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胶版印刷工艺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胶版印刷工艺原理
  • 刘昕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 ISBN:780000490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胶版印刷-工艺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胶版印刷工艺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1

第一节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1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及分类2

第三节 HLB值4

一、HLB值的定义5

二、HLB值的用途6

三、HLB值的计算7

第四节 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9

第五节 Gibbs吸附定理12

一、表面过剩量12

二、Gibbs公式的热力学推导14

三、Gibbs定理的应用17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在液固界面上的吸附21

一、吸附机理21

二、吸附状态与界面现象23

第七节 乳状液的形成及其性质24

一、乳状液的稳定性25

二、胶印水墨乳化的类型28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30

第一节 印版的表面状态30

第二节 润版原理33

一、水是极性分子33

二、油基本上是非极性分子34

三、油和水几乎不相溶36

四、选择性吸附37

第三节 润湿方程和铺展系数39

一、润湿39

二、接触角与Young氏方程的应用40

三、润湿过程与铺展系数41

四、润湿方程44

五、两种不相混溶液体的界面张力44

六、接触角的测量45

第四节 胶印水墨平衡47

一、静态水墨平衡49

二、动态水墨平衡50

第五节 润湿液53

一、普通润湿液53

二、酒精润湿液56

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液57

第六节 PS版润湿液60

一、加入柠檬酸62

二、加入某些表面活性剂62

第七节 亲水胶体的使用63

一、阿拉伯树胶64

二、羧基甲基纤维素65

三、合成胶粉65

第八节 润湿液的pH值66

一、pH值66

二、测定pH值的方法66

三、润湿液pH值对油墨转移效果的影响67

一、决定原液加放量的因素70

第九节 润湿液浓度70

二、印刷中原液的增减71

第三章 印版73

第一节 版材73

第二节 印版的种类及其表面结构74

一、PS版74

二、平凹版75

三、多层金属版76

四、蛋白版77

第三节 印版的变形77

一、印版的弯曲变形78

二、印版的拉伸变形79

三、印版的其他变形81

第四节 印版的耐印力82

一、摩擦对印版的损坏83

二、印版的电化腐蚀和化学腐蚀85

一、印版色别的检查87

三、印版耐印力的提高87

第五节 印版的检查87

二、印版深浅的检查88

第四章 印刷压力的合理选择91

第一节 印刷总压力91

一、圆压平型印刷机的总压力91

二、圆压圆型印刷机的总压力94

第二节 印刷压力的分布97

一、接触宽度上压力的分布97

二、测量压力的基本准则100

第三节 压印滚筒大小与印品质量104

第四节 滚筒速度和速差106

一、线速度与角速度106

二、滚筒的速差109

三、滚筒包衬不当引起的速差113

第五节 保持最小速差的方法115

一、滚筒接触弧滑动量的数学推导116

二、滑动量的综合分析123

三、影响滚筒间摩擦量的因素124

四、用速差曲线解析λ值的分配125

五、λ值的计算126

第五章 包衬与图文变形129

第一节 接触宽度上的相对位移的计算129

一、圆压平接触宽度上相对位移的计算129

二、圆压圆接触弧上相对位移的计算131

三、相对位移与印迹变形的关系135

一、软硬衬垫的性质比较139

四、接触宽度上滑移量的计算139

第二节 滚筒衬垫的分析139

二、软硬包衬的印刷性能比较142

第三节 包衬厚度与相对位移143

一、Z值大小与图文的绝对伸长、滑移量的关系143

二、圆压平印刷机上的滚筒包衬厚度147

三、圆压圆印刷机的包衬厚度151

一、滚压中的摩擦力及其方向152

第四节 滚筒滚压中的摩擦力分配与转化152

二、橡皮布的表、背面摩擦156

第五节 关于摩擦的归纳158

一、减少摩擦的基本途径158

二、印刷面过量摩擦的害处159

第六章 油墨调配162

第一节 彩色油墨的基本属性162

一、色强度164

二、色相误差165

四、色效率166

三、灰度166

五、GATF彩色色环图168

第二节 调配油墨的理论171

一、色料三原色的性质171

二、色料三原色在色度图中的位置171

三、色料的混合与叠加173

四、灰色油墨175

一、调墨作用176

第三节 调墨176

二、间色和复色墨的调配177

