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当代救助打捞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国当代救助打捞史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21364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当代救助打捞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以清航打捞为主的救助打捞业(1949~1955年)1
第一节 人民救助打捞业的组成1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救助打捞业2
二、中国人民打捞公司成立7
三、对私营和个体打捞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
第二节 管理体制的建立17
一、统一打捞管理17
二、调整管理体制19
三、实行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核算20
四、扩大沉船勘测工作22
五、开展对外业务往来23
第三节 初期的清航打捞和救助工作24
一、黄浦江航道的清航打捞25
二、长江中下游及长江口的清航打捞33
三、广东沿海港口的清航打捞40
四、渤海沿岸港口的清航打捞42
五、初期的救助工作44
第四节 救捞装备与打捞技术48
一、初期的装备状况49
二、开展群众性的双革活动51
三、改进打捞作业手段53
四、打捞浮筒的设计与使用56
五、救助打捞技术队伍的初建58
第五节 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59
一、组织工人生产自救59
二、加强劳动保护60
三、改善职工生活61
四、开展教育培训62
第六节 海军防险救生事业的开创63
一、防险救生机构和部队的建立64
二、防救装备的配置、改装与接收66
三、教育训练的开展与加强67
四、建立专业规章制度70
五、组织救助打捞工作70
第二章 救捞并举的救助打捞业(1956~1963年)74
第一节 管理体制的变化与工作方针的调整74
一、中朝苏三国救助协定的签订75
二、管理体制的变化76
三、打捞工作方针的调整77
第二节 采取多种手段,增强救捞能力78
一、建立救助站点78
二、增添船舶机具78
三、培训专业队伍79
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80
五、先进作业手段的推广应用82
第三节“大跃进”及调整时期的沉船打捞83
一、打捞沉船的“三次高潮”83
二、沉船拆解业务的开展85
三、打捞作业由江河向沿海推进86
第四节 海难救助业务在沿海崛起92
一、贯彻《三国救助协定》,实施海难救助93
二、海难救助初见成效94
第五节 海军防险救生事业加快建设步伐98
一、扩建防救机构,加快防救队伍建设99
二、加强防救业务建设,提高救助能力99
三、贯彻防险救生工作方针101
第六节 援救打捞“418”潜艇工程103
一、迅速展开援救工作103
二、搜寻“418”潜艇104
三、第一次打捞“418”潜艇105
四、第二次打捞“418”潜艇106
第七节“跃进”号沉没原因的探摸调查107
一、调查准备阶段108
二、实施探摸查证阶段111
三、编队凯旋归来115
第三章 以救为主的救助打捞业(1964~1972年)118
第一节 救助打捞业在调整后的恢复发展118
第二节 沿海救助工作的展开120
一、上海救捞局的救助工作120
二、海军防救部队的救助工作124
三、广东省打捞队的救助工作127
第三节 主要沉船打捞工程129
一、南海主要打捞工程130
二、上海港主要打捞工程133
三、渤海湾主要打捞工程135
四、乌苏里江打捞坦克136
第四章 全面迅速发展的救助打捞业(1973~1980年)138
第一节 全国救助打捞机构的健全和沿海救助网的形成138
一、发生“波罗的海克列夫”号事件时,救捞系统的状况139
二、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的建立140
三、成立广州、烟台救助打捞局141
四、交通部机关专业救助打捞机构的建立143
五、沿海救助网初步形成144
第二节 救助船队迅速壮大154
一、引进大功率救助拖船和救捞工程船154
二、大量添置国产拖船和辅助船舶157
三、船员培训161
第三节 遇险船舶救助与海上救生162
一、大型高搁浅船救助163
二、失控、失火船的救助169
三、海上救生176
第四节 典型打捞工程与援柬打捞沉船179
一、典型打捞工程180
二、援助柬埔寨打捞湄公河的沉船189
第五节 打捞“阿波丸”工程192
一、打捞工程的准备192
二、历时4年的季节性施工194
