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3258974.jpg)
- 何晓顺,朱晓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3594737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303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器官移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发展回顾与展望1
第一节 历史回顾1
一、动物实验2
二、临床研究2
三、中国多器官移植和联合器官移植的发展简史3
(一)多器官移植3
(二)胰肾联合移植3
(三)肝肾联合移植4
(四)心肺联合移植4
(五)肝小肠联合移植4
第二节 临床现状4
一、肝小肠联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4
二、胰肾联合移植5
三、肝肾联合移植5
四、心肺联合移植5
第三节 问题与展望6
一、供体短缺6
二、移植排斥与免疫耐受7
三、多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7
四、展望7
第二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应用解剖10
第一节 肝的胚胎发育与移植解剖10
一、肝的胚胎发育10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10
(二)肝的胚胎发育11
(三)胆囊的组织发生11
二、肝的位置和形态结构11
(一)肝的形态11
(二)肝的位置、毗邻12
(三)肝的韧带和间隙12
(四)肝门和肝蒂13
三、肝的分叶及分段15
(一)肝内划区的标志15
(二)肝的分区15
四、肝的血管17
(一)肝动脉及其分支17
(二)肝门静脉的位置、组成特点及其分支21
(三)肝的静脉23
五、肝胆管系统25
(一)肝内胆管26
(二)肝外胆管26
(三)胆囊及肝外胆管的血管27
六、下腔静脉28
第二节 胰腺的移植解剖28
一、胰的位置、分部及毗邻28
(一)胰头29
(二)胰颈或胰切迹29
(三)胰体29
(四)胰尾30
二、胰管30
三、胰的血管30
(一)胰的动脉30
(二)胰的静脉32
(三)胰腺移植时应注意的问题32
四、胰腺移植的受区解剖33
五、关于胎胰的移植解剖33
(一)胎胰具有内分泌作用33
(二)胎胰移植的供体解剖33
(三)胎胰移植的受区解剖33
第三节 小肠的移植解剖34
一、小肠的分部34
(一)位置34
(二)形态结构34
(三)肠管壁的构造34
二、小肠系膜35
三、小肠的血液供应35
(一)小肠的动脉35
(二)小肠的静脉36
四、小肠移植的供体解剖36
五、小肠移植的受区解剖37
六、小肠移植的有关解剖结构测量37
第四节 肾脏的移植解剖38
一、肾移植供体的应用解剖38
(一)肾的外形38
(二)位置和体表投影38
(三)毗邻关系38
(四)肾的血管39
(五)输尿管41
(六)供肾的切取42
二、肾移植的受区解剖42
三、关于胎儿和婴幼儿供体肾的解剖43
第五节 心脏的移植解剖44
一、心脏的外形44
(一)心脏的位置44
(二)心脏的表面解剖44
(三)出入心脏的大血管45
二、心脏的内部结构46
(一)心脏的腔室46
(二)心脏的支架47
三、心脏的血管48
(一)冠状动脉48
(二)心脏的静脉49
四、心脏的神经49
(一)心脏的运动神经49
(二)心脏的传导系统50
五、心包50
(一)心包的位置与毗邻50
(二)心包窦50
(三)心包的固定装置51
(四)心包的血管、神经51
第六节 肺的移植解剖51
一、肺51
(一)肺的形态51
(二)肺的位置和分叶52
(三)肺门与肺根53
(四)支气管在肺内的分支53
(五)肺与支气管的血管53
二、气管和肺外支气管55
(一)气管55
(二)气管杈与肺外支气管55
第三章 移植器官生理、代谢及功能监测57
第一节 肝脏和胰腺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57
一、肝脏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57
(一)肝脏的生理、代谢57
(二)肝脏的功能监测59
二、胰腺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61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61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61
(三)胰岛的内分泌功能63
(四)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检测64
第二节 肾脏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64
一、肾脏的生理、代谢64
(一)肾脏解剖与血液供应65
(二)肾脏的生理66
(三)肾脏的代谢67
二、肾脏的功能监测68
(一)尿液检查68
(二)肾功能检查68
第三节 心脏和肺的生理、代谢及功能监测69
一、心脏的生理、代谢69
(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70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70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71
(四)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73
二、肺的生理、代谢74
(一)肺泡74
(二)肺通气原理74
(三)肺通气的阻力75
(四)肺换气75
