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代权谋要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代权谋要览](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90221.jpg)
- 何平,王熙远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ISBN:7536315384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历代权谋要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通权篇1
功崇惟志[要建功立业必先树立远大志向]2
刘备百战成鼎业3
王安石志坚任相5
政者也[为政者宜当修德正身主持公道]7
李元纮秉正擢职7
吕端忠直当大任8
主聘贤儒[学问品行兼优者多获贤主聘用]10
予产仗言执国政10
苏秦宏论想六国11
济时拯世[拯济时世者往往得到常识重用]13
张居正匡弊迁首辅13
康有为倡为参国务15
不营私家[大公无私笃功务实者官运兴隆]16
大禹唯公舜禅位17
于谦清白屡升迁18
心在魏阙[对朝廷与君主忠贞不渝多获好报19
苏武持节获皇恩19
王霸忠贞列云台21
见危授命[勇赴国难者堪当重托]22
卫立煌抗日升迁23
张自忠赴难提掖24
不偏不党25
董宣正气启王道25
脱脱无私拜丞相26
一谦四益[谦让的美备往往使人大受其益]28
冯异谦让有善果29
曹彬不矜反揽权30
燕王求贤郭槐请始31
毛遂自荐[自我举荐以引起关注而获试用]31
毛遂自荐位列上宾32
择木而处[选择贤明之主以便施展政治抱负]33
李斯妙着从赢政34
陈平易主辅刘邦35
科举进士[通过读书高考的门径进入官场]36
范仲淹苦读获功名37
史可法庙诵启宦途38
权出于战[用武力去夺取政权]40
朱元璋还俗从军40
洪秀全弃教举兵41
同宗八王动干戈42
砥行立名[通过提高功德知名度来谋官升官]43
严执法魏降升官43
猎美名王莽篡汉44
欲取姑与[要想升官就得先给人家好处]46
颜师伯输钱赢官47
李莲英割股弄权48
奇货可居[以稀奇事物作为资本牟取权利]49
孟任倚色牟权利49
吕不韦居功封侯50
佐?得尝[鼎力辅助人主而得功名利禄]51
箫裕佐杀得金相52
程元振立帝秉钧52
阿合马列贡财升高官54
钱可使鬼[用金钱去通官买官升官54
马士英模捐钱得侍郎55
指亲托故[利用亲友故旧亲系逐鹿官场]57
贾似道靠姐秉权57
万安指亲得宠用58
攀龙附凤[通过巴结依附权贵进官]59
李林甫攀贵升迁60
杨国忠因嬖入朝61
先意承旨[讲话做事迎合人主心意以得进用]61
张瑰议尊擢尚书62
朱高炽乘获世子62
隐天过海[玩弄手法以假代真骗取信任]64
李园巧施连环计65
刘后假子宠真宗66
乘虚而入[乘缺编急需补员之机跻身谋位]67
刘系宗顶班升官67
焦芳媚主填空位68
田父之获[设法在政敌间的倾轧中渔利]69
张居正谋代高拱70
王美人巧升皇后72
以迂为直[走弯路出人意料地达到通权目的]72
贾似道以退为进73
二、用权篇75
户枢不蝼[经常行使职权以防旁落外侵]76
明太祖躬览庶政77
清圣祖亲政竭力78
勤民谨政[勤勉为百姓躬谨治国事]79
宋文帝躬勤视事79
康熙南巡斥鹏翮80
当仁不让[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好]81
郑成功收复台湾82
林则徐任不渎职83
旋乾转坤[克尽职责奋力扭转不良局势]85
左宗棠收复新疆85
张杨兵谏蒋介石88
济时行道[任上要拯济时世推行王道仁政]90
王安石图强变法90
康熙帝广施惠政92
施仁布泽[任上广施德政使世人普受恩惠]95
曹谨任上兴水利95
