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陈衡恪诗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衡恪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4335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作品集-中国-近代;古典散文-作品集-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陈衡恪诗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义宁陈氏文献史料丛书》序&陈云君1
深知身在情长在—陈衡恪的悼亡诗(代序)&经富5
陈衡恪遗诗(一)3
弁言&刘经富3
叶恭绰序6
留日之前(一八七六—一九○二)8
一八九三8
次韵 祖父谢夕厂居士馈梅作8
再叠前韵8
一九○○9
偶成二诗次韵外舅范肯老9
再次韵外舅录呈公湛讲友10
不寐10
书愤11
秋兴八首之三用杜韵11
题薛女士像二绝句11
除夕再次前韵12
一九○一12
在法兰西学堂次彦矧赠保少浦韵诒彦殊12
次韵熊师复即送其归里13
归来14
感书14
即事一首14
宾南约游金山不果,为此寄意14
侍 家君赴薛观察约,饮秦淮舟,泝流至吴园,翫月作,并次原韵15
拔树叹15
别外舅归江宁,用其赠秋水均16
一九○二17
与森村要、陈墨西闲眺秦淮河畔17
雨馀17
为黄夔修题观瀑图17
和陈伯弢丈18
?18
菊18
观猎18
赴日本之前数日扬州方大招饮,时有妓援琴作歌,感而有诗19
公湛有诗送行,次韵寄答20
留学日本时期(一九○二—一九○九)20
一九○二20
日本游20
晴昼21
壬寅除夕与张棣生、江翊云、黎伯颜、仲苏诸君饮集三王山,赋此志感22
一九○三23
偶作23
鎌仓旅宿23
一九○五23
感 怀将就婚汉阳,感念前室,怆然於怀23
一九○六24
别妇别汉阳将之日本24
题黄叔梅诗稾24
观朝雨24
题酒井伯园25
赠结城蓄堂25
一九○七25
春雨有怀25
姚叔节姻丈来游东京,其从子舜琴、范氏昆仲及余兄弟饮於太和馆。是夜同观天一翁奇术,并赠外舅肯堂先生遗诗,作此酬之26
一九○八26
次韵结城蓄堂社头松26
与汪旭初、范彦殊兄弟大森观梅,夜宿晨光阁27
日光山采植物28
华严瀑并序28
苗木道中29
送同学杨君留学伦敦29
一九○九30
元日微雪后晴30
呈外舅30
和范彦殊见雪之作用原韵30
读 大人携家集河舫诗感赋31
答六弟32
吃熏肉32
留别范大33
归鸟33
留日回国后至赴京之前(一九○九——一九一三)33
一九○九33
公湛以诗酬我之画,复以诗报之33
汪氏兄弟招饮焦山松寥阁,作此酬之34
咏秋海棠次曾存吴韵35
闻公湛南归35
一九一○36
小槛36
次韵诸贞长36
廖笏堂招饮莫愁湖上,赋此为谢36
崝庐晚眺37
至前妻范氏墓所38
一九一一38
寄怀范氏兄弟38
微雪39
画梅歌39
同彦彬游通州城南诸山40
溪上杂吟40
鹤癯过访有作40
感事41
为贞长题缶翁梅花酒甕画41
一九一二41
葫芦41
楼坐42
北京时期(一九一三—一九二三)42
一九一三42
同?庵游积水潭,遂次其韵42
悼亡43
出门44
一九一四44
次贞长元夕韵44
马述文有诗见赠,次韵酬之45
为季常画对酒图题45
再题对酒图46
赋奕山庄四咏为廖笏堂47
娲絃亭47
春沤榭47
解天弢之室47
碧?47
日本人某将徒步游五大洲,道经北京,作此赠之47
为姚崇光画秋草图并题48
春绮卒后百日往哭殡所,感成三首48
月下写怀49
法源寺看花50