(五)肺循环的生理特点76
三、心脏和肺的功能监测76
(一)心脏的功能监测76
(二)肺的功能监测78
第四章 移植免疫82
第一节 移植的免疫学基础82
一、免疫反应82
(一)固有免疫应答82
(二)适应性免疫系统及其应答83
二、免疫调节84
(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85
(二)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85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86
三、免疫耐受86
(一)免疫耐受的形成及机制86
(二)免疫耐受的建立87
第二节 排斥反应88
一、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88
(一)移植抗原88
(二)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学基础89
(三)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90
二、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效应机制90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90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91
第三节 组织配型92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92
二、HLA分型92
(一)HLA分型的意义92
(二)HLA分型方法93
三、群体反应性抗体94
四、供-受者交叉配型94
五、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型别鉴定95
第四节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免疫特点95
一、肝脏在联合器官移植中的免疫保护作用95
二、肾胰联合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96
三、心肺联合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96
四、联合小肠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96
五、联合脾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97
第五节 免疫抑制剂97
一、化学类免疫抑制剂97
(一)糖皮质激素97
(二)环孢素A98
(三)FK50698
(四)雷帕霉素98
(五)麦考酚酸酯98
(六)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99
二、生物制剂99
三、中药及其有效成分99
第五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病理学100
第一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病理学100
一、移植心脏病理学100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101
(二)移植心脏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101
(三)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102
(四)移植心“Quilty效应”/心内膜下炎性浸润106
(五)感染107
(六)移植心脏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变化107
二、移植肺病理学108
(一)供肺预存性/携带性病变109
(二)移植肺保存性损伤109
(三)移植肺排斥反应110
(四)肺移植后感染的病理学变化112
第二节 胰肾联合移植病理学115
一、肾移植病理学115
(一)供肾携带性或预存性病变115
(二)急性肾小管坏死115
(三)排斥反应117
(四)环孢素A肾毒性损伤119
(五)急性间质性肾炎120
(六)复发性肾病及新发性肾病121
(七)其他病变121
(八)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活检病理学诊断标准121
二、胰腺移植病理学123
(一)移植胰腺血管栓塞123
(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124
(三)移植胰腺胰腺炎127
(四)胰腺移植后淋巴组织异常增生128
(五)移植胰腺胰岛炎与糖尿病复发128
第三节 肝小肠联合移植病理学128
一、肝移植病理学128
(一)移植肝排斥反应128
(二)移植肝其他的病理学变化133
二、小肠移植病理学134
(一)移植小肠的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134
(二)移植小肠的排斥反应135
(三)小肠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138
(四)小肠移植后淋巴组织异常增生139
(五)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139
第六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143
第一节 肝肾联合移植143
一、术式介绍143
二、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145