刘铭传经营台湾97
害一利百[任上要乐于为众谋利而勇于损己]98
何县令益民损己99
王著舍身除奸臣101
公事公办[公家事务要按公家章法办理]103
石先赞清不让英军103
彭玉麟秉公执法104
抱法处势[用国家的权力确保法令的执行]106
赵奢义谏平原君106
曹参相国取胜萧策107
明法审令[申明法度慎发命令以严规范]108
孙子初试妇人阵109
大明开国重法令110
秦始皇创专制例111
颛兵秉政[将军政大权操纵在自己的手中]111
赵普献策释兵权113
以一持万[抓住要害部门以便于控制全局]114
刘邦韩信论将兵114
梁冀挟幼控朝纲115
发踪指示[要善于在幕后操纵指挥]115
萧何悉收秦国籍116
袁贼阴织宋氏案117
师出有名[用权行事必须有正当理由]118
高俨妙计除权奸118
包拯依法制权贵119
奉辞伐罪[根据某种理由计伐有罪者]120
宇文化及勒炀帝120
朱元璋宣檄讨元121
分庭伉礼[按章法规定保持自己的权威性]122
李先侍无奈左光斗123
杨儒使俄不辱国节124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机动行使法定职权]125
田穰苴法斩庄贾125
周亚夫戎装威重126
诸葛亮恩威治蜀127
宽猛相济[宽厚和严厉互相补足以得政和]127
唐太宗仁法兼施128
汉文帝躬亲籍田129
正身率下[端正己身为下属作表率]129
辛公义躬勤化狱130
孟方水方[上头怎样做下面就照样办]131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31
上行下效晋朝腐败132
先行后闻[处理特殊问题宜先斩而后奏]133
段秀实制暴说郭晞134
薛元赏无惧仇士良135
思不出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36
李?巧对避灾祸136
范仲淹贬知饶州137
因利制权[根据实际需要机动行使职权]138
陈平虚从吕后意138
徐阶伺机除二严139
昭阳从谏罢楚兵141
知止不殆[行使职权要注意适可而止]141
汤和请仕免横祸142
三、养权篇143
逆取顺守[用暴力夺权后应偃武修文行善]144
武王、周公抚殷民145
陆、刘马下治国论146
慎终如始[慎谨到最后就象开始时那样]147
马皇后内助有方147
康熙帝拒上尊号149
以德为本[以修德行善做为固位的根本]149
周公、师旷、吴起论德政150
晏婴、叔向论齐、晋末世151
民惟邦本[树立民众是立国的唯一根本的思想]152
赵威后训诫齐使者152
朱玩璋建国论爱民153
与天下同利[要想得到天必须分利于天下]154
李自成利民益军势155
周宣王分利得中兴155
政心为上[征服人心是征服天下的上策]156
鲍宣痛谏汉哀帝157
孔明功心服诸戎158
深不可识[掩藏自己的心迹以防他人识破]159
元修业八年不语159
崇祯帝计谋魏阉160
自有肺肠[做事要有自己的用心]161
楚庄王三年不亲政161
汉光武帝废后易储162
博学参省[好学深思并注意检点每日得失]163
孙权吕蒙勤读书163
半部《论语》治天下164
挟主行令[挟天子以令诸侯]165
齐桓公尊王称霸166
曹操妙用汉献帝167
屈一伸万[甘当老二才能长久凌驾他人之上]168
周公忠君长揽权168
多尔衮立幼专权169
强干弱枝[加强中央和自己削弱地方和下属]170
文景武帝削王国171
明太祖改制集权172
义刑义杀[施行必要的刑杀以保国家大局]173
石碏仗义灭亲子174
柴荣执法斩骄将174
立子去母[册立年幼太子要谨防母党干政]175
拓跋珪选嗣除妻176
汉武帝立子去母176
将相和调[将相和合协调才能安国而利身]177
蔺相如和?廉颇178
陈平周勃安刘氏178
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不要过于计较]180