三、深色油墨的调配178

四、浅色油墨的调配179

第四节 油墨的调配过程180

一、分析色稿确定用墨量180

二、燥油的用量182

三、油墨厚薄的掌握184

四、调墨操作185

第七章 油墨传递转移187

第一节 油墨在印刷机上的传输187

一、给墨188

二、油墨分配189

三、油墨转移行程194

第二节 油墨转移方程198

一、建立油墨转移方程198

二、油墨转移方程的应用201

第三节 油墨转移方程的参数赋值204

一、近似法205

二、实验法207

三、逼近法211

四、三角形形心法215

五、优化法216

第四节 油墨转移方程的修正218

一、二次项修正法218

二、指数修正法220

三、扩大系数修正法220

四、概率分布修正法221

五、纸面形状修正法226

第五节 影响油墨转移的因素233

一、承印材料的影响233

二、印版的影响234

四、印刷速度的影响235

三、印刷机结构的影响235

五、印刷压力的影响236

六、油墨流动性的影响236

第六节 胶印的油墨转移237

一、马丁·西维尔胶印模式238

二、普遍胶印的油墨转移240

三、墨辊供水式胶印245

一、产生原因246

第一节 油墨的墨雾246

第八章 油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246

二、影响因素247

第二节 叠印249

一、影响叠印的因素249

二、叠印率251

第三节 透映与反印252

一、透映252

二、反印252

一、剥纸现象253

第四节 剥纸253

二、影响剥纸的因素254

第五节 胶辊、橡皮布的正确使用260

一、胶辊使用的故障与排除260

二、正确使用橡皮布261

第六节 纸张、油墨与相对湿度262

一、相对湿度262

二、纸张含水量对印刷品的影响262

三、纸张的适性处理264

四、温湿度对油墨的影响266

第七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消除268

一、带电机理268

二、消除静电的原理和方法270

三、静电在印刷过程中的危害274

四、针对静电产生的原理消除静电275

第九章 印刷彩色复制280

第一节 胶印的特点280

第二节 胶印的工艺流程282

一、网点百分比与色彩再现的关系284

第三节 网点在色彩再现中的作用284

二、网点角度对色彩再现的影响285

三、网点并列288

四、网点叠合290

第四节 彩色复制292

一、原稿密度与印刷品密度的关系292

二、彩色复制293

一、概述295

第五节 印刷工艺对网点传递的影响295

二、印版的润湿与上墨296

三、印版与橡皮布之间的墨层厚度298

四、印刷中的调值增大量300

第六节 印刷相对反差K值301

一、K值计算公式302

二、K值计算尺302

第七节 中性灰303

一、灰色平衡方法304

二、END306

第十章 印刷中的网点转移312

第一节 网点的测量和传递312

一、精确计算网点大小313

二、网点传递与网点增大值314

第二节 墨层厚度319

一、反射密度319

一、玛瑞—戴维斯公式321

第三节 网点反射密度的计算321

二、密度与墨厚321

二、尤尔—尼尔森修正公式324

第四节 墨量的监控及网点增大327

一、实地密度327

二、墨层厚度的控制328

三、干退密度328

四、网点增大值计算329

一、单色机印刷331

第十一章 印刷作业331

第一节 色序331

二、双色机印刷332

三、四色机印刷334

第二节 样张观察336

一、试印样张观察336

二、印刷阶段的观检338

三、控制水、墨的变化339

第三节 水墨平衡340

一、水分不当的弊病341

二、水墨关系342

三、水量大小的控制343

第四节 输纸346

一、纸张堆垛准备346

二、输纸过程中纸垛高低348

三、输纸器的操作348

一、机器的日常检查352

第五节 机器运行352

二、机器的润滑353

第六节 印刷中的其他作业355

第十二章 印刷品质监控358

第一节 基本概念358

一、密度、色密度358

二、阶调和色调359

三、清晰度361

四、颗粒性364

五、解像力(分辨力)366

六、文字质量367

七、纸张白度369

八、光泽369

九、透印369

十、粉化370

第二节 印刷图文复制质量370

一、图文复制质量的概念370

二、图文复制质量的评价方法371

三、图文复制质量的评价内容374

第三节 印品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375

一、概述375

二、评价方法概要377

三、测量评价383

第四节 印刷测试条390

一、布鲁纳尔第一代测试条390

二、布鲁纳尔第二代测试条395

三、哈特曼印刷控制条397

四、格雷达固CMS-2彩色测试条398

第五节 CPC计算机印刷控制系统400

一、CPC1印刷机控制装置400

二、CPC2质量控制装置403

三、CPC3印版图像阅读装置404

附录Ⅰ 印刷品质量测定仪器的种类和表示方法408

附录Ⅱ 印刷车间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对照表409

参考文献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