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哲学
  • 钱俊生,余谋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2967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人类生态学-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论1

第一章 生态规律1

第一节 哲学视野中的生态学概念1

一 生态1

二 种群和群落4

三 生态系统8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整体性相统一的规律15

一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5

二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16

三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2

第三节 生态演替规律23

一 生态演替的类型24

二 生态演替的顶级25

三 生态演替的动力27

四 生态演替的特点29

第四节 生态系统循环和再生规律31

一 能量流动31

二 物质循环35

三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39

第五节 生态平衡规律40

一 生态平衡的含义40

二 生态平衡的内容42

三 生态平衡的特征46

四 决定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48

五 生态平衡的破坏49

第二章 生态自然观53

第一节 自然观的演进53

一 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观的演进54

二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看自然观的演进60

三 宗教中生态自然观思想63

四 生态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趋势67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70

一 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认识论特征70

二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实践特征75

三 人与自然互为对象性关系77

四 自然界的“自然化”与“反人化”79

第三节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82

一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内涵82

二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模态84

第四节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92

一 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统一的92

二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惟一的选择97

第三章 生态经济观105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研究概况105

一 生态经济的界定105

二 当代西方生态经济学的研究110

三 我国生态经济研究的现状和进展114

四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15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观119

一 生态生产力系统——自然生态生产力与社会经济生产力的统一120

二 生态生产过程系统——自然物质生产过程与社会物质生产过程的统一124

三 生态经济效益系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125

四 生态经济系统——自然经济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统一128

第三节 生态经济资源观131

一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阳光型能源经济的兴起132

二 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140

三 生态经济时代的一种无价资源——荒野141

第四节 生态经济生产观145

一 提高绿色生产意识147

二 推广绿色生产148

三 发展绿色产业149

第五节 生态经济营销观151

一 发展生态市场经济151

二 推广绿色营销152

三 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155

第六节 生态经济消费观156

一 积极消费与反对浪费156

二 构建适合国情的消费模式158

三 提倡绿色消费159

第七节 生态经济规律160

一 遵循生态学基本规律161

二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161

三 生态经济生态位规律163

四 生态经济食物链规律165

五 生态经济最小量规律166

第四章 生态社会观168

第一节 生态社会发展观168

一 社会发展观的演进168

二 社会发展观的评估172

三 人文发展指数(HDI)174

第二节 生态人口观176

一 人口与环境承载力177

二 人口——健康——经济发展179

三 人口——资源——可持续发展185

四 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187

第三节 生态教育观193

一 生态化教育194

二 可持续发展教育203

第四节 生态安全观207

一 关于环境安全的概念和含义207

二 当代流行的政治性环境安全观210

三 绿色恐怖主义危及社会的安全214

四 生态殖民主义危及国家和民族的安全217

五 自然生态的报复危及每个人的安全220

第五节 循环型生态社会的创建223

一 生态社会的结构223

二 生态社会的基本特点224

第五章 生态价值观234

第一节 生态价值观概述234

一 自然价值的科学含义235

二 自然价值的伦理学含义236

三 自然价值的哲学含义236

四 以花粉为例236

第二节 生态价值概念及它的历史和现状239

一 古代社会的自然价值观240

二 近现代社会自然价值观首次被颠覆246

三 现代社会关于自然价值问题的重新思考248

第三节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254

一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产生255

二 人类中心主义成为西方近现代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257

三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合理性及其限度259

四 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是现代科学的伟大成就262

第四节 自然价值的性质和结构265

一 自然价值的性质265

二 自然价值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276

第五节 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281

一 区别文化与自然、文化价值与自然价值282

二 文化与自然不是同时并存而是相互作用282

三 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统一:两种对策283

四 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多价值管理285

第六节 自然价值评价:建模287

一 自然价值的真理性评价、价值评价及道德评价、实践评价287

二 不同主体有不同的价值尺度290

三 自然价值评价模型292

第六章 生态伦理学297

第一节 生态伦理学——一门新的伦理学297

一 生态伦理学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298

二 生态伦理学的学科性质299

三 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历史301

四 中国的生态伦理学308

第二节 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论310

一 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四个理论派别310

二 关于自然界的价值317

第三节 自然界的权利318

一 自然界权利概念318

二 中国古代关于生物权利的思想321

三 自然界权利的性质324

四 自然界权利与人的权利329

五 自然界权利主体与道德主体332

第四节 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实践334

一 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标准335

二 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336

三 生态伦理学的行为规范344

第五节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348

一 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生态伦理原则348

二 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伦理350

第七章 生态文明观354

第一节 人类文明观的历史演进355

一 人类文明观的历史进程355

二 人类文明观的变革358

第二节 生态法学370

一 生态问题与生态法371

二 生态法的历史沿革374

三 生态法学的本质特征381

四 生态法学体系383

五 生态法学的调控机制397

第三节 生态政治观400

一 生态政治的提出401

二 生态政治的兴起与发展411

三 生态政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414

四 生态政治发展趋势416

第四节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418

一 生态意识418

二 生态意识的形成428

三 生态意识的结构430

四 生态意识的特性432

五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与共产主义理想435

第八章 生态美学439

第一节 美学、自然美与生态美439

一 美学引论439

二 作为美的形态之一的自然美444

三 自然美审美449

四 从自然美到生态美452

第二节 生态美学概述453

一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美453

二 生态美学:生态学与美学的结合456

第三节 生态美学的学科定位462

一 生态美学的研究内容462

二 生态美学的跨学科特点463

三 生态美学的学科意义468

第四节 生态美学的评价与分析471

一 生态美学的学科整合功能471

二 生态美学研究的实用倾向474

三 生态美学研究的复杂性475

四 生态美学的价值评价480

参考文献489

后记4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