张释之屈尊名尤重180
刘皇后痛谏杀忠臣181
党言允谐[尊重不同意见以和悦众心]182
予产为政存乡校182
长孙皇后贺谏诤183
引咎责躬[主动承担责任过失以消除怨恨]184
汉武帝痛下轮台诏185
唐玄宗散缎笼军心185
以屈求伸[屈已从人以求宽容而得伸展大志]186
张禹曲志长居位187
明宣宗计除高煦188
功成不成[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189
张良开国不重封189
王导尊君主三朝190
?晦之计[收敛锋芒而后发制人]191
司马懿佯病免祸192
燕王装疯谋大业193
明哲保身[明达事势择安避危保全自身]194
王剪将兵多置田195
崔枢不贪避狱祸195
廉洁奉公[清正自身奉行公事以安身利国]197
杨震夜却王密金197
李光颜力拒女色198
公主妻之[嫁女结亲以便笼络群雄]199
李世民允姻定边秩200
唐中宗嫁女和吐蕃200
封建封拜[封建以得蕃卫封官以便御臣]201
西周初年封邦建国202
刘邦从议封拜韩信203
配享从祀[祭祀功臣与先贤以收士心民意]204
国君养权多祭孔205
孔四贞忠清受惠206
诒厥孙谋[为子孙的将来善作安排]207
杜太后金匮之盟207
雍正帝建储密制208
四、用人篇210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理天下首先是要得到贤才]212
齐王论宝愧魏主212
唐太宗用人之策212
知人则哲[能够知人善任是最大的智谋]214
吕望孔明辨人才214
管仲刘邦遗明训215
任人唯亲[只选择故旧亲信加以重用]217
赵匡胤兄弟重赵普218
阿合马脑碎为任亲219
任人唯贤[只选择有德有才的人加以重用]220
曹操三下求贤令220
元璋求贤用朱升221
一夔已足[各方面都可靠的人有一个就足够]223
士会惜才谏景公223
予思智虑荐苟变223
唐太宗庆遇魏征224
搜扬侧陋[要留意察举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225
秦穆公拜相百里奚226
汉武帝识拔霍去病226
拔犀擢象[要注意破格提拔特殊人才]227
周文王拜师吕尚228
萧何月下追韩信229
韩信师礼李左车230
知人下士[要善于识别人才并能屈己尊人]230
曹操尊或败袁绍231
弃瑕取用[勿对人才求全责备应加以任用]232
刘邦惜才用陈平233
用其所长[任官用人要据其长处而定]235
孟尝君用鸡鸣狗盗235
信陵君窃符救赵236
使智使勇使贪使愚[因需而用天下之人]237
赵简子誓师获捷238
蔺相如完璧归赵238
兼容并包[广泛搜罗各种有用之才以图大业]239
李斯谏秦逐客令239
开无盛世多贤臣241
及锋而试[趁年青人锐气正盛而及早重用之]242
名人创业年不苟242
郕王临国挽危局243
揽辔澄清[任用新官以便澄清政局]244
西门豹惩巫治邺244
彭知县清寇平乱245
士为知已者死[知遇信重人才则得效忠之利]246
齐貌辨勇赴主难247
诸葛亮鞠躬尽瘁248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人勿多疑以免失众]249
苻坚信重用王猛249
唐太宗以诚笼臣250
从旁掣肘[设法使部下之间互相监督牵制]252
宋初职权相制约252
雍正帝以臣监臣253
考功课吏[考查官司吏实绩以便惩前毖后]254
考臣绩唐太宗画屏255
任人不善范睢罢相255
调虎离山[将有危除性的人物调往他处]256
骊姬迷主流斥异已257
武三思计逐张柬之257
五、任势篇259
审时度势[观察估量时势以便制定行动方案]261
周武王审势伐纣261
项羽失算刎乌江262
因时制宜[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264
西汉朝和战匈奴264
清雍乾防土归流265
