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王之波主编;杨新华,朱人求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4948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哲学及其特点1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二、哲学基本问题及其重大意义5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基本特征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1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含义2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22

二、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25

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26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27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29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29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34

第二章 物质、意识与人的实践活动36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36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36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4

三、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48

第二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52

一、实践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52

二、实践的基本环节57

三、实践与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59

第三节 物质、实践与意识62

一、物质、实践与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62

二、意识的结构67

三、意识与人工智能68

一、世界是多样性物质的统一71

第四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71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证明72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论的根本要求75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与发展77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77

一、联系及特性77

二、联系与系统83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88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90

一、发展的实质91

二、发展的过程性96

三、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的关系101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102

一、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102

二、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104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05

第四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107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107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107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13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19

一、质、量、度127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127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32

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135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37

一、肯定和否定138

二、辩证的否定139

三、否定之否定143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45

第五章 世界联系发展的基本环节148

第一节 原因与结果148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148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51

三、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52

第二节 必然性与偶然性154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154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56

三、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58

第三节 现实性与可能性161

一、现实性与可能性的含义161

二、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辩证关系164

三、现实性与可能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65

第四节 内容与形式166

一、内容与形式的含义167

二、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168

三、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71

第五节 本质与现象172

一、本质与现象的含义172

二、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173

三、本质与现象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75

第六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78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178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78

二、反映与信息、选择、建构181

三、认识的系统结构183

第二节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84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85

二、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186

三、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188

第三节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90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191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194

三、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与无限发展196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98

一、辩证思维方法200

第四节 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200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204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205

第七章 真理与价值208

第一节 真理208

一、真理的客观性208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11

三、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214

第二节 价值221

一、价值的含义222

二、价值的特征225

三、价值的评价228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231

一、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232

二、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35

三、真、善、美的关系238

第八章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42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形成242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242

二、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245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250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50

二、旧哲学在历史观基本问题上的根本错误252

三、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57

第三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及其作用260

一、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60

二、人口因素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63

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中的决定作用265

第九章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269

第一节 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269

一、生产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270

二、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278

三、阶级与阶层281

一、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285

第二节 社会政治结构与要素285

二、国家的起源、实质与职能287

三、国家的类型290

第三节 社会文化结构与要素293

一、文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293

二、文化结构及其构成298

三、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303

第四节 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304

一、社会文明及其构成305

二、三个文明的内在联系及其社会作用306

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308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314

第十章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创造者314

第一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14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16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317

第二节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20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20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324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25

四、社会基本矛盾的整体运动327

一、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331

第三节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331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33

三、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36

四、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340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345

一、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345

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347

第十一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350

第一节 社会进步及其特点350

一、社会进步的含义与表现350

二、社会进步的趋势和道路351

三、社会进步的判断标准353

四、社会进步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55

第二节 人的属性、本质和价值357

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357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359

三、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361

第三节 人的自由与人的全面发展364

一、人的自由及其实现364

二、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367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3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