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志 1957-199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农业科学院志 1957-1997](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52854.jpg)
- 吕飞杰主编;中国农业科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80167272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992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10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志 1957-199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中国农业科学院大事记(1957—1997)9
第一篇 机构沿革63
第一章 科研机构沿革63
第一节 概况63
第二节 科研机构沿革63
第二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66
第一节 学术委员会的创建与发展66
第二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历届组成人员名单67
第一节 历史沿革76
第三章 院机关党政机构沿革76
第二节 院直属机关党委中心工作78
第四章 工会、共青团、民主党派81
第一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会81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农业科学院委员会84
第三节 民主党派及统战工作85
第五章 行政监察与审计监督89
第一节 行政监察89
第二节 审计监督92
第二节 科技规划管理97
第一节 概述97
第二篇 科学技术管理97
第一章 科研计划管理97
第三节 科技计划管理98
第二章 科技成果管理104
第一节 科技成果104
第二节 获奖科技成果106
第三节 科技成果推广108
第四节 国家专利109
第三章 科技开发与推广管理111
第一节 院科技开发机构沿革111
第二节 我院科技开发管理的主要工作112
第三节 黄淮海平原区域综合治理与开发117
第四节 武陵山区科技扶贫120
第四章 国家和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质检中心管理122
第一节 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122
第二节 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设与管理124
第三节 国家昌平综合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5
第五章 人事管理与队伍建设127
第一节 院人事机构沿革127
第二节 干部管理工作127
第三节 科技干部管理129
第四节 劳动工资管理132
第五节 离退休人员管理135
第六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9—1997年)140
第一节 概况140
第二节 组织机构沿革140
第三节 研究生院的教学工作142
第四节 学位授权点与博士生导师批准143
第五节 条件建设144
第六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历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145
第一节 财务管理146
第七章 计划财务与后勤服务管理146
第二节 基本建设工作147
第三节 仪器设备与国有资产管理148
第四节 后勤服务管理148
第三篇 国际及港台科技合作与交流159
第一章 概述159
第二章 友好交往与国家间合作160
第三章 与国际机构和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的合作171
第一节 与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的合作171
第二节 与其他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的合作179
第三节 与欧盟、联合国机构、世界银行及其他机构的合作180
第四章 参加和组织国际会议184
第五章 对外援助190
第六章 民间交流191
第七章 科技交往与经济合作193
第八章 聘请国外人士担任名誉研究员及技术顾问195
第九章 我院人员在国际上受聘、获奖196
第十章 港台合作197
第四篇 农业宏观研究201
第一章 农业宏观战略研究201
第一节 中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研究202
第二节 我国粮食产需区域平衡研究202
第三节 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203
第四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与模式研究204
第二章 农业科技管理研究206
第一节 农业科技管理理论与方法206
第二节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研究207
第三节 农业科技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208
第三章 农业遗产研究209
第一节 科研工作209
第二节 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211
第三节 图书情报资料212
第一节 主要科研工作214
第四章 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划研究214
第二节 学术活动与国际学术交流217
第三节 其它工作218
第五章 农业经济研究219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研究219
第二节 农业区划研究222
第三节 农业资源经济研究223
第四节 粮食问题研究224
第五节 畜牧经济研究225
第六节 农业经营管理研究226
第七节 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研究227
第八节 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228
第六章 农业科技信息研究230
第一节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230
第二节 农业信息网络233
第三节 农业图书馆235
第四节 农业科技图书出版239
第五篇 粮食作物研究245
第一章 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245
第一节 品种资源收集245
第二节 种质保存247
第三节 种质评价248
第四节 种质研究249
第五节 种质创新与利用250
第二章 水稻252
第一节 水稻遗传育种研究252
第二节 水稻栽培研究258
第三节 高产、高效、省工、节水的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60
第四节 高新技术研究260
第五节 应用基础理论研究261
第六节 软科学与标准研究262
第一节 小麦育种研究263
第三章 小麦263
第二节 小麦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268
第四章 玉米269
第一节 玉米育种研究269
第二节 玉米栽培研究271
第五章 其他粮食作物研究273
第一节 小黑麦273
第二节 农产品综合加工研究273
第三节 谷物品质与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273
第一节 棉花品种资源研究277
第一章 棉花277
第六篇 经济作物研究277
第二节 棉花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全国区域试验278
第三节 棉花耕作栽培技术研究281
第四节 棉花植保技术研究283
第五节 棉花其他研究286
第二章 油料作物288
第一节 大豆研究289
第二节 油菜研究294
第三节 花生研究296
第四节 芝麻研究299
第五节 特种油料研究301
第三章 茶叶302
第一节 茶树种质资源和育种302
第二节 茶树栽培304
第三节 茶树植保304
第四节 茶树生理生化与综合利用305
第五节 茶叶加工307
第六节 茶叶机械308
第四章 甜菜309
第一节 甜菜育种309
第二节 甜菜栽培、生理、肥料研究311
第三节 甜菜病虫害研究312
第五章 麻类313
第一节 麻类品种资源研究313
第二节 麻类遗传育种315
第三节 麻类作物栽培研究318
第四节 麻类病虫草害防治研究321
第五节 麻类脱胶工程研究323
第六节 麻类作物生产机具研究324
第七节 麻类宏观研究326
第一节 遗传育种327
第六章 烟草327
第二节 栽培技术330
