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清史 第1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简明清史 第1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3099930.jpg)
- 戴逸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7570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中国-古代史-清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清史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十七世纪前期的世界与中国1
一、十七世纪前期的世界形势和早期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入侵1
第一章 满族的兴起与后金政权的建立和发展1
二、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和明末农民大起义7
第二节 满族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内的历史发展12
一、满族的先世——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12
插图 金代“胡里改路之印”及印文18
元代“管水达达民户达鲁花赤之印”及印文19
二、明王朝对女真的管辖及女真各部的发展19
地图22
明奴儿干都司辖区22
明奴儿干都司所属“毛怜卫指挥使司之印”印文23
明万历十二年三月,广顺、镇北、新安等关易换货物抽分银清册档案25
第三节 满族的兴起和后金政权的建立27
一、建州三卫的设置和海西四部的形成及其发展27
二、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及后金的建立35
清太祖努尔哈赤像36
大政殿和十王亭43
后金满文“天命通宝”44
三、萨尔浒之战与后金进入辽沈地区45
萨尔浒之战示意图48
第四节 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53
一、满族社会的奴隶制时代53
二、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60
一、政治改革和后金政权的封建化69
清太宗皇太极像69
第五节 后金的政治改革和对明战争69
清太宗皇太极调兵信牌74
二、皇太极即位与对明议和的策略76
三、两次对朝鲜用兵78
四、统一蒙古和黑龙江流域80
五、皇太极对明朝的战争83
一、满汉贵族官僚地主相勾结和清军入关87
第一节 清军入关与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的抗清斗争87
第二章 清军入关镇压农民起义与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87
二、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抗清斗争94
三、在大顺军推动下北方各省农民的抗清斗争97
四、清军进攻南京和南明弘光政权的覆灭100
五、清军南下和南明几个政权的覆灭104
六、江南和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108
七、张献忠大西农民军的抗清斗争114
一、大顺农民军余部联明抗清策略的实现116
第二节 大顺农民军余部的联明抗清斗争116
二、联明抗清阵线形成后的全国抗清高潮119
三、全国抗清斗争的深入发展125
四、联明抗清阵线的弱点及其失败129
一、大西农民军余部坚持抗清斗争133
第三节 大西农民军余部的联明抗清斗争133
二、大西农民军的失败139
三、抗清斗争的余波——夔东十三家军144
第四节 郑成功领导的抗清斗争和收复台湾147
一、郑成功领导的抗清斗争147
郑成功画像148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150
荷兰侵略者向郑成功投降图155
第三章 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及早期的统治政策156
一、维护满族贵族特权的措施157
第一节 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满汉地主阶级政权的建立157
二、对汉族地主阶级的笼络与控制161
一、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166
第二节 清初的经济政策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166
二、圈地、投充和逃人法172
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与皇权的加强183
摄政王多尔衮薨逝诏书188
追尊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诏书189
顺治敕谕的铁牌190
第四章 十七世纪后半期的唯物主义进步思潮192
第一节 十七世纪后半期的进步思潮是时代的产物192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192
二、明清之际的学派和思想家195
黄宗羲画像196
顾炎武画像197
王夫之画像199
第二节 十七世纪后半期进步思潮的内容202
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202
二、民族思想205
三、经世致用的思想206
四、均田说与“工商皆本”207
五、反对宋明理学209
六、唯物主义哲学思想211
七、人性论和理欲说213
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局限性215