(一)减少术中出血145
(二)胆管梗阻145
(三)术后支持治疗145
第二节 肝小肠联合移植146
一、肝小肠联合移植的免疫学问题146
二、肝小肠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146
(一)整块肝小肠联合移植146
(二)小肠-辅助肝联合移植148
第三节 腹部器官簇移植150
一、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技术发展150
二、供体手术150
三、器官簇修整151
四、受体手术151
第四节 心肺联合移植152
一、供体手术152
二、受体手术152
第五节 胰肾联合移植153
一、手术方式153
二、胰腺内分泌引流方式156
三、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与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关系157
第六节 肝胰联合移植158
一、供体手术158
二、受体手术158
三、肝胰联合移植免疫学特点159
第七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影像学164
第一节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超声诊断164
一、多器官移植术前超声评价164
二、多器官移植术中超声评价164
三、多器官移植的术后评价165
(一)肝移植术后评价165
(二)肾移植术后评价166
(三)胰腺移植术后评价166
(四)肠管移植术后评价167
四、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超声诊断167
(一)肝移植术后并发症167
(二)肾移植术后并发症169
(三)其他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170
第二节CT、 MR检查171
一、螺旋CT检查技术171
(一)CT检查横断面图171
(二)螺旋CT后处理技术171
二、高场MRI检查技术175
(一)MRI检查方法175
(二)MRI后处理成像及其应用175
三、CT、 MRI在器官簇移植与多器官联合移植中的术前应用176
(一)发现和诊断肿瘤176
(二)了解先天性异常的组织解剖结构177
(三)器官体积测量178
四、CT、 MR在器官簇移植与多器官联合移植中的术后观察应用179
(一)正常表现179
(二)排斥反应180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180
(四)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病181
(五)常见的手术并发症181
第八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麻醉管理185
第一节 器官簇移植的麻醉管理185
一、术前准备185
(一)心血管系统185
(二)呼吸系统186
(三)泌尿系统186
(四)血液系统186
(五)营养代谢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187
二、器官簇移植麻醉准备187
(一)术前准备项目187
(二)器官簇移植术中临床监测项目187
三、器官簇移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189
(一)器官簇移植麻醉选择189
(二)术中麻醉管理189
(三)围手术期体液管理193
(四)术后早期处理193
第二节 胰肾联合移植的麻醉管理194
一、胰肾联合移植术前评估与麻醉准备194
(一)术前评估和准备194
(二)麻醉方式的选择195
二、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195
(一)胰肾联合移植的麻醉管理195
(二)术后处理197
第三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麻醉管理197
一、供体选择与术前准备197
(一)移植供体选择197
(二)供体心肺的术前准备198
二、受体术前准备和适应证199
(一)受体术前准备199
三、心肺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200
(一)掌握病情,制订周密计划200
(二)麻醉前用药200
(三)监测200
(四)麻醉诱导与维持200
(五)体外循环(CPB)技术201
(六)术中麻醉管理201
第九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术后管理204
第一节 包含肝脏的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ICU管理204
一、常规监测204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204
(二)呼吸系统监测205
(三)凝血系统监测206
(四)内环境监测206
二、移植脏器功能监测及处理206
(一)移植肝功能监测206
(二)移植肾功能相关监测207
(三)移植小肠功能监测208
(四)移植胰腺功能监测208
三、抗排斥治疗209
四、感染的预防与控制209
(一)环境因素209
(二)病原学210
(三)预防及治疗性抗生素应用210
五、镇静及镇痛210
六、营养支持210
七、预防应激性溃疡211
八、物理治疗及康复功能训练211
第二节 不含肝脏的多器官移植术后ICU监护管理211
一、常规监护管理211
(一)环境管理211
(二)进入ICU后必须马上进行以下生命体征及临床观察211
二、常规的支持治疗212
(一)呼吸功能212
(二)循环功能212
(三)肾功能212
