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世界文学 回眸与沉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世纪世界文学 回眸与沉思](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266297.jpg)
- 毛信德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7805798699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87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9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世纪世界文学 回眸与沉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20世纪世界文学,人类将永远记住你1
第一编 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学15
第一章 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学的延续性17
第一节 历史的延续性17
Ⅰ 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17
Ⅱ 1900~1918:20世纪第一个激荡的年代18
Ⅲ 两个世纪之交的历史延续20
第二节 文学的延续性21
Ⅰ 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重大文学思潮的回顾21
Ⅱ 1900~1918:20世纪文学的“三足鼎立”初见端倪23
Ⅲ 两个世纪之交的文学延续24
第三节 20世纪文学与19世纪文学的基本关系25
Ⅰ 关系之一:20世纪文学是对于19世纪文学的继承和发展25
Ⅱ 关系之二:20世纪文学是对于19世纪文学的深化和丰富25
Ⅲ 关系之三:20世纪文学是对于19世纪文学的裂变和再创造26
第二章 现实主义文学的延伸28
第一节 英国现实主义:伯纳·萧、吉卜林、高尔斯华绥28
乔治·伯纳·萧31
Ⅰ 生平与创作31
Ⅱ 《芭芭拉少校》35
约瑟夫·罗德雅德·吉卜林37
Ⅰ 生平与创作37
Ⅱ 《基姆》39
约翰·高尔斯华绥41
Ⅰ 生平与创作41
Ⅱ 《福赛特世家》44
第二节 法国现实主义:法朗士、罗曼·罗兰48
阿纳托尔·法朗士49
Ⅰ 生平与创作49
Ⅱ 《克兰比尔》52
罗曼·罗兰55
Ⅰ 生平与创作55
Ⅱ 《约翰·克利斯朵夫》60
第三节 德国现实主义:亨利希·曼、托马斯·曼65
亨利希·曼67
Ⅰ 生平与创作67
Ⅱ 《臣仆》69
托马斯·曼71
Ⅰ 生平与创作71
Ⅱ 《布登勃洛克一家》74
第四节 北欧现实主义:拉格勒芙77
塞尔玛·拉格勒芙79
Ⅰ 生平与创作79
Ⅱ 《骑鹅历险记》82
第五节 中欧、东南欧现实主义:莱蒙特84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87
Ⅰ 生平与创作87
Ⅱ 《农民》89
第六节 美国现实主义:杰克·伦敦91
杰克·伦敦94
Ⅰ 生平与创作94
Ⅱ 《马丁·伊登》99
第七节 日本现实主义:夏目漱石102
夏目漱石106
Ⅰ 生平与创作106
Ⅱ 《我是猫》110
第八节 印度现实主义:泰戈尔113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15
Ⅰ 生平与创作115
Ⅱ 《吉檀迦利》120
第三章 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125
第一节 后期象征主义:瓦莱里、梅特林克、叶芝125
保尔·瓦莱里128
Ⅰ 生平与创作128
Ⅱ 《海滨墓园》130
莫里斯·梅特林克132
Ⅰ 生平与创作132
Ⅱ 《青鸟》136
威廉·勃特勒·叶芝137
Ⅰ 生平与创作137
Ⅱ 叶芝的诗作141
第二节 未来主义:阿波里奈尔、马雅可夫斯基145
吉约姆·阿波里奈尔149
Ⅰ 生平与创作149
Ⅱ 《醇酒集》150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马雅可夫斯基153
Ⅰ 生平与创作153
Ⅱ 《穿裤子的云》160
第三节 意象主义:庞德163
艾兹拉·庞德169
Ⅰ 生平与创作169
Ⅱ 《诗章》173
第四节 表现主义:斯特林堡、卡夫卡175
约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79
Ⅰ 生平与创作179
Ⅱ 《鬼魂奏鸣曲》181
弗兰茨·卡夫卡183
Ⅰ 生平与创作183
Ⅱ 《变形记》186
第五节 英国现代主义:康拉德189
约瑟夫·康拉德191
Ⅰ 生平与创作191
Ⅱ 《吉姆爷》194
