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新时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警旭,马振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 ISBN:780641463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新时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重大意义1
第一节 党同农民结成血肉联系,是“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根本意义2
二、党同农民结成血肉联系,是坚持“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3
第二节 正确认识农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11
一、农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12
二、正确对待农民;警惕乡村恶势力侵犯农民14
第三节 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是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科学定位17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决定着党和群众关系发展的方向17
二、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指路明灯18
三、党的基本路线同党群关系相互影响18
第一节 党与农民的血肉联系是在战争年代形成的20
第二章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历史回顾20
一、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农民的政治愿望21
二、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农民的经济利益23
三、中国共产党为农民的先进文化而奋斗2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在新形势下发展26
一、整顿党风,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27
二、土地改革,实现新解放区农民土地所有制27
三、镇压反革命,维护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8
四、铲除丑恶,净化社会生活环境29
五、打破封建婚姻制度,解放广大农村妇女29
六、互助合作,解决农民生产困难30
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新探索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曲折发展31
二、“大跃进”时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曲折发展33
三、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逐步恢复和发展36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受挫38
一、在思想上,“文化大革命”造成农村干部群众严重的思想混乱38
二、在政治上,“文化大革命”严重地破坏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40
三、在经济上,“文化大革命”损害了农民利益41
四、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抵制和抗争42
第三章 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全面发展44
第一节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44
一、新时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发展45
二、新时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特点49
第二节 新阶段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新问题51
一、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52
二、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55
第三节 新时期巩固和发展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基本经验59
一、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是新时期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59
二、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62
第四章 党的“三个基本”是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石65
第一节 党的基本理论是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思想基础65
一、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实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本66
二、党的基本理论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67
三、用邓小平理论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70
第二节 党的基本路线是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政治基础75
二、党的基本路线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政治基础76
一、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76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党群干群关系77
第三节 党的基本纲领是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奋斗目标80
一、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深刻内涵81
二、党的基本纲领是一面旗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奋斗目标82
三、以党的基本纲领为奋斗目标,做爱民、为民、富民、安民、务实的模范84
第五章 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自主权86
第一节 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是农民的伟大创造86
一、家庭承包统分结合是一个伟大的创造86
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理论创新89
一、充分认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重要性91
第二节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核心91
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必须依靠法制93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95
一、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引导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96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99
第六章 增加农民收入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101
第一节 现阶段农民收入的基本现状和特点101
一、“九五”期间农民收入的总体特征102
二、农民收入呈现出波浪式下降趋势102
三、农民收入具有复杂多变波幅较大的特点103
四、农民收入趋缓的结果极其严重104
第二节 制约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105
一、主要矛盾106
二、制约因素108
三、原因分析109
第三节 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12
一、确保农民增收要有新观念112
二、确保农民增收要有新措施114
三、确保农民增收要狠抓落实115
第七章 对农民要多给予少索取118
第一节 深刻认识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意义118
一、减轻农民负担关系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119
二、减轻农民负担关系到调动农民积极性120
三、减轻农民负担关系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121
四、减轻农民负担关系到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政局的稳定122
一、农民负担问题的提出123
第二节 减轻农民负担要正确处理几个重要关系123
二、农民负担问题的现状与根源126
三、减轻农民负担,要明确几个关系130
第三节 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132
一、党中央、国务院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高度重视132
二、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减负的各项政策,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落到实处135
第四节 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137
一、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税费改革138
二、加快县乡机构改革141
三、改进基层干部的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142
四、努力搞活壮大集体经济143
五、切实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145
第一节 村民自治是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举147
一、村民自治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147
第八章 依法实行村民自治,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147
二、村民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148
三、村民自治是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149
四、村民自治是适应农村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150
第二节 村民自治的中心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51
一、依法推进村级民主选举151
二、依法推进村级民主决策153
三、依法推进村级民主管理154
四、依法推进村级民主监督155
第三节 村民自治要同健全法制与加强党的领导紧密结合156
一、实行村民自治要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156
二、切实加强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158
第四节 正确处理几种关系,促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160
一、依法处理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维护村民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的权利160
二、依法处理好村民会议与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维护村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权利163
三、依法处理好村民自治与建章立制、人大监督和村民的关系164
第九章 实行以乡镇为重点的政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166
第一节 实行政务公开,落实群众对权力的有效监督166
一、深刻认识实行政务公开的意义167
二、实行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168
三、实行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169
第二节 切实解决政务公开中几个关键问题170
一、实行乡镇政务公开要紧紧抓住基层群众最关心的问题170
二、既要认真将政务活动向广大群众公开,让群众知情和监督,又要切实加强乡镇政权机关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公正、可信172
三、既要抓好乡镇政府机关的政务公开,又要抓好上级政权机关派驻乡镇的基层站所的政务公开175
四、以政务公开带动村务公开,使乡村两级公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176
五、实行乡镇政务公开要同抓好乡镇党的建设、政权建设以及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一起进行,为乡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177
第三节 加强领导,严格监督,使政务公开健康发展177
一、必须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177
二、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178
三、坚持标准,严格要求,认真考核180
四、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180
五、加强监督保障制度181
第十章 改革农业行政执法体制,依法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184
第一节 农业行政执法现状急需改革184
一、当前农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85
二、造成现实农业行政执法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193
一、加快立法步伐,全面规范农业行政执法198
第二节 建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新体系,有效保障农民的利益198
二、建立、健全统一的农业行政执法体制及相关的工作规程199
三、切实抓紧政府职能的转变工作,彻底将执法权能和技术推广、产业经营的权能分开199
四、统一农业行政系统的管理体制200
五、加强农业政策调研,使党和国家的各项重大农村政策适时地转变成为国家法律201
第三节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202
一、强化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对管理职能的认识,尽快使其实现从重技术推广、重产业经营向重行政管理的转变203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力205
三、加强执法监督,树立良好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形象207
第十一章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209
第一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209
一、继续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宣传209
二、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13
三、在全民族中树立艰苦创业精神214
第二节 做好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动力支持216
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216
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219
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221
第三节 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教育,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智力支持224
一、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224
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225
第十二章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维护农民权益的领导核心228
第一节 维护农民的权益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228
一、是否切实维护、实现、发展农民权益,关系到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成败228
二、实现、发展、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责任230
三、维护农民权益要注意克服几种错识倾向231
第二节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是抓好乡镇、村领导班子建设234
一、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效应234
二、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236
三、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村“两委”关系239
第三节 农村共产党员要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241
一、农村共产党员要关心群众、做群众的知心朋友241
二、农村共产党员要善于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农民群众的情绪243
三、开展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活动245
第四节 从实际出发建章立制、健全党的组织生活248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章立制的原则248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章立制的主要内容249
第一节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素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紧迫需要253
第十三章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公众形象253
一、执政党地位给农村基层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来新课题254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农村基层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来新情况255
三、农村社会变革给农村基层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出新要求256
第二节 农村基层干部要提高“四种素质”、增强“三种观念”、负起“三种责任”258
一、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政策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259
二、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市场观念、群众观众、法制观念261
三、负起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262
第三节 农村基层干部应反对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263
一、农村基层干部应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性263
二、农村基层干部应反对形式主义,注重改进思想作风265
三、农村基层干部应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267
第一节 党管农村工作是党的原则269
第十四章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保证党群干群关系健康发展269
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高度重视“三农”工作270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大决策表明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不动摇274
第二节 坚持“四项方针”,解决好农村突出的问题278
一、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279
二、必须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279
三、必须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这两个动力281
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282
第三节 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283
一、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新世纪解决好“三农”问题奠定思想组织基础283
二、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好新世纪农村工作285
后记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