法源寺看花次知白韵50
素韬舅嫂出示余夫妇在通州时合作画册,为题春绮墨梅二帧后50
梨花51
忆石湖旧游51
崇效寺看牡丹52
秘魔崖52
泰山南天门题壁53
石遗先生之夫人所居曰萧闲堂。夫人卒后八年,命刻萧闲堂印,并为图,因题53
闻丁宗一死感赋53
得宗一书,乃知传闻之误,赋此寄之54
生别离54
题濠梁观鱼图代54
杂诗55
今宵次贞长韵55
阅尽55
和梅宛陵水次藓花56
秋晓56
画菊贺吴仲成再婚56
吴仲成再婚感而有赠57
与棣生晚饮归来庵57
雨夜至龙泉寺晤柳翼谋、凌宴池两君57
题春绮遗像58
为周养安题篝灯纺读图59
节庵大丈饷梁格庄菘59
王欣甫丈有子曰宾基、从子寯基,曾於外舅肯堂先生诗中想见其人,季子宰基同学上海圣塞威学堂。越十四年,遇寯基、宰基於京师,赋此赠之,兼呈欣甫丈60
次韵黄晦闻江亭雪望61
春绮卒期年矣,哭之以诗61
哭奠春绮殡宫61
一九一五62
雪叠前韵62
萧厔泉自江南馈腊肉62
后山逝日,设祭於法源寺。余以事未与,因赋62
挽麦孺博63
题西泠感旧图代64
题茧庐摹印图64
自叹三绝65
看花65
友人过下邳,谒黄石公祠,画图寄示,纪以此诗65
题珏庵填词图65
画溪居感旧图66
十刹海修禊,以事未与。子方为拈得文字韵,越数日补成66
题黄九烟画67
月夜68
画山水便面68
姚重光四十生日,为画山水便面68
读香山画竹歌感题69
画竹69
柬程十七69
与穆庵晚饮,次其韵70
张棣生於其所居之东葺堂一椽以居我,堂前有槐一株,因名之曰槐堂,赋此遣怀70
和复庵初度感怀71
中秋饮书堂宅感赋71
重九72
贞壮索画西湖寒泛图,因坿一诗72
题汪伏生弃画72
过?庵夜话73
一九一六74
和复庵人日书怀74
谢程穆庵馈橙橘74
初春书怀74
题金拱北搨印图75
为陶仲眉画春红洗砚图75
题万壑松声一木鱼图76
题汤贞愍公画日下连枝图76
丙辰上巳坝河修禊,是日为诗社第一集,赋呈同游诸公77
作画遗林宰平78
题萧厔泉画梅78
次韵虞博士赏菊之作79
题姚崇光之长女銮临薛素素兰花卷子79
题萧厔泉山水画80
同汤定之雪后至江亭80
一九一七80
访白君於城北高庙丁巳春作,补录於此80
题杭州太守林廸臣孤山补梅图82
题石溪山水画82
题萧尺木山水画83
自题山水画83
陈叔通近得古匋器,以搨本见示,属画梅於其上83
赠蔡公湛84
题画84
结城蓄堂来游京国,饮於肆楼,并赠以诗84
画石85
苦雨85
题齐濒生画册86
题画86
潜庵喜齐濒翁至,有诗索和,因步原韵86
题画寄友日本87
过诗庐赋赠87
题董蜕庵蓤湖泛舟图87
送伍仲文之杭州88
题姚崇光山水画88
丁巳旧历除夕88
一九一八89
极乐寺看海棠89
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同人崇效寺赏牡丹89
偕诸女友及内人崇效寺赏牡丹90
题弗堂所藏仕女古画砖90
次韵袞甫瑞士山中之作91
京师重见贺菶生丈91
咏牵牛花92
谒明成祖陵92
与汤定之登八达岭古长城最高处92
答诸贞长92
见去年所画菊花因题93
访周养安鹿岩精舍93
题画93
一九一九94
法源寺饯春,会雨中看丁香94
偶题94
感事次彦殊韵94
返金陵寓庐作95
金陵古迹二首95
樾庐杂咏95
画竹篱96
谢方伦叔丈惠徽墨、云雾茶并诗,盖酬吾曾为画扇写诗也97
中秋翫月98
题姚叔节西山精舍图98
为姚三丈画慎宜轩图99
题萧厔泉画墨梅99
路壬甫属题其先人所画终南五景册子99
一九二○100
画水僊天竹果戏题100
春雪100
雪中衙斋赋柬复庵101
题章味三妻画岭南百花卷子101
题马湘兰画卷为王百谷画101
题王梦白画二首102
题苹翁画四种102
移居102
次韵公湛立秋日作却寄104
陈维凡将之美国,姚重光作画赠行104
