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满族文化模式 满族社会组织和观念体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满族文化模式 满族社会组织和观念体系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3056951.jpg)
- 鲍明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 ISBN:780722021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满族-民族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满族文化模式 满族社会组织和观念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文化模式的含义1
二、满族文化模式的界定9
三、满族文化研究的传统范式12
四、满族文化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15
五、我的初步结论20
第一章 满族的家庭观与两性观24
一、满族家庭主要居住形式与居住方式24
二、满族的家庭制度与观念44
(一)家庭成员的资格认同——“资格”与“场”45
(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54
(三)父母与子女关系61
(四)隔辈亲:祖孙关系75
三、满族的婚姻制度与观念76
(一)青春期与家庭的组建76
(二)选择配偶的范围、标准77
(三)满族人的寡妇再婚、守节和离婚(休妻)观念80
四、满族的育儿方式81
(一)满族人的生育习俗与生育观念82
(二)满族的家庭教育89
五、满族的两性观102
(一)从远古造人神话看满族人对性的态度102
(二)满族性文化的特点110
(三)礼节中的两性关系准则125
(四)满族文学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的审美观126
(五)男人眼中的女人128
第二章 满族的亲族观131
一、满族族人集团的构成131
(一)满族族人集团的概念和名称131
(二)满族父系亲属称谓138
(三)满族族人交往中间接亲属称谓的用法和特点145
(四)满族“宗族”的构成方式152
(五)满族族人组织的功能和领导机构163
(六)祖先崇拜:重近祖165
(七)入乡随俗与投靠亲友:宗族的凝聚力不强171
二、满族族人集团的历史变迁172
(一)后金—清朝的满族族人集团172
(二)民国时期的满族族人集团173
(三)新中国的满族族人集团174
三、满族族人集团与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181
(一)满族族人集团对本土族人个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181
(二)满族族人集团与关內和海外的满族人184
四、满族的姻亲观189
(一)满族人比较重姻亲189
(二)满族母系亲属集团的范围191
(三)满族妻族亲属集团的范围194
(四)满族外亲亲属集团的范围196
第三章 满族的非亲属组织观199
一、女真—满族人的猛安谋克和八旗牛录组织的特征199
二、猛安谋克和八旗牛录组织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心理基础208
三、满族人缔结非亲属集团的原则与满族人的结社212
四、亲属集团、猛安谋克、八旗牛录组织与满族一般社团的传统文化渊源和特点221
五、满族传统的非亲属组织与满族社会的现代化道路228
第四章 满族的民族心理特质247
一、满族的民族认同意识及其层次248
(一)满族的民族认同意识249
(二)满族民族认同意识的层次281
二、满族的民族性格293
(一)“组织本位”意识、级别意识和功绩意识294
(二)满族人心直口快、性情刚烈294
(三)注重名与耻——满族人的面子、自尊意识295
(四)自豪与自卑意识300
(五)注重民族联合310
(六)倡导多元文化原则,喜好学习外来文化311
三、满族的民族政治心理313
第五章 满族的经济观325
一、女真—满族人消费食物的数量、质量与营养325
(一)女真—满族人消费食物的数量与营养325
(二)女真—满族人消费食物的质量与营养329
二、社会因素与女真—满族人的营养334
三、获取食物和财富的途径和方法340
(一)满族经济中遗存的渔猎、采集活动及其对满族文化的影响341
(二)女真—满族的畜牧业344
(三)女真—满族的农业349
(四)女真—满族的手工业与工业371
四、支配女真—满族社会的劳动和财富交易的基本观念391
(一)女真—满族社会的劳动观念391
(二)女真—满族社会的贸易观400
第六章 满族的教育观421
一、教育目的观425
(一)八旗官学的办学目的:形成认同意识426
(二)西学教育的目的:强国富民智民430
(三)清末八旗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为筹划生活世界438
二、课程观443
三、教育方法观453
(一)翻译汉书和西书:学习中国和西方科技和思想的主要途径453
(二)到西方留学:学习西学的最好途径454
四、学校管理456
(一)教育行政的演变457
(二)教育对象——学生的录取、考核、出路458
(三)教师与“班主任”467
第七章 满族的管理观471
一、人性论471
二、管理者的角色480
(一)管理者是导师480
(二)管理者是法官482
(三)管理者是部下的父母官或朋友483
(四)管理者是部下的行为榜样486
三、决策489
(一)决策主体489
(二)决策方法491
四、组织498
(一)满族的组织结构形态499
(二)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500
(三)组织结构形式517
(四)组织的成长与变革525
五、人事管理527
(一)选任527
(二)培训或试用537
(三)对管理人员的贡献和能力考评538
六、领导541
七、满族的农业经济管理544
(一)满族土地制度544
(二)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549
(三)八旗壮丁管理551
第八章 满族的宗教信仰观554
一、女真—满族宗教信仰的特点554
(一)神与人555
(二)圣与俗(宗教信仰与现实生活)558
(三)各氏族萨满之间的关系566
(四)“萨满”社会中的人际关系568
(五)女真—满族人宗教信仰的多元性574
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和多元文化政策578
三、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与满族文化的发展582
四、萨满教和祭祖的程序与市场经济、合同法、信用制度的关系585
参考文献588
后 记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