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民主参与动力研究 基于劳资双赢的经济学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企业民主参与动力研究 基于劳资双赢的经济学视角
  • 詹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81809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民主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民主参与动力研究 基于劳资双赢的经济学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研究背景3

1.2 研究对象及视角6

1.3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10

1.4 研究的技术路径与方法34

1.5 可能的创新点34

2 企业民主参与存在和发展的理论说明38

2.1 经济民主理论38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40

2.3 人力资本理论42

2.4 行为科学理论44

2.5 社会正义与自由福利观46

2.6 小结48

3 企业民主参与的外部动力——促进性动力50

3.1 外部动力的要素分析50

3.2 外部动力束的作用机理70

3.3 企业民主参与的外部阻力74

3.4 小结80

4 企业民主参与的内部动力——根源性动力82

4.1 企业民主参与的内部动力源82

4.2 参与主体对民主参与成本收益的判断91

4.3 企业与员工在民主参与中的博弈110

4.4 企业民主参与发展的内生阻力——集体决策的陷阱117

4.5 小结123

5 中国企业民主参与制度历史变迁中的动力解析124

5.1 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环境的演变124

5.2 中国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演变及各时期的动力分析133

5.3 转型期中国企业民主参与变迁的动力分析152

5.4 小结170

6 西方国家企业民主参与的发展经验和动力比较172

6.1 西方国家企业民主参与的源起和发展172

6.2 典型国家的企业民主参与制度比较177

6.3 西方国家企业民主参与发展的动力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191

6.4 小结199

7 完善中国企业民主参与动力机制的若干问题与改进策略——基于67家企业的实证支持201

7.1 实证研究设计201

7.2 问卷分析203

7.3 讨论和结论236

8 结论与研究展望242

参考文献245

附A:企业调查问卷260

附B:员工调查问卷263

附C:访谈提纲267

后记269

表1-1 员工参与对企业绩效影响的部分理论观点22

表3-1 雇主与雇员之间新契约的要点59

表3-2 三类发展中国家的民主体制特征及典型国家76

表4-1 员工主体界定表83

表4-2 政治、交换和生产领域内工人阶级力量和资产阶级利益关系的分解101

表5-1 1996~2006年中国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情况表131

表5-2 1987~2006年中国企业基层工会组织数140

表5-3 1997~2006年中国建立职代会制度的企业数量142

表5-4 1997~2006年中国企业职代会职工代表人数143

表5-5 1997~2006年每年召开过职代会的已建工会企业数144

表5-6 1997~2006年建立职代会制度的不同类型企业数145

表5-7 1997~2006年开展民主评议的企业数146

表5-8 1999~2006年开展厂务公开的企业数147

表5-9 企业民主参与评价指标表154

表5-10 1997~2006年建立职代会制度的已建工会国企数量158

表5-11 1997~2006年国有企业建立的基层工会组织数量159

表6-1 国外典型国家劳动关系主要特征对比表198

表7-1 说明的总方差(r)204

表7-2 被调查企业的基本特征205

表7-3 被调查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206

表7-4 被调查企业采用的民主参与制度情况209

表7-5 不同性质企业采用的民主参与制度的差别210

表7-6 不同员工素质水平的企业采用民主参与制度的差别211

表7-7 不同经营绩效的企业采用民主参与制度的差别212

表7-8 被调查员工对企业管理环境的判断215

表7-9 被调查员工对各项参与制度的评价情况218

表7-10 对各项参与制度建立情况不清楚的员工比例218

表7-11 员工对各项制度评价的平均得分220

表7-12 结构方程模型影响标准化系数估计值221

表7-13 新变量“总体评价”的情况222

表7-14 被调查员工的参与内容和层次223

表7-15 被调查员工提建议情况表223

表7-16(1) Spearman相关分析表224

表7-16(2) Spearman相关分析表225

表7-16(3) Spearman相关分析表225

表7-16(4) Spearman相关分析表226

表7-16(5) Spearman相关分析表226

表7-16(6) Spearman相关分析表227

表7-16(7) Spearman相关分析表228

表7-17 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230

表7-18(1) 企业特征差异在总体评价上的表现230

表7-18(2) 员工自然特征差异在总体评价上的表现231

表7-18(3) 员工组织特征差异在总体评价上的表现231

表7-18(4) 企业经济效益差异在总体评价上的表现232

表7-18(5) 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差异在总体评价上的表现233

表7-18(6) 员工建议情况的差异在总体评价上的表现235

表7-18(7) 管理环境差异在总体评价上的表现235

图1-1 本研究的技术路径示意图35

图3-1 企业民主参与外部动力作用图50

图3-2 外部动力间相互关系图70

图3-3 员工民主参与外部动力作用方式图72

图4-1 员工参与程度与企业获益的关系图102

图5-1(1) 1996~2006年中国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数量图132

图5-1(2) 1996~2006年中国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的劳动者当事人数量图132

图5-2 1987~2006年中国企业基层工会组织数量图141

图5-3 1997~2006年中国建立职代会制度的企业数量图142

图5-4 1997~2006年中国企业职代会职工代表人数变动图143

图5-5 1997~2006年召开过职代会的企业占建有职代会制度企业的百分比图144

图5-6(1) 建立职代会的私营企业数量图145

图5-6(2) 建立职代会的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数量图145

图5-6(3) 建立职代会的外资企业数量图146

图5-7 1997~2006年开展民主评议的企业数量图146

图5-8 1999~2006年开展厂务公开的企业数量图147

图5-9 1997~2006年建立职代会制度的已建工会国有企业数量图158

图5-10 1997~2006年国有企业建立的基层工会组织数量图159

图7-1 实证分析路径图202

图7-2(1) 被调查员工的性别分布图207

图7-2(2) 被调查员工的年龄分布图207

图7-2(3) 被调查员工的学历分布图207

图7-2(4) 被调查员工的岗位分布图208

图7-2(5) 被调查员工的工龄分布图208

图7-2(6) 被调查员工的企龄分布图208

图7-3 被调查企业采用的民主参与制度情况分布图209

图7-4(1) 被调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214

图7-4(2) 被调查员工的工资待遇水平214

图7-4(3) 被调查员工继续被雇的可能性214

图7-4(4) 被调查员工接受培训的情况215

图7-5(1) 被调查员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判断216

图7-5(2) 被调查员工对企业发展势头的判断217

图7-5(3) 被调查员工对自身工作效率的判断217

图7-5(4) 被调查员工对同事工作效率的判断217

图7-6 被调查员工对各项参与制度好评的比例219

图7-7 民主参与制度综合评价的SEM路径系数图221

图7-8 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情况总体评价结果分布图2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