一九二一105
画萝蔔白菜105
题画105
凉秋次樊山老人韵106
题潜庵藏八指头陀、清道人遗笔106
上巳后一日与李释堪、姚茫父、王梦白、罗掞东、复堪兄弟游二闸,释戡属作补禊图。图成因题纸尾106
携两幼子崇效寺看牡丹107
题凌宴池夫妇游山之作108
次前韵答仲恂108
题汤贞愍诗窟图为方伦丈108
弢庵太夫子招饮望海楼,出示所藏古画,同座有日本人109
为马通老题碧梧翠竹山馆图,及其七世祖旌表孝子血写经咒,其亡子伯固所得贝叶109
通老属作碧梧翠竹山馆图,久未能成,后得胡竹君画,适与暗合,即以题赠109
偶成110
大明湖杂诗110
公湛见示近作,步韵率和110
九日登午门楼,崇光作画有诗,遂亦成咏111
题画寄怀吴缶老112
读穆庵九日诗却寄,兼讯十发丈112
牡丹112
次韵贞长移菊113
送乔大壮之上海113
挽王义门114
寿陈伯皆六十114
送刘宾如之北美领事任114
题南苹画兰扇115
一九二二115
梦中得句115
偶成115
偶述116
茫父失手堕古铜镜,破而惜之,调以此诗116
将之日本之先以诗呈又玄社诸君117
到日本用前韵予不到日本已十三年矣117
红叶馆饮集,即席赋呈同座诸君117
东游杂诗118
冯德吾六十生日119
东坡赤壁游后第十四壬戌,李释戡约潞河秋汎。会者十九人,长歌记之119
壬戌中秋不出121
南通祝外姑姚太夫人六十寿,而外姑先日之杭,遂追陪於杭者二日,赋呈五章121
书所见同游者张孝钦、陈峙西、王启之、范彦矧122
梅垞122
一九二三123
浦口待车是时闻临城盗刦之信123
读海藏楼诗123
过寒匏簃,与定之、谦中作五松图,寿陶子鹤亭123
静庵道兄属谦中、茫父、定之、半丁四君合画山水,衡恪末次为补远山,戏题短句,以博一粲124
大连写怀125
遇蓄堂诗翁、翠云画伯於大连,招饮湖同堂尽欢而别。将更张宴,未能践约,悤悤归京,今至秣陵,写此寄意125
南归省亲,妻子尚留,此次前韵126
暂未能编年诗作126
湛庵诗人惠诗谢画,次韵奉和126
明太祖陵127
元武湖127
莫愁湖127
彦矧之史记失而复得,有诗志快。吾有史记为小谷携去礼乐二书, 览彦矧诗,触怀次韵127
次韵公湛128
览日报次韵公湛128
彦矧与余登扫叶楼,感而有赋,次韵和之128
公湛、彦矧同日以诗至,次韵彦矧并呈公湛128
论诗三偈范彦矧来书论诗,作此答之129
雨二首129
吴庠跋130
陈衡恪遗诗(二)133
弁言&刘经富 一三三134
留日之前(一八七六——一九○二)134
一八八七134
奉和寄禅上人134
一八九三135
题侯总兵疏勒望云图135
作画感成诗136
留日回国后至赴京之前(一九○九——一九一三)137
一九一一137
题墨梅137
题梅花图137
北京时期(一九一三——一九二三)138
一九一六138
题陈伯皆僊岩十八景图138
环翠书声138
柳岸听鹂138
奇峰排笏138
东?牧笛138
竹坞茶烟139
曲礀流霞139
荷池晚风139
幽谷藤险139
涵碧清镜139
层嵒樵唱140
西麓雨霁140
飞泉漱玉140
云中鸡犬140
桐墺眠琴140
松岭清涛141
石梁泻月141
空山寒磬141
梅岭积雪141
一九一七142
画松为刚甫先生寿,即题其上142
一九一九142
题梅花图142
送畹华之日本143
题牵牛花扇面143
和沈观年丈试院之作并用原韵144
题山水扇面144
奉酬南湖先生见惠刻诗数种145
一九二○145
题余绍宋梁格庄会葬图145
次韵姚东彦146
九日与植支寻山寺146
画松为瘿公寿147
题画鹰147
题彩荷图147
一九二一148
题玉兰清晖图148
题菊花轴148
一九二二148
题岁朝清供图148
题兰菊扇面149
题山水册页149
题青青小竹图152
