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275369.jpg)
- 陈国泰,朱卫平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536116330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1
一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
二 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
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4
四 经济规律6
五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8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10
第一节 商品10
一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1
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3
三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4
四 商品的价值量16
第二节 货币19
一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19
二 货币的职能21
三 货币流通和货币流通规律25
第三节 价值规律27
一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7
二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29
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3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条件32
一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32
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34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36
一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36
二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8
三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39
四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44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资45
一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45
二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46
三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工资的国民差异47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49
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49
二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51
三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55
第三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58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58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58
二 产业资本循环是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60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62
一 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62
二 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63
三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66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68
一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68
二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69
三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72
四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73
五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76
六 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矛盾77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79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79
一 资本主义成本价格和利润79
二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及其下降趋势83
三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86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88
一 商业资本的形成和职能88
二 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89
三 商业流通费用91
四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职工的剥削92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92
一 借贷资本92
二 借贷利息和利息率94
三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94
四 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96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98
一 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98
二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99
三 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102
第五章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104
第一节 垄断的形成104
一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104
二 垄断的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106
三 垄断的组织形式107
四 垄断与竞争108
五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110
第二节 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111
一 垄断在国内统治的确立和加强111
二 垄断在国际领域中的扩张116
第三节 垄断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23
一 垄断统治引起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停滞趋势123
二 垄断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124
三 垄断统治发展的历史趋势127
第六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的国际化130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30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130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133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133
四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138
第二节 资本国际化143
一 资本国际化产生的基础143
二 资本国际化的形成147
三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一体化14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1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153
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客观必然性153
二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155
三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途径1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160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160
二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形式164
三 与公有制相联系的其他经济形式1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72
一 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172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17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79
一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必要性179
二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82
三 实现国民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184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186
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186
二 现代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195
一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195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98
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03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8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208
二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10
第九章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及其经营机制2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214
一 企业的含义214
二 社会主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16
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220
四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223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机制224
一 企业经营机制的含义225
二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226
三 公司制是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好形式2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229
一 经济效益的内容及其实质229
二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232
三 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的核心234
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236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2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38
一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含义238
二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39
三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标2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243
一 “哈罗德增长模型”及其借鉴意义243
二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246
三 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途径250
四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增长的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25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业结构256
一 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内容和特点256
二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25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2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的性质和作用262
一 社会主义市场的性质262
二 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2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机制267
一 市场机制及其构成267
二 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27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73
一 市场体系的含义和特点273
二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275
三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83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和消费286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创造和核算286
一 国民收入286
二 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287
三 国民收入的核算289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291
一 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的性质和职能291
二 工资293
三 利息、利润和地租295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299
一 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的性质和职能299
二 税收301
三 财政支出304
第四节 社会保障305
一 社会保障的内容及其意义305
二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07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309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309
二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311
三 社会主义消费方式312
四 社会主义消费水平313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对外开放3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315
一 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315
二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17
三 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319
四 对外开放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必要手段320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形式322
一 对外贸易322
二 技术引进与技术出口328
三 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331
四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334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格局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发展335
一 对外开放的格局335
二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发展338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国家调控3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调控的必要性和基本目标342
一 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调控的必要性342
二 国家经济调控的目标3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调控的内容350
一 宏观总量调控350
二 中观结构调控351
三 微观规范调控353
四 直接参与经济活动35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调控的手段355
一 经济计划355
二 经济政策358
三 行政和法律手段360
第四节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家经济调控体制361
一 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361
二 转变政府职能363
三 改革国家经济调控体制364
结束语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368
一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68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69
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371
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374
五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归宿375
后记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