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影像技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余建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5419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319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影像诊断-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影像技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1章 X线成像1
第一节 普通X线设备1
第二节 X线产生及特性7
第三节 X线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11
第2章 X线防护16
第一节 X线对人体的危害16
第二节 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17
第三节 X线防护标准及剂量限值18
第四节 X线防护目的、原则和措施18
第3章 对比剂20
第一节 X线对比剂20
第二节 MR对比剂23
第三节 超声对比剂26
第4章 CR、DR成像29
第一节 C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29
第二节 CR系统的构造及其特性30
第三节 D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30
第四节 DR的分类及构造32
第5章 CT成像34
第一节 CT的发展及应用评价34
第二节 CT机构造及其特性35
第三节 不同CT机的构造及特点38
第6章 DSA成像44
第一节 DSA的发展及应用评价44
第二节 DSA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45
第三节 高压注射器46
第7章 MR成像48
第一节 M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48
第二节 MR机构造及其特性50
第三节 MR机的分类51
第8章 超声成像53
第一节 超声的发展及应用评价53
第二节 超声机的构造及其特性54
第9章 核医学成像57
第一节 核医学的发展及应用评价57
第二节 核医学成像设备的基本构造及特性58
第10章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61
第一节 PACS的发展及应用评价61
第二节 PACS的基本组成62
第三节 国际标准化协议67
第四节 PACS的临床应用68
第五节 数字图像存储介质及其原理68
第11章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74
第一节 胸部74
第二节 腹部75
第三节 骨关节与软组织78
第四节 中枢系统与头颈部79
第二篇 普通X线成像技术81
第12章 普通X线摄影技术81
第一节 X线摄影条件81
第二节 X线摄影的基础知识83
第三节 高千伏摄影89
第四节 乳腺X线摄影89
第五节 口腔X线摄影技术92
第六节 普通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93
第13章 X线造影检查96
第一节 消化道造影检查96
第二节 泌尿系统造影检查97
第三节 其他部位造影检查99
第14章 X线照片冲洗技术101
第一节 X线胶片101
第二节 增感屏102
第三节 显影104
第四节 定影和水洗105
第五节 自动洗片机冲洗技术106
第15章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110
第一节 摄影体位与病变110
第二节 头部X线摄影113
第三节 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122
第四节 四肢X线摄影129
第五节 胸部X线摄影143
第六节 腹部X线摄影147
第三篇 数字X线成像技术149
第16章 数字X线影像基础149
第一节 数字图像的特征149
第二节 数字图像形成151
第三节 数字图像处理153
第四节 数字图像显示技术162
第五节 数字图像的评价164
第六节 计算机辅助诊断166
第17章 CR成像技术169
第一节 CR系统的构造169
第二节 CR成像原理170
第三节 CR的操作技术174
第18章 DR成像技术176
第一节 非晶硒探测器成像176
第二节 非晶硅探测器成像177
第三节 CCD X线成像179
第四节 线扫描探测器X线成像181
第五节 DR操作技术184
第六节 DR图像质量控制185
第19章 激光打印技术187
第一节 激光特性187
第二节 激光胶片187
第三节 激光打印机189
第四节 热敏成像技术192
第五节 激光打印的质量控制195
第四篇 CT成像技术200
第20章 CT成像原理200
第一节 CT成像基本原理200
第二节 单层螺旋CT成像原理201
第三节 多层螺旋CT成像原理202
第四节 电子束CT成像原理204
第五节 双源CT成像原理204
第21章 CT扫描技术206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06
第二节 扫描方法208
第22章 CT图像质量控制与性能检测212
第一节 CT图像质量控制212
第二节 CT性能检测215
第23章 CT临床检查技术218
第一节 扫描前准备218
第二节 颅脑CT扫描技术218
第三节 鞍区CT扫描技术220
第四节 眼及眼眶CT扫描技术221
第五节 耳部CT扫描技术222
第六节 鼻与鼻窦CT扫描技术223
第七节 颌面部CT扫描技术224
第八节 咽喉部CT扫描技术225
第九节 颈部CT扫描技术225
第十节 胸部CT扫描技术226
第十一节 心脏CT扫描技术227
第十二节 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228
第十三节 腹部CT扫描技术230
第十四节 盆腔CT扫描技术232
第十五节 脊柱CT扫描技术233
第十六节 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技术234
第十七节 CT介入技术236
第五篇 DSA成像技术238
第24章 DSA成像原理238
第一节 DSA基本原理238
第二节 DSA图像采集240
第三节 DSA影像处理242
第四节 DSA时间减影243
第五节 DSA成像方式244