(四)凝血功能和出血212
(五)营养213
(六)水电解质酸碱平衡213
(七)预防胰腺炎213
(八)预防应激性溃疡213
三、抗感染治疗213
四、抗排斥治疗214
五、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214
(一)改善微循环214
(二)抗血小板214
(三)抗凝214
六、主要移植器官的功能监测214
(一)小肠214
(二)胰腺215
(三)肾215
第三节 心肺联合移植术后管理215
一、心肺联合移植术后早期监测和管理216
(一)循环系统监测和管理216
(二)呼吸系统监测和管理217
(三)泌尿系统监测和管理217
(四)消化系统监测和管理218
(五)感染监测与防治218
二、心肺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防治218
(一)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218
(二)术后晚期并发症225
三、心肺联合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及免疫排斥防治227
(一)心肺联合移植免疫抑制治疗227
(二)心肺联合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229
(三)心肺联合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预防和治疗232
第十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护理学237
第一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护理237
一、ICU的监护与处理237
(一)移植监护病房的准备和要求237
(二)进入ICU237
(三)各系统监测237
(四)早期并发症的防治238
二、病房的监护与护理239
(一)饮食护理239
(二)理疗239
(三)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治疗239
(四)感染239
(五)出院前的建议240
第二节 腹部多器官移植的护理240
一、术前护理240
(一)术前评估240
(二)心理社会护理240
(三)一般准备241
(四)特殊准备241
(五)健康教育241
(六)病室物品准备242
二、术后ICU监护与处理242
(一)术后常规护理242
(二)肝肾联合移植护理特点244
(三)肝小肠联合移植护理特点245
(四)肝胰联合移植护理特点246
(五)胰肾联合移植护理特点246
(六)腹部器官簇移植护理特点246
三、普通病房监护与处理247
四、出院护理与健康教育工作247
(一)指导患者自我护理247
(二)服药指导247
(三)预防感染的发生247
(四)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运动247
(五)饮食指导247
(六)患儿指导248
(七)定期回院复查248
第十一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营养支持249
第一节 营养代谢变化与营养支持原则249
一、移植前期的代谢变化与营养支持原则249
(一)移植前期病人的营养代谢变化249
(二)移植前期营养支持原则250
二、术后早期的代谢变化与营养支持原则250
(一)术后早期机体的营养代谢变化250
(二)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原则251
三、移植后期的代谢变化与营养支持原则252
(一)移植后期机体的营养代谢变化252
(二)移植后期的营养支持原则252
第二节 多器官移植病人的营养评估252
一、机体组成测定253
二、人体测量253
(一)脂肪贮存量测定253
(二)骨骼肌测定253
(三)体重测定253
三、实验室生化检查254
(一)内脏蛋白测定254
(二)血清氨基酸比值255
(三)氮平衡255
四、综合营养评价255
(一)主观全面评估法255
(二)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法256
第三节 多器官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总则257
一、肠外营养支持257
(一)适应证257
(二)禁忌证258
(三)并发症及处理258
二、肠内营养支持259
(一)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原则259
(二)EN的适应证260
(三)EN的禁忌证260
(四)EN的重要性与特殊性260
(五)EN的途径选择260
(六)EN的并发症261
(七)EN的质量监控261
三、营养支持的时机选择262
四、PN与EN关系263
第四节 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营养底物的选择263
一、能量需要量的确定263
(一)移植病人能量消耗的计算263
(二)关于能量需要的研究进展264
二、宏量营养素的需要量264
(一)蛋白质的需要量264
(二)脂肪的需要量265
(三)糖类的需要量265
三、微量营养素的供给265
四、临床营养监测266
(一)能量监控266
(二)氮与氮平衡266
(三)内脏蛋白水平266
(四)血清甘油三酯266
(五)关于矿物质、维生素的监测266
五、特殊营养素的应用267
(一)谷氨酰胺(Gln)的临床应用267
(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临床应用268
(三)n-3多不饱和脂肪酸(n -3PUFA)的临床应用269
(四)膳食纤维(DF)的临床应用269
(五)小结269
第五节 肝肾联合移植的营养支持269