三、打捞“阿波丸”增进了中日友谊198
四、“阿波丸”工程促进了打捞新技术的研究应用198
第六节 发展救捞装备工业200
一、潜水装备厂的建设200
二、潜水装具与设备制造201
三、船舶机具修造203
第七节 加强海军防险救生工作建设204
一、机构队伍的扩充204
二、防救装备的更新205
三、专业培训的扩大和提高207
四、完成多起重大保障任务209
第五章 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救助打捞业(1981~1990年)211
第一节 救助打捞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211
一、救捞工作新方针的提出211
二、完善经营体制和机构212
三、强化行业管理213
四、开展国际交往216
第二节 海难救助向大型发展、向远海发展218
一、大吨位难船的救助219
二、远距离(远洋、远海、出国)救助难船224
三、救助险情大、变化快的难船229
第三节 海军防险救生部队的新发展236
一、加强防险救生部队质量建设236
二、防险救生装备系统的完善237
三、防险救生训练工作的深化238
四、执行国家重大工程保障任务240
第四节 打捞新工艺的应用241
一、打捞工程量多船小241
二、主要打捞工程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42
第五节 潜水装备工业249
第六节 专业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250
一、“六五”期间的教育培训工作250
二、“七五”期间教育培训工作的提高252
三、对外培训与服务253
四、潜水医学教育254
五、编辑出版潜水专业书刊254
第六章 江河水系救助打捞业256
第一节 黑龙江水系的救助打捞256
一、疏浚航道,恢复航运,支援解放战争256
二、建站前的救助打捞工作258
三、组建救捞机构,增添设备,提高技术259
第二节 黄河下游的救助打捞262
第三节 长江上游地区的救助打捞264
一、长江上游地区救捞业的发展264
二、主要救捞工程及施工手段266
三、内河潜水加压舱的使用及效果268
四、救捞施工方法268
第四节 长江中游地区的救助打捞269
一、发展、变化过程269
二、重要救捞工程及水下工程272
第五节 长江下游地区的救助打捞274
一、靖江县打捞公司274
二、江阴打捞公司278
第六节 广东地区的救助打捞280
一、广州地区的私人打捞商280
二、广州市运输公司南华东起重站及其打捞队280
三、广东省打捞公司281
四、海南行政区打捞队283
五、汕头地区打捞队284
六、其他地县打捞队285
第七章 救捞科技286
第一节 交通部救捞系统的科技286
一、烟台救捞局科技机构的发展和科技力量的壮大286
二、上海救捞局的科技发展288
三、广州救捞局的科研工作291
四、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的建立和发展292
第二节 主要科技成果295
一、打捞工艺及设备革新与制造295
二、潜水技术稳步提高297
三、水下作业工具的研制298
四、无人遥控潜水器的研制300
五、潜水装具的研制301
六、呼吸器的研制302
七、晶体管潜水对讲、收音两用机的研制303
八、体育竞赛装具的研制303
九、BJ-1型保温救生服的研制304
十、盔甲式常压潜水器的研制304
十一、水域溢油回收装置的研制305
第三节 海军防险救生装备系统的科研305
一、潜水装备的科研工作305
二、援救装备的发展308
第四节 饱和潜水设备的研制310
一、300米饱和潜水压力舱群310
二、500米饱和潜水设备系统311
三、250~300米水下模拟训练舱群312
四、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系统研制成功313
第五节 潜水医学314
一、潜水医学队伍的成长314
二、空气潜水医学的研究与应用316
三、氦氧常规深潜水医学研究与应用322
四、饱和潜水及其医学保障的研究326
五、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科研332
六、特殊环境的医学和生理的研究333
第八章 救助打捞业务扩大,多种经营崛起335
第一节 海洋工程服务335
一、海洋工程服务业的兴起335
二、在沿海广泛开展海洋工程服务业务337
三、海军防险救生部队开展的海洋工程服务工作345
第二节 拖航运输346
一、拖航业务的由来347
二、拖航业务的扩大348
第三节 其他业务369
一、其他业务的形成369
二、其他业务的开展370
三、海军防险救生部队积极支援地方建设374
四、海军的抢险救生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