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领导方式与领导方法创新实务全书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领导方式与领导方法创新实务全书 第2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049004.jpg)
- 张鸣,刘维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06121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686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8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领导方式与领导方法创新实务全书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编 领导权力结构的完善与领导模式的改变856
第一章 现代西方领导模式理论析要856
第一节 利克特领导系统模式856
第二节 领导行为连续带模式858
第三节 赫兹伯格双因素模式859
第四节 四象限图领导模式863
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模式864
第六节 情境领导模式871
第七节 组织模式辨析875
第八节 权变领导模式880
一 豪斯的目标881
二 菲特勒模式882
三 弗鲁姆和耶顿的领导规范模式884
第二章 领导组织创新888
第一节 组织结构创新888
一 组织的创新是学习和知识的创新888
二 知识网络890
三 组织方式的变革895
四 直线制组织结构的兴衰896
五 职能组织的兴起905
六 柔性组织的出现912
第二节 组织技术创新918
一 组织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918
二 技术信息的传播922
第三节 由繁到简的企业转型926
一 管理模式的转变927
二 引导转变929
第四节 建立学习型组织941
一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941
二 设计学习型组织943
第五节 组织形象建立的心理原则946
一 塑造统一规范的整体形象946
二 追求独特组织的风格947
三 注重公众美的心理体验949
四 发挥广告的宣传优势949
第六节 组织形象策划的方法950
一 组织形象分析950
二 选择有效的组织形象951
三 战略性形象与战术性形象相结合952
一 如何行使法定权954
第一节 领导者如何行使权力(上)954
第三章 领导行使权力的方式更新954
二 如何行使专长权957
三 如何行使强制权959
第二节 领导者如何行使权力(下)961
一 如何行使经济权力961
二 如何行使政治权力964
三 如何行使社会权力968
四 如何行使精神权力971
五 如何行使舆论权力975
第三节 领导者如何授权981
一 授权的涵义982
二 授权的原则982
三 授权的三种不同方式984
四 授权的技巧985
五 授权的程序986
六 合理授权的优越性987
七 授权的误区988
八 授权应注意事项990
九 范例991
二 领导者控制下属权力的方法993
一 领导者权力控制的含义993
第四节 领导者如何控权993
三 领导者权力制约的方法995
四 领导者权力的“被控”方式996
第五节 领导者权力的冲突与协调1000
一 权力冲突1000
二 领导者的权力协调1002
第六节 领导者如何防止和反对权力崇拜1004
一 权力崇拜的含义1004
二 权力崇拜的表现形式1005
三 权力崇拜的危害1006
四 领导者纠正权力崇拜的方法与艺术1008
第七节 领导者如何防止“越位”1010
一 领导者越位的弊端1010
二 诱发领导者越位的几个原因1011
三 领导者越位的自我防范1012
第八节 领导者如何防止和纠正下属“越权”1013
一 防止下属“越权”的方法1013
二 纠正下属“越权”的方法1015
案例1016
第一节 用人方法1044
一 用人对领导工作的意义1044
第四章 用人的方法与艺术1044
二 领导应有的用人观1047
三 领导的类型与用人方式1052
第二节 识人1054
一 人才考察的目的和意义1054
二 人才考察的内容和分类1055
三 人才考察的原则1056
四 识人的方法与艺术1059
一 人才使用的基本原则1087
第三节 用人1087
二 用人方法1096
三 领导用人九种心理误区1124
四 领导者如何用好六种人才1131
第四节 育人1144