檀道济量沙诈敌267
元世祖因地施治268
因事制宜[根据不同时期的事情制定相应的措施]270
楚襄王兼计保国土270
石达开湖口败汀军271
因势利导[顺应形势发展的方向而加以引导]272
刘秀加盟绿林军273
孔明说吴抗曹操274
批郤导窾[处理问题要从关键处入手]275
寺人披妙计赎罪276
茅焦巧言谏赢政276
将计就计[利用对方的计策旋展对策]277
孔明计赚吴公主278
温峤佯醉蒙王敦279
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80
姜维诈计引邓艾280
韩褒巧施治盗计281
以夷制夷[利用族来牵制打击外族]282
邓训借力以胡制姜282
王玄策发兵擒夷王284
优孟哭马谏庄王285
解铃系铃[谁惹出来的事仍由谁去解决]285
优莫酒谏赵襄子286
孝庄皇后惠子孙287
假手于人[设法借助他人为自己办事]287
黄兴灵机三脱险288
狐籍虎威[任借别人的威势去吓唬对手]290
蜀军安撤赖亮威290
彭时有恃尊钱后291
神道设教[假借天数鬼神之道助已行事]293
狄青弄法振士气293
朱元璋假神护已294
乱而取之[科敌混乱之机而功取之]295
两袁内江曹操轻取295
李渊父子太原起兵296
兼弱攻昧[相机兼并弱小势力攻取腐败国家]297
秦国任势并天下298
朱元璋翦灭群雄299
出奇制胜[用别人意想不到的办法取胜]300
蒯聩敲奸早践王位301
曹知州诈言除叛逆302
渔人之利[乘别人争持不下之机捞取利益]302
巴蜀相攻秦国兼利303
王世充设计削两雄303
声东击西[装作攻打东方而实际西方]304
齐孙膑围魏救赵305
韩信巧诈赚三秦305
虑杂利害[考虑问题要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306
曹操智拒孙权称臣307
唐玄守割爱息军怒308
以柔制刚[用柔软温和的手段制服强硬对手]309
敬新磨巧息庄宗恕309
后发制人[先让人一步待其暴露弱点再败之]310
执落齿臣僚悔宋祖310
晋文公退而败楚311
陆逊抑志谋刘备312
急流勇退[趁在官场尚有余势而及早引退]314
唐高祖顺势逊位314
隆裕太后下宣统315
走为上计[用退却的办法来摆脱困境危局]316
五伐魏孔明走为上317
百日难康梁避异邦318
金蝉脱壳[用表面不走而暗中转移之法逃脱]319
李广临危诈匈奴320
蔡锷惑袁巧回滇320
弋者何篡[隐形遁迹才不致于被恶者加害]322
勾践遂愿范蠡走322
王守仁佯溺逃生323
林则徐妙策禁烟324
纲举目张[抓住主要环节以便驭驾全局]324
西安事变捉放蒋325
变古易常[随时势的发展与需要而革旧图新]327
商鞅变法定霸业327
秦始皇废分封制329
六、惕厉篇330
负乘政寇[君主德才不称其位必致祝国丧权]331
帝桀无道汤灭夏332
陈叔宝淫逸亡国332
物腐虫生[祝患的产生必先有内部原因]333
阿斗宠奸终失国334
木匠圣上养权奸335
积恶余殃[作恶过多后代必有灾社祸]336
梁冀作恶遗大祸337
和珅肥私终受诛338
刘瑾近亲尽遭诛338
多藏厚亡[敛聚不义之财必有大灾降临]339
王亶望贪污招祸340
李斯帮凶三族夷尽343
助桀为虐[做恶人的帮凶到头来必身败名裂]343
汪精卫投敌死异邦344
齐闵王信佞身杀346
失道寡助[做事违背道义良心必定孤立无援]346
马士英四处碰壁347
官逼民反[当官的压迫过甚老百姓就要造反]349
徽宗花石纲激民变349
董其昌纵恶家遭焚350
众怒难犯[得罪冒犯众人必有残败之局]351
国人暴动逐厉王352
驱惠王五臣发难353
醇酒妇人[溺于酒席和女色之中必难长久]353
恋迷楼隋炀帝败亡354
秽掖庭完颜亮丧命355
爱鹤失众[偏爱一人一物就会使众人离心]356
周幽王孤宠灾重356
卫懿公宠鹤亡国357
要宠召祸[过份邀宠往往会招致祸患]358
江彬钱宁宠速败358
