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半砖园居笔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半砖园居笔记
  • 郭豫适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0135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半砖园居笔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卷一 古代长篇小说3

1 忆念童年读《三国》3

2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而非历史著作4

3 《水浒》是“反面教材”吗?6

4 宋江形象深化了“逼上梁山”的含义8

5 宋江思想性格的二重性10

6 宋江言行及其影响的多面性和复杂性11

7 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宋江鸩杀李逵13

8 作者对招安的思想态度14

9 宋江形象塑造上的败笔及其成因17

10 招安与反招安:事物的辩证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反映18

11 研究、评价《水浒传》的十个视点21

12 一部具有神话、童话色彩的古代长篇小说24

13 吴承恩对取经人物故事创造性的改造25

14 《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风格27

15 神猴、八戒形象的塑造是《西游记》的杰出贡献29

16 《西游记》生动地体现古代人民的思想愿望32

17 “紧箍儿”:时代和作家的思想制约33

18 从一个家庭的描写涉及明代整个社会34

19 西门庆是个为非作歹的恶霸36

20 潘金莲是个一淫二妒三善骂的堕落女性37

21 怎样认识《金瓶梅》的性欲描写及其妇女观38

22 《金瓶梅》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41

23 《金瓶梅》的语言特点43

24 精彩生动的明代灯市描绘44

25 《儒林外史》是“以公心讽世之书”45

26 《儒林外史》人物的真实性和典型塑造47

27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动人力量和文艺价值48

28 曹雪芹写“笑”50

29 曹雪芹真是把王熙凤写活了54

30 《红楼梦》的语言真好56

31 两段极具美学批评价值的脂评58

32 第一篇开创性的红学专论62

33 我读《红楼梦评论》的经历和感受63

34 《红楼梦评论》末章闪亮过可贵的思想火花64

35 王国维的“解脱论”及其实践是个沉重的话题66

36 鲁迅怎样评价《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67

37 《红楼梦》思想倾向性问题的几点思考70

38 勿以西方文艺思想套评《红楼梦》72

39 从“佚诗”真假之辨谈考据尤应严肃认真73

40 科学考证和主观主义索隐的区别76

41 《红楼梦》索隐派错在哪里?78

42 “药方揭秘”是新索隐派的典型操作79

43 “炒作”与“曹雪芹再生”81

44 《红楼梦》研究“危机说”小议83

45 析“矫枉过正”和“逆反心理”84

46 电子计算机在文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与局限86

47 “半个红学家”的阴谋“红学”87

卷二 古代短篇小说93

48 《世说新语》门数小考93

49 《世说新语》记叙士人与清谈96

50 前贤对魏晋士流清谈的批评99

51 《世说新语》记叙士人与服药101

52 《世说新语》记叙士人与饮酒103

53 《世说新语》记叙魏晋名士风度105

54 《世说新语》对封建统治阶级恶行有所揭露批判107

55 《世说新语》歌颂可敬可爱人物109

56 《世说新语》高度的语言艺术成就113

57 《世说新语》善用对比、譬喻116

58 《世说新语》善创文学典故、名言警句119

59 《世说新语》作者的思想局限121

60 《莺莺传》怎样写莺莺的出场?122

61 崔莺莺:一个饱含悲情诗意的女性形象124

62 《莺莺传》客观效果与作家主观意图并不一致127

63 《莺莺传》的人物考证问题128

64 《无双传》故事情节极其曲折离奇130

65 小议《无双传》塑造女主人公形象132

66 两个有性格特色的男性形象134

67 《无双传》独到的语言文字136

68 《罗刹海市》的基本内容和思想价值138

69 《罗刹海市》怎样写奇人马骥和他的故事141

70 《罗刹海市》龙女形象塑造上的得与失144

71 《罗刹海市》故事情节奇幻而又合乎情理147

72 《罗刹海市》对“畸人异行”巧妙的艺术处理149

73 《罗刹海市》对比艺术手段的灵活运用151

74 《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渊源154

75 秋先是个至诚的养花人155

76 灌园叟的形象158

77 《灌园叟》的幻想和想象160

78 花神助秋先162

79 《灌园叟》体现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渴望164

卷三 治学思想方法169

80 对前人遗产为何要贯彻“扬弃”的原则169

81 坚持实事求是和独立的科学精神170

82 对学术问题要持科学、民主、宽容的态度172

83 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说起173

84 辩证地认识方法和思想的关系174

85 学会科学分析,善于批判继承175

86 科学分析之所以必要177

87 李贽治学方法是探索取用而非盲目迷信179

88 王国维重大学术建树与其治学思想方法密切相关180

89 事物有“全”有“曲”解181

90 学问“无新旧”“无中西”183

91 王国维为哲学正名、辩惑185

92 王国维阐述孔子学说186

93 王国维的“比较参照法”188

94 鲁迅论述中外文化遗产190

