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云晓,张梅玲主编;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5130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儿童-习惯-培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序言:公民道德建设与养成教育3
背景篇3
第一章 有良好的习惯才会有良好的素质3
一、问题的提出4
(一)坏习惯是不文明行为的“病根”4
(二)德育失误造成知行脱节6
(三)素质教育呼唤习惯养成7
二、研究的意义10
(一)培养良好习惯是形成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基础10
(二)培养良好习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奠基工程之一12
(三)培养良好习惯是国际交流的迫切需要14
三、研究的方法15
(一)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16
(二)本课题的研究重点17
(三)本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19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29
(一)通过研究证明本课题提出的基本假设30
(二)将习惯培养细化为可操作性的原则与方法,并逐步推广使用30
(三)总结推广习惯培养的成功经验30
专栏 习惯养成为人格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1
第二章 前人关于习惯的思想与研究概述34
一、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关于习惯的思想34
(一)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关于习惯的思想34
(二)国外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关于习惯的论述45
二、近现代思想家、教育家关于习惯的论述48
(一)我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论习惯48
(二)国外近现代思想家、教育家论习惯50
三、当代心理学关于习惯的研究56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有关研究56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64
专栏 习惯是有层次的66
发现篇73
第三章 发现之一:当前少年儿童的8个主要良好习惯及其特点73
一、从总体上看,当前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基本状况良好74
(一)在当前少年儿童已经养成的行为习惯中,以良好行为习惯为主74
(二)父母、教师对少年儿童所具有的行为习惯,总体上持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79
(三)少年儿童所具有的良好习惯反映了其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方面,体现出全面发展的特点82
(四)在少年儿童身上具有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良好行为习惯92
二、当前少年儿童具有的8个主要良好习惯94
(一)勇于表现自己94
(二)生活比较有序95
(三)待人有礼貌96
(四)喜欢交往96
(五)做事遵守规则97
(六)爱护环境97
(七)敢提问题,敢于发表见解98
(八)喜欢新事物98
专栏 智慧性习惯的培养99
第四章 发现之二:当前少年儿童的7个主要不良习惯103
一、当前城市少年儿童仍存在许多不良习惯需要改进103
(一)父母如是说103
(二)教师的坦言105
(三)少年儿童的自我评价107
二、当前少年儿童存在的7个主要不良习惯109
(一)喜欢依赖别人109
(二)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113
(三)害怕承担责任116
(四)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120
(五)不爱劳动123
(六)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126
(七)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130
三、分析133
(一)传统性习惯好,时代性习惯不足133
(二)强调动作性习惯,忽视智慧性习惯134
(三)重视私人性习惯,忽视公共性习惯135
专栏 学校进行自我责任心培养的10个方法137
第五章 发现之三:习惯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141
一、超越时空的人类基本道德价值与良好习惯141
(一)真爱——人类生存的答案142
(二)负责——成功人生的摇篮152
(三)诚信——和谐社会的桥梁155
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培育健康人格的重要内容158
(一)习惯养成的心理机制158
(二)良好习惯是构成健康人格的基础168
专栏 习惯能够预见一个人的未来173
第六章 发现之四:习惯养成要符合自身特点175
一、习惯养成的共同性176
(一)习惯的几个概念与含义176
(二)习惯养成的阶段性178
(三)习惯养成的整体性181
二、习惯养成的差异性184
(一)不同类型习惯的差异184
(二)不同文化习惯的差异186
(三)习惯养成的个体性188
三、习惯养成的趋向性190
(一)外控性和内控性的结合190
(二)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转化193
四、习惯养成的时代性196
(一)习惯养成具有时代特点196
(二)当代社会要求的新习惯198
专栏 品德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实践201
第七章 发现之五:习惯养成是人与环境的互动204
一、习惯养成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204
(一)习惯养成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204
(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205
二、习惯养成的文化性209
(一)习惯是社会文化的产物209
(二)习惯是个体对社会规范的内化212
三、习惯养成重在主体性的发挥215
(一)习惯养成的前提——对“教育”的理解215
(二)习惯养成的核心——主体性的发展217
四、习惯养成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219