一 创造环境法1144
二 目标管理法1145
三 提供机遇法1149
四 表扬激励法1152
五 循循善诱法1168
六 允许失误法1173
七 循序渐进法1177
八 适时调动法1182
九 发现有潜质的下属1184
十 致力培育既有下属1185
第五节 用人权术批判1186
一 用人权术的复杂性1186
二 怎样看待用人权术1187
三 权术的识别和提防1188
案例1213
第五章 智慧用在桌面上1262
第一节 谈判决策致胜的五种实力1262
一 构成谈判决策的五个方面要素1263
二 制约谈判胜负的六种实力1264
第二节 谈判决策的四种策略1271
一 谈判决策适用策略之原则1271
二 信任合作1272
三 公开服从1272
四 坚持竞争1273
五 主动避免1274
第三节 竞争性谈判决策的方法与技巧1274
一 竞争性谈判决策的四个适用条件1274
二 竞争性谈判决策需把握的四个要点1275
三 竞争性谈判决策常用的七种策略1278
四 竞争性谈判决策的五种技巧1281
第四节 合作性谈判决策的方法与技巧1283
一 合作性谈判决策的三个适用条件1283
二 合作性谈判决策运用的六个前提1284
三 合作性谈判决策常用的五种策略与技巧1285
四 赢得三种对手合作的方法1288
第六章 企业制胜之道1290
第一节 3M公司的企业创新决策方法1290
一 威廉·麦克奈特1291
二 使机器增变的能源1292
三 3M公司技术创新决策方法的五条经验1295
四 3M公司引入“打破现状思维原则”1297
第二节 为何有成有败1298
第七章 处变不惊1300
第一节 领导者与突发事件和危机1300
第二节 何为突发事件与危机1302
一 对突发事件的阐释1303
二 突发事件的实质1304
三 危机的先兆1304
一 政治危机1305
第三节 突发事件和危机1305
二 军事危机1306
三 商战危机1307
第四节 危机决策程序1308
一 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的发言人1308
二 建立一个应付意外事变的组织1309
三 主动与新闻界沟通1309
四 公布造成危机的原因1310
五 缓解矛盾,变害为利1311
六 制造危机,自食其果1314
第一节 是创新者,不是摹仿者1320
一 创新是决断的灵魂1320
第六编 领导决策方式的更新1320
第一章 领导者的决策素质1320
二 “先进”是创新发展的动力1322
三 刻意摹仿是创新的大敌1323
四 失败是创新的铺路石1324
五 勇往直前是创新的号角1325
第二节 是战略家,不是战术家1328
一 什么是战略意识1328
二 什么是战略家1329
三 现代战略意识的特点:空间、时间的大跨度1330
四 “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今世界发展战略研究的主导思想1332
第三节 不作情感的俘虏1333
一 非理性因素的表现1333
二 把握主流,方能稳住阵脚1334
三 自控力是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1335
第二章 决策进程1338
第一节 决策制定1338
一 发现问题,正确判断1340
二 把握关键,确立目标1342
三 看准本质,科学预测1346
四 拟订方案,多方论证1349
五 权衡利弊,优化选择1351
六 抓住机遇,当机立断1353
第二节 决策实施1355
一 正确理解,坚决执行1357
二 准备充分,措施得当1358
三 指挥协同,宏观调控1363
四 监督检查,保质保量1364
五 及时反馈,知错改错1367
第一节 决策制定模式1370
一 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1370
第三章 现代决策模式与方法1370
二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1374
三 渐进决策模式1379
四 综合扫描决策模式1383
五 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如何制定的1385
第二节 专家决策法1396
一 专家决策二法1396
二 集团头脑风暴法1398
三 韩国的崛起之谜1403
一 从“神谕”到科学1408
第三节 德尔菲法1408
二 实施德尔菲法准备工作1413
三 德尔菲法的实施过程1416
四 德尔菲法案例分析1420
第四节 竞赛式决策制定法(AHP)1427
第五节 预测方法1429
一 预测原理1429
二 预测程序1432
三 预测方法1433
第六节 调查研究法1455
一 调查研究1455
二 调查方法1457
三 搞好调研应正确处理的关系1460
第七节 宏观决策法1473