第三节 病虫害与防治研究331
第四节 调制分级研究332
第七篇 园艺作物研究337
第一章 果树337
第一节 苹果337
第二节 柑橘343
第三节 瓜类349
第四节 桃350
第五节 梨352
第六节 葡萄354
第七节 猕猴桃358
第八节 山楂359
第九节 果树种质资源360
第十节 果树生物技术361
第二章 蔬菜364
第一节 蔬菜遗传育种研究364
第二节 蔬菜品种资源研究368
第三节 蔬菜栽培技术研究369
第四节 蔬菜病虫害防治研究371
第五节 蔬菜生物技术研究373
第七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研究375
第六节 食用菌375
第三章 花卉377
第一节 新品种选育377
第二节 栽培技术377
第三节 花卉组织培养377
第四章 特种园艺作物379
第一节 人参379
第二节 西洋参382
第三节 其他药用植物384
第一节 土壤研究389
第八篇 土壤肥料与灌溉排水研究389
第一章 土壤肥料研究389
第二节 肥料研究395
第三节 微生物研究401
第二章 农田灌溉排水研究405
第一节 作物灌溉研究405
第二节 灌水技术研究406
第三节 水利土壤改良研究411
第四节 灌溉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415
第一节 粮食作物病虫害421
第一章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研究421
第九篇 植物保护研究421
第二节 经济作物病虫害427
第二章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430
第一节 抗性育种430
第二节 生物防治432
第三节 化学防治436
第四节 植物检疫439
第十篇 农业气象与环境保护研究445
第一章 农业气象研究445
第一节 农业气候445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农业相互作用446
第三节 农业气象灾害447
第四节 区域农业发展448
第五节 农业小气候与环境工程450
第六节 作物气象451
第七节 畜牧气象452
第八节 作物病虫气象453
第九节 农业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453
第二章 农业环境保护研究455
第一节 种植业环保455
第二节 养殖业环保463
第十一篇 畜牧兽医研究467
第一章 畜牧研究467
第一节 家畜家禽研究467
第二节 饲料与营养研究471
第三节 草地与牧草研究474
第二章 特种动物研究479
第一节 茸鹿研究479
第二节 貂类研究481
第三节 其他毛皮动物研究483
第四节 雉鸡和其他珍禽研究484
第一节 桑485
第三章 蚕业研究485
第二节 家蚕486
第四章 蜂业研究492
第五章 动物医学研究496
第一节 兽医研究496
第二节 中兽医研究503
第十二篇 高新技术农业应用研究509
第一章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509
第一节 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509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育种511
第三节 植物基因工程513
第四节 畜禽生物技术研究516
第二章 核技术农业应用研究518
第一节 核辐射技术农业应用518
第二节 核素示踪技术应用与标记化合物研制523
第三节 中子辐射应用与中子活化分析525
第四节 辐射防护技术研究527
第五节 电子显微镜应用研究528
第三章 计算机技术与遥感技术农业应用研究530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农业应用530
第二节 遥感技术农业应用532
第一节 农村沼气技术研究与应用537
第十三篇 农业工程技术研究537
第一章 农村能源工程研究537
第二节 大、中型沼气工程、环保工程技术及设计539
第三节 厌氧微生物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541
第四节 沼气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及检测542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研究543
第一节 农业机械544
第二节 畜牧业机械552
第三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553
第四节 应变电测仪器555
第五节 微水电装置和风力机的研制556
金善宝559
第十四篇 人物介绍559
丁颖559
陈凤桐560
冯泽芳561
戴松恩561
程照轩562
盛彤笙563
徐元泉563
李竞雄564
张维城564
鲍文奎565
李博566
李光博566
王绶567
顾青虹567
孙本忠568
路葆清568
吴福桢569
曾省569
程绍迥570
曾勉570
刘春安571
吕炯571
祖德明572
汤逸人572
冯兆林573
蔡旭573
叶和才574
许绶泰574
朱祖祥575
曹诒孙575
高惠民576
唐川576
陈善铭577
潘正方577
刘金旭578
第十五篇 科技期刊581
第一章 《中国农业科学》581
第一节 《工作通讯》阶段581
第二节 《农业科学通讯》阶段581
第三节 《中国农业科学》阶段581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7种584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3种584
第二章 学术类期刊584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6种585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13种585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3种586
第三章 技术类期刊587
第一节 20世纪50至60年代4种587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7种587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5种588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3种588
第四章 信息类期刊589
第五章 科普类期刊591
第六章 综合类期刊592
附录595
附录1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部管理机构沿革595
附录2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沿革598
附录3 中共中国农业科学院历届党组书记、副书记和成员名单603
附录4 中国农业科学院历届院长、副院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606
附录5 中国共产党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室)委员会(总支、支部)历届书记名单608
附录6 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中心、室)历届所长(主任)名单618
附录7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当选的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及中央候补委员名单627
附录8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628
附录9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名单630
附录10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631
附录11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三八”红旗手名单632
附录12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33
附录13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634
附录14 农业部“神农计划”提名人635
附录15 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名单636
附录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主持的国家、省、部、委及国际合作课题目录637
附录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获得国家、部(委、省)级奖励的科技成果目录873
附录18 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简介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