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265582.jpg)
- 唐鹏,李胜能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512416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思想品德修养1
第一章 时代的召唤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
第一节 时代与挑战1
一 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1
二 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4
三 我国的改革开放与振兴6
第二节 民族大学生的历史使命8
一 时代对民族大学生的要求8
二 为民族地区的振兴而奋力拼搏13
第三节 民族院校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14
一 民族院校的培养目标14
二 民族大学生的成长规格16
三 民族大学生的成长途径18
第二章 大学生的校园适应20
第一节 对专业选择的适应20
一 从社会需要理解社会分工20
二 培养专业兴趣,热爱所学专业22
第二节 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25
一 对大学环境的适应25
二 掌握学习特点27
第三节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适应30
一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心理特点30
二 大学生知识增长规律33
第三章 大学生成才的健康心理因素35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与成才的内部动力系统36
一 大学生的需要结构36
二 大学生的动机结构38
三 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励40
第二节 推动大学生学习与成才的心理品质因素43
一 心理健康与成才43
二 成才的心理因素45
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品质修养52
第一节 道德品质及其修养52
一 道德品质52
二 道德品质修养及其重要性54
第二节 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57
一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57
二 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路59
三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59
四 热爱劳动,热爱人民60
五 遵纪守法,爱护公物60
六 团结同学,尊敬师长62
第三节 道德品质修养的基本内容、主要途径和方法63
一 道德品质修养的基本内容63
二 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66
第五章 大学生群体和人际交往71
第一节 大学生群体71
一 大学生班级群体的形成和发展71
二 良好的班级群体的特征和作用74
三 建立良好的班级群体的途径76
四 正确对待大学生非正式群体77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及特点79
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79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81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规范83
第六章 做遵守纪律的模范86
第一节 纪律概述86
一 纪律及其特点86
二 社会主义纪律的本质特征89
第二节 纪律与自由92
一 自由的含义92
二 正确认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93
第三节 大学生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96
一 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96
二 做遵守纪律的模范98
三 树立牢固的纪律观念,同违纪行为作斗争103
第七章 培养真诚的爱国主义感情104
第一节 爱国主义的含义104
一 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道德感情104
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107
三 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110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112
一 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特征112
二 致力振兴中华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116
第三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成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17
一 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117
二 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119
三 艰苦奋斗,勇于献身,为祖国争光120
第八章 大学生的挫折与对策123
第一节 大学生挫折及其原因123
一 挫折的含义及种类123
二 大学生挫折状态分析127
三 大学生挫折导因130
第二节 大学生挫折的适应机制132
一 攻击机制133
二 防御机制134
三 自我逃避机制135
第三节 大学生挫折对策136
一 社会对策136
二 自我对策139
第二编 人生理论与实践142
第九章 正确探索人生142
第一节 探索人生是大学生的重要课题142
一 人生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142
二 探索人生有利于树立革命的人生观144
第二节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49
一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49
二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社会性15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是探索人生的指南153
一 探索人生与马克思主义信仰153
二 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处理人生问题155
第十章 树立崇高的人生目的158
第一节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活动中的作用158
一 什么是人生目的158
二 人生目的的作用160
第二节 个人主义人生目的的表现及其危害性164
一 个人主义人生目的的表现164
二 个人主义人生目的的危害性167
第三节 为人民服务是人类崇高的人生目的169
一 大学生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169
二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的培养173
第十一章 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175
第一节 人生理想的实质及其作用176
一 什么是人生理想176
二 人生理想的本质特征176
三 理想在人生实践活动中的作用178
第二节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181
一 人生理想的内容181
二 共同理想是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182
三 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发展的必然趋势185
第三节 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奋斗188
一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188
二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90
三 正确处理理想与实干的关系192
第十二章 科学认识人生价值195
第一节 人生价值的含义及其特征195
一 人生价值的含义195
二 人生价值的特征196
第二节 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197
一 人生价值是对社会的贡献197
二 人生价值在于劳动和创造200
三 人生价值的社会评价201
第三节 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202
一 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客观条件202
二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202
第十三章 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11
第一节 什么是人生态度211
一 人生态度的含义211
二 人生态度对人才成长的影响213
第二节 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215