题梅石图152
题桂花轴153
题北海风光扇面153
读蜗牛舍诗153
题翠竹黄花图154
画梅诗155
题清供图155
题冬蔬图156
题芭蕉石竹图156
题墨竹156
题秋山图157
暂未能编年诗作157
题山水扇面157
题郊原景物图157
题梅花轴158
题山水图158
题梨花图158
题菊石图159
题奇石图159
题细泉图159
题红藻出水图160
题蔷薇花轴160
题高标冷艳图160
题三秋萱竹图161
题倣清湘笔意图161
题王梦白画龟、鱼、虾161
题王梦白画鼠161
题山水立轴162
题松月山窻图162
题花卉立轴162
题山水扇面163
题南昌风景图163
题山居图163
题蝶图164
篆『无竞轩』印并题边款164
陈衡恪词167
弁言&刘经富167
留日之前(一八七六——一九○二)170
一九○○170
金缕曲徙居白门留别公湛170
留学日本时期(一九○二——一九○九)171
眉妩·又残阳摇曙171
眉妩·对微风柳苑172
祝英台近172
暗 香忆梅,次梦秋韵173
醉落魄173
留日回国后至赴京之前(一九○九——一九一三)174
一九一○174
解连环174
庆清朝174
玉烛新175
疏影176
水龙吟177
一九一二178
声声慢梦窻有梅兰水僊瑞香词,倚声和之,并写成图178
庆清朝公湛用梅溪韵赋此解,倚声和寄178
清平乐·紫云堕水179
清平乐·春山自晓180
北京时期(一九三一——一九二三)180
一九一八180
好事近·供养水僊花180
一九二一181
好事近·1驾紫藤花181
一九二三181
蝶恋花181
自度曲题红梅182
暂未能编年词作183
一萼红·题背面仕女画183
菩萨蛮十月十八日集杜少陵句183
浣溪沙184
采桑子题画竹184
调寄鬲溪梅令题红荷185
看花回赋兰用片玉韵185
西 河题秦淮泛月图185
通邑光复纪念歌186
坿·陈衡恪词存目187
陈衡恪遗文191
弁言···刘经富191
留日之前(一八七六——一九○二)192
致梁鼎芬函192
致汪康年函192
致邹沅帆函193
留学日本时期(一九○二——一九○九)194
一九○四194
致留日同学致沈瓞民函194
留日回国后至赴京之前(一九○九——一九一二)195
一九一一195
在通州师范校友会第二次会上的讲话195
一九一二196
评《太平洋报》196
北京时期(一九一三——一九二三)197
一九一四197
致岳母姚倚云函197
一九一五197
致汪东函197
一九一六198
致周叔弢函198
跋周迥章《恧庵印谱》198
一九一八199
致蔡元培函199
在徐悲鸿赴法留学欢送会上的发言200
致黄宾虹函200
范仲林《蜂腰馆诗集》跋201
义宁陈衡恪继妻汪氏之墓碣202
俞剑华《最新图案法》序202
一九二二204
胡梓方《诗庐诗钞》序204
致刘海粟函204
一九二三205
范罕《蜗牛舍诗》序205
评点范罕《蜗牛舍诗》206
暂未能编年函札206
致梁鼎芬函206
致梁鼎芬函207
致吴保初函207
致蔡公湛函208
致许修直函208
致姚重光函209
致杨昭儁函209
致张研农函210
陈衡恪联语213
弁言&刘经富213
集姜白石词句联214
集姜白石词句联214
集姜白石词句联214
集姜白石词句联(赠王伯沆)215
集吴文英词句联(赠价人)215
集吴文英词句联215
集石鼓文联(赠型百)216
集石鼓文联(赠锡安)216
集石鼓文联(赠馥亭)217
集石鼓文联(赠小逸)217
集石鼓文联(赠小逸)217
集石鼓文联(赠叔华)217
集匡喆刻经颂联218
集泰山石经联218
集句联(赠经亨颐)218
集句联(赠平长)219
集谢、陶句联219
赠狼山僧联219
贺小逸新婚联220
贺黎渊女弟於归联220
挽李瑞清220
