文工团366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舞蹈队366

重庆大学文工团舞蹈队367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生文工团367

重庆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367

永川地区文工团歌舞队368

重庆市业余舞蹈队368

重庆华桦舞蹈团368

第二节 重庆市歌舞团369

第三节 各类舞蹈演出373

新舞蹈表演会373

边疆舞蹈大会373

秧歌舞演出374

青年自娱性集体舞活动374

少儿舞蹈活动374

民间龙舞调演375

第四节 舞蹈教育375

私立重庆艺术专门学校375

国立歌剧学校舞蹈组376

育才学校舞蹈组376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舞蹈组376

第五节 研究会、协会376

中国民间乐舞研究会376

重庆舞蹈家协会376

第六节 书刊377

跃进舞377

游击队员之歌377

集体舞377

献礼377

第七篇 电影378

第一章 电影制片380

第一节 制片机构380

西南爱国影片公司380

中央电影摄影场380

中国电影制片厂381

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382

第二节 审查法规382

第三节 器材生产与供应机构384

中国电影器材公司西南供应所384

西南电影器材修配厂384

四川省电影器材供应修理站重庆站384

重庆电影机械厂385

重庆电影公司电影机械修配厂385

重庆市电影器材供应中心385

第二章 电影发行385

第一节 外商发行机构386

美商8家影片公司重庆分公司386

英商鹰狮影片公司驻渝代表办事处387

苏联亚洲影片公司387

印度交换影片公司在华分公司387

联合国影闻宣传处387

第二节 国内发行机构388

上江影业社388

普及影业公司388

新民影业社388

大华影业社388

联友影业社388

乐群影业股份有限公司388

大陆影业公司388

中央电影服务处389

昆仑影业公司重庆分公司389

大中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办事处389

重庆影业社389

西南影片经理公司389

四川省电影发行公司390

永川地区电影公司390

区、县电影公司390

第三节 重庆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392

第三章 电影放映399

第一节 电影院399

涵虚电影场399

青年会第二民众电影院400

环球电影院400

联记新川电影院400

国泰大戏院400

唯一大戏院401

抗建堂401

北碚民众会堂402

和平电影院402

山城电影院402

五一电影院403

向阳电影院403

萱花电影院403

解放军影剧院403

新长征电影院404

区、县电影院404

第二节 农村、工矿电影放映网407

农村电影放映网407

工矿电影放映单位409

第三节 重大放映活动410

电影周、新片展410

配合政治运动映出411

第四节 电影行政管理411

管理法规411

税捐管理412

票价管理413

第四章 电影宣传、教育与书刊415

第一节 影片宣传415

宣传方式415

宣传管理415

第二节 电影评论416

第三节 电影学校417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417

国立电化教育专科学校417

第四节 电影书刊418

中国电影418

中国电影事业的新路线418

国产影片调查418

电影与戏剧418

电影轨范418

电影纪事报418

今日电影418

星期电影418

影讯半月刊418

影剧论坛418

银幕418

山城电影419

抗战电影回顾419

电影学概论419

第五节 电影协会419

重庆市电影戏剧业同业公会419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419

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419

重庆市电影戏剧从业员工联谊社420

第八篇 美术 书法 篆刻 摄影421

第一章 美术421

第一节 美术组织423

保粹书画舫423

重庆美术社423

遗真艺术社423

艺术家俱乐部423

中西画社423

黑画文艺社423

国光书画社423

抗日漫画宣传队423

淳辉阁424

艺岭画会424

前锋国画会424

现实版画社424

野马社424

重庆市博物馆附设外宾服务部424

重庆画廊424

中国画展室425

重庆沙坪书画社425

渝州画苑425

第二节 重庆市美术公司425

第三节 重庆国画院430

第四节 重庆画展概览432

一、抗日战争时期画展43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画展437

第五节 美术教育440

西南美术专门学校440

重庆艺术专科学校440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440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440

