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生血管性眼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生血管性眼病
  • 钟一声,朱益华主编;王方,丁慰祖,阳菊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50910379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眼病-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生血管性眼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眼血管的发育和血供 1

第一节 眼血管的发育 1

一、原始血管系统 1

二、玻璃样血管系统和晶状体血管膜 2

三、虹膜血管发育 3

四、睫状体血管发育 3

五、脉络膜血管的发育 4

六、视网膜血管的发育 5

第二节 眼的血供7

一、眼睑的血供 7

二、结膜的血供 8

三、角膜缘血管网 9

四、虹膜的血供 10

五、睫状体的血供 10

六、脉络膜的血供 11

七、视网膜的血供 13

八、视盘及视神经的血供 17

九、视交叉的血供 18

十、视束的血供 18

十一、外侧膝状体的血供 18

十二、视放射的血供 18

参考文献 19

十三、枕叶视觉中枢的血供 19

第2章 血-眼屏障 20

一、血-房水屏障 20

二、血-视网膜屏障 21

三、血-眼屏障的生理功能 22

四、血-眼屏障的病理 26

五、血-眼屏障破坏的临床表现 28

参考文献 30

第3章 新生血管形成的病理生理学 32

第一节 新生血管形成过程 32

第二节 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 33

二、血管基底膜和ECM崩解 34

一、内皮细胞渗透性增加 34

三、内皮细胞出芽 39

四、内皮细胞增殖 41

五、基底膜再生、募集外膜细胞、形成成熟血管 42

第三节 新生血管形成机制 45

一、缺氧 45

二、促血管生成因子增加 45

三、抑制血管生成因子减少 46

四、炎症反应 47

五、角膜水肿 48

参考文献 49

六、角膜神经 49

第4章 促新生血管形成的有关因子 51

第一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51

一、VEGF的理化特性 51

二、VEGF受体家族 52

三、VEGF的生理及病理作用 54

四、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因素 55

五、VEGF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57

第二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60

一、IGF的来源及结构 60

三、IGF与DR 61

二、IGF结合蛋白 61

四、IGFBP与DR 63

第三节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64

一、bFGF的来源及结构 65

二、bFGF的受体 65

三、bFGF的生物学作用 65

四、bFGF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66

第四节 肝细胞生长因子 67

一、HGF的来源及结构 67

二、HGF的受体 68

三、HGF的生物学功能 69

四、HGF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71

一、TGF-β的来源及结构 74

第五节 转移生长因子-β 74

二、TGF-β受体 75

三、TGF-β的生物学功能 75

四、TGF-β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76

第六节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76

一、PDGF的来源及结构 77

二、PDGF的受体 78

三、PDGF的生物学效应 78

四、PDGF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80

二、EGF的受体 81

第七节 表皮生长因子 81

一、EGF来源及结构 81

三、EGF的生物学效应 82

四、EGF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83

第八节 肿瘤坏死因子 83

一、TNF来源及结构 83

二、TNF的受体 84

三、TNF-α的生物学效应 85

四、TNF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87

一、IL-1的起源和理化特性 88

第九节 IL-1 88

二、IL-1的生物学作用 89

三、IL-1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89

第十节 IL-2 90

一、IL-2来源及结构 90

二、IL-2的受体 91

三、IL-2的生物学效应 92

四、IL-2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92

第十一节 IL-8 93

一、IL-8的结构和来源 93

三、IL-8的生物学作用 94

二、IL-8受体 94

四、IL-8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95

第十二节 血管生成素 95

一、Ang的来源和结构 96

二、Ang的受体 96

三、Ang的生物学作用 97

四、Ang与病理性血管生成 99

第十三节 瘦素 100

一、瘦素的来源及结构 100

二、瘦素受体 101

三、瘦素的生物学功能 101

四、瘦素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102

第十四节 前列腺素 104

一、PG的结构 105

二、PG的受体 105

三、PG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105

第十五节 黏附分子 106

一、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106

二、黏附分子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107

第十六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 107

一、MMPs的结构、功能与分类 108

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114

三、MMPs的调节机制 116

四、MMPs的生物学功能 118

五、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眼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120

