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钱学论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钱学论 修订版
  • 陈子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11244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73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764页
  • 主题词:钱钟书 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钱学论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引论:关于“钱学”1

上编 钱学品格论3

第一章 钱学之“才”3

第二章 钱学之“学”〔上〕18

一读书“消纳”说19

二钱钟书对“学说”的审视24

第三章 钱学之“学”〔下〕35

三钱钟书对“学派”的告诫35

(一)“累师”50

(二)“背师”52

(三)“不为师”53

(四)“到岸舍筏”55

四钱钟书对“学风”的讽谕57

(一)“宗风”61

(二)“时风”66

(三)“胡风”71

第四章 钱学之“识”84

一“识”概84

二“有见”与“无见”之见88

三“特识先觉”96

四识趣106

第五章 钱学之“德”116

一至德可师116

二钱钟书论“立身与文章”130

三钱钟书驳“文如其人”141

四钱钟书辨“文德”157

五 “文章之德”与“真理之勇”165

第六章 钱学之“疑”175

一不尽信“书”176

二不尽信“史”191

三不尽信“名”206

四不尽信“吹”219

中编 钱学情境论239

第七章 “企慕情境”与“农山心境”239

一“企慕情境”239

二“农山心境”248

第八章 “悲剧之悲剧”与“围城心境”264

一王国维的结论和钱钟书的驳议264

二男女情爱与“悲剧之悲剧”276

三 《围城》:“悲剧之悲剧”286

第九章 梦境——人生愿望的潜逃所304

一“因梦”与“想梦”307

二“梦中不作伪君子”318

三“或有梦来时”为“求通情境”331

第十章 钱钟书对诗文情境的开拓342

一情境:在人生和艺术的契合点上343

二悲剧情境与喜剧情境364

三钱学魅力与诗文情境394

下编 钱学比喻论415

第十一章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上〕415

一钱钟书的比喻416

二“不学博依,不能安诗”425

三“比兴”与“意象比譬”432

第十二章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下〕432

四比喻“根本”说补论441

第十三章 比喻的想象、形象和拟象〔上〕453

一比喻的想象453

二比喻的形象462

三比喻的拟象475

(一)“雷行相逐”——“喻于声”475

(二)“猕猴冠带”——“方于貌”477

(三)“拟海于心”——“拟于心”478

(四)“蝉翼为重,千钧为轻”——“譬于事”481

第十四章 比喻的想象、形象和拟象〔下〕488

四“拟象多方”释例488

(一)“比物论文”与“以诗说诗”510

五“以象拟象”与《锦瑟》诗510

(二)钱钟书评《锦瑟》519

六“假象”与“实象”534

第十五章 钱钟书创比喻“两柄多边”说558

一比喻的“两柄”559

二“比喻两柄”拾例564

(一)水月喻564

(二)秤喻565

(三)跬步涓滴喻566

(四)日烛喻567

三比喻的“多边”570

四“比喻多边”拾例573

(一)镜喻两边573

(二)狗喻两边574

(三)下材喻两边575

五比喻握柄执边之异同577

(一)柄同边异577

(二)柄异边同578

(三)同柄同边579

(四)异柄异边581

末编 钱学方法论585

第十六章 “以实涵虚”的批评方法585

一木屑竹头不耻支离586

二致曲钩幽高瞻周览596

三见树见林以实涵虚605

第十七章 “一与不一”的辩证方法615

一“相反相成”616

二“一贯万殊”628

三“有无相生”640

(一)“有闻无声”643

(二)“似有若无”647

(三)“返虚入浑”651

第十八章 “思转自圆”的思维方法655

一“圆圈”:“否之否”与“反之反”655

二“蟠蛇章法”与“阐释循环”660

三“思转自圆”与“丫叉句法”672

第十九章 作为方法论的一篇序言689

一 《谈艺录·序》与“打通”说690

二 《谈艺录·序》笺释701

修订版后记7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