年隆难为雍正容359
震主之威[过分显威会使君主畏忌难容]361
李铺国挟帝为虐致祸361
李善长久居权枢大难362
自诒伊戚[自己招致祸患]364
齐恒公宠佞久暴尸364
慈安太后失言招祸365
自暴自弃[自卑自贱甘居失落者下场更惨]366
赵德昭多疑自尽366
赵元佐泄愤纵火367
卢植因谏遭罢官368
从井救人[跳井救人反使自己白赔一条命]368
王凌谋兴曹遭杀369
机事不密[泄露机密事败多之灾]370
李训谋败甘露之变371
曹氏父子谋变泄败372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贪近利者必坏大事]373
刘邦冒进困白登374
曹操轻图溃赤壁374
饵兵勿食[抵不住眼前利诱必中计上当]376
追魏兵夏王失统万376
明旧臣认太子遭诛377
贻人口实[做事讲话不小心被人抓住话柄]378
高百年书”敕“遭杀378
左光斗怒训史可法379
直言取祸[讲话爽直痛快容易招来灾难]380
方孝孺直言死节381
冯道丢官因语直381
鼎铛有耳[上告正在得势者必定凶多吉少]382
斥宠臣王义方贬逐383
温体仁失算曹淳化384
峣峣者易缺[高傲刚直容易招来灾难]385
弥衡狂傲死刃下385
嵇康傲物招杀身386
目不可信[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必有不测之祸]387
司马懿三味曹氏眼388
元昊两上种世衡当389
大奸似忠[内心最奸恶的人往往表面最忠诚]390
宋徽宗不识蔡京奸390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392
郦寄卖友[好朋友有一天也会因故出卖自己]393
唐高宗玄宗背幕僚393
严嵩升官馋毁夏言394
鳌拜究织“明史案“396
以文为戒[文化要以文字狱的惨案作为鉴戒]396
雍正兴狱除异觉397
滋蔓难图[放任异己势力坐大必有后难]399
项羽鸿门纵刘邦400
石勒养虎遗子祸401
除疾遗类[排除隐患不彻底无异于养祸根]402
夫差拒谏终致亡国402
明神宗草结梃击案403
除狼得虎[不能容忍小害则必招致大害]405
隋文帝自遗弑祸405
崔胤误用朱全忠407
忘战必危[疏忽战备一定会产生危机]408
袁应泰疏防招大难408
孙中山兵败镇南关409
斩李牧赵王为秦虏410
自毁长城[信谗杀将国逢厄难]410
崇祯帝冤杀袁崇焕411
倒持泰阿[轻率授权与人使自己反受其害]412
秦二世季政于赵高413
唐高宗立武氏为后413
不免兵厄[君主权臣丧权亡命于兵变之中]414
梁武帝厄死台城415
崇祯失政缢煤山416
乘舆播越寝室王因变乱而颠沛流离]417
司马衷多逢劫难417
建文帝遁迹江湖419
变生肘腋[变乱往往发生在身边与内部]420
天京变乱起同伍422
构陷坐废[设谋陷害以使获罪遭废]423
贾南风醉废太子遹423
万俟?媚桧害岳飞424
矫制矫诏[假托群命发布诏书以逞阴谋]425
曹节矫诏除敌党426
杨广矫诏杀父皇427
坐宫外听[君权坐落而宦官决政]428
仇士良赠言宦官428
权阉禁锢唐昭宗429
反客为主[非嫡系势力鹊巢鸠居僭主夺位]429
反羿代夏而复失430
司马列氏渐代曹魏430
上树拔梯[诱人作某事后而断其退路]431
司马昭事成诛成济431
朱温篡权加害同谋432
兔死狗烹[事成后杀害有功之臣]433
勾践复国诛文种434
刘邦得国除勋将435
苦肉计[自我伤害以打入敌营而图之]436
要离断臂刺庆忌436
王佐自残骗兀术437
移天易日[外戚宦官僭取朝廷大权]438
杨坚控权代北周439
牝鸡司晨[正统皇权衰落而妇道篡权称制]442
武则天挟制诸皇442
那拉氏政变专权444
燕啄皇孙[后妃为私利驱使而妒害皇子]446
宪宗六年不知子446
乳媪客氏害嫔妃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