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信息系统 理论·方法·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地信息系统 理论·方法·实践
  • 周勇,聂艳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941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地信息系统 理论·方法·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1篇 理论篇3

第1章 土地信息系统概述3

1.1 土地信息系统基本概念3

1.1.1 概念3

1.1.2 重要特点3

1.1.3 基本任务4

1.1.4 主要功能4

1.2 土地信息系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5

1.2.1 国外发展历程6

1.2.2 国外几种不同发展类型介绍7

1.2.3 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8

1.3.1 LIS中存在的问题11

1.3 土地信息系统及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

1.3.2 LIS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2

1.4 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15

1.4.1 土地信息技术方面15

1.4.2 LIS应用方面17

第2章 土地信息与数据表达19

2.1 土地信息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参考系19

2.1.1 土地信息的基本特征19

2.1.2 土地信息的空间参考系20

2.2 土地信息的表示方法23

2.2.1 用文字和数字表示23

2.2.2 用专题地图表示23

2.3 土地信息的数据模型27

2.3.1 层次模型28

2.3.2 网状模型29

2.3.4 面向对象模型30

2.3.3 关系模型30

2.3.5 时空模型33

2.4 土地信息的数据结构34

2.4.1 矢量数据结构34

2.4.2 栅格数据结构35

2.4.3 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36

2.4.4 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比较分析36

2.4.5 栅格和矢量数据结构相互转换37

2.4.6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建模38

2.5 土地信息的可视化39

2.5.1 几个基本概念39

2.5.2 土地信息可视化的类型39

第3章 土地信息的数据输入和输出43

3.1 土地数据概述43

3.1.1 土地信息的数据来源43

3.1.2 土地数据的基本特征44

3.1.3 土地数据的获取45

3.2 土地数据的输入45

3.2.1 土地数据的预处理45

3.2.2 空间数据输入47

3.2.3 属性数据的输入50

3.2.4 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连接51

3.3 土地数据的编辑处理52

3.3.1 空间数据的编辑52

3.3.2 属性数据的编辑54

3.4 土地数据的质量54

3.4.1 数据质量问题54

3.4.2 数据质量的几个基本概念56

3.4.3 空间数据质量57

3.5 土地数据的查询与输出61

3.5.1 土地数据的查询61

3.5.2 土地数据的输出63

4.1 数据库的一般概念66

4.1.1 数据库的概念及结构66

第4章 土地信息数据库66

4.1.2 数据库的主要特征67

4.1.3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68

4.1.4 数据库的功能和特性69

4.1.5 数据库的种类69

4.2 土地信息数据库的设计70

4.2.1 数据库的设计目标71

4.2.2 需求调查分析71

4.2.3 土地信息数据库系统设计72

4.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76

4.3.1 逻辑功能设计76

4.3.2 软件结构设计76

4.3.3 数据字典设计77

4.4 土地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分类与编码78

4.3.4 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过程78

4.3.5 数据库管理系统工作方式78

4.4.1 土地信息分类79

4.4.2 土地信息编码80

4.5 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82

4.5.1 土地信息数据库模拟82

4.5.2 土地信息数据库调试83

4.5.3 土地信息数据入库83

4.5.4 数据库系统的运行83

4.5.5 数据库的维护84

4.6 土地信息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85

4.6.1 土地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85

4.6.2土地信息标准化的内容86

5.1.2 坐标系之间的变换91

5.1.1 坐标系91

第5章 土地信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91

第2篇 方法篇91

5.1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91

5.1.3 空间数据的图形变换92

5.2 土地信息的空间分析与查询97

5.2.1 空间分析的内容和步骤98

5.2.2 缓冲区分析99

5.2.3 叠置分析101

5.2.4 网络分析103

5.2.5 数字地形模型分析106

5.3 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111

5.3.1 空间插值的理论与概念111

5.3.2 空间内插方法112

5.4.1 概述117

5.4.2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过程117

5.4 土地评价数学方法117

5.4.3 层次分析法118

5.4.4 主成分分析法122

5.4.5 回归分析法123

5.4.6 聚类分析法126

5.4.7 物元分析法132

5.4.8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134

第6章 土地信息应用的基本模型137

6.1 土地信息应用的理论基础137

6.1.1 概述137

6.1.2 基础理论138

6.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141

6.2.1 概述141

6.2.2 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系统142

6.2.3 国际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143

6.2.4 中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147

6.3.1 概述152

6.3 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152

6.3.2 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系统153

6.3.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156

6.4 土地利用规划模型158