一、移植前期的营养支持270
(一)饮食治疗设计270
(二)肠内营养支持272
(三)肠外营养支持272
二、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273
(一)胃肠外营养支持273
(二)肠内营养支持274
三、移植后期的营养支持274
(一)蛋白质和热量供给274
(二)维持血糖正常274
(三)控制血脂和胆固醇275
(四)预防和治疗贫血275
(五)纠正代谢性骨病275
(六)肝、肾功能不全时的处理275
第六节 肝小肠联合移植的营养支持275
一、移植前期的营养支持276
(一)能量和大营养素需要量的确定276
(二)小营养素的补充277
(三)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278
二、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278
(一)肠外营养支持278
(二)肠内营养支持279
(三)肠康复治疗280
三、移植后期的营养支持281
(一)肠外瘘的营养支持281
(二)肠外瘘合并胆或胰外瘘的营养支持282
第七节 胰肾联合移植的营养支持282
一、移植前期的营养支持283
(一)LPD+αKA/EAA283
(二)透析病人的营养治疗285
三、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营养干预287
(一)并发肠外瘘的营养支持287
(二)发生排异反应时的营养干预287
(三)代谢性酸中毒的营养干预287
(四)移植术后并发胰腺炎的营养支持287
第八节 腹部器官簇移植的营养支持289
一、移植前期的营养支持290
(一)氮源供给和能量来源290
(二)营养支持方式与途径290
(三)营养支持与治疗方案290
二、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292
(一)肠外营养支持293
(二)肠内营养支持294
三、移植后期的营养支持295
(一)并发急性胰腺炎时的营养支持296
(二)并发肾功能不全时的营养治疗296
(三)并发肠外瘘时的营养支持296
第九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营养支持296
一、移植前期的营养治疗296
(一)营养治疗的目的296
(二)营养治疗的措施296
(三)营养治疗的方式297
二、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297
(一)急性期的营养支持298
(二)应激期的营养支持298
(三)恢复期的营养支持298
第十二章 器官联合切取和修整技术301
第一节 供体器官的联合切取301
一、脑死亡供体301
(一)术前准备301
(二)供体手术操作要点302
二、无心跳供体303
第二节 供体器官的修整304
一、供肝的修整304
二、供肾的修整306
三、胰肾联合移植的供胰、肾修整307
四、上腹部器官簇的修整307
第三节 器官保存308
一、器官保存的历史回顾308
二、器官低温保存309
三、器官保存的未来方向310
四、常用器官保存液310
(一)HCA液及ROSS液310
(二)Collins液及Euro-Collins液311
(三)UW液及HTK液311
第十三章 肝肾联合移植315
第一节 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选择315
一、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同时累及肝肾两个脏器317
(一)先天性多囊肝和先天性多囊肾317
(二)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317
(三)糖原累积症Ⅰ型318
(四)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319
(五)家族性溶血尿毒综合征319
二、终末期肝病合并肾损害或终末期肾病合并肝损害319
三、肝肾综合征320
四、急性中毒引起的肝肾功能联合衰竭321
第二节 肝肾联合移植受者的术前准备321
一、一般术前准备321
(一)改善受体凝血功能及肝功能321
(二)血液透析及改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322
(三)防治感染322
二、交叉配型的价值322
第三节 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322
一、肝移植手术注意事项323
二、肾移植手术注意事项323
三、术中处理325
(一)术中麻醉处理325
(二)体外静脉转流及血液透析问题325
(三)术中保温325
(四)肾移植术中补液的特点326
(五)移植术中免疫诱导治疗及激素冲击治疗326
第四节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处理326
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326
二、肝功能监测326
三、肾功能监测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27
四、心肺功能监测327
五、感染的预防327
六、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327
第五节 肝肾联合移植远期预后328
第十四章 肝小肠移植332
第一节 受体的选择与适应证332
一、肝肠联合移植适应证332
二、肝肠联合移植的禁忌证332
第二节 术前准备333
供体选择和器官的术前处理333
第三节 肝小肠移植手术333
一、患病脏器的切除333
二、脏器植入333
(一)经典肝肠联合移植技术333
(二)保留胰十二指肠的肝肠联合移植术334