第五章 清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及其政权机构218
第一节 清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218
一、康熙亲政与鳌拜集团的被清除218
康熙皇帝像219
康熙六年七月亲政诏书220
二、平定“三藩”之乱225
平定三逆方略229
康熙十三年平定吴三桂敕谕(部分)229
董卫国纪功图卷(平定三藩)232
三、统一台湾233
第二节 清朝封建皇权的加强及其政权组织236
一、清朝封建专制主义皇权的加强236
“皇帝之宝”及宝文(满文篆体)236
二、清朝的政权组织239
清代军机处值班房旧址240
三、清朝的官吏任免制度与科举制度247
《康熙南巡图》(绍兴部分)248
乾隆十六年国子监发给江蕙捐监生执照249
一、军队252
第三节 清朝的军队和法律252
八旗印三颗253
二、法律255
一、康熙年间的农业政策263
第一节 清王朝的农业政策和水利建设263
第六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租赋制度263
《治淮图》(部分)266
二、治河266
一、清初赋役制度的混乱和赋役负担的繁重271
第二节 赋役制度的改革271
二、清初赋役制度的整顿与改革274
顺治《永平府总赋役全书》(封面)275
清徽州府清丈鱼鳞册276
顺治时华阴县易知由单277
三、“摊丁入地”及其实施概况281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87
一、耕地面积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287
二、农业生产力的缓慢发展291
三、农产品的商品化295
清代植桑养蚕299
一、封建的土地占有形式307
第四节 封建的土地占有和地租剥削307
二、以租佃关系为主的封建剥削形式311
三、清代的实物地租317
四、高利贷资本渗入农村322
乾隆五十九年的当票325
清景德镇的陶瓷业328
一、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328
第一节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328
第七章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28
清蜀锦机329
清广东佛山铁锅333
二、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333
乾隆四十九年北京门头沟窑商徐友松采煤执照344
三、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官府压力与行会束缚346
嘉庆二十二年《药行会馆碑》拓文351
光绪二十五年重刊乾隆六年广东石湾《陶艺花盘行规》352
一、大城市的繁荣355
第二节 城市和商业355
乾隆五十一年丹徒县船户揽运米商货物合同356
乾隆二十九年两浙盐运使司发给盐商汪岫云执照357
《姑苏繁华图》(部分)358
二、农村市场368
第八章 清代的阶级结构和十八世纪前期的阶级斗争383
第一节 阶级和等级383
清廷下令贬余姓为程氏地主家奴391
雍正十三年圣谕“七禁”392
第二节 宗族制度393
一、族长、族规、祠堂、义田393
二、宗族制度和封建政权的结合399
第三节 康熙中叶至乾隆中叶的阶级斗争402
一、朱三太子案402
二、抗租斗争404
乾隆五十一年孔府拘捕郓城佃户的信票405
道光七年江苏山阳县严禁佃户抗租碑410
清代前期部分地区工匠罢工斗争示例411
三、城市手工业工人的斗争411
道光二年元和县禁止机匠停工碑413
四、抗清起义417
第四节 民间宗教和秘密组织424
一、白莲教的传播424
白莲教咒语单427
二、天地会的创立430
广西东兰州天地会首领姚大羔所藏天地会会簿432
一、皇太子的两次被废436
第五节 康雍时期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436
雍正像444
二、雍正的继位444
第九章 沙俄早期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451
一、波雅科夫、哈巴罗夫入侵我国东北451
第一节 沙俄武装入侵我国东北451
《早期俄国入侵中国东北、北部边境和中国各族人民抗俄斗争示意图》452
二、斯捷潘诺夫侵略军的覆灭458
三、尼果赖出使中国和俄国的进一步侵略扩张459
一、第一次雅克萨战争463
第二节 雅克萨战争和《中俄尼布楚条约》463
二、第二次雅克萨战争467
三、中俄派出谈判使团及各自的谈判方针469
四、中俄谈判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473
《中俄尼布楚条约》拉丁文本(部分)478
《中俄尼布楚条约》拉丁文本(部分)479
《中俄尼布楚条约》满文本(部分)480
《中俄尼布楚条约》俄文本(部分)481
第三节 《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的签订和外国利用宗教侵略中国482
一、《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的签订482
二、俄国东正教会的侵华活动486
北堂487
第四节 天主教会的侵略活动和清政府禁止传教489
一、耶稣会传教士的活动和清初历法之争489
二、清政府禁止传教活动497
第十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01
第一节 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割据势力 统一漠北地区501
一、十七世纪后期我国西部、北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501
二、沙俄对我国西部、北部地区的侵略与噶尔丹发动反清战争506
三、乌兰布通之战与多伦会盟512
四、昭莫多战役与噶尔丹败亡516
