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养猪生产技术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养猪生产技术手册
  • 李炳坦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9113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养猪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养猪生产技术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养猪业的重要意义1

1.提供肉食品1

2.为农林果菜提供优质肥料1

一、养猪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趋势1

3.提供工业原料2

4.出口换取外汇3

(二)我国养猪现状与发展方向3

1.养猪数量、分布和生产水平3

2.猪肉的消费水平5

3.近年来在养猪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5

1.养猪生产及肉食结构7

(三)世界养猪现状及发展趋势7

2.按人口平均计算食物产量8

3.发展趋势9

(四)当前我国养猪生产应高度重视的问题10

1.建立猪肉生产安全管理体系11

2.建立健全“安全猪肉”生产体系11

3.应该采取的重点措施12

二、猪的生物学特性13

(一)多胎高产,世代间隔较短13

(二)生长期短,沉积脂肪能力强13

(三)利用饲料转化成肉品的效率较高14

(四)不耐热15

(五)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15

三、猪种17

(一)我国主要地方猪种17

1.民猪17

2.八眉猪18

3.太湖猪19

4.姜曲海猪21

5.莆田猪21

6.宁乡猪22

7.华中两头乌猪23

8.大花白猪24

9.金华猪25

10.乐平猪26

11.皖浙花猪27

12.内江猪27

13.荣昌猪28

14.乌金猪29

15.两广小花猪30

16.海南猪31

17.滇南小耳猪32

19.巴马香猪33

20.藏猪33

18.香猪33

21.台湾猪35

(二)我国主要培育猪种36

1.哈白猪36

2.新淮猪36

3.上海白猪37

4.北京黑猪38

5.三江白猪38

6.湖北白猪39

7.浙江中白Ⅰ系猪40

1.大约克夏猪41

(三)我国主要引入猪种41

2.长白猪(兰德瑞斯猪)42

3.杜洛克猪42

4.汉普夏猪43

四、猪的育种44

(一)育种概述44

1.猪的育种44

2.育种目标44

3.育种计划44

(二)猪的性状与度量方法45

1.猪的质量性状45

2.猪的数量性状46

(三)种猪的测定与测定制度53

1.个体性能测定53

2.系谱测定53

3.后裔测定53

4.同胞测定53

5.几种测定准确性的比较与评价53

6.几个国家的种猪测定制度54

(四)猪的纯种选育58

1.血系繁育58

1.品系繁育概述59

(五)猪的新品系选育59

3.良种登记59

2.品系选育59

2.品系的类别60

3.建系方法60

4.品系的育成65

5.品系的保持65

(六)我国猪种资源的保存与利用66

1.群体的有效含量66

2.留种方法67

3.公、母猪的比例67

4.猪种资源保存利用的措施67

1.两品种简单杂交68

五、猪的杂交利用68

(一)杂交的概念与方法68

2.两品种轮回杂交69

3.三品种杂交69

4.三品种轮回杂交69

5.四品种杂交69

6.近交系杂交69

7.专门化品系杂交69

(二)杂种优势70

1.杂种优势的产生70

3.杂种优势的度量71

2.获得杂种优势的一般规律71

4.影响杂交效果的因素72

5.杂交对比试验75

(三)瘦肉(肉用)型猪的杂交利用77

1.发展瘦肉产量高的商品猪77

2.提高胴体瘦肉量的途径78

(四)猪的杂交繁育体系83

1.什么是杂交繁育体系83

2.为什么要建立杂交繁育体系83

3.如何建立杂交繁育体系83

4.杂交繁育体系的具体内容84

5.猪群的结构和组成85

(五)杂交利用研究成果简介86

(六)开展杂交利用应注意的问题93

1.亲本的选择与培育94

2.搞好对比试验,建立繁育体系94

3.创造适宜的环境94

4.杂种猪群的利用94

5.推广猪的人工授精94

六、猪的繁殖技术96

(一)繁殖力与养猪生产96

1.公猪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97

(二)生殖器官与生殖生理97

2.母猪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98

3.繁殖生理98

(三)母猪发情鉴定与配种101

1.母猪发情鉴定102

2.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102

3.适时配种102

4.配种的方式和技术103

(四)猪的人工授精104

1.猪的人工授精技术104

2.采精105

3.精液检验107

4.精液的稀释111

5.精液保存114

6.精液运输115

7.精液冷冻116

8.输精116

七、猪的饲养与营养119

(一)饲料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119

1.水分与猪的营养119

2.蛋白质与猪的营养123

3.碳水化合物与猪的营养126

4.脂肪与猪的营养128

5.能量与猪的营养129

6.矿物质与猪的营养132

7.维生素与猪的营养135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138

1.能量与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139

2.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139

3.维生素与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140

4.矿物质与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140

(三)猪常用饲料的特性141

1.能量饲料141

2.蛋白质饲料144

3.矿物质饲料148

4.维生素饲料149

5.饲料添加剂151

(四)配合饲料155

1.配合饲料的概念与现状155

2.配合饲料的种类156

3.配方的设计与计算157

4.配合饲料的加工工序159

(五)猪的饲养标准161

1.中国瘦肉型猪的饲养标准161

2.美国(NRC,1998)猪的饲养标准168

附录: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1999年第10版中国饲料数据库)188

八、猪的环境198

(一)现代养猪生产水平与环境198

(二)猪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98