(三)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技术335
(四)减体积的异位肝肠联合移植技术335
(五)劈离式肝移植术的技术要点335
(六)肝肠移植中的注意事项335
第四节 移植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诊治336
一、移植术后处理336
(一)免疫抑制方案和药物用量336
(二)术后的监测336
(三)肝肠联合移植术后营养337
二、并发症的诊治337
(一)消化道穿孔337
(二)肠道吻合口漏和肠瘘338
(三)消化道出血338
(四)胰腺炎338
(五)移植后淋巴增生病339
第十五章 肝胰联合移植343
第一节 肝胰联合移植的适应证343
第二节 肝胰联合移植手术方法343
一、供体器官的切取343
(一)建立原位低温灌注343
(二)处理胃肠道344
(三)整块切取腹部器官344
二、供器官修整344
三、肝脏、胰腺的植入手术344
四、肝胰联合移植手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45
(一)供体器官的修整345
(二)移植器官的先后顺序345
(三)重建时的管道变异345
(四)供体器官质量345
第三节 肝胰联合移植术后的免疫学问题346
第四节 肝脏胰岛细胞联合移植346
第十六章 胰肾联合移植348
第一节 适应证与受体的选择348
一、适应证及手术类型348
二、受体的选择348
(一)术前评估349
(二)禁忌证349
第二节 术前准备350
一、免疫学供受者配型350
二、供者的选择350
三、受者的术前准备351
(一)一般支持疗法351
(二)加强血液透析,消除水钠潴留351
(三)控制血糖351
(四)控制高血压,改善心功能351
第三节 胰肾联合移植外科技术352
一、胰腺外分泌的处理方式352
(一)胰管阻塞352
(二)胰液膀胱引流352
(三)胰液空肠引流352
二、移植胰腺外分泌引流方式的选择352
三、移植胰腺静脉血回流途径353
四、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方法354
(一)切口354
(二)供肾植入354
(三)供胰植入354
第四节 移植术后处理355
一、术后监护355
二、术后实验室检查355
三、术后一般处理356
四、免疫抑制剂的应用356
第五节 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的诊治357
一、术后出血357
二、移植胰胰腺炎357
三、胰漏与胰瘘358
四、移植胰血栓形成358
五、代谢并发症358
六、其他并发症358
第十七章 腹部器官簇移植361
第一节 受体的选择与适应证以及移植方式选择362
一、受体选择(良性疾病)362
二、受体选择(恶性疾病)362
三、移植方式选择362
四、禁忌证362
第二节 术前准备363
一、术前心理准备363
(一)患者术前各种心理状态363
(二)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引导措施363
二、术前营养状态363
三、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的血液制品准备364
(一)血液有形成分365
(二)血液无形成分365
(三)凝血因子制品365
四、术前并发症处理365
(一)感染365
(二)肝功能不全365
(三)肾功能不全366
(四)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糖水平等紊乱366
第三节 腹部器官簇移植手术366
一、上腹部器官簇(肝胰十二指肠)移植366
(一)供体手术366
(二)受体手术366
二、全腹器官簇移植367
第四节 移植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诊治368
一、外科技术并发症369
二、内环境紊乱369
三、胰腺功能的维护369
四、免疫排斥369
五、感染370
第十八章 心肺联合移植372
第一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适应证和受体的选择372
一、适应证372
二、受体的选择372
第二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术前准备373
一、受体的评估373
(一)心血管系统评估373
(二)肺功能评估373
(三)肝、肾功能评估373
(四)内分泌系统评估373
(五)感染性疾病373
(六)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评估374
(七)心理评估374
(八)其他374
二、供体的评估和管理374
(一)心功能评估374
(二)肺功能评估374
三、供受体的匹配375
(一)血型相容性375
(二)人类淋巴细胞毒素抗体测定375
(三)CMV配型375
(四)肺大小匹配375
第三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手术技术375
一、供体心肺的获取375
二、受体心肺的切除376
三、供体心肺的植入377
第四节 心肺联合移植的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诊治378
一、术后处理378
(一)血液动力学处理378
(二)肺部情况处理378
(三)再植入反应379
(四)免疫抑制治疗379
二、并发症的诊治379
(一)急性排斥反应379
(二)术后感染380
(三)原发性移植物衰竭380
(四)术后出血381
(五)呼吸道并发症381
(六)阻塞性细支气管炎381
(七)冠状动脉增殖性心脏病381
(八)移植物抗宿主病382
三、预后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