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1卷 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1卷 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3160785.jpg)
- (德)克劳斯·罗克辛(Claus Roxin)著;王世洲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5626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88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826页
- 主题词:刑法-法的理论-德国-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1卷 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版序言1
缩略语索引1
目录1
刑法学是最精确的法学(译者序)1
献辞1
中文版序言1
第三版序言1
一、惩罚(刑罚和保安处分)作为刑法的形式定义标准和二元制惩罚制度3
第1节 形式意义上的刑法。定义和界限3
第一章 基础3
二、作为公法的刑法。纪律处分,罚款和秩序性措施作为非刑事性惩罚4
1.刑事程序法(也被称为刑事诉讼法)5
四、作为全体刑法科学部分领域的实体刑法;全体刑法科学中的不同分支5
三、附属刑法5
3.刑事执行法6
2.刑事量刑法6
5.犯罪学7
4.青少年刑法7
五、实体刑法的总论部分8
第2节 实体的犯罪概念。作为辅助性法益保护方法的刑罚及其与其他类似性惩罚在内容上的界限9
1.刑法排除单纯的违反道德行为12
二、作为刑事可罚性条件的法益侵害12
一、实体的犯罪概念12
2.刑法排除违反秩序行为13
三、过去各种法益定义的失当14
3.纯粹违反道德行为所侵害的不是法益15
2.纯粹的思想性目标设定所保护的不是法益15
四、从宪法中引导出的法益概念15
1.专横的刑罚威胁保护的不是法益15
五、法益概念的可变性16
5.违反秩序行为也侵害法益16
4.进一步的结论16
六、法益保护的界限问题17
七、危险刑法,风险刑法,通过刑法对未来的保护:法益保护的终结?18
九、没有法益保护的刑事法律是没有意义的吗?21
八、法益和行为对象21
十、立法者能否承担惩罚侵害法益行为的义务?22
十一、法益保护的辅助性23
十二、文献中的不同观点24
1.与违反秩序法中的罚款的界限27
十三、刑罚与其他类似惩罚手段在内容上的界限27
2.与纪律处分的界限28
4.与私人惩罚的界限30
3.与诉讼规定和类似法律中维护秩序措施和强制措施的界限30
第3节 刑罚与保安处分的目的与正当化32
1.报应理论(正义理论,赎罪理论)36
一、刑罚的目的;刑罚理论36
2.特殊预防的理论38
3.一般预防的理论41
4.报应性的综合理论44
1)刑罚的专门预防目的45
5.预防性的综合理论45
2)各种报应的放弃47
3)作为干涉界限的罪责原则48
4)小结50
二、保安处分的目的与界限;刑罚与保安处分的关系51
三、赔偿作为刑法上的第三条道路?53
第4节 1871年以来的德国刑法改革56
一、1871年的帝国刑法典58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发展59
三、魏玛共和国时代的改革工作61
四、纳粹时代62
五、改革工作的重新进行63
六、“1962年草案”和“选择性草案”64
七、1969年以来的改革立法工作66
1.废除重罪监禁刑69
八、改革的内容69
2.压制六个月以下的自由刑70
5.新的罚金刑制度71
4.缓刑条件的扩大….71
3.刑罚的放弃71
7.社会治疗性机构72
6.行为监督72
第5节 法治原则与刑法的解释和在时间上的适用之间的关系74
一、具体案件 (676
1.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77