正则艺术专科学校440

重庆师范学校美术师范科440

中国美术学院440

健生(身)艺术专科学校441

蜀中艺术专科学校441

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441

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441

重庆艺术专科学校441

四川美术学院441

第六节 美术学会、协会及研究组织442

重庆美术学会442

青年会书画研究社442

重庆木刻研究会442

中华全国美术会442

中华全国木刻界救亡协会总会443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443

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443

中国木刻研究会443

重庆市艺术协会443

中华全国美术会重庆分会444

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重庆分会444

西南区美术工作者协会444

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444

重庆美术家协会444

重庆市中山书画研究社444

第七节 美术书刊444

抗战与美术444

抗战艺术论文集444

“新的连环图画”座谈集444

武训先生画传445

抗战宣传画445

全国总动员445

大同大姊妹445

抗战与艺术445

伤兵到处是家庭445

百花树活捉东洋兵445

到敌人的后方去445

侵略七十二图445

扯起我们的国旗445

亚洲在漫画中445

欧洲在漫画中445

烟桥木刻选445

学习木刻入门445

抗战画选集445

木艺445

续护生画集445

木刻集445

好男儿445

牛鼻子三讲445

幼苗集446

漫画自选集446

漫画阿Q正传446

四川美术协会446

木艺十讲446

客窗漫画446

欧美漫画精选446

漫画艺术讲话446

新艺术论446

绘画图案——抗战之部446

我教你描画446

文明国446

中外木刻集446

素画446

国画六法新论446

人生漫画446

怎样欣赏艺术446

中国画学浅说446

西画概要446

中国美术小史446

阿Q正传插画447

学生画册447

西洋美术史447

艺术概论447

漫画作法447

人间生活画集447

梁又铭个人抗战画展珍评集447

抗战木刻选集447

美术家447

综合图案集447

新儿童画宝447

图案文学集447

剪影图案集447

插图图案集447

渔翁杀敌447

抗敌正气画集447

战时艺术论文集447

儿童相447

画中有诗447

进军西南木刻集447

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作品选集448

重庆工人画选448

大足石刻448

劳动锻炼诗画册448

重庆中国画选448

重庆木刻448

重庆木刻(《红岩》插图专辑)448

白描花卉448

刊头题花图案448

博芬教授的雨伞448

哪儿来的苹果448

四川民间挑花图案448

装潢美术设计基础448

四川美术学院作品集448

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图录448

园林木雕图案448

重庆儿童诗画选448

全国第六届美术展览获奖作品集448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448

高燕插图集449

外国服饰449

黄纯尧画选449

装潢美术设计基础449

美术世界449

黑画449

大时代449

抗敌画展特刊449

科学画报449

抗战木刻选集449

抗战画刊449

漫画与木刻449

抗战艺术449

抗战漫画449

抗战艺术449

漫画木刻月选449

抗建通俗画刊449

现实版画450

胜利画报450

胜利版画450

大战画集450

艺新画报450

努力画报450

联合画报450

人生画报450

美术家450

美术家月刊450

重庆美协会刊450

当代美术家450

《新蜀报》半月木刻450

《新华日报》木刻阵线450

《国民公报》木刻研究450

讽刺与幽默450

穿山甲451

第二章 书法 篆刻451

第一节 书法451

一、书画团体452

友声书画社452

中国书学会452

国光书画社452

重庆市书法篆刻研究会452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452

重庆沙坪书画社452

重庆缙云书画社452

重庆香国诗书画协会452

二、主要书法家及其作品452