挽丁宗一221
陈衡恪画作题记231
弁言&阮经富231
留学日本时期(一九○二——一九○九)226
一九○九226
题山水人物册页226
题梅花扇面226
留日回国后至赴京之前(一九○九——一九一三)226
一九一一226
题山水花卉册页226
题人物图228
题锺山残雪图228
题梅花扇面229
题竹石图229
陈师曾书画篆刻润例229
北京时期(一九一三——一九二三)230
一九一三230
题山水册页230
题西山策蹇图231
题兰石图232
题团扇232
一九一五232
题花卉团扇232
题碧霞元君祠图232
题芍药图233
题山水扇面234
一九一六234
题芭蕉图234
题山水图234
一九一七235
题水仟红梅图235
题僊鹤图235
题姚茫父扇面235
题读画图236
题拟汉故事画扇面236
一九一八237
题盆莲图237
题临渊阁图237
一九一九238
题蔷薇扇面238
题水墨山水图238
题听秋图239
题山水立轴239
跋《李晴江墨兰册》239
题布袋和尚图239
题杨诚斋诗意图册240
一九二○240
题临沈周山水图240
题牡丹轴240
题临梅瞿山山水立轴241
题桃榴枇杷图242
题麻雀扇面242
题墨竹图242
题墨竹图242
一九二一243
题山径松关图243
题锺馗图243
题石榴南葵图244
题墨兔图244
题山水扇面244
题兰竹图244
题蕉叶砚图245
题山水扇面245
题画松扇面246
一九二二246
题牡丹立轴246
题梅花图247
题赤竹翠石图247
题八哥图248
题携酒与鱼图248
题菊石图248
题猴戏图248
题墨竹轴249
题小册页249
题上方探幽图250
题山水图250
题槐堂读书图250
题荔枝扇面251
题山水扇面251
题山水扇面251
汪蔼士润笔单252
题山水扇面252
题山水扇面253
题设色天竹图253
题松石图253
暂未能编年题记254
题花菓图254
题松风孤亭图254
题古无人踪图254
题秋林图254
题江宁城郊图255
题栖霞山一角图255
题鸡冠花图255
题竹石榴图256
题花卉图256
题竹石图256
题花卉轴256
题荳蔻花图257
题兰石扇面257
题蝴蝶花图257
题竹与牡丹图258
题頳桐图258
题梔子花图258
题山水图259
题菊花萱草图259
题水僊图259
题临古山水扇面260
题焦山陶鼎搨片图260
题梅花图260
题荷花轴260
题松芝图轴261
题徐渭草书《淮阴侯传》261
题岑岭万壑图261
题墨荷图262
题竹图262
题花鸟图262
题天竹图263
临汉隶跋263
题松图263
题兰石图263
题花卉条屏264
题绿蕉黄菊图264
题红梅图264
题青山满目立轴265
题枯木竹石图265
题山水树木图265
题山水图265
题洞庭木落图266
题春雪图266
题泉声竹韵图267
题竹图267
印章边款267
深知身在情长在267
启超长寿267
听诗石斋268
伊蒲塞268
周大烈所藏金石刻辞268
亦与之为婴儿269
甄殷陶周269
陈朽269
近陶居269
唤玉簃270
小富贵270
杨昭儁之章271
三山宧271
静居士271
简寂居271
三月司寇272
槐堂女弟子272
槐堂论画语录(二十八则)272
主要参考文献272
坿录一278
记陈师曾艺事——兼谈与鲁迅的友谊&邓云乡278
大村西崖和陈师曾——近代为文人画复兴的两个异国苦斗者&刘晓路288
朽道人传&弘一法师300
陈衡恪传略&陈封可300
梁启超、凌直支、周印昆、姚茫父在陈师曾追悼会上的演说辞301
坿录二 陈衡恪研究资料目录307
后记318
人名索引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