95 鲁迅对古代作家作品的比较分析192

96 胡适的“三步法”优于其“十字法”194

97 胡适“十字法”的两点缺陷195

98 胡适的治学方法论有发展变化199

99 辩证地评析胡适的治学方法论201

100 治学思想方法独多创造的闻一多203

101 闻一多论“初唐四杰”205

102 学、思、作三结合207

103 读书无定法208

104 学古之道似“食笋”210

105 论著的撰写要有多种多样的构想和方法211

106 避免从一种简单化转向另一种简单化212

107 学术研究勿赶“方法热”213

108 论摹拟的“死”、“活”和创造214

卷四 文史哲教丛谈223

109 走我们自己的中国文学之路223

110 历史上一条最短最好的文学评论224

111 文史哲互融,追求真善美225

112 史学意识对小说理论批评的影响226

113 重视原创性本土小说批评理论的研究229

114 美的东西我们必须保留231

115 古代文学研究要开拓新视野233

116 对小说地位的确认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235

117 考据、评论二者褒贬之我见237

118 是直译好,还是意译好?238

119 《太平广记》何时传到韩国?239

120 《飞霞》:一份可贵的文学批评专刊240

121 孔夫子和教学法241

122 儒家学说并非是宗教243

123 宗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245

124 李贽、何心隐均是“英雄汉子,慧业文人”248

125 李贽公开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250

126 《明灯道古录》中李贽的哲学新见251

127 李贽思想著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252

128 谈作家的艺术良心和社会责任感253

129 从梁启超敬慕顾炎武说起255

130 实事求是并不容易257

131 正确认识《周易》的价值259

132 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260

133 “社会科学无用论”又来了!261

134 “左手盘货点钱,右手著书立说”,行吗?263

135 学术研究有“三忌”265

136 必须加强学风建设266

137 一味求“新”之失268

138 怎么可以骂鲁迅是块“老石头”?269

139 如此学风真不可长271

140 教育“面向”经济不能“推向”经济272

141 认真研究中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274

142 “大学语文”与爱国主义教育277

143 治学与做人(五则)278

144 先哲的启示:自强不息,永远前行279

145 莫负青春年华,治学需要立志280

146 心怀赤诚脚踏实地的伟大爱国者281

147 认知和学习鲁迅的两点论282

148 正确理解鲁迅答复“青年必读书”问题的意见284

149 难得的是理解、爱和真诚286

150 我家里最大和最小的两本书287

151 关于文艺现代化民族化的一点浅见288

卷五 序跋书评295

152 《中国传统文化新探丛书》总序295

153 《中国小说批评史略》序296

154 《明代小说史》序299

155 《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序301

156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序303

157 《雅俗之间的徘徊》序305

158 《文白对照历代世说精华》总序308

159 《夷坚志论稿》序309

160 《古典短篇小说艺术新探》序312

161 《西游记迷境探幽》序314

162 《明代商贾与世风》序316

163 《明清文学散论》序318

164 《明清人情小说研究》序321

165 《明清小说续书研究》序323

166 《乾隆时期自况性长篇小说研究》序325

167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女性问题研究》序328

168 《说部论稿》序331

169 《怀颍堂艺文丛稿》序334

170 《申报馆与中国近代小说》序338

171 《学者闻一多》序340

172 《临界的对垒》序343

173 《林译小说研究》序346

174 《半砖园文集》后记349

175 《学与思:文学遗产研究问题论集》后记350

176 对一部文学史新著的一点浅见351

177 传统道德体系的精华352

178 读奎章阁藏本《型世言》随笔354

179 《传世藏书》出版感言355

180 《鲁迅·增田涉师弟答问集》中译本序358

卷六 往事回忆365

181 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怀念父亲365

182 心中的楷模:怀念刘佛年校长366

183 胡乔木同志谈《唐诗百话》369

184 胡乔木说:《现代》发表鲁迅文章“立了一功”371

185 施蛰存先生给我的两封未刊书信373

186 难忘林老375

187 我很爱读林辰先生的文章377

188 怀念罗老380

189 怀念王亚夫同志383

190 值得尊敬的人:悼念张友济同志384

191 鲁迅的著述启发我编撰《红楼梦》研究史稿386

192 何其芳建议我将“传统说”改称“地主阶级叛逆说”388

193 俞平伯说无法考定《红楼梦》地点是在南在北390

194 严文井说:“防震的事还是要重视”392

195 访台北“故宫博物院”393

196 台湾墨人访沪座谈《红楼梦》小记395

197 从深圳的红学书展到中英街的独家书店397

198 旅闽抒怀399

199 我们结缘在丽娃河畔401

200 难忘王元化论阿Q人性问题札记402

201 大学出版社第一要务是出版高质量的书刊406

202 坚持学术是本色,“咬定青山不放松”409

203 1976年《鲁迅全集》编辑纪事4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