第四章 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197
第一节 俄国无产阶级文学:高尔基197
马克西姆·高尔基199
Ⅰ 生平与创作199
Ⅱ 《母亲》203
第二节 北欧、西欧无产阶级文学:尼克索、巴比塞206
马丁·安德逊·尼克索207
Ⅰ 生平与创作207
Ⅱ 三部曲:《征服者贝莱》、《莱特——人的女儿》、《红色的莫尔顿》208
亨利·巴比塞210
Ⅰ 生平与创作210
Ⅱ 《火线》212
第二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215
第五章 历史的演变性和文学的演变性217
第一节 历史的演变性217
Ⅰ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217
Ⅱ 1919~1945:20世纪第二个激荡的年代218
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演变219
第二节 文学的演变性220
Ⅰ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发展与演变220
Ⅱ 1919~1945:20世纪文学的“三足鼎立”最终形成223
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文学演变的特点224
第六章 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再发展226
第一节 英国现实主义:毛姆、劳伦斯226
威廉·萨默思特·毛姆229
Ⅰ 生平与创作229
Ⅱ 《月亮与六便士》231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235
Ⅰ 生平与创作235
Ⅱ 《儿子与情人》239
第二节 法国现实主义:马丁·杜·加尔、莫里亚克、纪德242
罗杰·马丁·杜·加尔243
Ⅰ 生平与创作243
Ⅱ 《谛波父子》246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248
Ⅰ 生平与创作248
Ⅱ 《蝰蛇结》251
安德烈·纪德254
Ⅰ 生平与创作254
Ⅱ 《伪币制造者》257
第三节 德国及德语国家现实主义:海塞、布莱希特、雷马克260
赫尔曼·海塞264
Ⅰ 生平与创作264
Ⅱ 《草原狼》267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270
Ⅰ 生平与创作270
Ⅱ 《四川好人》274
埃里希·马利亚·雷马克277
Ⅰ 生平与创作277
Ⅱ 《西线无战事》280
第四节 北欧现实主义:拉格克维斯特、拉克斯奈斯283
帕尔·拉格克维斯特286
Ⅰ 生平与创作286
Ⅱ 《侏儒》、《强盗》289
哈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奈斯291
Ⅰ 生平与创作291
Ⅱ 《冰岛之钟》294
第五节 中欧、东南欧现实主义:皮蓝德娄296
路易吉·皮蓝德娄301
Ⅰ 生平与创作301
Ⅱ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304
第六节 美国现实主义:德莱塞、刘易斯、海明威、斯坦贝克306
西奥多·德莱塞310
Ⅰ 生平与创作310
Ⅱ 《美国的悲剧》315
辛克莱·刘易斯321
Ⅰ 生平与创作321
Ⅱ 《巴比特》326
欧内斯特·海明威328
Ⅰ 生平与创作328
Ⅱ 《永别了,武器》334
约翰·斯坦倍克338
Ⅰ 生平与创作338
Ⅱ 《愤怒的葡萄》341
第七节 日本现实主义:志贺直哉345
志贺直哉350
Ⅰ 生平与创作350
Ⅱ 《暗夜行路》351
第八节 印度现实主义:普列姆昌德355
普列姆昌德357
Ⅰ 生平与创作357
Ⅱ 《戈丹》360
第九节 拉丁美洲现实主义:米斯特拉尔363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366
Ⅰ 生平与创作366
Ⅱ 《孤寂》、《柔情》、《有刺的树》368
第七章 现代主义文学的繁荣373
第一节 超现实主义:勃勒东373
安德烈·勃勒东376
Ⅰ 生平与创作376
Ⅱ 勃勒东的诗作378
第二节 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382
托马斯·史登斯·艾略特382
Ⅰ 生平与创作382
Ⅱ 《荒原》386
第三节 表现主义:奥尼尔389
尤金·奥尼尔389
Ⅰ 生平与创作389
Ⅱ 《毛猿》393
第四节 意识流:普鲁斯特、乔依斯、吴尔夫、福克纳395
马赛尔·普鲁斯特397
Ⅰ 生平与创作397
Ⅱ 《追忆似水年华》400
詹姆斯·乔依斯406
Ⅰ 生平与创作406
Ⅱ 《尤利西斯》409
弗吉尼亚·吴尔夫413
Ⅰ 生平与创作413
Ⅱ 《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417
