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161357.jpg)
- 符长青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5593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79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监督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2
1.1 信息系统工程的定义2
目录2
序2
前言2
第一篇 基础篇2
1.2.1 产生和发展4
1.2 国外工程监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4
1.2.2 国外工程监理制度简介5
1.3.1 中国历史上的监工制度6
1.3 国内工程监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6
1.3.2 建国以来工程监督方式的变化7
1.3.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8
1.4.1 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10
1.4 信息系统工程10
1.4.2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运作的特点13
1.5 我国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的必要性17
2.1.2 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21
2.1.1 系统科学与系统论21
第2章 系统科学与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21
2.1 系统科学发展概论21
2.1.3 系统论基础23
2.2.1 系统分析概述27
2.2 系统分析概论27
2.2.2 系统分析方法论30
2.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31
2.3.1 基本建设的概念32
2.3.2 技术改造工程项目33
3.1.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特性34
3.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34
第3章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34
3.1.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定义35
3.2.1 政府监管37
3.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基本框架37
3.2.2 社会监理39
3.2.3 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体制46
3.3 信息系统工程实施的保证体系47
3.2.4 企业自检47
3.4.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任务50
3.4.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目标50
3.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目标和行为主体50
3.4.3 与信息系统工程有关的行为主体51
3.4.4 信息系统工程中主体三方的职责关系53
3.4.5 信息系统工程主体三方关系的进一步讨论54
3.4.6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的一些重要关系的处理57
3.5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运作模式59
3.6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的关系61
3.7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信息系统审计之间的比较62
3.8.2 责任和赔偿问题64
3.8.1 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64
3.8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的难点问题64
3.9.2 选择信息技术标准的原则65
3.9.1 信息技术标准的分类65
3.9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依据65
3.9.3 国内有关的信息技术标准66
3.9.4 国际上有关的信息技术标准67
4.1.1 组织的含义及作用69
4.1 现代组织论的基本概念69
第4章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69
4.1.2 组织设计的原则70
4.2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组织结构模式71
4.3 工程项目承发包的结构模式72
4.4.1 监理机构75
4.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构组织模式75
4.4.2 组织模式76
4.5.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构的组织77
4.5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构的组织和管理77
4.5.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构的管理78
4.5.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79
4.5.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构的业务准则79
4.6.1 国家物价局、建设部的有关建设监理收费规定80
4.6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服务费用80
4.6.3 建设监理费的核算81
4.6.2 建设监理费的构成81
4.6.4 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收费标准建议83
4.7.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范围和内容84
4.7.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主管部门及其职责84
4.7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规定84
4.7.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活动、合同和程序85
4.8.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构应具备的条件86
4.8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构的资质和设立86
4.7.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86
4.8.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构资质申请、评审和审批88
4.8.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构资质变更、注销和处罚90
4.8.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构资质管理90
5.1.1 监理工程师91
5.1 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的概念91
第5章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91
5.1.3 监理人员数量的确定92
5.1.2 其他监理人员92
5.1.4 监理人员的素质要求93
5.2.1 总监理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及权限94
5.2 监理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及权限94
5.2.2 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及权限95
5.3 监理工程师的社会责任97
5.2.5 总监助理的岗位职责97
5.2.3 项目经理的岗位职责及权限97
5.2.4 现场监理员的岗位职责97
