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危难与应对 新中国视野下的危机事件与社会动员个案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唐明勇,孙晓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978750980534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紧急事件-公共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危难与应对 新中国视野下的危机事件与社会动员个案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念篇1
一、危机问题的概述1
(一)危机的概念界定1
(二)危机的过程描述11
(三)危机概念的评析21
二、社会动员问题概述36
(一)社会动员的概念界定36
(二)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思想与理论54
自然篇64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灾害典型案例64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灾害情况概述64
(二)洪水灾害:1954年江淮大水与1998年大洪水66
(三)地震灾害:1976年唐山大地震与2008年汶川大地震70
(四)其他灾害: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与2008年初南方雪灾72
二、应对自然灾害时的社会动员74
(一)灾害前的预测与通报75
(二)灾害中的决策动员78
(三)灾害中的领导动员82
(四)灾害中的军队动员86
(五)灾害中的民众动员91
(六)灾害中的媒体动员97
(七)灾害中的国际救援101
(八)灾害后的重建动员104
三、改革开放前后的灾害动员特点比较110
(一)灾害动员的信息情况比较110
(二)灾害动员的内容机制比较114
(三)灾害动员的实际效果比较117
(四)灾害动员的国际救援比较120
社会篇125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灾难典型案例125
(一)卫生安全事件: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事件、2003年SARS事件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事件126
(二)生态安全事件:1987年大兴安岭大火事件与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133
(三)食品安全事件: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与2008年三鹿问题奶粉事件136
(四)生产安全事件:1999年綦江彩虹桥坍塌事件与2001年南丹矿难事件140
(五)重大交通安全事件:1979年“渤海二号”沉船事件、1988年四川犍为河难事件与1999年山东烟台海难事件145
二、应对社会灾难时的社会动员151
(一)社会灾难与社会动员151
(二)动员主体:灾难中的政府效能153
(三)动员介体:灾难中的舆论导向162
(四)动员客体:灾难中的民众组织168
(五)动员环体:灾难中的国际影响171
(六)智囊动员:灾难中的人才作用179
(七)灾难后的安抚动员184
(八)灾难后的问责动员186
三、灾难动员中的决策过程分析192
(一)社会危机动员中的法律问题192
(二)灾难动员中的中央和地方196
(三)灾难动员中的政府和民众200
政治篇205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事件典型案例205
(一)1999年法轮功“4·25”事件与2008年贵州瓮安“6·28”事件206
(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海危机、2008年拉萨“3·14”事件211
二、应对政治事件时的社会动员215
(一)政治事件的定性分析215
(二)政治事件中的政府应对217
(三)政治事件中的政策宣传222
(四)政治事件中的舆论引导224
(五)政治事件中的组织策略228
(六)政治事件的性质判断230
(七)政治事件中的民众教育234
(八)政治事件的善后处理236
三、党在政治事件中社会动员的特点240
(一)原则性与灵活性240
(二)全面性与针对性242
(三)引导性与批判性245
展望篇249
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经危机事件的主要类型249
(一)复杂多变的国内政治突发事件250
(二)各种各样的国内社会灾难事件250
(三)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事件251
二、整理:党和国家进行危机动员的特点经验253
(一)中国共产党进行危机动员的特点253
(二)中国共产党进行危机动员的经验257
三、展望:危机事件及其社会动员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影响259
(一)重大危机动员的非常状态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260
(二)重大危机事件的发展变化及其社会动员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变迁263
(三)重大危机动员提供的特殊舞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265
四、出路:中国共产党在危机事件中社会动员的时代转型269
(一)社会动员与危机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269
(二)党在危机事件中社会动员的时代转型276
结束语:居安思危,面向未来——是危机,也是转机290
主要参考文献292
后记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