一、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和刑罚77
2.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78
2.禁止作为刑罚根据和使刑罚严厉的习惯法(书面的罪刑法定)79
二、法治原则的四项作用79
1.禁止类推(严格的罪刑法定)79
三、关于法治原则的历史与国际性适用80
3.禁止溯及既往效力(事先的罪刑法定)80
4.禁止不确定的刑法和刑罚(确实的罪刑法定)80
2.民主和分权82
四、法治原则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国家理论性和刑法性根源82
1.政治自由主义82
4.罪责原则83
3.一般预防83
1)将可能的口语词义作为解释界限84
五、解释与禁止类推84
1.刑法中解释的界限84
2)司法判决86
3)文献中的不同观点88
2)禁止类推在总则中的适用90
2.禁止类推的适用范围90
1)禁止类推在分则中和刑罚威胁时的适用90
六、禁止作为刑罚基础和使刑罚严厉的习惯法91
3)在程序法中的禁止类推?91
4)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91
2.目前对行为适用的法律93
七、禁止溯及既往和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93
1.禁止溯及既往的根据93
3.刑事可罚性条件中的禁止溯及既往以及禁止溯及既往原则上不适用于保安处分95
4.禁止溯及既往和程序法96
5.禁止溯及既往和司法判决97
6.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98
7.时间法律99
1.刑事可罚性条件的明确性100
八、禁止不确定的刑法和刑罚100
2.犯罪后果领域中的明确性原理103
一、概念性说明。在现行法律中占支配趋势的行为刑法105
第6节 行为刑法和行为人刑法105
二、弗兰茨·冯·李斯特及其继承者的行为刑法和行为人刑法106
三、30年代的行为人刑法趋势。生活方式罪责。犯罪学和规范性行为人类型107
2.1933年的《惯犯法》108
1.埃里克·沃尔夫108
3.战争立法和规范性行为人类型109
四、现行法律中的行为刑法和行为人刑法110
1)分则中行为人刑法的行为构成?111
1.行为人刑法在从重处罚方面的影响111
2)分则中行为人刑法的行为构成?112
2.行为人刑法在从轻处罚方面的影响113
3)量刑中行为人刑法的影响?113
3.表现行为人刑法思想的保安处分114
第7节 刑法信条学和刑法体系。一般犯罪理论的基本问题115
一、信条的任务和刑法的系统学说117
二、刑法体系的基本概念118
4.罪责119
1.行为119
2.行为构成符合性119
3.违法性119
1.基本概念的发现120
5.其他刑事可罚性的条件120
三、新近犯罪理论的历史发展120
1)古典犯罪体系121
2.立法者对这些概念的采纳121
3.犯罪体系学说的历史发展阶段121
4.从古典体系发展到目的性体系的思想史基础和哲学基础122
2)新古典体系122
3)目的性行为理论122
5.当代占主导地位的组合新古典学说和目的性学说的犯罪理论123
6.目的理性的(功能性的)刑法体系124
1.体系性思考的优点126
四、传统刑法体系的成就和局限性;刑法信条学的体系性思考和问题性思考126
4)体系性联系作为深化法学的路标127
1)减少审查案件的难度127
2)体系性秩序作为平等和有区别地适用法律的条件127
3)法律的简化和更好的操作性127
1)忽略具体案件中的正义性128
2.体系性思考的危险128
2)减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129
4)对抽象概念的使用130
3)不能在刑事政策上确认为合法的体系性引导130
3.问题性思考131
1.关于以价值为导向的体系性方案132
五、目的论和刑事政策性的体系性建议的基础132
1)行为133
3)不法134
2)行为构成134
5)其他刑事可罚性条件136
4)责任136
