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简史
  • 沈云锁,陈先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1656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

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阶段的时代呼唤2

二、人类思想史上的批判与超越5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抉择9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个伟大发现13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6

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历史意义20

第三节《共产党宣言》的问世22

一、《共产党宣言》的制定22

二、《共产党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述25

三、《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0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二个伟大发现32

一、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33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35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37

四、马克思主义是严密的科学体系40

第二章 列宁主义——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44

第一节 列宁的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45

一、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基本形势45

二、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的理论创新51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53

第二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56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57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践60

三、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全新认识63

四、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69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71

第一节 独特创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72

一、时代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国情72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7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83

四、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97

第二节 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99

一、建国初期社会基本矛盾和经济结构99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102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05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109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20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21

一、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121

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时代挑战128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132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37

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37

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特点140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43

一、邓小平理论的划时代贡献144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61

第五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164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165

一、当今世界的新变化和新挑战165

二、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173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17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17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193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196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典范19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206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210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211

一、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211

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依据213

三、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215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217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217

二、全面的发展观221

三、协调的发展观227

四、可持续的发展观234

第三节 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237

一、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地位238

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指导意义245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49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25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界定25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阐述25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25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25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支柱25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26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270

一、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成果270

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成果273

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新成果275

结束语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