闾邱均452

张先452

冯时行453

蒲国宝453

刘象功453

蹇义453

王应熊453

蹇明海453

傅光宅453

江朝宗453

李作舟453

程宇鹿453

欧阳调律453

刘士奎453

张佳胤453

高启愚453

周伯胤453

龙为霖453

周开丰453

龚有融453

龚有晖453

梁?453

徐昌绪453

曾吉芝453

刘骥升453

邹容453

黄泽民453

胡寅根454

胡超454

汪叙畴454

罗代贤454

戴纶喆454

王倬454

吴奎楼454

陈定波454

钟祖棻454

黄开基454

黄秉湘454

张述祖454

陈涛454

彭世仪454

潘一伦454

朱虎臣454

易光焕454

朱宗言454

张澄清454

郭和熙454

王德嘉454

张树454

但懋辛454

何鲁455

柯璜455

谢无量455

赵墨僧455

杨沧白455

曾世斌455

程名愚455

陈廷杰455

张瑶455

段慎辉455

杨国英455

孔宪敏455

张华庭455

黄尔康455

陈仁杰455

吴芳吉455

赖春霞455

陈竹波455

杜芬455

黄道忠455

张矞455

徐邦瑛455

喻北麓455

冯建吴455

徐无闻456

许伯建456

魏宇平456

屈趁斯456

黄海儒456

徐文彬456

江友樵456

三、书法展览与交流456

四、教育与研究457

书法教育457

图书、期刊458

评书帖458

论书笔记458

槐荫时艺458

榕窗小草458

隶准草书458

友碗山房名帖458

三圣经458

振振堂集458

古篆集文458

书学史458

临标准草书千字文458

草书概论458

行草通书458

书法459

我教你写字459

书学459

书学格言459

实用书法讲话459

中国书学浅说459

书学概论459

学书提要459

书学459

书法入门459

中国三千年百体书法集459

王羲之体书法字典459

中国书法史459

中国书款之研究459

毛笔的常识459

潘天寿书画集459

学书临碑帖三十三种459

四种字体标目459

释书集字460

四体闲录460

说文解字体举要460

草字浅别460

习字词460

繁简对照楷书字帖460

书法字典460

庞中华钢笔字帖460

第二节 篆刻460

一、社会团体461

巴人印社461

中国印学研究会461

重庆篆刻学会461

二、主要篆刻及作品461

姚觐元461

张凤藻461

陈定波461

吴伯龙461

曾应台461

杨宝田461

花效时461

曾右石461

李中荃461

黄世铭461

三、篆刻展览461

四、著述、印谱462

金石广韵府462

汉印偶存462

治印丛谈462

傅抱石印谱462

吕凤子治印集462

漂泊西南印集462

大壮印选462

巴社十人印选462

知乐印存462

费白日宦印462

吴伯龙印谱462

集汉印分韵462

古籀汇462

篆刻启蒙462

续编汉印分韵463

篆刻欣赏歌诀详解463

第三章 摄影463

第一节 照像馆 图片社464

一、照像馆(含摄影部)464

二、图片社465

万有图片社465

西南新华图片公司465

四川省新闻图片社466

第二节 作品与展览466

第三节 摄影培训与研究468

一、摄影培训班、学校468

重庆职工摄影培训班468

红专摄影学校468

摄影培训班468

中国摄影函授学院重庆辅导站468

二、摄影学会、协会及研究组织468

青年会摄影研究社468

紫燕摄影社468

中国摄影学会468

重庆摄影家协会469

重庆新闻摄影学会469

第九篇 演出场所476

第一章 各类演出场所477

第一节 戏楼、乐楼477

市区禹王庙戏楼477

清源宫戏楼477

离明宫戏楼478

綦江城隍庙戏楼478

江津新川主庙戏台478

铜梁川主庙戏楼478

江北县禹王庙戏楼478

合川文昌宫乐楼478

江北文昌宫戏楼478

合川县涞滩镇文昌宫戏楼478

市区万寿宫戏楼478

市区南华宫戏楼478

永川宾兴局戏楼479

永川凌家祠堂戏楼479

第二节 茶园480

荟芳茶园480

萃芳茶园480

悦和茶园480

汇江茶园480

同乐茶园480

第三节 舞台、戏院、剧场481

东舞台481

华章大舞台481

共和舞台481

锦江舞台481

鼎新舞台481

章华大戏院482

一园大戏院482

民众会场482

大新明戏院482

又新大戏院482

国泰大戏院483

国立歌剧学校附设实验剧场483

抗建堂483

胜利剧场483

重庆市银行界同业公会礼堂484

工农剧场484

一川大戏院484

实验剧场484

来苏堂485

重庆大戏院485

人民剧场485

北碚人民会堂485

江北影剧场485