5.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的资格管理98
5.4.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的资格取得99
5.4.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的资格登记100
6.1.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阶段、范围、目标102
6.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的任务102
第6章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102
6.1.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103
6.1.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运作程序106
6.2 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管理与项目目标控制111
6.2.1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112
6.2.2 信息系统工程的整体目标控制113
6.3.1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概念114
6.3 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114
6.3.2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程序115
6.3.4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16
6.3.3 质量缺陷与事故处理116
6.4.1 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129
6.4 信息系统工程的进度控制129
6.4.2 进度控制的主要措施130
6.4.3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审批131
6.4.4 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134
6.4.5 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135
6.5 信息系统工程的投资控制136
6.5.1 信息系统工程投资控制的主要任务137
6.5.2 信息系统工程投资控制的主要措施138
6.5.3 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控制140
6.5.4 软件开发的投资控制141
6.6.1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的概念142
6.6 信息系统工程的合同管理142
6.5.5 工程结算142
6.6.3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任务143
6.6.2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的作用143
6.6.4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144
6.7 信息系统工程的信息管理147
6.7.1 监理信息的类型148
6.8 信息系统工程的施工协调149
6.7.3 文档控制149
6.7.2 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149
6.8.2 现场协调会150
6.8.1 工程例会150
6.9 信息系统工程的培训管理151
7.1 监理工作管理制度152
第7章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制度152
7.2 监理部内部管理制度155
8.1.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招标应具备的条件157
8.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招标157
第8章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的选择157
8.1.3 监理招标的方式158
8.1.2 招标单位应具备的条件158
8.1.4 监理招标程序及方法159
8.1.5 监理投标、开标程序及方法162
8.1.6 评标、决标程序及方法164
8.2.1 技术建议书166
8.2 监理的技术建议书和费用建议书166
8.2.2 费用建议书167
8.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169
8.3.2 “业主/咨询工程师标准服务协议书”的主要内容170
8.3.1 “业主/咨询工程师标准服务协议书”及合同条件170
8.3.3 “业主/咨询工程师标准服务协议书”条件的应用说明171
8.3.5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样本172
8.3.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范本172
9.1.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责任界定的依据173
9.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法律责任的概念173
第9章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法律责任173
9.1.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责任的分类174
9.1.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法律责任的特点175
9.2.1 民事责任(职业责任)176
9.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法律责任的界定176
9.2.3 刑事责任177
9.2.2 行政责任177
9.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法律责任分析178
9.4.1 知识产权的定义181
9.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产权责任181
9.4.2 知识产权的特征182
9.4.3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概念和侵权的认定183
9.4.4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赔偿186
9.5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职业责任保险187
10.1.1 项目的基本概念191
10.1 工程项目的基本概念191
第二篇 理论篇191
第10章 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191
10.1.2 项目范畴的概念193
10.1.3 项目的组织机构196
10.2.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197
10.2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97
10.2.2 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和过程203
10.3.1 项目管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06
10.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206
10.3.3 监理与项目管理工作内容的比较207
10.3.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207
10.3.4 监理与项目管理角色的比较211
11.1.1 项目孵化阶段概述212
11.1 项目孵化和启动阶段212
第11章 项目阶段性管理212
11.1.2 项目启动阶段概述214
11.2.1 项目规划和项目计划216
11.2 项目规划阶段216
11.2.2 规划的步骤和成果217
11.2.3 项目规划依赖性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218
11.3.2 项目控制219
11.3.1 项目实施准备219
11.3 项目实施阶段219
11.4 项目收尾阶段220
11.5.1 交接内容222
11.5 项目交接过渡阶段222
11.5.3 项目审计223
11.5.2 项目后评价223