威廉·福克纳421
Ⅰ 生平与创作421
Ⅱ 《喧嚣与疯狂》427
第五节 存在主义:萨特、加缪433
让-保罗·萨特436
Ⅰ 生平与创作436
Ⅱ 《死无葬身之地》441
阿尔贝·加缪443
Ⅰ 生平与创作443
Ⅱ 《鼠疫》447
第六节 奥秘主义:蒙塔莱、夸西莫多450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451
Ⅰ 生平与创作451
Ⅱ 《乌贼骨》、《境遇》454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457
Ⅰ 生平与创作457
Ⅱ 《转瞬即是夜晚》、《日复一日》459
第八章 无产阶级文学的高潮463
第一节 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阿·托尔斯泰、法捷耶夫、肖洛霍夫、尼·奥斯特洛夫斯基463
阿列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469
Ⅰ 生平与创作469
Ⅱ 《苦难的历程》472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法捷耶夫475
Ⅰ 生平与创作475
Ⅱ 《青年近卫军》479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482
Ⅰ 生平与创作482
Ⅱ 《静静的顿河》485
尼古拉·阿历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490
Ⅰ 生平与创作490
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92
第二节 欧洲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文学:阿拉贡、西格斯494
路易·阿拉贡497
Ⅰ 生平与创作497
Ⅱ 《共产党人》499
安娜·西格斯502
Ⅰ 生平与创作502
Ⅱ 《死者青春长在》505
第三节 美国无产阶级文学:马尔兹507
艾伯特·马尔兹510
Ⅰ 生平与创作510
Ⅱ 《潜流》513
第四节 亚洲无产阶级文学:小林多喜二518
小林多喜二521
Ⅰ 生平与创作521
Ⅱ 《党生活者》524
第三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末的文学529
第九章 历史的对抗性和文学的对抗性531
第一节 历史的对抗性531
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末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531
Ⅱ 1945~1970:20世纪“冷战”的年代533
Ⅲ 二次大战后至60年代末的历史演变关系534
第二节 文学的对抗性535
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末文学的发展与演变535
Ⅱ 1945—1970:20世纪文学的“三足鼎立”继续保持,对立中又相互趋同537
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末文学对抗和趋同的本质539
第十章 现实主义文学的更新和再提高541
第一节 英国现实主义:格林、戈尔丁541
格雷厄姆·格林544
Ⅰ 生平与创作544
Ⅱ 《问题的核心》547
威廉·戈尔丁549
Ⅰ 生平与创作549
Ⅱ 《蝇王》552
第二节 联邦德国现实主义——“废墟文学”:伯尔555
海因里希·伯尔558
Ⅰ 生平与创作558
Ⅱ 《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562
第三节 北欧现实主义:马丁松565
哈里·埃德蒙·马丁松568
Ⅰ 生平与创作568
Ⅱ 《荨麻花开》、《道路》570
第四节 中欧、南欧现实主义:安德里奇572
伊沃·安德里奇578
Ⅰ 生平与创作578
Ⅱ 《波斯尼亚三部曲》581
第五节 美国现实主义:贝娄、辛格583
索尔·贝娄587
Ⅰ 生平与创作587
Ⅱ 《洪堡的礼物》593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596
Ⅰ 生平与创作596
Ⅱ 《卢布林的魔术师》600
第六节 日本现实主义:川端康成602
川端康成605
Ⅰ 生平与创作605
Ⅱ 《雪国》608
第七节 大洋洲现实主义:怀特612
帕特里克·怀特614
Ⅰ 生平与创作614
Ⅱ 《风暴眼》617
第八节 北非现实主义:马哈福兹620
纳吉布·马哈福兹623
Ⅰ 生平与创作623
Ⅱ 《两宫之间》627
第九节 黑非洲现实主义:索因卡631
沃雷·索因卡635
Ⅰ 生平与创作635
Ⅱ 《疯子与专家》639
第十节 拉丁美洲现实主义:聂鲁达、阿斯图里亚斯642
