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原创的思想 否定学与人文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向原创的思想 否定学与人文建设](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96315.jpg)
- 刘淮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780109996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国际关系史-欧洲-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原创的思想 否定学与人文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转型与否定学1
一、当前文化转型中的迷惘和探求1
1.80年代所表现出的迷惘1
2.90年代所表现出的迷惘6
3.迷惘中的探求16
4.如何理解文化转型20
二、否定学的提出22
1.“苛求”孕育的闪光点22
2.“否定学”观念的明确化24
三、本体论之重建28
1.本体论的现实境遇28
2.中西本体论之历史检讨33
3.否定本体论之建构36
四、“否定本体论”的特征和意义41
1.否定本体论的特征41
2.否定本体论的意义43
五、以“否定本体论”所进行的社会问题审视举例46
1.历史观念的刷新46
2.伦理意识的变革53
第二章 学术与政治,殊途而同归60
一、问题的提出60
二、学术与政治:不同而并立61
1.学术与政治的不同性61
2.“为了人”上的一致性63
3.新中国在学术政治关系上经历63
三、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与政治的关系67
1.学术与政治的不同职能67
2.需要明确的几个方面68
四、否定学的学术政治观72
第三章 知识分子与个体化75
一、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境况与心态特征75
1.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境况76
2.古代知识分子的心态特征77
3.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变化79
二、理性的个体化及其必然性80
1.知识分子的走向本位80
2.个体化的必然性81
三、个体化的意义84
1.个体化与创造性84
2.个体化与理解性85
四、知识承传与知识生产87
第四章 美学建设与否定学91
一、美学研究的期待91
1.回归到学科的美学91
2.实践美学及其局限性的显露92
3.艺术社会学、文艺美学的进展96
4.审美文化研究的崛起99
5.美学研究应有的趋势103
二、原理探索与文本关注——否定主义美学与修辞论美学之比较104
1.理论出发点的选择105
2.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上的特点107
3.现实价值性的具体体现113
三、哲学思辨与科学探微——否定主义美学与认知科学美学之比较118
1.关于审美发生及美学研究的基本命题118
2.美及美学将如何言说123
3.两种研究方法的不同性与互补性126
4.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超越130
第五章 文艺学问题与否定学136
一、中国当代文艺学观念扫描136
1.工具论文艺学、认识论文艺学、反映论文艺学之影响136
2.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之检讨141
3.艺术生产论、审美活动论之问题144
4.“文学是人学”与情感论文艺学之局限147
二、对话与建构:关于文艺学的全球化语境151
1.“三方会谈”的现实性151
2.建构的两个方面153
三、原创性、批判性与穿越性——关于新世纪文艺学的建设意识158
1.原创性与批判性158
2.穿越性165
四、文学史观念与文学性169
1.文学史观念的变革169
2.文学史与经典174
五、“形象金字塔”的意味——兼及丹纳的艺术价值论175
1.“形象金字塔”的内容175
2.丹纳艺术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77
3.形象金字塔的特点179
4.文学观念与批评标准184
六、个体化理解与经典匮乏185
第六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否定学191
一、“第三种批评”的提出191
1.具体观点之整理191
2.需要注意的主要观点197
二、从阐释作品到“苛求”作品199
1.阐释型批评的局限性199
2.“苛求”型“立法”及其目的200
三、“个体化世界”作为批评的尺度203
1.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性203
2.“个体化世界”与创造性205
3.哲学性倾向的歧义性207
四、关于文艺批评的学术品格208
1.学术品格的重要性208
2.学术品格的具体表现209
3.对学术品格的进一步理解211
五、否定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215
1.作家作品批评举例215
2.文学思潮批评举例220
六、否定主义文学批评的特征和意义221
1.知识分子文化凸现的历史语境222
2.否定主义文学批评的特征223
3.否定主义文学批评的意义。227
第七章 个案研究:民族化问题与“本体性否定”230
一、民族化问题研究之回顾230
1.民族化观念的发展历程230
2.民族化内涵的重新审理232
二、从“本体性否定”角度重新理解民族化233
1.民族化与创造品格233
2.应有的否定性表现235
三、“本体性否定”与文化习俗和民族精神236
1.“本体性否定”与文化习俗236
2.“本体性否定”与民族精神238
四、民族化与全球化240
第八章 个案研究:《讲话》的经典性及局限性243
一、关于《讲话》的经典性243
1.经典性之影响243
2.文本内容的中国性245
3.理论继承的集成性246
二、关于《讲话》的局限性249
1.政治性本位之局限249
2.艺术性阐述之局限251
3.艺术性的当代定位251
三、结语254
附录一 有关否定学的社会反响256
一、对“否定本体论”与“第三种批评”的反响256
二、对否定主义美学的反响264
三、对文学性问题的反响269
附录二 借鉴否定学的实践举例283
一、借鉴实例283
二、吴炫学术档案294
附录三 否定学的社会反响文献存目(不完全统计)296
主要参考书目307
后记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