12.1.1 项目范围管理的概念224
12.1 项目范围管理概述224
第12章 项目范围管理224
12.1.2 项目范围管理过程和项目选择方法225
12.2.3 范围定义与工作分解结构227
12.2.2 制定范围计划和范围说明书227
12.2 项目章程和项目范围计划227
12.2.1 项目章程的主要内容227
12.2.4 工作分解结构(WBS)228
12.2.5 制定工作分解结构的方法229
12.2.7 促进用户参与的措施230
12.2.6 范围审核和范围变更控制230
12.2.9 范围变更控制系统231
12.2.8 减少变更的措施231
13.1.1 项目时间管理的概念232
13.1 项目时间管理概述232
第13章 项目时间管理232
13.1.2 项目时间管理的过程和进度计划233
13.2.2 项目网络图236
13.2.1 图形表示方法分类236
13.2 与项目时间管理有关的工具和绘图技术236
13.2.3 甘特图237
13.2.4 关键路径法(CPM)238
13.2.5 计划评审技术(PERT)239
14.1.1 成本和成本管理的概念240
14.1 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240
第14章 项目成本管理240
14.1.2 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原理241
14.2.1 成本分解结构和挣得值分析244
14.2 项目成本估算和成本控制244
14.2.2 成本估算技术和成本控制245
15.1.1 项目质量管理的定义和内容248
15.1 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248
第15章 项目质量管理248
15.1.2 项目质量管理的技术措施249
15.2.1 坚强有力的领导支持257
15.2.2 质量成本257
15.2 提高信息技术项目质量的措施257
15.2.4 成熟度模型259
15.2.3 组织影响、工作环境因素和质量259
16.1.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内容261
16.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61
第16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261
16.1.2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262
16.2.1 获取项目人员269
16.2 项目团队建设269
16.2.2 资源负荷和资源平衡270
16.2.3 团队建设271
16.2.4 团队建设要以人为本274
17.1.1 项目沟通管理的定义和内容278
17.1 项目沟通管理的概念278
第17章 项目沟通管理278
17.1.2 项目沟通管理的重要性279
17.1.3 项目沟通观念的改进280
17.1.4 团队建设与沟通的关系282
17.1.5 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关键283
17.1.6 提高倾听能力的技巧284
17.2.1 编制沟通管理计划285
17.2 项目沟通管理的目标和过程285
17.2.2 信息发送287
17.3 改善项目沟通的建议289
17.2.3 项目绩效报告289
17.3.2 沟通技能培训学习290
17.3.1 利用沟通技能解决矛盾冲突290
17.3.3 召开有效的会议291
17.3.5 有效的项目沟通来自心灵沟通292
17.3.4 要重视沟通基础设施的建设292
18.1.1 风险管理的定义和概述294
18.1 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294
第18章 项目风险管理294
18.1.2 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95
18.1.3 风险效用理论的概念296
18.1.4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风险与机会并存297
18.1.5 项目风险的基本类型298
18.1.7 项目风险的特点299
18.1.6 风险按其影响结果分类299
18.2.2 项目风险管理的组织300
18.2.1 项目风险管理的任务300
18.2 项目风险管理方法300
18.2.3 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301
18.3 工程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304
18.2.4 编制项目风险管理计划304
18.3.1 风险合理公平分配305
18.3.2 常用的风险对策306
18.3.3 工程项目保险概述307
18.4.1 发生软件危机的原因309
18.4 软件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309
18.4.2 软件危机的表现311
18.4.3 软件工程项目风险来源312
18.4.4 软件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和管理314
18.5 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317
18.5.4 人力资源风险的评估318
18.5.3 人力资源风险的识别318
18.5.1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定义318
18.5.2 人力资源风险的分类318
18.5.6 人力资源风险监控机制319
18.5.5 人力资源风险的控制319
18.5.7 后备人力资源320
19.1.1 项目采购管理的定义和内容321
19.1 项目采购管理的概念321
第19章 项目采购管理321
19.1.2 项目采购管理的作用和过程322
19.2.2 编制采购计划的工具和技术324
19.2.1 采购计划的编制324
19.2 项目采购管理的技术与方法324
19.2.4 合同专用条款和货物清单325
19.2.3 合同类型325
20.1.1 项目整体管理的过程326
20.1 项目整体管理的概念326
第20章 项目整体管理326
20.1.2 项目计划的制定327
20.1.4 整体变更控制328
20.1.3 项目计划的执行328
20.2.1 全目标管理329
20.2 项目整体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29
20.1.5 高级管理层支持的重要性329
20.2.2 过程管理330
20.2.3 整合管理332
21.1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应用概述334
第21章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334
21.2 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的意义、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36
22.1 软件工程的概念339
第22章 软件工程概论339
第三篇 专业篇339
22.1.1 软件的基本概念340
22.1.2 软件工程的概念345
22.2.1 软件工程研究的热点课题348
22.2 软件工程方法论348
22.2.2 软件工程方法的基本原理349
22.2.3 软件开发的生命期方法350
22.3.1 用户需求的内容353
22.3 软件需求分析353
22.3.4 系统分析员的素质要求354
22.3.3 用户需求分析报告354
22.3.2 需求调研的步骤和方法354
22.4 软件测试355
22.4.2 软件测试的目的356
22.4.1 软件测试的定义356
22.4.3 软件测试的基本类型357
22.4.4 软件测试的阶段步骤358
22.4.5 软件测试的影响因素359
22.4.7 软件测试的原则360
22.4.6 软件独立测试机构的作用360
22.4.8 软件测试的工具361
22.4.9 软件黑盒测试的要点362
23.1.1 软件体系结构的起源366
23.1 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366
第23章 软件体系结构与工程标准366
23.1.4 构件367
23.1.3 软件重用367
23.1.2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367
23.1.5 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型368
23.2.1 多层B/S结构的概念369
23.2 多层B/S结构369
23.2.2 C/S结构与B/S结构的比较370
23.3.1 软件开发方法374
23.3 软件开发方法和代码开放374
23.3.2 数据仓库技术380
23.3.3 源代码开放383
23.4.1 软件工程标准的分类385
23.4 软件工程标准385
23.4.3 软件成熟度模型(CMM)简介386
23.4.2 软件工程标准的使用裁剪386
23.4.4 ISO 9000简介388
