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现代化历程 东亚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界现代化历程 东亚卷
  • 董正华主编;王泰,王新生,吕媛,孙静涛,严艳,宋培军,陈峰军,陈嘉渊,林震,周东华,郑振清,(韩国)柳宗秀,昝涛,袁卫东,董正华,董向荣,游明谦,管晓宁本卷作者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15254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23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现代化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界现代化历程 东亚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东亚现代化的文化背景与国际环境1

第一章 “东化”与“西化”关系新识5

一 现代化、东化、西化三者是共性与个性关系5

二 东亚模式是现代化在亚洲地区的个性体现9

第二章 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反思——现代化启动的文化选择与历史困境15

一 西方与“西力”16

二 文化“脱胎”过程17

三 非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共同特征19

四 过渡时期思想文化的二元性22

五 现代化在“两难选择”中不断深入24

第三章 “亚洲价值观”与东亚经验再探27

一 “亚洲价值观”如何看待东亚“奇迹”和“危机”?29

二 世界银行对东亚“奇迹”、“危机”与“复苏”的反思35

三 阿玛蒂亚&森:“自由发展观”对“亚洲价值观”的批评38

四 动力机制与必需条件——透析“东亚经验”之争45

第四章 从“慕华贱夷”到“脱亚入欧”——日本华夷观念的传承与变异49

一 日本华夷观念之正统性:慕华贱夷50

二 日本华夷思想之变异:非实体性的华夷观71

三 小结76

第五章 东亚现代化的国际政治背景——以冷战与台湾“奇迹”的关系为个案78

一 冷战与台湾土地改革79

二 美国对台经济援助及其冷战色彩83

三 越战对台湾经济的刺激作用有待研究84

四 台湾“邀请发展”对中国统一和亚太和平与安全的深远影响89

第六章 美日资本与新加坡产业升级91

一 外国资本在新加坡的地位和作用92

二 美、日资本的不同运作93

三 两国资本不同表现的原因98

四 结论105

第二部分 国家发展战略、政治变革与国家干预107

第七章 政治现代化的另一类型——战后东亚地区政治发展111

一 建立国民国家的权威主义政治体制111

二 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主义政治体制115

三 官民协调的精英主义政治体制120

四 各国(地区)不同层次的政治体制改革浪潮125

第八章 保守主义与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以吉田路线为主129

一 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130

二 吉田路线的形成132

三 后吉田时代保守主义的战略演变137

四 吉田路线的现实性及其转变原因143

五 对保守主义的批评150

第九章 菲律宾现代政治变革模式的形成——黎萨尔的政治思想再思考156

一 黎萨尔论“暴力革命”158

二 黎萨尔论“精英化的好改革”161

三 黎萨尔的政治思想与菲律宾政治变革模式的形成165

第十章 中国台湾地区民主化的畸变173

一 “台独”误区174

二 “宪改”误区180

三 地方派系政治和“黑金”政治184

第十一章 韩国民主化的进程192

一 民主化的启动193

二 民主化的发展203

三 1987年7月、8月、9月工人大斗争207

四 卢泰愚民选军人政权的产生208

五 金泳三文人政权213

六 韩国民主化的特征218

第十二章 住房干预的东亚模式——新加坡、香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途径分析220

一 新加坡、香港住房干预模式的同构性220

二 两地住房干预模式的成因分析234

三 由两地住房干预模式引发的对于东亚模式的新思考249

第三部分 经济、社会与区域发展模式251

第十三章 从“以农业培养工业”到牺牲农业——对中国台湾和韩国农业与初期工业化关系的比较分析255

一 引言255

二 中国台湾:以农业培养工业方针的实施及其成果257

三 韩国:工业带动还是牺牲农业?260

四 影响农业与工业化关系的制度因素分析264

第十四章 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农业”268

一 引言268

二 香港和新加坡的城市农业转型271

三 日本都市圈的城市农业“转型”279

四 未来之路282

第十五章 韩国新村运动经验的局限性285

一 韩国农村发展的起点不是新村运动286

二 新村运动的强制性与不可持续性289

三 美化农村、提高农民收入并不能扭转甚至减缓城市化进程293

第十六章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改革295

一 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概况297

二 新加坡实行教育分流制的社会影响301

三 教育分流制度实施的必要性305

四 新加坡教育分流实施的可能性309

第十七章 新加坡社区基层组织的变迁314

一 民众联络所和人民协会316

二 联络所角色的转变323

三 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326

四 组屋计划造就居民委员会332

五 基层组织与国家建设337

六 结语354

第十八章 当代越南经济社会发展途径357

一 产品经济发展途径的推行与调整(1975—1990)357

二 商品经济发展途径的定位(1991—2000)370

三 市场经济发展途径的确立(2001年以来)375

第十九章 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新模式——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383

一 两极格局下的中国与东盟关系383

二 多极化趋势下的中国与东盟关系386

三 结语406

附录 研究东亚现代化模式的书目文献4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