(一)习惯养成是一个实践过程219
(二)习惯养成是一个动态过程221
专栏 把握孩子成长的重要契机222
结论篇229
第八章 结论之一:习惯培养的四个重要原则229
一、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原则229
(一)幼儿时期是培养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关键期229
(二)活动是培养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保证232
(三)对教育的启示237
二、习惯培养的差异性原则237
(一)生理上的差异238
(二)个性结构上的差异239
(三)认知风格上的差异241
(四)智力上的差异242
三、习惯培养的一致性原则244
(一)宏观的角度244
(二)微观的角度247
四、习惯培养的整体性原则247
专栏 好习惯是一生的财富249
第九章 结论之二:习惯与发展的四对关系254
一、习惯培养与个体发展的关系255
(一)个体发展与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内在一致性255
(二)良好习惯是个体成功人生的助推剂259
二、习惯培养与家庭养育、家庭幸福的关系262
(一)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养育的重要内容262
(二)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影响到家庭幸福265
三、习惯培养与学校教育、学风和校风的关系272
(一)培养良好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责任272
(二)培养良好习惯与培育优良学风、校风是相互建构的过程273
四、习惯培养与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关系277
(一)社会文明的内涵及表现277
(二)文明社会在于文明主体素质的培养与不断提高278
(三)习惯之于社会文明与进步是一把双刃剑280
专栏 人格培养从点滴习惯做起282
建议篇287
第十章 儿童行为习惯的塑造与矫正方法287
一、让小闪光点形成大光圈——行为习惯培养法(1):正强化290
二、不必每次进步都表扬——行为习惯培养法(2):间歇强化292
三、暂且维持不适宜行为——行为习惯培养法(3):区别强化294
四、拿好行为“购买”奖励——行为习惯培养法(4):代币制297
五、契约面前亲子互惠——行为习惯培养法(5):行为契约法299
六、正反训练总相宜——行为习惯培养法(6):反向链锁301
七、从源头改造不良因素——行为习惯培养法(7):刺激控制303
八、好孩子能吃眼前亏——行为习惯培养法(8):自我控制306
九、春雨润物细无声——行为习惯培养法(9):渐隐309
十、解开困扰行为的纽扣——行为习惯培养法(10):合理情绪疏导312
十一、温柔地冷落孩子—行为习惯培养法(11):负惩罚316
十二、让孩子感到厌恶—行为习惯培养法(12):正惩罚319
专栏 要求 激励 欣赏322
第十一章 给学生父母的17条建议325
一、习惯培养要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325
二、习惯养成要注重第一次328
三、习惯培养要按层次进行332
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具体335
五、习惯培养要找好突破口336
六、习惯培养需要必要的训练340
七、习惯培养要提倡孩子的自我教育342
八、家庭内部要保持一致性344
九、主动与学校沟通配合349
十、言教应深入浅出,生动形象353
十一、身教比言教更重要356
十二、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359
十三、让孩子在体验中养成好习惯363
十四、给孩子找个同龄榜样367
十五、习惯培养需要父母的威信369
十六、必要的惩罚是习惯培养的辅助手段373
十七、习惯培养要避免随心所欲375
专栏 参与——塑造儿童健康人格的必由之路377
第十二章 给教师的11条建议382
一、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382
二、重视孩子的感情384
三、要有一颗公正之心386
四、培养好习惯不能改变孩子天性387
五、引导孩子相互欣赏389
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392
七、架起沟通的桥梁395
八、培养好习惯需要良好的环境397
九、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399
十、爱教师更爱真理401
十一、在反思中培养好习惯403
专栏 习惯已成为我人格的一部分407
第十三章 营造少年儿童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给社会和社区的建议411
一、社会媒介环境与少年儿童成长411
(一)协调媒介与少年儿童的关系412
(二)规范和改善媒介内容,发挥媒介对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作用415
(三)制定少年儿童媒介保护的政策、法律,完善少年儿童媒介保护的技术416
(四)主动积极地开展对少年儿童的媒介教育418
二、社会观念环境与少年儿童成长419
(一)要完整地理解教育420
(二)形成社会公正、全面的学校评价观421
(三)重新定义“成功”和“好孩子”、“好学生”的标准423
三、社区微环境与少年儿童成长424
(一)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424
(二)构建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区监护和支持系统426
专栏 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3年2月)427
第十四章 讨论与小结432
一、习惯的定义问题432
二、习惯的分类问题435
三、习惯培养的关键期问题437
四、习惯是否压抑创造性问题438
五、习惯的评价问题439
六、习惯培养与传统的关系问题440
七、习惯培养与少年儿童德育的关系问题441
八、习惯培养与公民道德建设问题442
九、小结443
(一)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动作、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443
(二)习惯是能力的生长点443
(三)习惯是个体思想品德的载体444
(四)习惯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标志444
(五)习惯是实现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445
专栏 习惯形成的最高机制是内化为个人需要445
后记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