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竞争法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吕明瑜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8972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反托拉斯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竞争法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反垄断法律制度3
引言3
一3
二4
三5
四6
五7
第一章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制度9
第一节 市场支配地位基本问题考察9
一、市场支配地位的含义9
二、市场支配地位的形态10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标准11
四、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方法15
第二节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法律透视24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涵义界定24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特征解析26
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表现形式与影响评价28
第三节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律控制的制度选择33
一、对市场支配地位的结构主义控制34
二、对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主义控制37
三、不同控制制度的评析与模式选择38
第四节 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完善41
一、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立法现状41
二、构建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制度的观点介析42
三、完善中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制度的构想45
第二章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控制制度49
第一节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基本问题考察49
一、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含义49
二、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特征53
三、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54
四、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分类57
第二节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原则59
一、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的含义59
二、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的形成60
三、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的适用62
四、对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的评析65
第三节 横向限制的规制66
一、横向限制的危害66
二、横向限制的构成要件67
三、横向限制的表现形式70
第四节 纵向限制的规制73
一、纵向限制的竞争政策分析73
四、横向限制的规制方法73
二、纵向限制的表现形式76
三、纵向限制的构成要件80
四、纵向限制的规制方法81
第五节 中国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立法与完善81
一、中国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81
二、中国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立法现状84
三、完善我国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立法的思考85
第一节 经济力量集中的形式88
第三章 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控制制度88
一、经济力量的一般集中89
二、经济力量的市场集中90
三、对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不同控制方法91
第二节 阻止一般集中的企业控股规制92
一、禁止控股公司92
二、限制大规模非金融公司的股份保有93
三、限制金融公司的股份保有95
第三节 阻止市场集中的企业结合规制96
一、企业结合的含义界定96
二、企业结合对竞争的双重效应98
三、企业结合规制的政策选择100
四、企业结合规制的法律要件105
五、企业结合的申报与核准制度107
六、企业结合规制的分析方法109
七、对反竞争企业结合的制裁措施111
一、中国企业结合法律规制的必要性112
第四节 中国企业结合的法律规制112
二、中国企业结合立法的现状114
三、完善我国企业结合法律规制的思考115
第四章 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120
第一节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基本问题考察120
一、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含义120
二、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特点121
三、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功能121
四、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立法体例122
第二节 反垄断法豁免制度的适用范围123
一、特定行业或部门123
二、特定组织或个人123
三、特定行为或情况124
第三节 反垄断法豁免的制度模式124
一、反垄断法的部门豁免模式与行为豁免模式124
二、反垄断法的类型豁免模式与个案豁免模式125
一、反垄断法域外效力的含义129
第五章 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制度129
第一节 反垄断法域外效力基本问题考察129
二、反垄断法域外效力的理论依据130
三、反垄断法域外效力所面临的新问题132
第二节 反垄断法域外效力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33
一、美国反垄断法域外效力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33
二、欧盟反垄断法域外效力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36
第三节 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138
一、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中突与成因138
二、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国际合作与局限139
三、反垄断决定与判决的域外执行140
第六章 反垄断执法制度142
第一节 反垄断执法机关142
一、反垄断执法机关的组成142
二、反垄断执法机关的特点144
一、调查权146
二、裁决权146
第二节 反垄断执法权限146
三、起诉权147
四、罚款权147
五、建议权147
六、制定规则权147
第三节 反垄断执法程序148