重庆市大众游艺园485

北碚剧场486

解放军剧院486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486

重庆剧场486

上新街剧场487

磁器口剧场487

巴县剧场487

南桐剧场487

长江剧场487

红岩影剧场487

李家沱影剧场487

钢花影剧场487

嘉陵江影剧场488

玉屏剧场488

第二章 演出场所管理491

第一节 管理491

第二节 重庆市演出公司492

第十篇 文化艺术交流495

第一章 戏剧节、雾季公演、雾季艺术节495

第一节 戏剧节495

第一届戏剧节495

第二届戏剧节496

第三届戏剧节496

第四届戏剧节496

第五届戏剧节496

第六届戏剧节497

第七届戏剧节497

第二节 雾季大公演497

第一届雾季大公演498

第二届雾季大公演498

第三届雾季大公演498

第四届雾季大公演499

第三节 雾季艺术节499

第二章 专业剧团会演、调演500

西南区第一次戏曲工作会议观摩演出500

西南军区文艺检阅大会500

重庆市第一届戏曲会演大会501

江津专区首届川剧会演501

重庆市戏曲现代剧目联合公演501

江津专区文艺创作会演501

江津专区专业表演艺术团体暨群众业余文艺会演501

重庆专业剧团青少年演员会演大会501

四川省五专一市川剧青年演员会演501

重庆市戏曲现代剧目观摩演出大会501

重庆市现代曲目观摩演出会501

重庆市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文艺创作会演502

重庆市专业剧团文艺公演502

江津地区专业业余现代戏创作调演502

重庆市文艺创作节目调看演出502

江津地区曲艺创作调演502

川东片农业学大寨专题文艺调演502

江津地区现代戏调演502

重庆市专业剧团青少年演员汇报演出502

重庆市业余和专业剧团文艺创作会演503

重庆市现代戏创作会演503

重庆市专业剧团青少年演员会演503

1980年重庆市现代戏创作会演503

1981年重庆市专业剧团青少年演员会演503

永川地区戏剧创作剧目暨计划生育文艺调演大会503

1982年重庆市专业剧团创作会演503

重庆市专业剧团川剧青少年演员调演503

重庆市专业剧团艺术质量调演503

重庆市专业剧团青少年演员川剧新苗奖503

第三章 出访、来访演出活动503

重庆市表演艺术团体出国访问演出活动503

国外表演艺术团体来重庆市访问演出活动505

国内表演艺术团体来重庆市演出活动507

第十一篇 群众文化520

第一章 组织机构521

第一节 各类群众文化组织521

中西德育社521

中西英年会521

重庆市中华基督教青年会521

重庆通俗教育会522

重庆市职工俱乐部522

中国社会教育社522

重庆市青年职业互助会宣传队、演剧队523

第二社教工作团523

重庆市立民众教育馆523

重庆市银行业学谊励进会525

中央实验民众教育馆525

国立中央民众教育馆526

四川省立青木关民众教育馆527

重庆市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527

重庆市战时民众补习教育推行委员会527

重庆市立艺术馆527

重庆市人民文艺馆527

重庆市人民文化馆528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528

重庆市青年宫528

重庆市少年宫529

永川地区群众艺术馆529

第二节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529

第三节 区、县及基层群众文化组织533

一、区、县民众教育馆533

潼南县民众教育馆534

合川县立民众教育馆534

北碚民众教育馆534

铜梁县立民众教育馆534

荣昌县立民众教育馆534

永川县立民众教育馆534

大足县立民众教育馆535

璧山县立民众教育馆535

江北县立民众教育馆535

江津县立民众教育馆535

沙坪坝文化区社会事业促进会社会股535

巴县县立民众教育馆535

綦江县立民众教育馆536

长寿县立民众教育馆536

二、区、县文化馆536

北碚区文化馆536

沙坪坝区文化馆537

市中区文化馆537

江北区文化馆537

南岸区文化馆538

九龙坡区文化馆539

南桐矿区文化馆539

大渡口区文化馆539

双桥区文化馆539

巴县文化馆539

綦江县文化馆540

长寿县文化馆540

江北县文化馆541

荣昌县文化馆541

璧山县文化馆541

铜梁县文化馆542

大足县文化馆542

合川县文化馆543

江津县文化馆543

潼南县文化馆543

永川县文化馆544

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网络544