24.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392
24.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392
第24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392
24.1.2 网络的作用393
24.1.4 网络操作系统(NOS)394
24.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94
24.1.6 网络拓扑结构395
24.1.5 网络协议395
24.2.2 局域网的组成397
24.2.1 局域网的特征397
24.1.7 网络带宽397
24.2 局域网(LAN)397
24.2.3 局域网的工作模式400
24.2.4 局域网系统方案的选择401
24.3 城域网(MAN)404
24.3.2 城域网的架构405
24.3.1 城域网(MAN)的由来和发展405
24.3.4 城域网的应用406
24.3.3 城域网的基本特性406
24.3.5 城域核心网技术407
24.3.6 宽带网络的接入方式409
24.4 广域网(WAN)412
24.5.1 网络传输介质互联设备414
24.5 网络互联设备414
24.5.2 网络物理层互联设备415
24.5.3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416
24.6 国际互联网(Internet)418
24.5.5 应用层互联设备418
24.5.4 网络层互联设备418
24.6.1 互联网(Internet)的概念419
24.6.2 域名系统420
24.6.3 互联网的基本功能421
24.6.4 互联网的接入上网方式422
25.1 电子商务的概念424
第25章 电子商务424
25.2.1 信息流426
25.2 电子商务技术的核心问题426
25.2.2 物流427
25.2.4 安全认证428
25.2.3 资金流428
25.3.1 认证中心体系结构429
25.3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429
25.3.2 双重数字证书430
25.4.2 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影响431
25.4.1 电子商务的特点431
25.4 电子商务的特点、成因和影响431
26.1.1 智能建筑工程的由来433
26.1 智能建筑工程项目概述433
第26章 智能建筑433
26.1.2 智能建筑工程的发展434
26.1.3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435
26.2.1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概念438
26.2 现代智能建筑的弱电技术438
26.2.2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组成439
26.3.2 智能建筑主要的子系统443
26.3.1 智能建筑的主要结构443
26.3 现代智能建筑的基本构成443
27.1.1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449
27.1 电子政务概述449
第27章 电子政务449
27.1.2 电子政务主要功能需求和服务内容451
27.2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456
27.3.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计划459
27.3 实现电子政务的途径459
27.3.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措施460
27.4 十二金工程463
28.1.1 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468
28.1 数字地球概述468
第28章 数字地球与“3S”技术468
28.1.2 数字地球的应用471
28.2 数字地球中的“3S”技术475
28.2.1 全球定位系统(GPS)476
28.2.2 地理信息系统(GIS)479
28.2.3 遥感系统(RS)483
29.1 信息系统安全487
第29章 信息系统安全概论487
第四篇 安全篇487
29.1.1 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488
29.1.2 计算机犯罪的形式和发展趋势489
29.1.3 信息系统安全的特性491
29.2.1 计算机的分类492
29.2 计算机安全监理492
29.1.4 信息系统安全监理的内容492
29.2.2 计算机安全的概念493
29.2.4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494
29.2.3 计算机安全监理494
29.3.2 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业务495
29.3.1 网络的脆弱性495
29.3 网络安全监理495
29.3.3 网络的安全隐患496
29.4 信息安全监理497
29.3.4 网络安全监理的任务497
29.4.2 信息安全的策略管理498
29.4.1 信息安全的概念498
29.4.3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PDR体系)499
29.4.4 综合安全保障体系500
29.4.5 信息安全监理的任务501
30.1.2 计算机病毒的由来和发展502
30.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502
第30章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502
30.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502
30.1.3 病毒的特性503
30.1.5 病毒的危害505
30.1.4 病毒的种类505
30.2.1 防病毒的措施506
30.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506
30.2.3 数据备份技术507
30.2.2 如何选购防病毒软件507
30.2.4 网络防病毒产品的发展趋势508
31.1.1 黑客现象的由来和发展510
31.1 计算机黑客的概念510
第31章 黑客攻击的防范技术510
31.1.2 黑客给世界带来的损失巨大511
31.2 黑客攻击的防范措施512
31.2.1 网络系统面临的威胁512
31.2.2 黑客攻击的手法513
31.2.3 防范黑客攻击的措施515
第32章 常用信息系统安全防范技术517
32.1 防火墙技术517
32.1.1 防火墙的定义517
32.1.2 防火墙的基本分类517
32.1.3 防火墙的安全措施519
32.1.4 使用防火墙的注意事项519
32.2 入侵检测技术520
32.2.1 入侵检测技术的概念521
32.2.2 入侵检测技术的原理522
32.2.3 入侵检测的方法523
32.2.5 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524
32.3 安全审计系统524
32.2.4 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524
32.3.1 安全审计的概念525
32.3.2 安全审计的分类526
32.3.3 系统级审计的目标526
32.3.4 审计系统的设计527
32.3.5 安全审计系统的功能要求527
32.4.1 数据加密的概念529
32.4.2 对称密码体制529
32.4 数据加密技术529
32.4.3 非对称密码体制530
32.4.5 数字签名531
32.4.6 身份认证技术531
32.4.4 对称密钥管理技术531
33.1.1 企业网络结构的特点533
33.1 网络系统安全风险分析533
33.1.2 企业网络安全风险评估533
第33章 企业网络系统安全监理规划533
33.2 企业网络安全需求与安全目标536
33.2.1 企业网络安全需求分析536
33.2.2 企业网络安全策略537
33.2.3 企业网络安全目标537
33.3 网络安全方案总体设计538
33.3.1 安全方案设计原则538
33.4.1 物理安全539
33.4 企业网络安全体系结构539
33.4.2 企业网络结构539
33.3.2 企业网络安全服务、机制与技术539
33.4.3 企业网络系统安全540
33.4.6 应用安全542
33.4.5 信息安全542
33.4.7 安全管理542
33.4.4 系统安全542
33.4.8 安全管理的实现543
附录545
附录A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常用报表545
附录B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样板567
参考文献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