参考文献 126

第5章 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有关因子 136

第一节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136

一、PEDF的生物学特性 136

二、PEDF在眼组织内的分布 137

三、PEDF的调控机制 138

四、PEDF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 139

五、PEDF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140

第二节 内皮抑素 141

二、ES的生物学作用 142

一、ES的结构和来源 142

三、ES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144

第三节 血管生成抑素 146

一、AS的结构和来源 147

二、AS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 147

三、AS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148

第四节 崔乳素 148

一、PRL的结构和来源 148

四、PRL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149

二、PRL的受体 149

三、PRL的生物学效应 149

第五节 软骨源抑制因子 150

一、ChM-Ⅰ的结构和来源 150

二、ChM-Ⅰ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150

第六节 IL-4 150

一、IL-4的结构和来源 151

二、IL-4受体 151

三、IL-4的生物学效应 152

四、IL-4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152

一、IL-12的结构和来源 153

第七节 IL-12 153

二、IL-12的受体 154

三、IL-12的生物学效应 154

四、IL-12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155

第八节 IL-18 156

一、IL-18的结构和来源 156

二、IL-18受体 156

三、IL-18结合蛋白 157

四、IL-18的生物学效应 157

一、IL-24的结构和来源 158

第九节 IL-24 158

五、IL-18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 158

二、IL-24的受体 159

三、IL-24的生物学效应 159

四、IL-24抑制新生血管形成 160

第十节 干扰素 160

一、IFN的来源及生物学作用 160

二、IFN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 161

第十一节 一氧化氮合酶 162

一、NOS的结构和来源 162

二、NOS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163

参考文献 164

第6章 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关的原癌基因 171

第一节 原癌基因的分类 172

第二节 原癌基因的激活 173

第三节 Ras癌基因家族与血管新生 174

第四节 Erb癌基因家族与血管新生 181

第五节 Src原癌基因家族与血管新生 181

第六节 myc癌基因家族与血管新生 184

第七节 myb癌基因家族与血管新生 185

第八节 p53与血管新生 186

参考文献 191

第一节 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192

第7章 眼部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及研究 192

一、物理方法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193

二、化学方法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194

三、角膜囊袋法诱生的角膜新生血管模型 195

四、免疫原性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197

五、其他方法制备的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 198

第二节 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199

一、氧致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动物模型 199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致视网膜、视盘及虹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 201

三、其他方法制备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204

一、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205

第三节 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205

二、bFGF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 209

第四节 转基因小鼠的眼内新生血管模型 210

一、转基因小鼠技术 210

二、转基因小鼠技术在眼内新生血管模型中的应用 211

第五节 新生血管观察、检测技术 212

一、非侵入法 213

二、侵入法 214

参考文献 236

第一节 翼状胬肉组织病理学特征 238

第8章 新生血管与结膜疾病 238

第二节 免疫病理学及相关因子的研究 239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 241

第四节 治疗 242

参考文献 243

第9章 新生血管与角膜疾病 244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245

二、与角膜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 250

参考文献 256

第10章 虹膜新生血管 258

第一节 虹膜新生血管病因 258

第二节 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 261

第三节 虹膜新生血管的病理 262

第四节 虹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表现 264

第五节 虹膜新生血管的造影检查 266

第六节 虹膜新生血管的治疗 268

一、视网膜破坏术 268

二、虹膜新生血管光凝术 269

三、光动力学疗法(PDT) 270

四、药物治疗 270

五、其他治疗 271

第七节 常见的虹膜新生血管性眼病 271

二、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 272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 272

三、交感性眼炎 273

四、Vogt-Koyanagi-Harada病 274

五、Coats病 274

六、剥脱综合征 275

七、葡萄膜黑色素瘤 275

八、其他疾病 275

参考文献 276

第11章 新生血管与脉络膜疾病 278

第一节 病因及流行病学 279

第二节 引起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常见疾病 280

第三节 发病机制 281

第四节 分类 284

第五节 临床表现 285

第六节 诊断 286

第七节 鉴别诊断 287

第八节 治疗 294

第九节 预后 296

参考文献 296

第12章 新生血管与玻璃体疾病 301

第一节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301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301

三、临床表现 302

二、发病机制 30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03

五、治疗与预后 303

第二节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304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304

二、发病机制 304

三、临床表现 30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305

五、治疗 305

参考文献 307

一、以往的研究 308

第一节 基础研究 308

第13章 新生血管与视网膜疾病 308

二、相关的基础研究进展 309

三、相关的实验性治疗进展 310

第二节 常见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312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12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 317

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322

四、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325

参考文献 327

第一节 病因 330

第14章 新生血管与视神经疾病 330

第二节 视神经新生血管性疾病 331

一、发病机制 331

二、临床表现 332

三、诊断 334

四、鉴别诊断 334

五、治疗 334

参考文献 335

第15章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36

第一节 历史回顾 336

第二节 NVG的临床表现 337

一、瞳孔反应 338

第三节 NVG的诊断 338

二、不散瞳裂隙灯检查 339

三、眼荧光血管造影 339

四、视网膜电图(ERG) 340

第四节 NVG的鉴别诊断 341

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41

二、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341

三、外伤和出血 342

第五节 NVG的治疗 342

一、针对视网膜缺血和新生血管治疗 342

二、降低眼压治疗 345

参考文献 350

第16章 眼部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 351

一、类固醇类药物 352

二、VEGF相关药物 355

三、PEDF相关药物 358

四、免疫抑制剂 359

五、抗氧化剂 361

六、其他 361

参考文献 367

一、激光的生物学效应 370

第一节 激光概述 370

第17章 新生血管眼病的激光治疗 370

二、激光治疗技术基本要素 372

第二节 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激光治疗 374

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74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 377

三、其他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病变 380

第三节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激光治疗 381

一、传统激光光凝 382

二、TTT 383

三、PDT 385

四、滋养血管光凝 388

五、IMP 389

第四节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激光治疗 391

一、睫状体光凝术 391

二、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 394

第五节 虹膜新生血管的激光治疗 394

第六节 角膜新生血管的激光治疗 396

参考文献 397

第18章 眼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400

第一节 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 400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400

三、手术步骤 401

二、术前准备和麻醉方法 401

四、术后处理 408

第二节 角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409

一、自体或异体结膜移植术 410

二、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412

三、羊膜移植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术 413

四、板层角膜移植术 414

五、带巩膜板层的全板层角膜移植术 415

第三节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415

一、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15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 417

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420

第四节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422

一、新生血管膜剥除术 422

二、黄斑转位术 424

三、色素上皮移植术 425

第五节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427

一、改良小梁切除术 427

二、房水引流物植入术 440

三、睫状体破坏性手术 450

四、激光睫状体光凝术 453

参考文献 4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