2.刑法信条和刑事政策137
3.犯罪范畴作为评价方面139
4.目的论与刑事政策性的犯罪理论和建立体系与定义的方法140
第8节 行为145
第二章 行为、轻罪、重罪145
一、行为概念的任务147
1.前古典的行为概念148
二、刑法信条学发展中的行为定义。阐述与批判148
2.古典体系的自然的(自然主义的,因果性的)行为概念149
3.目的的行为概念151
4.社会的行为概念154
5.否定的行为概念156
6.在行为构成中放弃行为159
1.作为人格表现的行为160
三、人格的行为概念160
2.相似的观点161
3.作为基础因素的人格行为概念162
4.作为连接因素的人格行为概念163
5.作为界限因素的人格行为概念165
6.人格行为概念的本质170
一、关于区分的历史171
第9节 轻罪和重罪171
二、现行法律中的规定和实践意义172
三、现行法律中“抽象”理论的实现及其在罪刑法定基本原则中的基础173
四、界限划分问题175
第10节 行为构成的理论179
第三章 行为构成179
一、体系性行为构成,保障性行为构成,错误性行为构成181
1.贝林的客观和无价值的行为构成182
二、关于行为构成作为体系范畴的发展182
3.体系性行为构成作为一种不法性行为构成的认识183
2.主观行为构成的发现183
1.否定性行为构成特征的理论185
三、行为构成和违法性的关系185
2.两级或者三级犯罪构造?186
3.特别的观点189
4.刑法条文中的违法性提示;否定地表达的行为构成特征190
四、社会恰当性和排除行为构成191
1.开放的行为构成195
五、开放的行为构成和评价总体构成行为的特征195
2.评价总体构成行为的特征196
六、客观的行为构成和主观的行为构成198
1)客观行为构成的结构和内容200
1.客观的行为构成200
2)描述性的行为构成特征和规范性的行为构成特征201
1)行为构成的故意202
2.主观的行为构成202
2)主观行为构成的特征及其与罪责特征的界限204
3)态度的特征206
4)关于具有主观特征的行为构成的体系化208
七、行为构成中的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209
八、行为构成的种类215
1.结果犯罪和活动犯罪216
2.持续犯罪和状态犯罪217
2)基本犯罪和结果之间的关系218
3.结果加重的犯罪218
1)规定和法律政策的评价218
4.侵害性犯罪和危险性犯罪221
3)类似的行为构成形式221
4)关于历史221
7.一动作的犯罪和多动作的犯罪222
5.企业的行为构成222
6.简单的犯罪和组合的犯罪222
9.基本犯罪,行为构成的变化,独立的犯罪223
8.一般的犯罪和特殊的犯罪223
第11节 归责于客观行为构成226
一、关于因果概念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上的困难性231
第一、因果关系的理论231
二、等值理论(条件理论)232
三、等值理论的具体问题237
四、适当理论和意义重大理论243
1.导言245
第二、进一步归责于客观行为构成245
一、侵害性犯罪245
1)风险减小时归责的排除247
2.不允许性风险的创设247
2)缺乏危险创设时归责的排除248
3)危险创设和假定的因果过程249
4)在允许性风险中排除归责251
1)危险没有实现时归责的排除253
3.不允许性风险的实现253
2)不允许性风险没有实现时归责的排除254
3)在不符合谨慎规范保护目的的后果中排除归责256
4)合法替代行为和风险提高理论257
5)关于风险提高理论和保护目的理论的联合261
1)故意自危时的共同作用262
4.行为构成的作用范围262
2)同意他人造成的危险268
3)对他人责任范围的分配271
二、危险性犯罪274
4)其他案件274
1.具体的危险性犯罪275
1)古典的抽象危险性犯罪278
2.抽象的危险性犯罪278
4)抽象的适格性犯罪280
2)群众行为(首先是在公共交通中)280
3)危害体现内心精神的中间性法益的犯罪280
第12节 故意和行为构成错误。在因果关系偏离时归责于故意282
一、故意的基础和表现形式285
1.犯罪目的286
