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的军队生长干部能力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朱松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61377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军队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的军队生长干部能力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在科学判断我军建设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
一、我军人才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要求必须走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之路2
(一)解决我军人才建设面临的矛盾必须走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2
(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有着非常有利的现实条件6
(三)借助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世界各国军队普遍遵循的做法7
二、应对新军事变革,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使我军人才建设面临的任务更加紧迫9
(一)世界新军事变革主要特征9
(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刻内涵12
(三)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普遍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17
(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面临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巨大挑战20
第二部分 能力建设是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成长为新型军事人才的必由之路25
一、新军事变革对军事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26
(一)未来高技术战争呼唤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26
(二)我军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基础薄、起点低32
二、应对新军事变革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素质亟待提高37
(一)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在部队的现状38
(二)影响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成才的因素分析42
三、能力建设是提高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素质的关键52
(一)能力建设是人才资源开发的特征指向53
(二)能力建设是迎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正确选择54
(三)能力建设是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必然要求56
(四)能力建设是走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路子的关键环节59
(五)能力建设是开创我军干部队伍建设新局面的历史课题61
第三部分 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能力建设的基本原理64
一、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6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65
(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本理论是军事人才能力建设的理论依据67
二、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70
(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提出及内涵70
(二)军事人才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72
三、能力建设应树立科学的观念76
(一)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观念77
(二)以人为本的观念79
(三)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80
(四)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观念81
(五)现代化教育培养人才观念82
(六)人才工作法治化观念83
(七)人才资源开发应加大投入的观念84
(八)追求人才培养效益的观念85
四、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85
(一)学习能力培养86
(二)实践能力培养90
(三)创新能力培养101
(一)整体开发的原则107
五、能力建设应遵循的原则107
(二)持续开发的原则109
(三)党管人才的原则111
(四)德才兼备的原则112
六、能力建设应遵循的规律113
(一)与时俱进律113
(二)个性共性相容律115
(三)能岗匹配律116
(四)竞争促进律117
(五)学用结合律119
(六)黄金周期律120
(七)激励驱动律121
(八)能级递进律122
(九)能力协调律123
(十)自我超越律125
(一)国防生在校培训126
七、能力建设的途径126
(二)其他培训模式132
(三)部队实践培养138
八、能力建设的终极目标139
(一)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军事人才整体效能的发挥140
(二)提高军事人才个体综合素质144
(三)培养大批复合型高素质军事人才152
九、能力建设绩效评估154
(一)宏观评估154
(二)微观评估155
第四部分 对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165
一、铸牢献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165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166
(二)加强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夯实思想基础169
(三)牢固树立立足军营成才的意识174
(四)注重在军事实践中提高政治素养177
二、立足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打牢能力建设的军事基础180
(一)锤炼过硬的军事技能素质180
(二)培养良好的军事理论素养185
三、着眼我军信息化建设,注重培养信息素质191
(一)信息时代培养官兵信息素质势在必行191
(二)新型军事人才的信息素质193
(三)提高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信息素质的对策思考200
四、提高应对“两场”的心理承受能力205
(一)着眼社会主义市场,提高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205
(二)着眼未来高技术战场,提高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211
五、培养和开发新型作战能力217
(一)信息战能力217
(二)网络战能力224
(三)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能力228
(四)联合作战能力245
六、创新培训机制和内容,提高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实战能力252
(一)在军事实践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53
(二)注重虚拟现实技术在开发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实战能力中的运用256
(三)发挥院校人才培训的主渠道作用261
(四)创建学习型组织,加快知识创新的速度265
第五部分 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能力建设的政策机制与环境优化272
一、遵循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创建科学的评价机制272
(一)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成长的规律273
(二)创建能力建设数字化评价机制275
二、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281
(一)军事人才的识别282
(二)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285
(三)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288
三、发挥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创建合理的流动机制290
(一)军事人才合理流动的客观必然性291
(二)军事人才流动的主要类型297
(三)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合理流动的思考297
(四)军事人才流动的保障体系300
四、建立健全引导人才向着预定的目标迈进的激励机制303
(一)对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激励的原则和方法303
(二)建立健全军队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激励机制306
五、营造“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308
(一)优化成才环境,用事业留人309
(二)优化人文环境,用感情留人310
(三)优化生活环境,用待遇留人316
(四)优化法治环境,用政策留人317
参考文献320
后记324
附录 专家评审鉴定意见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