第六节 影响DSA图像质量的因素245
第25章 DSA临床检查技术248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248
第二节 头颈部DSA技术248
第三节 胸部DSA技术250
第四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技术252
第五节 腹部DSA技术255
第六节 盆腔DSA技术258
第七节 四肢DSA技术258
第26章 介入放射学261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发展与应用评价261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器械262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的相关技术263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并发症及处理265
第六篇 MR成像技术266
第27章 磁共振成像原理266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物理学基础266
第二节 MRI图像重建原理270
第28章 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275
第一节 脉冲序列的构成、表达与分类275
第二节 脉冲序列参数的意义276
第三节 图像对比度与加权278
第四节 部分饱和脉冲序列279
第五节 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280
第六节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285
第七节 反转恢复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287
第八节 平面回波成像序列289
第九节 螺旋桨技术的FSE及FIR序列290
第十节 三维成像及其脉冲序列292
第29章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294
第一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294
第二节 磁共振水成像297
第三节 磁共振功能成像301
第四节 磁敏感加权成像305
第五节 磁共振波谱成像307
第六节 磁共振饱和成像技术308
第七节 磁共振辅助成像技术310
第八节 磁共振介入与分子影像学312
第30章 MR图像质量控制314
第一节 MR图像特征参数314
第二节 MR成像参数间相互影响314
第三节 MR图像质量控制措施315
第31章 磁共振临床检查技术320
第一节 磁共振检查准备320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MRI扫描技术321
第三节 五官及颈部MRI扫描技术337
第四节 呼吸系统MRI技术346
第五节 循环系统MRI扫描技术349
第六节 消化系统MRI扫描技术362
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统MRI技术369
第八节 骨、关节和肌肉MRI扫描技术373
第七篇 超声成像技术381
第32章 超声成像基础381
第一节 超声成像物理基础381
第二节 超声成像原理384
第三节 超声图像质量控制387
第四节 超声图像的命名390
第33章 心脏超声检查技术393
第一节 经胸壁常规超声心动图393
第二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397
第三节 三维超声心动图399
第四节 心脏声学造影400
第五节 负荷超声心动图401
第六节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402
第34章 胸腹部超声检查技术404
第一节 胸壁与胸膜腔超声检查技术404
第二节 肺与纵隔的超声检查技术404
第三节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405
第四节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技术406
第五节 胰腺超声检查技术408
第六节 脾脏超声检查技术409
第七节 胃肠道超声检查410
第八节 腹壁、腹腔、腹膜及腹膜后超声检查技术412
第九节 泌尿系统、肾上腺超声检查技术412
第十节 妇科超声检查技术414
第十一节 产科超声检查技术416
第35章 浅表器官及血管超声检查技术420
第一节 眼部超声检查技术420
第二节 涎腺超声检查技术421
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超声检查技术421
第四节 乳腺超声检查技术422
第五节 浅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422
第六节 阴囊超声检查技术422
第七节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423
第八节 腹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425
第九节 肢体血管超声检查技术426
第八篇 核医学成像技术427
第36章 核医学显像原理与特点427
第一节 核医学显像原理427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特点428
第37章 核医学显像技术430
第一节 核医学显像类型430
第二节 核医学图像分析431
第38章 常见的核医学显像方法433
第一节 脑血流灌注显像433
第二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435
第三节 心肌灌注显像436
第四节 胃肠道出血显像438
第五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438
第六节 肝胆动态显像439
第七节 肺灌注显像440
第八节 肺通气显像441
第九节 骨显像443
第十节 骨髓显像444
第十一节 肾动态显像445
第十二节 18F-FDG肿瘤代谢显像445
第39章 核医学图像质量控制448
第一节 放射性示踪药物的质量管理和控制448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仪器的质量控制449
英汉名词对照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