1)作为对可能法益侵害决定的有条件故意291
2.直接故意291
3.有条件故意(间接故意)291
2)类似和偏离的解决办法295
3)关于最近司法判决的发展307
4.故意的时间范围(事前故意和事后故意)311
5.故意的行为构成关联性和择一故意312
二、行为构成错误314
1)行为构成错误和禁止性错误的界限316
1.构成行为情节的认识和不认识316
2)意识在“认识”构成行为情节中的明确性324
1)第16条第1款规定的法定行为构成的情节328
2.行为构成故意的对象。第16条直接的和类推的适用328
2)关于第16条第2款减轻处罚情节的错误329
3)第16条的类推性适用331
4)应当根据其他规则处理的错误333
三、在因果关系偏离时对故意的归责334
1.通常性的因果关系偏离335
2.行为差误338
3.“故意转换”(行为目标转换)342
4.“概括故意”和相近的案件343
5.行为对象错误(即对人身的认识错误)346
第13节 同意351
2.认可和同意354
一、关于同意的理论地位354
1.关于历史354
3.从区别中推导出的差别355
1.同意的行为自由作为排除行为构成的基础357
4.拒绝区别及其后果357
二、作为排除行为构成根据的同意357
2.有效同意中缺乏犯罪类型的实现359
3.缺乏利益权衡作为反对纯粹正当化的理由360
4.缺乏可行性的二分法理论361
5.第228条不是反对理由362
7.有效赞同的不同条件作为从行为构成的各种结构中得出的结论363
6.“减轻侵害性同意”的正当化力量不是反对理由363
三、缺乏或者限制同意可能性的行为构成364
1.作为有效同意条件的告知368
四、同意的宣告、对象、时间和撤消368
2.作为同意对象的行为和结果369
五、理解能力370
3.同意的时间和可撤消性370
六、同意中的代理人374
1.欺骗376
七、同意中的缺乏意志376
2.错误379
3.威胁与强迫380
八、关于同意存在的错误或者同意不存在的错误382
第14节 不法理论的基本问题385
第四章 违法性385
一、违法性和不法388
二、形式违法性和实质违法性390
三、被害人信条学和实质性不法392
四、不法和无法领域395
五、违法性和法制的统一397
六、关于正当化根据的体系化398
七、正当化根据的竞合401
1)各种意见的情况403
八、正当化的错误问题403
1.不法故意403
2)表态406
3)允许性行为构成错误和禁止性错误的界限410
2.在正当化根据中的审查义务?411
3.根据不确定情况或者未来情况安排的正当化因素412
4.正当化根据存在的不确定性413
5.主观性正当化因素414
2)主观性正当化因素的内容性条件415
1)主观性正当化因素的必要性415
3)缺乏主观性正当化因素时对未遂的认定417
九、正当化根据的作用418
十、具体正当化根据的表现和划分420
第15节 紧急防卫421
一、紧急防卫权的基本原则424
三、紧急防卫中的攻击426
二、关于紧急防卫权的历史发展426
四、攻击的违法性429
五、攻击正在进行432
六、具有紧急防卫能力的利益434
七、防卫的必要性438
八、紧急防卫的要求性443
1.无罪责或者有重大减轻罪责的攻击444
2.由被攻击者违法挑起的攻击445
3.轻微攻击450
4.在保证关系范围内的攻击453
5.通过威胁的勒索性攻击455
九、主权行为和紧急防卫权456
十、紧急帮助459
十一、限制在攻击者及其法益上的紧急防卫461
十二、防卫的意志作为主观性正当化因素?463
第16节 正当化紧急状态和相关案件464
一、当前紧急状态权的发展467
第一、第34条的基本规定467
二、紧急状态的危险470
1.权衡的要点474
三、利益冲突中的权衡474
2)法益的价值倾向475
1)刑罚幅度的比较475
4)生命之间没有权衡476
3)法益损害的程度476
5)威胁性危险的程度479
6)自治原则480
7)法定的规则482
8)紧急状态的状况中的过错484
9)特定的义务地位486
10)在不法方面进行的活动487
12)从受侵犯被害人的范围中产生的危险488
11)避免和造成的损害对各种有关人员的个人意义488
2.受保护利益明显居于优势地位493
四、适当性条款494
