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公务员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公务员论纲](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3072710.jpg)
- 李瑞平编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7470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1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公务员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公务员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国家公务员论纲的体系构建及其研究对象1
二、国家公务员论纲的学科价值2
三、国家公务员论纲的特点3
第一编 国家公务员制度3
第一章 绪论3
一、公务员的概念3
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的5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6
第二章 公务员管理机构7
一、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形式7
二、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7
第三章 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9
一、公务员的义务9
二、公务员的权利10
三、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基本特点11
第四章 公务员职位分类12
一、公务员的职位分类12
二、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13
三、公务员职位分类的主要内容13
第五章 公务员的录用16
一、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含义、原则和意义16
二、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标准和条件16
三、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方法和内容18
四、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19
五、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组织19
第六章 公务员的考核21
一、公务员考核的含义和意义21
二、公务员考核的原则、内容和方法21
三、公务员考核的等次、标准和后续管理22
第七章 公务员职务任免24
一、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的含义及功能24
二、公务员任用方式25
三、公务员的任职26
四、公务员的兼职27
五、公务员的免职27
六、任免机关和任免权限28
第八章 公务员职务升降30
一、公务员职务升降的含义与作用30
二、公务员职务的晋升30
三、公务员的降职32
第九章 公务员的奖励34
一、公务员奖励的基本原则34
二、公务员奖励的条件35
三、公务员奖励的种类35
四、公务员奖励的批准权限36
五、公务员奖励的程序37
一、公务员纪律的特征和意义38
二、公务员纪律的内容38
第十章 公务员的惩戒38
三、公务员惩戒的原则及内容40
四、惩戒的条件、处分期和批准权限41
五、解除处分41
第十一章 公务员的培训42
一、公务员培训的含义、原则及意义42
二、公务员培训的种类和内容43
三、公务员的培训机构44
一、公务员的交流46
第十二章 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46
二、公务员的回避47
第十三章 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50
一、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原则50
二、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内容50
三、公务员的保险制度52
四、公务员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52
一、公务员的辞职54
第十四章 公务员的辞职与辞退54
二、公务员的辞退55
第十五章 公务员的退休57
一、公务员退休的概念和意义57
二、公务员退休的条件57
三、公务员的退休程序和审批58
四、退休公务员的待遇和管理58
第十六章 公务员的申诉与控告60
一、公务员申诉、控告的含义60
二、公务员申诉、控告的意义60
三、公务员申诉、控告的条件和内容61
四、公务员申诉的程序62
五、公务员控告的程序62
第十七章 公务员的法律责任64
一、公务员法律责任的含义、特征和意义64
二、公务员法律责任制度的内容65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71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71
第二编 公务员通用公共基础知识71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7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72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73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73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75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77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77
第二节 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78
第四章 实践、认识、真理83
第一节 实践和认识83
第二节 认识和真理85
第五章 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88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88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89
第三节 阶级、国家、革命91
第四节 群众个人的历史作用92
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94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94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94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95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97
第一节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7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98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98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1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100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3
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03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104
第三节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105
第四节 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07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1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0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11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12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115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1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1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17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118
第五节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118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20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20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122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发展124
第一章 法理学130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130
第三部分 法律130
第二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31
第三节 法的制定132
第四节 法的实施133
第二章 宪法137
第一节 宪法的基本理论137
第二节 国家性质138
第三节 经济制度139
第四节 国家形式140
第五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41
第六节 国家机构142
第三章 行政法146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146
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47
第三节 行政行为概述148
第五节 具体行政行为151
第四节 抽象行政行为151
第六节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160
第七节 行政程序161
第八节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162
第九节 行政赔偿163
第十节 行政复议167
第十一节 行政诉讼170
第四章 刑法175
第一节 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175
第二节 犯罪的本质和概念176
第三节 犯罪构成177
第四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178
第五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179
第六节 共同犯罪180
第七节 单位犯罪180
第九节 刑罚的种类181
第八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181
第十节 刑罚的具体运用182
第十一节 犯罪的种类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185
第五章 民法187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87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187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189
第四节 物权与所有权190
第五节 债权191
第六节 知识产权193
第七节 人身权195
第八节 财产继承权196
第九节 民事责任197
第十节 诉讼时效198
第六章 经济法199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199
第二节 经济组织法200
第三节 市场管理法205
第四节 宏观调控法209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212
第四部分 行政管理215
第一章 政府职能及其转变215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215
二、政府职能体系(或类型)215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216
第二章 中国政府机构及其改革218
第一节 政府机构概述218
第二节 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219
第三节 政府机构改革220
第四节 现行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222
第三章 行政领导225
第一节 行政领导体制225
第二节 行政领导及其职务升降227
第一节 行政决策230
第四章 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与协调230
第二节 行政执行231
第三节 行政协调231
第四节 行政监督233
第五部分 公文写作与处理235
第一章 写作基础知识235
第一节 主题与材料235
第二节 结构、表达方式与语言236
第三节 常用基本文体写作方法237
第二章 公文概述239
第一节 公文概述239
第二节 公文的种类239
第三节 公文文体与结构241
第四节 公文的格式与稿本245
第一节 公文写作基本要求248
第二节 行文规则248
第三章 公文写作要则248
第三节 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250
第四节 公文写作程序252
第四章 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254
第一节 规范性公文的撰写254
第二节 决定、决议、通知、通报、批复、通告的撰写255
第三节 请示、报告的撰写259
第四节 函、会议纪要的撰写260
第二节 收文处理262
第五章 公文处理262
第一节 公文处理概述262
第三节 发文处理264
第四节 办毕公文的处理265
第三编 国家公务员考试269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说269
一、行政职业能力的含义269
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作用269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结构270
第一章 判断推理271
第一节 图形推理271
第二节 演绎推理287
第三节 定义判断309
第四节 事件排序326
第五节 类比推理331
第二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339
第一节 词语替换339
第二节 选词填空342
第三节 语句表达346
第四节 片断阅读356
第五节 文章阅读366
第三章 常识判断383
第一节 综合性常识383
第二节 分类常识390
马克思主义哲学390
邓小平理论40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15
法律423
行政管理442
公文写作与处理453
第四章 数量关系468
第一节 数字推理468
第二节 数学计算473
第一节 图形资料483
第五章 资料分析483
第二节 表格资料491
第三节 文字资料499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训练参考答案509
第一章 判断推理509
第二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511
第三章 常识判断512
第四章 数量关系517
第五章 资料分析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