一 全面分析法1473
二 优势分析法1474
三 劣势分析法1475
四 内部矛盾分析法1477
五 新问题探讨法1478
六 实情考察法1479
一 可行性分析法1481
第八节 可行性分析法1481
二 具体过程1482
第九节 信息决策1483
一 信息透视决策法1483
二 信息类比决策法1485
三 信息分析综合法1486
四 信息推导决策法1487
五 “信息元”浓缩决策法1488
六 信息直觉创造决策法1489
第十节 确定型决策1490
一 按方案的损益值决策1492
第十一节 非确定型决策1492
二 按方案的后悔值决策1493
第十二节 随机决策法1494
一 良机决策1494
二 危机决策1497
第十三节 超常规法1502
一 创造性的逻辑方法1503
二 奇特的非逻辑方法1507
第十四节 领导应善于现场拍板1513
一 现场拍板的好处1513
二 “拍板”的类型1514
三 现场拍板的弊病1515
第四章 常见的其他决策方法1516
第一节 模拟决策法1516
一 模拟决策方法的定义及意义1517
二 模拟决策方法的优越性和缺点1518
三 实施模拟决策法的步骤1519
第二节 方案前提分析法1522
一 方案前提分析法的价值1522
二 方案前提分析法的实施阶段1523
第三节 鱼缸法1525
一 要素1526
第四节 决策树法1526
二 分析1527
三 步骤1527
四 应用1528
第五节 决策定量分析法1530
第七编 领导运筹方式的更新1534
第一章 沟通与协调的方法和艺术1534
第一节 从白宫的二度关门看冲突的必然性、普遍性1534
一 冲突的概念1534
二 冲突的二重性: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1535
三 斯隆与盛田昭夫的成功之道1537
第二节 冲突的理性分析与对策1540
一 冲突根源解说1540
二 三种冲突类型:“战斗”、“竞争”和“辩论”1542
三 处理组织冲突的五种对策1546
四 “安全阀”理论与方法1549
第三节 沟通1552
一 组织沟通的两条渠道1553
二 沟通的两个方面的障碍1556
三 沟通的三个方向1559
四 有效沟通的四项基本原则1562
五 沟通的“十戒”与“十益”1563
六 促进有效沟通的九项“倾听”术1565
第四节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法1567
一 华盛顿是如何调和左右手冲突的1567
二 戴高乐为何决定法国退出北约1571
三 “铁娘子”与“撒切尔主义”1574
四 “参与决策”促进德国劳资关系融洽1577
第五节 协调不成,另辟蹊径1580
一 梅特涅的“均势外交”1580
二 尼克松的“中国牌”1582
三 “个人外交”1584
四 卓别林的“一字万金”1586
第二章 控制与约束的方法1588
第一节 领导活动中的控制1588
一 领导控制的难点1589
二 领导控制的基本原理1592
三 领导控制的基本方法1596
四 领导控制的基本形式1598
五 领导控制与反馈的方法1601
一 通用总裁的座右铭1605
二 控制是在含混与矛盾中进行领导1605
第二节 学习有效控制1605
三 变量控制1607
四 “安东尼结构”与组织层次控制1610
五 “大公司、少创意”1611
六 领导控制与反馈的方法1612
七 “超稳定”:传统领导控制的误区1614
第三节 失控及其后果1617
一 “内阁成员是总统的天然敌人”1617
二 谁是“二战”的赢家1619
三 为什么丘吉尔会在1945年下台1621
四 失控的极端形式:组织瓦解1624
第四节 批评“政府垄断了的批评”1626
一 传统监督是“政府垄断了的批评”1627
二 大藏省经济丑闻迭出说明了什么1628
三 “司法独立”就是“监督独立”吗1631
四 希尔斯曼谈外部监督形式1634
第五节 双赢策略1637
一 韩国总统府“入网”1637
二 普利策状告美国政府1641
三 给克林顿总统“评级”1642
四 媒体宣传中的美国总统1644
第三章 现代企业谋略运筹1646
第一节 制定企业前景规划1646
一 两把成功的钥匙1646
二 何谓制定前景规划1647
三 规划不实行,反有致命伤1648
四 如何让员工了解你的远景规划1650
五 领导的前景规划对公司业绩之影响1652
第二节 领导模式从COP向ACE变革1655
一 良好运作的优秀企业有什么特点1655
二 一次变革实践1657
三 以什么模式进行运作1658
第三节 谁主风流1661
一 全球争霸:柯达与富士1661
二 狭路相逢:丰田与山姆大叔1665
三 谁主沉浮:本田与雅马哈1668
第四节 宝剑锋从谋里出1671
一 CI——企业形象再造1671
二 企业形象战略策划原则1673
三 麦当劳的QSCV战略1676
四 走向哈佛1679
五 团队精神1685