一 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的表现215
二 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的实质218
第三节 大学生应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19
一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正确的人生态度219
二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培养221
第十四章 走正确的人生道路226
第一节 人生道路及其特征226
一 什么是人生道路226
二 人生道路的特征227
第二节 青年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230
一 与工农相结合230
二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235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几个问题236
一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36
二 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238
三 正确把握命运与前途240
第十五章 人生与信仰243
第一节 人生信仰的形成和作用243
一 人生信仰的含义243
二 人生信仰的形成245
三 人生信仰的作用246
第二节 正确认识各种不同的人生信仰247
一 科学信仰与非科学信仰的区别247
二 宗教信仰的非科学本质249
三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253
第三节 坚定科学的人生信仰256
一 在发展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256
二 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258
三 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260
第十六章 人生与成才261
第一节 人生与成才的关系261
一 成才是时代对人生的要求261
二 成才是实现美好人生的条件264
三 青年时期成才对整个人生的影响2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才特征及成长规律266
一 社会主义人才的主要特征266
二 社会主义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268
第三节 正确处理成才的几个问题271
一 政治与业务271
二 广博与精深272
三 理论与实践273
四 继承与创新274
第十七章 人生与爱情275
第一节 爱情及其在人生中的地位276
一 爱情与恋爱276
二 爱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277
三 爱情对人生的影响278
第二节 爱情关系的基本特点及道德要求281
一 爱情关系的基本特点281
二 爱情道德的基本要求284
第三节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爱情287
一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表现287
二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问题290
第三编 职业道德294
第十八章 重视职业道德修养294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与特征294
一 职业与职业道德的含义294
二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295
三 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2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要求和作用300
一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300
二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03
三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305
第三节 重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修养307
一 大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307
二 大学生要重视本专业的职业道德修养309
三 大学生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途径309
第十九章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311
第一节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312
一 什么是社会公德312
二 社会公德的产生、形成和发展313
三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314
第二节 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317
一 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317
二 尊老敬贤爱幼318
三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319
四 礼貌待人接物320
五 讲卫生爱清洁320
六 保护环境,造福后代321
第三节 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321
一 遵守社会公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21
二 遵守社会公德是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323
三 大学生应当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325
第二十章 人民教师道德327
第一节 人民教师道德的特点328
一 什么是教师道德328
二 人民教师道德的特点330
三 人民教师道德修养的意义335
第二节 人民教师道德的作用336
一 对教师行为的调节作用336
二 对学生成才的教育作用338
三 对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340
第三节 人民教师道德规范341
一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341
二 爱护学生,教书育人343
三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344
四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345
第二十一章 干部道德346
第一节 干部道德的特点和作用347
一 干部道德的特点347
二 干部道德的作用349
第二节 干部道德的要求352
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干部道德的基本要求352
二 干部道德要求的几个重要方面355
第三节 干部道德的修养方法359
一 干部道德修养的必要性359
二 干部道德修养的方法360
第二十二章 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指导362
第一节 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现状及展望363
一 我国劳动就业的方针、制度363
二 我国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365
三 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368
第二节 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基本要求371
一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实际的矛盾371
二 根据专业及本人特长选择工作单位373
三 树立竞争观念,迎接就业竞争的挑战377
第二十三章 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379
第一节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的特点379
一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的性质379
二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的特点381
三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的几个阶段384
第二节 影响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的因素385
一 思想政治素质对社会适应期的影响385
二 知识结构和创造能力对社会适应期的影响386
三 基本技能和工作态度对社会适应期的影响387
四 组织能力和人际关系对社会适应期的影响388
第三节 缩短社会适应期的途径和方法390
一 正确认识社会,加速社会化进程390
二 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392
三 坚持社会实践,努力提高创造能力394
四 继续努力深造,跟上现代科技发展步伐396
后记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