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八字易象与哲学思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八字易象与哲学思维](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59182.jpg)
- 何丽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666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周易-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八字易象与哲学思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编 八字易象的性质与历史3
第一章 八字的“象”3
第一节 关于八字术的名称3
第二节 “象”的思维方式6
一、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是以“象论”组成的6
二、象的思维方式是“说不可说”10
第三节 八字易象16
第四节 八字是“象”思维方式发展的成熟阶段20
第五节 八字易象集阴阳五行之大成24
一、八字易象的阴阳五行结合在形式上是最紧密的24
二、八字易象澄清了传统阴阳五行学说的两个问题29
第一节 八字易象是自然界的模型31
第二章 八字易象的文化意义31
第二节 八字易象是中国封建社会家庭关系的模型35
一、八字中“六亲”排列的根据35
二、六亲的排列反映了封建家庭的现实关系38
第三节 八字易象是中国封建社会关系模型43
第四节 八字易象是人体的模型51
第五节 关于八字易象思想的性质57
一、关于八字易象的唯心主义问题58
二、关于八字易象的有神论问题62
三、关于八字易象的宿命论问题64
第三章 八字易象“象”的思维方式的历史与演变69
第一节 八字易象“象”的思维方式形成发展历史69
第二节 初创期:辩证思维与形而上学思维的混合72
一、李虚中与《李虚中命书》72
一、徐子平与《渊海子平》80
第三节 定型期:初步确立系统思维方式80
二、万民英与《三命通会》82
第四节 成熟期:形成完整的系统思维84
一、张神峰与《神峰通考》84
二、任铁樵与《滴天髓》90
中编八字易象与中国哲学101
第四章 八字易象与《周易》101
第一节 天下术数出《周易》101
第二节 八字术与《周易》的基本思想103
一、阴阳辩证观103
二、中庸之道108
三、天人合一110
第三节 京房易在八字易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16
一、八字易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于《周易》119
第四节 八字易象对《周易》思想的发展119
二、八字易象是事物结构之象不同于《周易》121
三、八字易象是系统思维不同于《周易》123
第五章 八字易象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影响127
第一节 术数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影响127
一、术数的基本思想和活动构成儒家学说的基础127
二、关于“世俗之命”与“儒家之命”130
三、术数活动是古代知识阶层所热衷的活动136
四、从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看术数的影响139
第二节 术数在中国哲学阴阳与五行结合的演变中的作用143
第三节 八字易象对宋代理学的影响147
一、八字易象通过结合阴阳五行实现了“天道”与“人道”的结合147
二、八字易象在宋代本体论哲学转向中的作用153
三、八字易象对宋代哲学人性二元论的影响155
第六章 形而上学的方法与问题163
下编 八字易象与当代哲学及社会163
第一节 西方哲学对“存在”的认识164
一、从古希腊到黑格尔164
二、从黑格尔到现代170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与当代社会175
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变异176
二、辩证法与时代180
第三节 形而上学是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190
第七章 八字易象与当代系统哲学199
第一节 时代呼唤新的形而上学199
一、两个危机199
二、当代非线性科学和系统科学的进步201
三、世界日益显现出非线性的特征212
第二节 系统哲学的成就与问题213
一、系统哲学是用系统模型来表示“存在”的哲学215
二、系统哲学的模型:困境与出路218
第三节 八字易象与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223
一、象的思维方式的当代意义223
二、象与模型227
第八章 用神·系统·格局232
第一节 用神与平衡232
一、用神观念的演变过程233
二、用神概念的全面确立237
三、用神的系统意义239
第二节 八字格局与系统结构240
第三节 能够发展的系统格局244
一、发展的目的是平衡244
二、发展的系统的内部结构246
第四节 系统自组织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257
一、内部要素:“用神”与“闲神”259
二、外部条件:“药”263
三、“药”、“用神”、“闲神”思想的意义264
第九章 系统的稳定268
第一节 系统自稳的实现268
一、气势流通的“清纯”系统269
二、系统要素的扶抑与通关270
第二节 系统自稳的失败273
第三节 系统的“噪声”与八字的“忌神”277
第四节 系统的顺局与从局280
一、顺局281
二、从局284
一、道德律与自然律的统一286
第五节 八字的真善统一286
二、道德的主观努力与环境289
第十章 生生不息是系统的最高境界294
第一节 生生不息与超循环理论294
第二节 实现人与自然的生生不息297
一、属人物质系统和天然物质系统的对立298
二、属人物质系统与天然物质系统的矛盾及其解决301
三、科学技术与两个系统之间的矛盾关系304
四、用科学技术使两个物质系统之间实现生生不息的循环308
第三节 实现人类社会系统的生生不息310
一、人类社会正在走向高度系统化310
二、系统化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主题314
三、实现社会系统的生生不息317
结束语:从后现代返回自然320
主要参考书目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