2.主权承担者在紧急状态中的权力497
五、正当化紧急状态的其他问题497
1.同一法益承担者对相互冲突利益所具有的权利497
3.主观性正当化因素498
第二、民法中的攻击性紧急状态,《德国民法典》第904条499
第三、民法中的防卫性紧急状态,《德国民法典》第228条500
第四、正当化的义务冲突501
第五、类似紧急状态的状况505
第六、《德国基本法》第20条第4款的抵抗权506
第一、职务承担者的侵犯权508
第17节 职务权和强制权;官方的批准508
第二、违法而又有约束力的命令513
一、临时羁押516
第三、代替公共机关所为的行为516
二、自助权519
第四、责打权520
一、私人责打权521
二、老师有责打权吗?523
第五、官方的批准524
第18节 出于允许性风险的正当化根据530
第一、推定的同意531
一、正当化根据的结构532
二、推定同意的辅助性534
三、自私行为中的推定同意?536
2)与人格有关的决定537
四、确定推定意图的标准537
1.在他人利益中的行为537
1)与物品有关的决定537
3)现有的决定538
2.在自己利益中的行为539
五、错误和审查义务540
第二、合理利益的利用541
一、关于第193条的结构542
二、作为正当化根据的合理利益的利用543
三、第193条没有超越侮辱行为构成的扩展544
四、利用合理利益的具体条件545
一、作为独立正当化根据的艺术自由547
第三、艺术自由547
二、根据《德国基本法》第5条第3款产生的正当化根据的条件548
第19节 责任原理的基本问题553
第五章 罪责和责任553
一、罪责和预防必要性作为刑法责任的条件556
二、从心理性罪责概念到规范性罪责概念559
三、关于规范性罪责概念的批评561
1.作为“能够不这样行为”的罪责562
四、刑法中罪责的内容性规定(实质性罪责定义)562
2.作为法律反对的态度的罪责563
3.作为必须为自身个性负责的罪责565
4.作为根据一般预防需要归咎的罪责567
5.作为不顾规范可交谈性的不法行为的罪责568
6.罪责原则的对立面572
六、排除罪责的根据和免责的根据?573
五、刑罚基础的罪责和量刑的罪责573
七、构成行为责任的毛拉赫原理574
八、构成行为罪责和生活方式罪责575
第20节 罪责能力577
一、法律规定的基础581
第一、成年人的罪责能力581
1.病理性精神错乱583
二、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连接性诊断结果583
2.深度的意识错乱585
4.严重的其他精神性病态588
3.智力低下588
三、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590
1.第21条的条件592
四、重大减弱的罪责能力592
2.选择性从轻处罚594
3.《德国军事刑法》第7条的特别规定597
第二、孩子和青少年的罪责能力598
第三、原因自由行为599
第21节 禁止性错误607
一、禁止性错误的规则。信条性发展和法政策难题609
二、不法意识的对象612
3.归类错误616
三、不法意识的表现形式616
1.关于对禁止存在的错误616
2.关于正当化根据的存在或者界限的错误616
4.效力范围错误617
五、有条件的不法意识618
四、禁止性错误的意识形式618
1.作为有罪责行为条件的禁止性错误的可避免性620
六、禁止性错误的可避免性620
2.作为排除刑法性责任情况的错误的可免责性621
3.关于获得不法认识的手段623
4.作为行为罪责或者行为人罪责的禁止性错误的可避免性?624
1)查明真相的“机会”625
5.可避免性的具体条件625
2)查明真相的努力所要求的范围627
七、禁止性错误的法律后果631
3)不法认识在没有充分努力情况下的可获得性631
八、禁止性错误的特殊规则632
第一、第35条的紧急状态634
第22节 排除责任的紧急状态和类似案件634
一、有关规定的体系性位置和目的论内容635
二、当前无法用其他方法避免的危险639
三、能够在紧急状态中保护的法益641
四、享有特权的人员范围644
1.关于相反性例外的原理645
五、避免危险的行为645