学校群众文化活动网络544

工矿群众文化活动网络545

城市街道群众文化活动网络546

乡镇、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网络546

第二章 群众文艺创作与会演549

第一节 群众文艺创作549

戏剧549

音乐、舞蹈550

曲艺、故事551

美术552

第二节 群众文艺会演553

第三章 社会文化市场554

第一节 舞厅及书摊555

舞厅、音乐厅555

租书摊点556

第二节 管理机构及措施556

主管机构556

管理措施557

第四章 群众文化教育与研究558

第一节 群众文化教育558

重庆市群众业余艺术学校559

第二节 群众文化研究559

调查研究活动559

第三节 协会、学会561

重庆市民间艺术改进协会561

重庆市群众文艺活动辅导委员会561

重庆市群众文化学会561

第四节 群众文化书刊562

民众教育562

民众学校歌唱教材562

民众教育馆562

国民政府民众教育馆重要法规562

社会教育季刊562

社会教育辅导562

民教通讯562

民教导报562

说古唱今562

群众文艺562

群众文艺活动通讯562

群众文艺创作选集563

重庆掌故传说563

群众文艺活动资料563

群众文艺演唱资料563

活页歌选563

重庆采风录563

时事歌片563

群众文艺报563

重庆郊区民歌选563

永不停步563

群众文化资料563

重庆群众文艺563

文化生活563

艺术广场563

群众文艺563

群众文化研究563

第十二篇 人物传记564

龚有融564

刘彦冲564

何贵寿564

秦品三565

傅三乾565

赵焕臣566

向楚566

褚安平567

刘怀叙567

曹俊臣567

彭天喜568

李述成568

陈翠屏569

文伯鲁569

魏香庭570

周空空571

唐彬如571

张从吾572

张宏恩572

傅心一573

张德成574

戴国恒574

吴晓雷575

杨宝忠575

刘明德576

厉彦芝576

杨公托577

邓均吾577

周敬承578

万从木578

刘廷安579

周钦岳580

周慕莲580

杨济川581

阮振南581

老向582

张采芹582

王秉诚583

段虚谷584

阎松父584

赵瑞春585

夏云瑚585

钟道泉586

竺鋆586

郑志声587

罗青云587

许可经588

肖湘泉588

匡文字588

刘成基589

沈云陔589

李有行590

刘雪庵590

谢趣生591

刘艺斯592

张宗禹592

姜尚峰593

李子良593

陈淡然594

赵循伯594

逯旭初595

苗勃然595

傅润华595

薛艳秋596

余克稷597

邓梓乔597

裴东篱598

李伯钊599

周裕祥599

梁白云600

陈子庄601

阳友鹤601

琼莲芳602

李衡602

刘盛亚603

杜少义604

刘谦源604

吴毅604

邵子南605

薛传懿605

李文韵606

李文杰606

杨明良607

陈琼瑞607

李康生608

谢文新608

厉慧斌609

何克纯609

曾右石60

王大虎610

赖深如611

李明璋611

附录612

重庆戏剧界悼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唁电612

致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作家电612

全国文协致书全世界作家痛斥日寇狂炸行都暴行613

中国戏剧电影界致书慰问苏联戏剧电影界为打击法西斯侵略共同奋斗613

苏联剧作家暨电影界致书我国戏剧电影界615

中国文艺界为苏联抗战周年致斯大林先生及全体苏联战士书616

文化界《对时局进言》617

中国作家致美国作家书619

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620

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621

中共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转发省文化局《关于调整、重建文艺队伍请示报告中有关问题的意见》622

重庆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文化局《关于进一步巩固发展文化站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624

四川省文化厅录像室录制重庆川剧名老艺人演出剧目简表(1980年录制)626

编后记6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