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文献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富祥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4253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5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875页
- 主题词:古文献学-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代文献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学:先宋源流1
第二节 宋代文献学与本书写作大意9
第二章 目录学22
第一节 宋代目录总述22
一、官修藏书目录22
二、史志目录与综合参考目录29
三、私家藏书目录37
四、专科目录与阅读参考目录44
第二节 图书分类法的变革倾向52
一、四部分类法的发展52
二、私家目录的变革与郑樵的分类体系59
第三节 《通志·校雠略》的理论阐述74
一、校雠学与《校雠略》74
二、《校雠略》论书籍的散亡和搜集78
三、《校雠略》论书籍的分类和编次84
四、《校雠略》在文献学上的影响94
第三章 校勘学96
第一节 官私藏书的校勘97
一、馆阁藏书的校勘97
二、私家藏书的校勘103
第二节 官私刻书的校勘106
一、中央刻书的校勘106
二、地方刻书及坊刻、私刻的校勘114
第三节 校勘成果的结集与撰述119
一、两《汉书》的刊误(附《新唐书纠谬》)120
二、《仪礼识误》与《六经正误》127
三、《韩集举正》与《韩文考异》133
第四节 校勘例则的总结与条理144
一、《韩文考异》的校勘凡例144
二、廖莹中《九经总例》147
三、总结类例的专书:《文苑英华辨证》152
第五节 宋人校勘方法散论158
第四章 注释学172
一、宋代经学与经注173
第一节 儒家经典的注释173
二、朱熹的经典注释之学180
三、宋人注经的多种流派185
第二节 史部书的注释190
一、正史与杂史的注190
二、《通鉴》注释学194
第三节 《道藏》中的诸子注205
一、《道藏》所收宋人子注概况206
二、宋人子注的大宗:《老子》注208
三、《庄子》注及其他子注217
第四节 诗文集注举例223
一、《楚辞》的集注224
二、陶渊明诗文集注227
三、李杜诗集注229
四、韩柳文集注233
五、《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与《王荆公诗注》236
六、苏黄诗集注239
第一节 宋人辨伪概况246
第五章 辨伪学246
第二节 《易经》和《尚书》的辨伪251
一、《易经》《易传》及相关书籍的辨伪251
二、《书经》及相关史实的辨伪257
第三节 《周礼》与《左传》的辨伪269
一、关于《周礼》(附《礼记》)269
二、关于《左传》(附《春秋繁露》)273
第四节 从《诗序》的辨伪到删《诗》284
一、《诗序》作者问题的聚讼284
二、《诗辨妄》与去《序》说《诗》288
三、朱熹的《诗序》辨293
四、王柏删《诗》的拟议299
第五节 疑《孟》及其他306
第六节 关于宋人的辨伪方法318
第六章 考证学324
第一节 考异和纠谬326
一、《通鉴考异》及其影响326
二、《新唐书纠谬》的考证332
三、南宋学者的几种考辨专著339
一、《梦溪笔谈》346
第二节 考证笔记346
二、《容斋随笔》352
三、《困学纪闻》357
四、宋代其他考证笔记368
第三节 综合的文献考证383
一、《文献通考》的考证384
二、《汉艺文志考证》及其他391
第四节 朱熹的考证方法400
第七章 金石学409
第一节 金石学的源起与发生410
第二节 金石文献的集录、著录与考订420
一、《集古录》与《金石录》420
二、《隶释》《隶续》及其他碑目与丛编430
三、石鼓文与儒家石经的搜辑考订436
四、辨伪与杂记440
第三节 古器物及其铭文的图录与考释445
一、宋代古器物图录概况445
二、《先秦古器图记》与《考古图》448
三、集大成的《宣和博古图》460
四、南宋时期的古器物图录与考释477
第四节 金石学研究的理论和应用485
一、早期的金石学史和理论阐述485
二、金石资料在经史考证领域的应用489
三、宋代金石学成立的标志497
第八章 图谱学504
一、经图505
第一节 经图和礼图505
二、礼图511
第二节 地图519
一、州郡地图与舆地总图519
二、山川形势图、边境地图与异域地图524
三、历史地理图与方物图529
四、木制地图与石刻地图535
第三节 科技图543
一、天文历象图544
二、建筑工艺图548
三、《耕织图》与《农器谱》549
四、《本草图经》与《针灸图经》551
五、兵家阵图与兵器图554
第四节 史表、族谱与年谱557
一、以职官表为主的史表557
二、职官与科举题名563
三、历史纪年表与大事年表565
四、氏族谱与姓氏书569
五、人物年谱572
六、宗教世谱575
第五节 郑樵的图谱学576
第九章 辑佚学585
第一节 有关辑佚起源问题的讨论585
第二节 辑佚起源于补亡说595
第三节 王应麟的辑佚工作603
第十章 版本学612
第一节 版本的名义612
第二节 版本的讲求620
第三节 目录书著录版本630
第四节 版本学专著的雏形639
第五节 宋版书的特征649
第十一章 传统小学657
第一节 文字学658
一、二徐的《说文》之学658
二、古文字学667
三、六书学的复兴673
第二节 音韵学682
一、《广韵》与今音学682
二、古音学691
三、等韵学699
第三节 训诂学718
一、字学的训诂719
二、《雅》学的训诂728
三、文法与语言观737
简短的结语740
后记744
人名索引745
书名索引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