巴勃罗·聂鲁达646
Ⅰ 生平与创作646
Ⅱ 《诗歌总集》649
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652
Ⅰ 生平与创作652
Ⅱ 《总统先生》655
第十一章 现代主义的深入: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658
第一节 荒诞派戏剧:贝克特、尤内斯库660
塞缪尔·贝克特660
Ⅰ 生平与创作660
Ⅱ 《等待戈多》664
欧仁·尤内斯库668
Ⅰ 生平与创作668
Ⅱ 《秃头歌女》670
第二节 法国新小说:西蒙673
克洛德·西蒙676
Ⅰ 生平与创作676
Ⅱ 《佛兰德公路》679
第三节 黑色幽默:海勒、冯尼格特682
约瑟夫·海勒684
Ⅰ 生平与创作684
Ⅱ 《第二十二条军规》686
库特·冯尼格特691
Ⅰ 生平与创作691
Ⅱ 《第五号屠场》695
第四节 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略萨698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700
Ⅰ 生平与创作700
Ⅱ 《百年孤独》704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708
Ⅰ 生平与创作708
Ⅱ 《绿房子》710
第十二章 无产阶级和左翼文学的开拓与分化713
第一节 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开拓——从“解冻”走向“写真实”:爱伦堡、特瓦尔多夫斯基、西蒙诺夫713
伊里亚·格里戈里耶维奇·爱伦堡718
Ⅰ 生平与创作718
Ⅱ 《解冻》721
亚历山大·特里丰诺维奇·特瓦尔多夫斯基723
Ⅰ 生平与创作723
Ⅱ 《山外青山天外天》725
康斯坦丁·米哈依洛维奇·西蒙诺夫729
Ⅰ 生平与创作729
Ⅱ 《生者与死者》三部曲731
第二节 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分化: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津734
鲍利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736
Ⅰ 生平与创作736
Ⅱ 《日瓦戈医生》739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津743
Ⅰ 生平与创作743
Ⅱ 《癌症楼》746
第三节 东欧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塞费尔特750
雅罗斯拉夫·塞费尔特756
Ⅰ 生平与创作756
Ⅱ 塞费尔特的诗作759
第四编 70年代以后的文学765
第十三章 历史的趋同性和文学的趋同性767
第一节 历史的趋同性767
Ⅰ 20世纪70年代以后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767
Ⅱ 1970年以后:从冷战进入冷战后的年代769
第二节 文学的趋同性771
Ⅰ 70年代后的文学发展与演变771
Ⅱ 1970年以后:“三足鼎立”现象逐渐消失,文学出现趋同倾向772
Ⅲ 70年代后世界文学趋同的本质773
第十四章 欧洲文学775
第一节 西欧文学:希尼775
西默斯·希尼782
Ⅰ 生平与创作782
Ⅱ 希尼的诗作784
第二节 中欧、东南欧文学:昆德拉790
米兰·昆德拉795
Ⅰ 生平与创作795
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799
第三节 前苏联文学:邦达列夫、艾特玛托夫803
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808
Ⅰ 生平与创作808
Ⅱ 《岸》810
钦吉兹·艾特玛托夫814
Ⅰ 生平与创作814
Ⅱ 《一日长于百年》817
第十五章 亚非文学821
第一节 日本文学:大江健三郎821
大江健三郎824
Ⅰ 生平与创作824
Ⅱ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829
第二节 黑非洲和南非洲文学:戈迪默832
内丁·戈迪默834
Ⅰ 生平与创作834
Ⅱ 《我儿子的故事》838
第十六章 美洲文学841
第一节 美国文学:厄普代克、奥茨、莫里森841
约翰·厄普代克844
Ⅰ 生平与创作844
Ⅱ “兔子”四部曲847
乔伊斯·卡罗尔·奥茨852
Ⅰ 生平与创作852
Ⅱ 《奇境》854
托妮·莫里森856
Ⅰ 生平与创作856
Ⅱ 《所罗门之歌》859
第二节 拉丁美洲文学:沃尔科特863
德里克·沃尔科特864
Ⅰ 生平与创作864
Ⅱ 沃尔科特的诗作868
跋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