1.温度199

2.湿度207

3.其他环境条件211

(三)猪舍环境控制213

1.猪舍的保温隔热要求213

2.防寒采暖214

3.防暑降温216

4.通风换气217

5.防潮排水218

7.饲养密度219

6.采光照明219

(四)猪场建筑221

1.场址选择221

2.猪场布局221

3.猪场的公共卫生设施222

4.猪舍建筑224

(五)猪对环境的适应与应激227

1.适应227

2.应激227

6.应激的预防和治疗228

1.猪场粪污与环境污染228

(六)猪场的环境保护228

4.应激对猪的影响228

5.应激猪的症状228

3.应激因素228

2.猪场污水处理和利用230

3.猪场固体粪污的处理和利用235

九、仔猪的培育238

(一)新生仔猪的培育238

1.仔猪的生理特点238

2.仔猪死亡的原因240

1.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意义242

(二)提高仔猪初生重242

2.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243

3.初生仔猪的护理245

(三)提高母猪泌乳力250

1.母猪泌乳的机制与规律250

2.影响泌乳力的因素251

3.提高泌乳量的措施253

(四)提高断奶重的措施255

1.仔猪提早开食255

2.加强旺食期饲养257

3.水、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饲259

4.仔猪的断奶260

(五)仔猪的早期断奶262

1.早期断奶的好处262

2.正确认识仔猪早期断奶264

3.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与管理技术266

(六)健康仔猪的培育270

1.健康仔猪的生产方法270

2.健康仔猪的培育272

3.仔猪的管理273

4.螯合物274

3.益生素274

2.酶制剂274

(七)一些添加物对仔猪的效果274

1.有机酸274

十、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276

(一)影响繁殖力的因素276

1.遗传因素276

2.营养因素276

3.环境因素276

4.管理因素276

2.保持猪群合理的年龄结构277

4.促进母猪正常发情和排卵277

3.提供优质的精液277

1.加强选种277

(二)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的措施277

5.疾病因素277

5.掌握发情排卵规律,做到适时配种278

6.一个情期两次配种(或输精)278

7.防止胚胎死亡和流产278

8.安全接产278

9.早期断奶增加年产仔窝数279

3.改进饲喂方法280

1.科学配制日粮280

2.合理调制饲料280

十一、商品瘦肉猪生产技术280

(一)猪群饲养管理要点280

4.供给充足饮水281

5.精心护理猪群281

6.提高饲养管理技术281

7.改革经营管理281

(二)猪的肥育技术282

1.商品肉猪生长发育规律282

2.调整营养水平,提高肥育效果283

3.提高产品质量的若干技术措施294

1.规模化养猪的好处300

2.规模化养猪的优势300

(一)现代化养猪的意义300

十二、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300

3.规模化养猪的制约因素301

4.适度规模的确定302

(二)现代化养猪的关键技术措施304

1.采用高效猪种或高产配套品系304

2.配制全价饲料或优质混合饲料304

3.母猪同步发情与配种305

4.各类猪舍的饲养期305

5.仔猪早期断乳305

10.建立与健全防疫免疫制度306

9.采用现代化科学配套技术306

(三)工艺参数与计算306

6.生长猪“直线”肥育306

8.高密度饲养306

7.应用“促、控”的饲养管理306

1.参数307

2.节律310

3.现代化养猪场所需设施的计算312

(四)工艺流程314

1.“一点一线”饲养工艺315

2.“二点或三点一线”饲养工艺318

(五)生产线技术管理318

1.分娩舍的技术管理318

2.保育舍的技术管理320

3.育成舍的技术管理321

4.配种舍的技术管理321

5.妊娠舍的技术管理322

(六)猪栏与产床322

1.妊娠母猪栏322

2.分娩栏324

3.培育栏326

4.生长栏327

5.育成(肥育)栏327

2.商业活动328

1.技术工作328

十三、养猪生产的经营与效益328

(一)养猪经营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328

3.财务活动329

4.会计核算工作329

(二)制订养猪生产计划的原则329

1.生产要素329

2.限制性因素329

3.制订计划的原则和程序330

(三)经营管理的一般经济原则330

1.投入与产出330

3.盈利331

2.成本331

(四)经营核算应建立账目332

1.设账的主要科目332

2.账本的主要分类333

3.常用的记账方法333

4.计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334

(五)责任制和劳动资源的利用334

1.养猪生产责任制335

2.劳动利用率335

4.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336

3.劳动生产率336

5.劳动定额338

附一:泌乳母猪饲养员承包合同338

附二:空怀—妊娠母猪饲养员承包合同339

附三:人工授精站饲养员承包合同340

附四:育肥猪饲养员承包合同341

(六)养猪经营342

1.成本计算342

3.仔猪生产的经营345

2.饲料利用效果的计算345

4.确立合理的饲养期限346

5.确立适宜的经营规模346

6.价格因素347

(七)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348

1.精选良种348

2.提高饲料利用率348

3.缩短肥育期348

4.采用生料和湿干料348

7.扩大饲料来源349

8.提高经营水平349

6.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349

5.适时出栏,加快周转349

十四、猪肉制品的加工351

(一)猪肉的构成351

1.肌肉组织351

2.脂肪组织351

3.结缔组织351

7.维生素352

6.无机物及提出物352

5.无氮有机化合物352

4.非蛋白态氮化合物352

3.脂肪352

2.蛋白质352

1.水分352

(二)肉食的化学成分352

4.骨组织352

(三)猪的屠宰和肉质评定353

1.猪的屠宰353

2.胴体品质评定353

3.肉脂品质评定354

(四)猪肉制品加工技术358

1.原料肉的选择与处理358

2.中式猪肉制品的加工技术362

3.西式猪肉制品的加工技术3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