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全景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亮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3041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国家本质-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全景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把国家作为系统整体来考察1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的呼唤:再问“国家是什么?”1
第二节 全面认识国家问题的基本方法7
一 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考察国家属性7
二 从阶级个体和阶级整体的关系揭示国家本质12
第三节 科学的预见和复杂的现实17
一 从“半国家”到“非政治国家”17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呈现出复杂状况22
第四节 “国家属性多元动态结构论”概述26
一 国家属性在空间中的多元结构26
二 国家属性在时间上的动态结构29
第二章 从作用对象看国家——国家的阶级性和社会性32
第一节 国家既是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工具,又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32
一 集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于一体的国家33
二 国家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彼此消长36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作用对象正在相互接近39
第二节 国家的阶级性、社会性与社会主义的本质39
二 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42
三 国家社会性的强化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2
第三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国家的阶级性48
一 反对国家唯政治化和非政治化倾向48
二 继续坚持以工人阶级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国家的阶级基础50
三 维护社会稳定不能离开专政手段55
一 混合型的经济结构导致统治阶级构成的多样性58
第四节 现阶段国家的阶级性并非十分“纯粹”58
二 一个国家两种不同性质的阶级兼容并存63
第五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66
一 在深化改革中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67
二 政治生活主题的确立是国家社会职能扩大的一个标志70
第六节 维护世界和平与反对和平演变的国家73
一 与别国之间超越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74
二 防止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平演变78
第一节 国家既是脱离社会的独立力量,又是社会的正式代表82
第三章 从存在状态看国家——国家的独立性和统一性82
一 社会分工孵化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83
二 国家对社会的独立性具有不同含义85
三 国家发展的总趋势是与社会归于统一89
第二节 中国不能引进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93
一 西方民主制国家仍是同人民群众分离的独立领域93
二 廓清西方民主制国家独立性问题上的迷雾9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的统一日益实现101
一 国家成为社会的真正代表101
二 新型民主促使国家变成社会本身的生命力105
三 社会公仆是国家与社会相统一的产物110
四 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为人民服务11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的独立性的新内涵117
一 多数人的国家对极少数人的外在强制118
二 国家对人民内部各个个人的普遍约束119
三 由分工所形成的人民对公共权力的间接行使121
四 受到控制和重新膨胀的国家独立性123
第五节 防止国家公职人员反仆为主127
一 警惕国家公职人员成为脱离群众的特殊阶层127
二 坚持社会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异体制约130
三 促成国家公职人员与其他人员的双向对流134
第六节 按照政企分开的方式重组社会结构136
一 国家代表社会不等于国家“取代”社会137
二 独立的社会管理者和独立的商品生产者139
三 改变社会“无力”状况是对国家独立性的积极扬弃141
第四章 从运行机制看国家——国家的集中性和辐射性144
第一节 国家既是一定社会的集中表现形式,又是整个社会的权力辐射中心144
一 国家集中——从社会中概括出某些共同规则145
二 国家辐射——把对社会的集中表现扩散到社会148
三 集中和辐射是国家的基本活动方式1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的集中作用153
一 不能固守对国家集中的浮泛理解153
二 “从群众中来”的国家集中过程156
三 国家所表示的秩序的调整和变迁159
四 通过国家立法而为社会“立规则”161
第三节 把企业推进国家所确认的市场秩序之中164
一 造就遵循同一规则的市场竞争秩序164
二 “资产阶级权利”对市场的规范作用169
三 市场秩序的形成和正确价值导向的介入17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的辐射作用175
一 中央政府是国家权力辐射中心175
二 “到群众中去”的国家辐射过程178
三 使社会“守规则”需要权威和服从181
第五节 努力实现国家辐射功能的优化184
一 重视国家执行活动中的再创造性184
二 阻止权威流失和防避辐射“真空”186
三 保持国家辐射过程接续良好190
四 改进行政信息的传递193
第五章 从交换关系看国家——国家的行政占有性和等价补偿性197
一 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赋税198
第一节 国家既是无偿取得社会财富的行政占有者,又是同社会进行某种等价交换的资产所有者198
二 纵向交换结构和行政占有200
三 横向交换结构和等价补偿203
第二节 惟有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真正实现同社会的等价交换206
一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等价补偿206
二 从属和统一于等价补偿性的行政占有性209
三 新型交换关系所体现的先进精神力量210
第三节 保持国家财力和减轻社会负担213
一 强化和完善税收征管214
二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17
三 慎用国家对社会的行政占有性220
第四节 控制行政成本膨胀224
一 “从寄生赘瘤”到“廉价政府”224
二 按照成本——收益准则精简行政机构227
第五节 规范国家公职人员同社会的交换行为231
一 “权力与金钱的交换”质疑231
二 为政不廉与交换结构错位234
三 建立有利于政府公职人员保持廉洁的交换秩序236
第六章 从自身素质看国家——国家的自觉性和自发性239
第一节 国家既是社会的自觉代表,又是反社会的自发领域239
一 以理性之光照亮社会的“火炬”240
二 对社会肆意侵凌的“祸害”243
三 国家素质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复杂影响2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群众的自觉代表248
一 以民主和科学为依托的国家理性248
二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境界251
第三节 通过发挥国家的自觉性来培育社会255
一 外部环境因素不能取代企业内在素质255
二 社会自发倾向的矫治和新人的造就257
三 促使社会成熟的关键在教育262
第四节 现阶段的国家仍具有某种自发性265
一 新国家难以完全消除旧国家的痕迹266
二 社会主义仍是未被完全认识的必然王国270
第五节 提高国家的自觉和文明程度274
一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275
二 注重国家权力的自我制约278
三 实现公共决策的理性取向281
第七章 从表现形态看国家——国家的实物形态和势形态(二象性)285
第一节 国家既表现为一种有形的组织,又表现为一种无形的威势285
一 矗立于社会的庞大国家建筑物286
二 居高临下的无形支配力量288
三 国家的实物形态和势形态的关系291
第二节 政府机构改革贵在求实293
一 根据行使职能的实际需要确定权力载体293
二 建立注重工作实绩的用人机制296
第三节 实现民心归附是政权建设的核心内容300
一 强化国家政权的潜在支撑力300
二 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303
三 以国家的先进性造就对群众的吸引力306
结语310
附录:关于本书的评论摘要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