一、策妄阿拉布坦进攻西藏与清政府护送达赖六世入藏518
第二节 清政府再平准噶尔及其对西藏、青海地区的管辖518
二、沙俄对准噶尔地区的侵略与准噶尔军民的抗俄斗争523
三、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与清政府对青海地区的管辖526
四、和通泊之战与光显寺之战531
一、准噶尔的内部分裂与清政府平定阿睦尔撒纳的叛乱534
第三节 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534
乾隆帝在万树园宴请三车凌图538
二、大小和卓叛乱与清政府统一天山南路541
三、土尔扈特蒙古反抗沙俄压迫与重返祖国的斗争543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544
第四节 清政府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及其对西藏政治与宗教制度的改革549
一、“改土归流”549
二、平定大小金川554
三、驻藏大臣的设立与西藏行政体制的改革557
四、清军击退廓尔喀入侵与《钦定西藏章程》的订立560
金奔巴瓶563
一、清政府的民族统治政策564
第五节 清政府的民族统治政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564
二、边疆地区的开发571
第十一章 清朝的文化政策和汉学的发展581
一、提倡理学,编纂书籍581
第一节 清朝的文化统治政策581
文澜阁584
四库全书书影584
二、文字狱586
吕留良画像588
第二节 汉学的盛行594
一、向汉学演变594
二、汉学的形成——以惠栋为代表的吴派599
钱大昕画像604
三、皖派学者戴震的学术成就605
四、汉学的延续613
王念孙画像616
段玉裁画像616
阮元画像621
第十二章 清代前期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623
第一节 清代的文学艺术623
一、诗623
《墨竹》627
二、词628
三、散文629
四、小说631
蒲松龄画像632
吴敬梓画像633
《石头记》己卯本635
《石头记》庚辰本635
五、戏曲637
六、绘画640
《墨荷图》644
一、天文历法648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648
浑天仪650
天体仪650
二、数学652
三、地图测绘655
四、农业生产技术656
五、武器制造和日用技术657
六、建筑660
故宫太和殿661
七、医药学663
叶桂画像665
王清任画像667
第十三章 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统治阶级日益腐朽669
一、土地兼并的加剧669
第一节 土地兼并 人口增长 自然灾害669
乾隆九年许百川卖地契约671
嘉庆十六年方汪氏卖地契约677
二、人口增长,耕地不足684
三、自然灾害流行,人民生活痛苦692
水灾图693
鬻儿图693
乾隆二十五年王廷泰借据694
嘉庆二十年许相仂出卖女儿为婢文契696
道光十三年左有库卖亲生儿左群为奴文契697
第二节 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700
一、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700
二、吏治败坏,贪污公行707
三、军队腐化,军纪废弛714
第十四章 以白莲教为主的各族人民大起义718
第一节 十八世纪下半期各族人民的起义718
一、乌什和昌吉维、汉人民的抗清起义719
二、王伦起义722
三、甘肃撒拉族、回族人民起义726
四、台湾林爽文起义730
林爽文执政印文731
天运丙午林爽文起义安民告示732
顺天丁未林爽文起义军守城官告示733
林爽文起义军军令733
五、湖南、贵州苗民起义736
福康安镇压苗民起义布防图737
第二节 川、楚、陕白莲教起义740
一、湖北的白莲教起义740
白莲教起义军告示之一741
白莲教起义军告示之二742
二、四川白莲教响应起义和襄阳起义军的失败753
三、四川起义军的防御和进击762
四、起义军后期的艰苦奋战与失败773
第三节 十九世纪前期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787
一、蔡牵领导的海上渔民的抗清斗争787
滑县李文成起义遗址793
二、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和陕西三才峡木工的抗清斗争793
三、赵金龙领导的湖南、广东瑶民起义803
四、张格尔叛乱807
第十五章 十九世纪前期的社会思潮811
第一节 乾嘉汉学的衰落与今文经学的兴起811
一、汉学的衰落与汉宋之争811
二、今文经学的兴起814
三、知识界思想风气的变化817
一、龚自珍821
第二节 杰出思想家龚自珍和魏源821
二、魏源825
魏源画像826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829
第一节 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贸易关系829
一、对外贸易的情况829
乾隆二十五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831
日本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信牌832
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836
三、关税和商欠844
四、马戛尔尼使团、阿美士德使团前来中国848
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副使哆吗嘶噹?的谢恩书849
五、十九世纪初中英矛盾的尖锐化853
第二节 罪恶的鸦片贸易857
一、鸦片贸易和鸦片走私857
二、鸦片贸易的危害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