一、受理148
二、调查148
五、执行149
三、审议或审理149
四、裁决149
第二篇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153
引言153
一153
二154
三156
四157
一、仿冒行为的概念159
第七章 仿冒行为规制制度159
第一节 仿冒行为基本问题考察159
二、仿冒行为的特征160
三、仿冒行为的反竞争性分析161
第二节 仿冒行为的客体范围162
一、国际立法中规定的仿冒客体范围163
二、外国立法中规定的仿冒客体范围164
第三节 仿冒行为的法律调整165
第四节 中国仿冒行为的法律规制166
一、中国规制仿冒行为的立法概况166
二、中国仿冒行为的表现形式与认定168
三、中国仿冒行为的法律责任171
第八章 虚假宣传行为规制制度173
第一节 虚假宣传行为基本问题考察173
一、虚假宣传行为的概念173
二、虚假宣传行为的特征174
三、虚假宣传行为的反竞争性分析174
一、以广告方式所进行的虚假宣传175
第二节 虚假宣传的形式175
二、以广告以外的其他方式所进行的虚假宣传176
第三节 虚假宣传的内容177
一、有关企业的虚假宣传177
二、有关商品的虚假宣传179
第四节 虚假宣传的认定原则181
一、后果原则181
四、整体观察原则182
三、积极宣传与消极宣传兼顾的原则182
二、普通注意力原则182
五、产生误导可能性原则183
第五节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调整183
第六节 中国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规制185
一、中国规制虚假宣传行为的立法概况185
二、中国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187
三、中国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188
一、商业诋毁行为的概念190
第九章 商业诋毁行为规制制度190
第一节 商业诋毁行为基本问题考察190
二、商业诋毁行为的特征191
三、商业诋毁行为的反竞争性分析192
第二节 商业诋毁行为的表现形式192
一、直接在公众中散布谣言192
二、通过新闻、广告进行诋毁193
三、通过交易相对人进行诋毁193
四、通过有关商品或服务的附属资料进行诋毁193
第三节 商业诋毁行为的认定193
一、关于竞争关系问题193
二、关于主观意图和实际损失问题194
三、关于陈述内容的真假问题195
第四节 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调整196
第十章 商业贿赂行为规制制度198
第一节 商业贿赂行为基本问题考察198
一、商业贿赂行为的概念198
二、商业贿赂行为的特征199
三、商业贿赂行为的反竞争性分析200
第二节 商业行贿和商业受贿201
一、商业行贿201
二、商业受贿202
第三节 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调整202
第四节 中国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规制204
一、中国规制商业贿赂行为的立法概况204
二、中国商业贿赂行为的认定204
三、中国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责任206
第十一章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规制制度207
第一节 商业秘密基本问题考察207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207
二、商业秘密的特征209
三、商业秘密权的性质210
第二节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形式211
一、不当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211
四、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212
三、合法获知但违法披露、使用商业秘密行为212
二、不当披露、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212
第三节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调整213
第四节 中国商业秘密立法的不足与完善215
一、制定统一的《商业秘密法》,建立符合现代要求的法律保护体系216
二、增加商业秘密具体内容的法律规定,增强商业秘密保护法的可操作性218
三、取消商业秘密构成要件中关于“实用性”的要求,与WTO所确立的通行规则保持一致219
四、增加惩罚性赔偿金的规定,增强对商业秘密侵权的打击力度219
一、有奖销售行为的概念222
第一节 有奖销售基本问题考察222
第十二章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规制制度222
二、有奖销售行为的特征223
三、有奖销售行为的利弊224
第二节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225
一、巨奖销售225
二、欺骗性有奖销售226
第三节 对不正当有奖销售的法律调整226
二、中国不正当有奖销售的认定229
第四节 中国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律规制229
一、中国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立法概况229
三、中国不正当有奖销售的法律责任231
第十三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制度232
第一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责任概述232
第二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责任233
一、停止侵害行为233
二、排除侵害后果234
三、损害赔偿235
第三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政责任235
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36
二、罚款237
第四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刑事责任237
第三篇 反倾销与反补贴法律制度243
引言243
一243
二244
三246
第十四章 倾销行为规制制度249
第一节 倾销基本问题考察249
一、倾销的概念249
二、倾销的分类252
三、倾销的利弊分析254
第二节 反倾销的条件256
一、存在倾销行为256
二、存在产业损害258
三、倾销行为与产业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60
第三节 反倾销措施261
一、临时措施261
二、价格承诺261
三、征收反倾销税262
第四节 反倾销调查262
一、反倾销调查的发起263
二、反倾销调查活动的展开263
三、初步裁决264
四、最终裁决265
第五节 中国倾销行为的法律规制266
一、中国反倾销立法概况266
二、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条件268
三、中国反倾销措施270
四、中国反倾销调查271
五、完善反倾销立法的思考272
第十五章 补贴行为规制制度274
第一节 补贴行为基本问题考察274
一、补贴的概念274
二、补贴的专向性限制原则275
三、补贴的分类276
四、补贴与反补贴的理论分歧277
五、补贴与倾销的关系278
第二节 反补贴的条件279
一、存在补贴行为279
三、补贴行为与产业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80
二、存在产业损害280
第三节 反补贴措施281
一、临时措施281
二、承诺281
三、反补贴税282
第四节 反补贴调查282
一、反补贴调查的发起282
第五节 中国补贴行为的法律规制283
一、中国反补贴立法概况283
三、反补贴调查中的协商283
四、反补贴案件的裁决283
二、反补贴调查活动的展开283
二、中国采取反补贴措施的条件285
三、中国反补贴措施287
四、中国反补贴调查288
五、完善我国反补贴立法的思考289
参考文献291
后记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