六、根据第35条第1款第2项拒绝排除责任645
2.特别的法律关系646
3.自己造成的危险648
4.可以过分要求容忍危险的其他案件651
七、对紧急状态情况的错误认识652
5.在过分要求容忍危险情况下的量刑652
第二、第33条的紧急防卫超过限度655
八、紧急状态行为的参与人655
一、有关规定的体系性位置和目的论内容656
二、排除责任的冲动658
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超过紧急防卫限度660
四、集中的和扩展的紧急防卫超过限度661
六、防卫挑拨状态下的紧急防卫超过限度663
五、对无关的第三人造成的损害663
七、假想的紧急防卫超过限度664
八、第33条可以类推地适用于其他对正当化基础的超越?665
第三、良心行为666
一、德国基本法第4条作为刑法判断的基础667
二、良心行为承担的刑事可罚性后果669
三、免除刑罚的良心行为在体系上的分类672
第四、民事性不服从674
1.第139条第3款第1项:对家属不作刑事告发676
第五、在分则中排除责任的根据676
4.第258条第6款:为了家属而妨碍刑事司法677
3.第258条第5款:为了有利于别人和同时为了自己而妨碍刑事司法677
2.第173条第3款:未成年人之间的亲属相奸677
二、这类案件的信条学讨论678
第六、超法规的排除责任679
一、非过分要求性作为超法规的免责基础?680
1.一种超法规排除责任的建立681
二、危险共同体作为排除责任的基础681
3.对一种排除刑罚根据的认定682
2.超法规排除罪责的主导理论682
三、选择较小的恶作为排除杀人责任的根据?683
4.对一种禁止性错误的认定683
第23节 刑事可罚性的客观条件和排除刑罚的根据689
第六章 其他刑事可罚性的条件689
一、超然于责任之外的刑事可罚性条件。设问与举例690
1.表面的刑事可罚性条件作为行为构成的特征692
二、第四个犯罪范畴在主导理论中的过分扩展692
2.表面的排除刑罚的根据作为正当化的根据693
3.表面的排除刑罚的根据作为排除责任的根据694
1.主导性的观点695
三、刑事可罚性的客观条件和排除刑罚的根据作为刑法之外居于优先地位的目的设定的情况695
2.文献性的态度696
1.拒绝第四个犯罪范畴697
四、其他方案697
3.实践性的结论697
2.值得刑事惩罚性作为第四个犯罪范畴的标准698
3.需要刑事惩罚性作为第四个犯罪范畴的标准699
1.划分界限中的争论和困难700
五、在程序性条件中的刑事可罚性条件和排除刑罚根据的界限700
2.实体法在“刑罚理应具有痛苦性”上的定位701
4.把与构成行为的直接联系作为归属于实体法的标准702
3.把想像刑事程序的不存在作为区分实体法和形式法界限的标准702
六、展望。在程序法中的刑法和刑法外的目的设定703
第24节 过失709
第七章 过失709
前言712
一、从罪责形式到行为构成的犯罪类型713
第一、行为构成713
二、过失性举止行为的标准714
三、创设不允许危险的具体化715
2.交往规范716
1.法律规范716
1)在道路交通中717
3.信赖原理717
2)在参与工作人的共同作用下718
3)鉴于他人的故意犯罪行为719
4.不同的标准人物720
5.询问的义务和不作为的义务721
四、关于行为构成性保护范围的具体化722
6.权衡用途和风险722
五、过失性标准的一般化或者个别化?723
六、无意识和有意识的过失727
七、过失犯罪的主观和客观行为构成729
1.故意和过失730
八、故意、轻率、简单和微小的过失作为不法和罪责的等级层次730
2.轻率731
3.轻微的过失733
九、过失犯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734
二、紧急防卫735
一、原理性困难735
第二、违法性735
三、紧急状态736
四、推定的同意和同意737
一、排除罪责的一般根据738
第三、罪责和责任738
1.个人无能力739
二、排除罪责的补充根据739
2.非过分要求性741
人名一览表743
内容索引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