6.4.1 线性规划模型158

6.4.2 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160

6.4.3 DYNAMO系统动力学软件161

6.5 土地信息预测模型163

6.5.1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163

6.5.2 马尔科夫预测模型168

6.6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模型169

6.6.1 定级因素的类型及模型169

6.6.2 定级因素分值计算方法170

6.6.4 土地收益计算模型176

6.6.3 级差收益测算模型176

6.6.5 基准地价计算模型177

6.6.6 基准地价更新模型177

第7章 土地信息系统开发技术178

7.1 系统开发方法178

7.1.1 软件的发展178

7.1.2 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178

7.2 UML及其开发工具188

7.2.1 UML概述188

7.2.2 UML目标189

7.2.3 UML语言体系结构及定义方式189

7.2.4 UML架构190

7.2.5 UML的应用领域191

7.2.6 常用的开发工具192

7.3.1 概述193

7.3 COM技术与COMGIS193

7.3.2 COM技术的优点194

7.3.3 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195

7.3.4 OLE和Active197

7.4 Web技术与WebGIS200

7.4.1 万维网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术语200

7.4.2 万维网的技术特点及运行模式202

7.4.3 WebGIS的概述204

7.4.4 互联网GIS的构架207

7.4.5 互联网GIS的实现方法208

7.5 工作流技术210

7.5.1 工作流概述210

7.5.2 工作流管理系统213

7.5.3 应用实例216

8.1.1 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218

8.1.2 土地信息系统开发流程218

8.1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概述218

第8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评价218

8.1.3 土地信息系统目标220

8.1.4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准备221

8.2 系统分析与设计222

8.2.1 系统分析222

8.2.2 系统设计223

8.3 系统组织实施与测试227

8.3.1 系统组织实施227

8.3.2 系统测试228

8.4 系统维护、升级与评价230

8.4.1 系统维护230

8.4.2 系统故障分析231

8.4.3 系统再开发与系统软件移植231

8.4.4 系统评价的主要指标231

9.1.1 信息安全的基本范畴233

第9章 土地信息系统安全233

9.1 信息安全问题概述233

9.1.2 信息安全、信息保障与信息对抗的关系234

9.1.3 信息安全的基本类型234

9.1.4 信息安全风险234

9.1.5 网络与信息安全235

9.2 信息安全的威胁235

9.2.1 威胁类型235

9.2.2 威胁的主要表现236

9.3 信息安全的策略237

9.3.1 信息安全防范措施237

9.3.2 信息安全技术系统设计240

10.1.1 农用地的概念及特点247

10.1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基本理论247

第10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及其信息系统247

第3篇 实践篇247

10.1.2 农用地等、级、价的概念及基本关系248

10.1.3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目的、意义249

10.1.4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基本原则250

10.1.5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理论依据251

10.1.6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工作程序及成果体系252

10.1.7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应用范围253

10.2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数据库标准化254

10.2.1 研究意义及可行性分析255

10.2.2 国内外地理信息标准研究现状256

10.2.3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的基本特征259

10.2.4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数据库预处理研究259

10.2.5 结论262

10.3 基于UML和COM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信息系统262

10.3.2 系统分析263

10.3.1 概述263

10.3.3 系统设计265

10.3.4 程序编码与测试270

10.3.5 系统评价271

10.3.6 系统特点及发展趋势272

10.4 ALEIS应用——鄂州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273

10.4.1 鄂州市概况273

10.4.2 鄂州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概述275

10.4.3 鄂州市农用地分等276

10.4.4 鄂州市农用地定级281

10.4.5 鄂州市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287

第11章 土地信息系统应用专题研究300

11.1 江汉平原农用地质量评价指标系统的建立300

11.1.1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必要性300

11.1.2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300

11.1.3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依据、原则和方法301

11.1.4 江汉平原农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02

11.2 基于GIS和模糊数学方法的多方案下农用地多宜性评价316

11.2.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316

11.2.2 后湖农场流塘分场农用地多宜性评价318

11.3 基于GIS和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327

11.3.1 研究区概况328

11.3.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328

11.3.3 宜都市耕地质量评价330

11.3.4 小结334

附录 几种常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简介335

1 概述335

2 ARC/INFO的数据结构及文件组织335

3 基本模块及其功能336

4 ARC/INFO其他产品介绍337

主要参考文献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