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 季浏主编;汪晓赞,蔡理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4348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卫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锻炼心理学研究概述1

一、何谓锻炼心理学1

(一)体育锻炼的定义1

(二)对心理健康的认识2

(三)锻炼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5

(四)锻炼心理学的定义8

(五)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9

二、锻炼心理学的学科背景10

(二)相关的社会科学11

(一)相关的生物—医学类科学11

(三)与其他学科的交叉12

三、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14

(一)体育锻炼期间的心理过程14

(二)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16

(三)关于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17

(四)社会心理因素对锻炼水平及代谢变化的影响22

(五)有关锻炼干预的研究24

四、锻炼心理学研究中的思考31

(一)方法论上存在的问题31

(二)天花板和地板效应32

(四)理论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的不相符合33

(三)个体差异和期待效应33

五、结论34

第二章 体能与体育锻炼36

一、体能的概述36

(一)体能的有关概念36

(二)有氧体能的评价37

(三)有氧体能的测试39

(四)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价40

二、有氧体能和心理反应41

(一)应激状态下有氧体能和心血管系统的唤醒41

(二)有氧体能与抑郁症43

(三)有氧锻炼——促进心血管病人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45

(四)有氧锻炼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46

(五)体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48

三、发展体能的社会心理因素51

(一)发展体能是一种社会需要51

(二)发展体能是一种心理需要51

(三)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能水平的有效手段51

(四)提高体能水平的方法52

四、结论54

一、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55

(一)对认知活动的理解55

第三章 体育锻炼与认知和情绪55

(二)体育锻炼对认知活动的影响56

二、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60

(一)情绪与心理健康60

(二)关于情绪调节的理论61

(三)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61

(四)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64

(五)情绪研究面临的问题65

三、体育锻炼与应激反应66

(一)何谓应激66

(二)有关体育锻炼降低应激反应的研究69

四、体育锻炼与心境状态73

五、结论74

第四章 体育锻炼与人格75

一、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75

(一)何谓人格75

(二)体育锻炼与人格关系的研究77

二、体育锻炼对自尊的影响86

(一)对自尊概念的界定87

(二)关于体育锻炼与社会性体格焦虑、身体表象、自我概念、自我效能等之间关系的研究95

三、结论102

(一)对抑郁的认识103

一、体育锻炼对防治抑郁的作用103

第五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疾病的防治103

(二)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研究104

二、体育锻炼对焦虑的影响110

(一)对焦虑的认识110

(二)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研究111

三、体育锻炼对睡眠的影响114

四、体育锻炼对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防治116

(一)体育锻炼对强迫症的防治116

(二)体育锻炼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的作用118

五、结论118

(一)锻炼成瘾的界定119

第六章 体育锻炼的消极心理效应119

一、锻炼成瘾119

(二)锻炼成瘾行为的测量120

(三)关于锻炼成瘾行为的研究121

二、疲劳与心理耗竭122

(一)疲劳和心理耗竭的定义122

(二)导致疲劳与心理耗竭的因素124

(三)心理耗竭的模式124

(四)关于疲劳及体育锻炼中情绪反应的研究126

三、结论128

(一)运动处方的产生和发展130

第七章 增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130

一、运动处方概述130

(二)运动处方的定义131

(三)运动处方的组成132

二、运动处方心理效应的研究135

(一)锻炼类型135

(二)锻炼强度138

(三)锻炼时间141

三、结论144

一、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145

第八章 青少年儿童锻炼心理效应145

(一)青少年儿童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146

(二)青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坚持性149

二、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研究152

(一)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儿童的体能发展152

(二)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儿童自尊的研究154

(三)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儿童应激反应的研究157

(四)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159

(五)其他方面的心理效应研究162

三、结论163

一、老龄化过程引起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变化164

(一)生理变化特征164

第九章 老年人锻炼心理效应164

(二)心理变化特征166

(三)社会生活变化特征167

二、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效应168

(一)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69

(二)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69

(三)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170

(四)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70

(五)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170

三、老年人锻炼动机的研究171

(一)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172

(二)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坚持性173

四、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176

(一)情绪效应177

(二)认知效应178

(三)心理愉快感效应180

五、结论182

第十章 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生理机制184

一、完整的脑功能是体育锻炼产生心理效应的基础184

(一)体育锻炼产生的心理效应与脑功能184

(二)心理效应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186

二、良好心理效应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188

(一)脑内多巴胺的合成和功能189

三、良好心理效应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189

(二)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通路190

(三)脑内5-羟色胺(5-HT)的合成和功能191

(四)脑内某些与DA和5-HT关系密切的神经核团192

(五)体育锻炼对DA和5-HT的影响192

四、良好心理效应与脑内神经肽的变化有关194

(一)β-EP的分布及功能194

(二)神经肽Y(neuropeptide,NPY)的分布及功能194

(三)β-EP和NPY在运动中的变化195

(四)神经肽在运动中变化的意义197

(五)神经肽与单胺类递质的关系199

五、结论200

第十一章 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202

一、体育锻炼产生短期心理健康效应的机制202

(一)心境状态改善假说203

(二)良好情绪体验假说204

(三)注意力分散假说205

二、体育锻炼产生长期心理健康效应的机制205

(一)认知行为假说206

(二)社会交互作用假说206

(三)心理控制感假说207

(五)心理社会应激反应假说208

(四)自尊假说208

(六)运动愉快感假说210

(七)体育锻炼缓解抑郁的机制212

三、结论213

第十二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展望215

一、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未来研究方向215

(一)完善研究内容和研究体系215

(二)解决研究方法的问题216

(三)进一步提高理论研究的实际运用价值216

(五)解决体育锻炼产生心理效应的机制问题217

(四)构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系统模型217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未来研究领域218

(一)体育锻炼的情绪效应218

(二)体育锻炼与自我观念219

(三)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220

(四)体育锻炼的负效应220

(五)体育锻炼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21

(六)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运动处方221

(七)体育锻炼对特殊人群的心理效应222

三、结论222

主要参考文献2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